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卷五:春秋 第五十章 晋楚并霸

书名: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楚康王在战略上的运用比楚共王要好一些,在面对晋国联吴制楚的险恶环境中,楚康王意识自己也需要结交盟友,那找谁来当盟友呢?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楚康王将目标瞄准在秦国和齐国身上。

秦国自秦穆公之后,一直被晋国压着打,没有机会渗透进中原地带,心里很是憋屈。楚康王刚上台那年,晋国又组织了联合国联军教训了秦国一顿。借此机会,楚国向秦国示好:“我们常年受到晋国人的欺负,让我们结为兄弟,齐心协力对抗晋国”,双方一拍即合。

东边的齐国由于羽翼渐丰,意欲脱离晋国联盟,被晋国出兵教训了,楚国找准时机,趁晋国攻打齐国的时候,出兵攻打晋国的小弟郑国,促使晋国撤军,齐国因此对楚国有所感激,结为联盟。

搞定了两个大国盟友后,楚康王又花费了很大经历,先后在对许、蔡、陈等小国的外交策略中取得成效,使得这几个小弟安心下来,不再天天想着投入晋国的怀抱。不得不说楚康王很会把握机会,稳定了外部局势,这让晋国压力倍增,晋国如果要和楚国作战,不得不兼顾西边的秦国和东边的齐国,结盟策略有效地破解了楚国疲于应付的局面,让楚国可以将重心放在中原战场上。

楚康王三年时,和晋国打过一次架(湛阪之战),输了,不过这次并没有损伤到楚军的主力。后来因为郑国子孔的策略,北上伐郑,无功而返,倒是被冷空气害惨了。楚康王十一年时,晋国为了报复齐灵公帮助栾盈作乱,准备叫上小弟教训齐国,齐国向楚国求救,于是楚康王出兵攻打郑国,迫使晋国放弃攻打齐国。楚康王十三年时,楚国又联合秦国攻打吴国,等联军到了吴国,发现他们防守工作做的很好,觉得占不到便宜,就调转方向北上攻打郑国,取得了胜利。

晋楚争当老大争了一百多年,还是没彻底分出高下,但是双方国家因为内忧外患,其实都在走下坡路。大哥打架,小弟们的日子也不好过,诸侯国之间连年战火,使得各国人民对和平非常渴望。其实早在三十多年前,宋国大夫华元曾经组织过晋楚开展过和平谈判,双方当时签署了和平协议,可是没多久后双方又爆发了鄢陵之战,谈判白谈了。如今国际形势又有所变化,大家对和平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宋国大夫向戌又计划开展弭兵运动了。

为什么是宋国人来组织和平运动呢,因为宋国是殷商后裔,他们自认为是诸侯国中高贵的存在,就是现在说的“普信男”差不多,国家实力不怎么样,但自我感觉良好。因此在晋楚争霸中,基本上是保持中立态度,不甘于给他们做小弟。

向戌和时任晋国二把手赵武、楚国二把手屈建关系都还可以,便想通过二人做做工作。公元前546年,向戌先后到晋、楚宣传了自己的和平建议,常年征战,晋、楚实则也不堪重负,如今国家内部又暗潮汹涌,于是双方都同意向戌的建议。

同年,晋、楚、齐、鲁、卫、陈、蔡、郑、曹等多国领导,应向戌的邀请,到宋国的商丘参加和平大会。大会上,与会各国共同商议和平方案,不过最关键的还是看两位大哥的态度,向戌说:“索性这样吧,晋国、楚国两个一起当老大,彼此的小弟要同时尊双方为老大,大家之间停止争斗。”大家都接受了这个方案,不过由于秦国和齐国也是两个大国,所以特意规定了秦国、齐国不用做两家的小弟。

此次弭兵运动是春秋历史中重要的转折点,晋楚相争的局面基本结束,中原地区四十年内基本处于和平状态,直到后来晋破楚方城之战爆发,这里时间还很久,我们先看看其他各国的内部情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9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