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卷六:战国 第七十三章 远交近攻

书名: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平民如果想要出人头地,最好的选择就是秦国,在秦国是看本事吃饭的。王稽回到咸阳后,向秦昭襄王汇报了出使情况,接着又说:“微臣在魏国发现了一位贤才,名叫张禄(范雎的化名),他说秦国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他有策略可以帮秦国解决眼前的困难,但不方便在书信上写,所以我把他带到秦国来了。”

秦国这两年对外发展趋势顺风顺水,秦昭襄王觉得秦国能有什么危难,他对王稽的话并不在意,也没有接见范雎,让王稽把范雎随便安排在了一个街边的小旅馆。秦昭襄王此时还有另外一件事更烦心,那就是义渠。

公元前310年,秦武王曾大规模攻打义渠,但还是没打下来,义渠虽然表面臣服,但游牧民族可是善变的,等他们缓过神来,态度就不一定了,所以秦国每次出门打仗都要时刻提防着义渠。后方不稳可不行,自秦昭襄王上台后,宣太后改变了对义渠的战略,改用怀柔了。

宣太后把义渠王请到了咸阳居住,让他住在王宫里,给他安排锦衣玉食,想腐化他的意志,没想到自己腐化了。宣太后毕竟是个女人,长期守寡寂寞难奈,义渠王又是个精壮的草原汉子,在王宫里一来二去,两人就搞到一起去了,此后还接连生了两个儿子。这让义渠王对秦国彻底放下了防备心,自己怎么说也是秦王的后爹了。

对于宣太后的所作所为,秦昭襄王管不了,也没法管,整个秦国都被宣太后集团人的牢牢把持着。或许宣太后对义渠王是真有感情,但是毕竟是曾经的敌国,宣太后更多是为了秦国考虑。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发了封邮件给义渠王,说想他了,请他到咸阳来。等义渠王到了咸阳王宫里,宣太后二话不说把义渠王给杀了,接着秦国马上出兵灭掉了义渠国,永远消除了后患。

义渠王死的时候,范雎还在小破旅馆里蜗居,他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就写了封信给秦昭襄王,信的内容很长,用了很多比喻,大概意思就是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请求拜见秦昭襄王当面谈论国家大事。秦昭襄王读了信后,被范雎的文彩吸引,便马上把王稽叫来,对他表达了歉意,又让人派专车去接范雎过来。

范雎到了王宫,假装乱走,直接进入到了内宫。秦昭襄王正好从内宫里出来准备见范雎,宦官看到范雎在乱走,就大声呵斥道:“大王来了,你还不赶快退下。”范雎阴阳怪气地说道:“什么大王,秦国有大王吗?我从来没听说过,我只知道宣太后和穰侯。”

范雎说这话就为了激秦昭襄王,秦昭襄王上台已经30多年了,秦国的大权还在宣太后及魏冉等人手中,秦昭襄王也想把权力收回来,但有心无力,他也很愁。听到范雎的嘲讽后,秦昭襄王非但没有生气,还上前去向范雎道歉:“张先生,我早就应该向您请教了,这不都在忙着处理义渠这事嘛。现在事情处理好了,才有机会向您请教。我真是太糊涂了,请受我一拜。”秦昭襄王向范雎行礼,范雎看秦昭襄王肚量这么大,觉得是个英明的君主,随即回了礼。

进入到大殿,秦昭襄王让左右都退下,和范雎坐下,问他:“先生请指教。”范雎就回了一个字:“嗯。”秦昭襄王不解,继续问,范雎还是说“嗯”,就这样问了三遍。秦昭襄王说:“先生不教我了吗?”

范雎说:“微臣不敢。曾经姜太公遇到周文王时,他在渭水边上钓鱼,他们本来没有交情,但听了姜太公一席话后,周文王就拜他为太师,这才有了后来的周朝。我和大王也不熟,我希望帮助大王做大事,但我要说的话涉及到大王的骨肉亲情,所以不敢贸然谈论。我不是怕死,我只是怕天下人看我忠君为国却死了,以后没人再给大王出主意了。现在大王上面有太后掌权,下面又有权臣,长此以往,国家危险您也危险,这是我担忧的。如果大王能采纳我的主张,我死而无憾。”

范雎的原话有一大段,又举了好多例子,秦昭襄王听后对范雎充满了敬意,说道:“先生这是什么话,秦国地处偏远,我资质愚钝,先生肯屈驾到秦国来,这是上天的恩赐。先生尽管说,无论涉及到谁,希望先生不吝赐教,不要再怀疑我了。”

范雎听到秦昭襄王的决心后,拜了两拜,说道:“秦国战略地位好,进可攻退可守,百姓可以勇猛作战。大王占据了地利、人和两样优势。但大王您的臣子不行,秦国到现在固守函谷关15年了,都没有进军中原,主要是穰侯没有全心全意帮秦国打算,不过大王您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秦昭襄王赶紧请教:“请先生明示。”

范雎在谈话时发现有人在偷听,他知道肯定是太后或者魏冉的眼线,他不敢直接说太后专权的事,就谈论魏冉对外的策略,说道:“穰侯越国魏国、韩国打齐国,是不对的。”秦昭襄王知道魏冉为啥要这样做,魏冉是为了打下和陶邑相邻的齐国纲寿,扩充他的领地。

秦昭襄王让范雎深入分析一下,范雎说:“我猜大王的计策是让韩、魏一同出兵,我们自己少出力,但现在秦国却自己出兵,还要越国韩、魏国境去打齐国,韩、魏不是真心亲近我们,所以这个战略是错的。”秦昭襄王问:“那应该怎样呢?”范雎接着提出了著名的战略思维,远交近攻。

范雎说:“大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大王可以先亲近韩、魏,韩魏臣服后,赵楚自然会害怕秦国而和亲附秦国,赵楚两个强国亲附,齐国肯定更害怕,必然也会倒向秦国。等赵、楚、齐几个强一点的国家亲近秦国,我们再趁势吞掉韩、魏两国。”这番话说道了秦昭襄王的心坎里,秦昭襄王说:“我早就想亲近魏国了,但这个国家反复无常,翻脸比翻书快,怎么亲近好呢。”范雎说:“可以送礼送地拉拢魏国,不行的话就打呗,打服为止。”

一番长篇交谈下来,秦昭襄王十分欣赏范雎的智慧,范雎也向秦昭襄王表明了他的真实身份:“大王我其实叫范雎,是魏国来的,当初因为躲避追杀才化名张禄的。”说:“不管您叫啥,您就是我的老师。”秦昭襄王不在意范雎的来处,任命他为客卿,让他参与军政。按照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外作战,但在赵国这里,秦国吃了一次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8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