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卷六:战国 第二十一章 秦国河西收复战

书名: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河西之地对于秦国来说,是通向中原的战略要地。秦孝公继位后,将收复河西当做主要目标。

秦国自任用公孙鞅变法后,国力大增,公元前352年,趁着魏国桂陵之战大败,秦孝公觉得是时候报河西之战的仇了,于是派兵渡过黄河,攻占了魏国旧都安邑,次年又由公孙鞅带队打下了固阳。魏惠王与各国停战后,迅速调集军队反击,秦国士兵不是魏武卒的对手,接连败退,秦孝公不得已和魏惠王讲和,归还了占领的城池。

从这里能看出来,此时的魏国军事实力仍就强大,不过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公元前341年,趁魏国遭受马陵之战的重创,秦孝公派公孙鞅带队攻打魏国西河郡,魏国由公子卬迎战。公孙鞅在魏国时和公子卬是好朋友,他派使者送信给公子卬,说:“阿卬呀,你还记得那年我们在夕阳下的奔跑吗?那是我们逝去的青春。我们以前在一起玩得多好呀,可是现在却成了敌人,我不忍心和你自相残杀。要不你来我这,咱俩好好喝一杯,再签个友好协议,大家就各回各家。”

这个明显的圈套,公子卬还是上当了,就带了几个随身保镖,去找公孙鞅叙旧。等到了秦国军营,还没坐下喝酒呢,公孙鞅翻脸不认人,直接绑了公子卬,随即对魏军发动攻击。魏军主帅被俘,士兵们溃败逃散。这时候魏国不再牛气了,魏惠王很懊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听公叔痤的话杀了公孙鞅,现在只好割让河西部分土地和秦国讲和。

公孙鞅因为战功被封于商地,号商君,以后大家就叫他商鞅了。秦孝公病重的时候把商鞅叫来,准备将君位传给商鞅,这个做法有点像刘备。商鞅是个明白人,推辞了秦孝公的好意,并发誓要为秦国大业鞠躬尽瘁。秦孝公这才满意得闭上了双眼,咽气了。太子驷即位,秦惠文王,这个王也是后来自封的。

商鞅变法触动了太多贵族的利益,之前变法的时候又得罪过太子驷,在大靠山秦孝公死后,被商鞅处罚过的公子虔等人,往商鞅身上扣了个谋反的罪名。商鞅的权势地位太强,都说功高盖主,秦惠文王也有意除掉商鞅,就下令逮捕了他。商鞅知道后赶紧跑路,逃到了边关。

晚上商鞅想到宾馆开个房间休息一下,前台不认识他,不知道他就是被缉捕的逃犯,还说:“住宿旅店请出示身份证。”商鞅不敢暴露身份,自然拿不出凭证,想让前台行个方便,前台说:“不行啊,根据商鞅法令规定,留宿没有身份证的人是要被治罪的。”商鞅欲哭无泪,自己的立法还真有效果。

商鞅想跑去魏国,可他曾经骗擒过公子卬,魏国拒绝了他的入境申请。无奈之下,商鞅只能跑回封地,拥兵造反。商鞅的军队兵很少,几下就被秦惠文王派来的正规军给打败了,商鞅本人战死。商鞅的死对头们还不解恨,把他的尸首带回了都城咸阳,在闹市里车裂示众。法家大牛就这么死了,但他的变法秦惠文王觉得还是好用的,在商鞅死后继续保持了下来。

公元前334年,连续遭受重大失利的魏惠王再也牛不起来了,带领着原来的一帮小弟,到徐州去找齐威王,要尊他为王,齐国此时的实力确实可以排行榜首,但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便承认了魏惠王的名号,两家一起当王(此前楚、吴、越在春秋时期已经称王了)。在这之后,各国纷纷效仿,全然不顾及周天子的脸面了。徐州相王也是魏国最后的体面时刻了。

公元前332年,秦国变法积累不少家底,秦惠文王认为收复河西的时机来了,就派公孙衍攻打魏国重地雕阴(今陕西甘泉南),魏将龙贾带兵防御。经过长达两年的激战,魏军守军基本被团灭,龙贾被俘。魏惠王迫于压力,于公元前329年将河西之地全部归还给秦国,向秦国求和。这次战役史称雕阴之战。

此消彼长,魏国实力大减,再难限制秦国的发展。秦国则夺回了河西之地,完全掌握了东进中原的通道,占据了有利地形,入主中原

指日可待。

几次大战后,诸侯实力排行榜发生了大变化,齐国走上了巅峰,位列第一,制霸东方。楚国在吴起变法后实力迅速攀升,在楚威王时期国势强大,位列第二。秦国夺回河西之地,仍然保持变法改革,实力处于上升期,排名第三。魏国连受重创,实力急剧下滑,排位第四。韩国经过申不害变法,又吞并了郑国,实力强于赵国,排第五。赵国第六。后面就是越国、燕国、中山国、宋国、鲁国等,实力差不多。

到此处,战国的前半篇结束,接下来各国纷争愈演愈烈,纵横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写纵横家之前,先插两篇介绍一下这个时代的大咖,孟子和庄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4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