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11章 再去徐州

书名: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3

陈登听到这番话,没有丝毫犹豫,摇头说道:“皇叔,在徐州时就曾经问过这个问题, 陶恭祖当时就已经说过,他两个儿子才疏学浅,难当大任,这句话并不是谦词。

以我看来,他两人儿子资质平庸,学识不高,见识一般,如果能担当小吏,或许还能胜任,若让他成为一州之主,就有些不合实际了。”

刘隅沉吟片刻,继续问道:“元龙久在徐州,必然知道徐州的英雄才俊,在如今的徐州中,可有人能担当此职?”

陈登答道:“徐州虽然人才不少,若说辅政之才,倒是有些人人选,可若是能担当徐州之主的,无人能担当此任。”

刘隅问道:“元龙才华横溢,学识渊博,陈家在徐州乃是名门望族,声名远播,以我看,元龙担当此任就合适?”

陈登内心一震, 他显然没有想到刘皇叔说了半天,竟然说到自己的身上。

“皇叔,我才疏学浅,岂能担任这般大任,如今徐州内有盗匪作乱,外有强敌环伺,除非像皇叔这样的英雄才能,救徐州于危难,解百姓之倒悬。

如今徐州上到官吏世家,下到黎民百姓,无不盼望着刘皇叔能驾临徐州,若皇叔不愿意前往,徐州早晚会落入曹操之手。”

刘隅沉吟片刻,并没有说话。

看刘隅迟迟不下决定,陈登心中着急,如今徐州面临的情况,除了刘皇叔,无人能处理目前的局面。

“曹操在兖州大胜,用不了多久,就会起兵在攻徐州,难道刘皇叔真能眼睁睁看着徐州百姓,惨遭屠戮而无动于衷吗?”

听陈登说了半天,刘隅已经大致明白了徐州世家大族的态度,他们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让自己来抵挡曹操的攻击。

这和他预想的结果偏差不大。

“元龙此言有理,我不能只顾自己的虚名,而致徐州百姓而不顾。元龙且在小沛等待两日,我整顿完军务,就跟你回徐州。”

“皇叔愿意前往徐州,真乃徐州之福,百姓之幸。”见刘隅答应,陈登显得很兴奋。

在接下来两日,刘隅把徐州的事务都交给了赵云,让他带领一万士卒,暂时驻守此地,若曹操敢攻击徐州,赵云就在此地,和徐州成为掎角之势。

刘隅站在沙盘前,盯着沙盘看了半天,才慢慢说道:“子龙,如果曹操进攻徐州,你就在小沛制造声势,期间多置旗帜,声势越大越好,但不要轻易出兵,曹孟德本就多疑,如果摸不清小沛的意图,必然会分出大量的曹军,防御小沛。

如果他直接带兵攻击小沛,你就坚守不出。小沛的任务是辅助,只要能尽可能多的拖住曹军,就是大功一件。”

赵云点头应道:“皇叔之言,我记下了。”

赵云文武双全,谦虚稳重,只要自己告诉他作战计划,他必然不会出差错。

安顿好小沛的事务后,刘隅就带着张飞、许褚带领精兵一万,去徐州。

刚一上路,陈登就显得有些着急。

“陶恭祖病重,恐怕时日不多,不如我先带皇叔赶回徐州,让大军随后跟上,皇叔觉得如何?”

“就依元龙之言。”

“仲康,你带五百名亲卫,随着去徐州,翼德带着剩余人马,快速向徐州推进。”

“唯!”

陈宫见刘隅军容极为整齐,士气高涨,心中又踏实了几分。

“出发。”

刘隅一声令下,骑兵快马加鞭,带着呼啸声向下邳城奔去。

小沛和下邳虽然分属不同州,但其实离的并不远,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公里。

一行人一路没有任何停留,在第二日一早就来到了下邳城。

陶谦府邸前,陈登带着刘隅直接进入了府中。

几人穿堂过巷,很快就来到了陶谦的房间。

陶谦躺在床榻之上,一旁有几名侍女正在服侍。

陶谦看到刘隅带人走了进来,就要挣扎起身。

可此时他已经病入膏肓,连起身都变得十分困难。

“皇叔,你终于来了,我还以为此生见不到皇叔了。

如今抱着残躯,等皇叔前来,却连起身行礼都不能做到,实在太失礼了。”

刘隅快步向前,拉着陶谦的手,说道:“恭祖,你我之间何必在意那些虚礼,咱们才几日不见,你怎么就病成这个样子了。”

“老了,不中用了。”陶谦眼神闪过一丝落寞,“皇叔,如今徐州内忧外患,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我死之后,徐州百姓就拜托了给皇叔了。”

“来人,取徐州印绶。”

下人把印绶放在陶谦手中,陶谦拿起印绶,仔细端详,眼神中充满了回忆。

过了许久,他才回过神来,缓缓说道:“当年黄巾贼祸乱天下,荼毒百姓,蒙先帝看重,让我出任徐州牧,来平定此地乱局。

我来到徐州时,黄巾贼已经占据徐州大部,不怕皇叔笑话,面对那样的局面,我十分紧张,唯恐辜负了先帝的信任。

后来我发现臧霸,孙观两人英勇,就拜他们为大将,让他们组织军队,与黄巾贼进行抗衡,幸得上天垂怜,黄巾贼很快败走,徐州才得到暂时的平静。

由于黄巾贼的破坏,徐州早已经千疮百孔,十室九空,流民四起,民不聊生,于是我就在此地发起屯田,经过了数年,各地流民都涌入徐州,徐州才真正富庶起来。”

陶谦口中碎碎念叨,回忆着他当年的峥嵘岁月。

刘隅就坐在旁边,默默看着,静静听着,在他的认知中,能在浩如烟海的史册上,留下名字的人,不论善恶,都不是一般人。

陶谦能只身平定徐州之乱,必然有其独特的过人之处,虽然此时的陶谦老态龙钟,奄奄一息,但谁又能否认他当初的才华?

陶谦见刘隅眼神专注,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啰嗦而心生不耐烦,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当年李傕、郭汜之乱时,我本想起兵救天子于危难,没想到皇叔英明神武,从雒阳调兵,很快就平息的叛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27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