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卷五:春秋 第二十九章 城濮之战

书名: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不出意外,晋文公答应出兵。由于卫国夹在晋和曹之间,晋文公开始想直接打曹国报仇,便向卫国借路,卫国不同意,晋军只好迂回,南渡黄河,绕到另一边,攻打卫国的五鹿。犹记得当年晋文公路过五鹿讨饭的时候,当地人给了他一碗土,现在他回来了,真的把五鹿人打得吃土。卫国被晋军痛扁,可是子玉偏偏不来救援,晋文公很轻松地占据了卫国大片领土。

看到楚军无动于衷,晋文公又率军攻打曹国。曹国倒是个难啃的骨头,让晋军损失不少,不过没有楚军的支援,曹国还是被攻破。宋、楚都曾对晋文公有恩,晋文公既不想直接攻打楚国救援宋国,也不想放弃宋国,所以想攻打楚国盟国吸引楚国注意力,让他们先动手,可是楚国就是不来,怎么办呢?先轸想了个好办法,他建议将这些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晋文公照做,楚成王果然着急了,准备撤军。

灰溜溜地撤军,子玉肯定不同意,因为楚国国内对他有很多质疑声,说他不堪大用。子玉为了证明自己,坚决请求与晋一战,并请求国内派兵增援。楚成王其实已经不太想打了,只派了一小队人马增援,子玉管不了太多,带着楚国大军就直奔晋军而去。

晋文公当年流落楚国的时候,曾答应楚成王如若日后两军交战,己方军队先避让九十里路。老狐狸狐偃提醒晋文公履行这个承诺,这就是“退避三舍”成语的来源。晋文公“退避三舍”一方面说话算话,一方面向后撤到自己的有利位置,缩短自己的补给路线,引诱楚军深入,一石二鸟。

“城濮之战”一触即发,这次战争规模空前,九国参战,总人数共计二十多万。晋国方面,晋联合齐国,又用土地收买秦国,加上宋国,组成了联军。楚国方面,还有陈、蔡、郑、许四国盟军。不要觉得二十几万还少,在当时那个年代,人口本来就少,大多战争就是数万人在打来打去,这里的二十几万,已经凝聚了主要诸侯国的大部分兵力。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双方在城濮严阵以待,晋元帅先轸先发制人,他让下军佐胥臣把虎皮罩在马上,首先冲击楚军右翼的陈、蔡联军。陈、蔡联军本来战意就不强,看到晋军的战马都变成了老虎,吓得魂都没了,顿时溃不成军,楚军右翼轻松被破,可以说是:“我还没出力,你就倒下了。”

子玉见右翼溃败,便加强对晋中军和上军的攻势。晋上军统帅狐毛竖起将、佐二面旗帜,并令二旗后退,引诱楚军。耿直的子玉觉得晋军虚了,赶紧让司马子西带着楚军左翼追击。等到楚军左翼深入,佯退的晋上军和原地待命的中军联合夹击子西带领的左军,两个打一个,子西自然撑不了多久,楚军左翼很快被歼。子玉看到左、右两军被灭,感到大势已去,命令中军撤退,晋文公也没有穷追不舍。

总的来说这次晋楚争霸,楚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外交方面,晋国先攻取楚国盟国曹、卫,联合大国齐、秦,而楚国方面的盟国陈、蔡、郑、许都是小国。二是谋略方面,从退避三舍,到大战中的狡诈奇谋,晋军战术灵活多变,古板的楚军无法应对。三是楚成王自己的立场不坚定,作战态度暧昧,似战非战,这也极大影响了楚军的士气。

楚国本是实力超强的大国,如果作战方针得当,确实有实力征服中原,但是经过城濮一战,楚成王努力了十几年的结果功亏一篑,反倒成为了晋文公登上霸主的垫脚石。楚军大败后,楚成王一时恼怒,命子玉自裁,但是子玉是楚国难得的将星,楚成王马上后悔并传令收回命令,可是没赶上,子玉已经奉命自裁。失去子玉可以说是楚国这次战争最大的损失,晋文公听到子玉自杀后开心地说:“莫余毒也已。”(意思是没有人能再害我了),说明了子玉的重要性,确实,此后楚成王再无良将可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7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