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卷六:战国 第三十章 新一轮的合纵联盟

书名: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张仪担任魏相后,合纵派代表公孙衍在魏国政坛上被逐渐边缘化。公孙衍心里明白连横只是一时的安稳,张仪是在拿魏国给秦国当挡箭牌,要想救魏国必须坚持合纵联盟。

魏惠王已经被张仪给忽悠了,韩、赵两国也开始亲近秦国,公孙衍只好到齐楚燕游说,宣扬合纵抗秦计划,还说张仪是个搅屎棍,希望各国支持他当上魏相,赶走张仪。张仪的连横策略确实威胁到了齐、楚、燕,于是三国纷纷表示支持公孙衍,在国际上给公孙衍应援,施压魏国驱逐张仪。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年老病逝。魏惠王在位五十一年,还算是比较积极工作的,但魏国在他手里由盛转衰,主要是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客观上的地理劣势。魏国处于四战之地,周边都是大佬,魏文侯有远见,先搞了变法,让魏国在战国初期最先强大起来。后来齐、秦、楚等大国纷纷搞改革,也发展起来了,魏国就没有多少优势了。

二是对外策略的失败。魏文侯时三家刚刚分晋,韩赵魏的领导人彼此之间关系还是比较好的,魏文侯也很注重团结三晋,三晋合一,就基本保持了原来晋国的超强实力。魏武侯时,开始膨胀了,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把旁边几个邻居打了个遍,搞得没朋友。到魏惠王时也一样,老本渐渐被消耗殆尽。

三是人才流失严重。魏文侯时举贤任能,不看出身,魏武侯之后魏国又开始重用宗室,布衣在魏国不好混。看看魏国先后流失了多少人才,吴起入楚、商鞅入秦、孙膑入齐,还有公孙衍和张仪,本来都是魏国人,后来选择到秦国发展。

种种原因吧,在乱世里霸业本来就不可能长久,魏国保持了百来年算是很不错了。魏惠王死后,其子继位,号魏襄王。

趁新王上台,公孙衍加大了合纵计划宣传力度,齐楚大力支持,施压魏国驱逐张仪,楚怀王还批评张仪是个不忠不信的小人。魏襄王想从秦国手里夺回失地,想恢复合纵,便顺应齐楚,把张仪炒了鱿鱼。张仪被魏襄王开除后回到了秦国,虽然这两年的卧底行动没什么成效,秦惠文王也不怪张仪,还是让他继续担任相国。

张仪走后,一个楚国使者来到魏国给公孙衍出谋划策,他就是陈轸。陈轸不是秦国使者吗,怎么又去楚国了。原来张仪和陈轸一起在秦国当官的时候,两个人相互争权。张仪还在秦惠文王面前诽谤陈轸,说他是楚国的卧底,秦惠文王没有相信。不过随着张仪逐渐上位,陈轸果然去了楚国当官。楚怀王很看好陈轸,经常让他开展外交活动。

公元前319年,楚怀王派陈轸出使秦国,陈轸在半道先去找了公孙衍。为什么要去找公孙衍呢,别忘了陈轸和公孙衍有个共同的敌人,张仪,因此陈轸也投入到了合纵行动中。陈轸给公孙衍出主意,让他先联合赵、燕,再寻求齐、楚的支持,到时候公孙衍功成名就,就可以升任魏国相国了。

公孙衍按照陈轸的建议,积极游说各国,魏国与楚、燕、韩、赵组成了新一轮的合纵联盟,由楚怀王当盟主,大家一起对付秦国。公孙衍因合纵有功,被提拔为相国。合纵联盟里除了这五国,还有个小国,义渠国也加入到了合纵抗秦计划里。

义渠国在今甘肃、陕西和宁夏一带,在秦国的北边,赵国的西边,是游牧民族戎族于西周末年建立的国家。义渠国成立后,不断兼并周围的小部落,逐渐发展成了西方戎国里的大哥。义渠国经常侵扰秦国边界,到秦穆公时,义渠国被秦国狠狠地揍了一顿,老实了一段时间。之后义渠国对秦国时战时和,让秦国非常头疼。

义渠国是秦国东进中原的不稳定因素,公孙衍看中了这一点,积极游说义渠王:“秦国和东方各国打架的时候,肯定会讨好你们来安定后方,一旦不打架了就会对付你们了,不如我们联合一起夹击秦国。”义渠王早就看秦国不顺眼了,就同意公孙衍的建议。

新一轮的合纵联盟成立,联合国攻秦大战即将到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9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