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9章 我真的不懂乐啊

书名: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3

趁着刘隅夸赞蔡邕的功夫,蔡文姬又煮好了一壶茶。

她为两人倒上一杯茶,笑盈盈看着刘隅笑道:“刘君尝尝此茶。”

刘隅端起来喝了一口,苦味比之前略淡,其余的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感受着心中苦涩的味道。心中也不禁暗自腹诽。

尝惯了前世色香味俱佳的茶叶,刘隅对这个时代的味道实在不敢恭维。

刘隅喝了两口,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

所幸蔡文姬的关注点不在此处,倒也没有询问此茶如何的话语,要不然刘隅还得违心信口胡诌一番。

她又看了一眼蔡邕,见蔡邕并没有阻止之意。笑道:“昨日妾身就听闻刘君才高八斗,今日一见果然是仪表非常。”

刘隅听她这般说,就知道她话里有话,果然不出所料。蔡文姬微微一顿后又道:“今日得见刘君,实乃幸事,还望刘君不吝赐教。”

“小姐言重了,隅不敢当。”

若是诗词,刘隅倒也不怕,毕竟在这个时代,论诗词所会之多,谁也不能望其项背。

谁知蔡文姬接下来的话,差点让他刚喝的茶水又吐出来。

“刘君如此才高,君子六艺想必也是深有研究吧。

君子六艺,这……

刘隅定了定神,在脑海中整理自己对于君子六艺的认识。

君子六艺。本是起源于周,是贵族教育的重要部分。

西汉初年,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把君子六艺也传承下来,成为读书人修身齐家的重要学习内容。

六艺分为礼、乐、书、射、御、算六科。

这里面内容繁杂,各项都有标准,并不像表面说的那般简单。

就以射、御为例。

射为射箭标准,分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白矢即箭穿过鹄的,要用力适当,恰中目标,刚刚露出白色箭头。

参连即先发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中的,看上去像是一根箭。

剡注即箭射出,箭尾高箭头低,徐徐行进的样子。

襄尺的襄读让,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应退让一尺。

井仪即连中四矢,射在鹄的上的位置,要上下左右排列像个井字。

御即驾车的技巧,包括: “鸣和鸾”、 “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鸾、 鸣都是车上的铃铛,车走动时,挂在车上的铃铛要响得协调。

逐水曲即驾车经过曲折的水道不致坠入水中。

过君表即驾车要能通过竖立的标竿中间的空隙而不碰倒标竿。

舞交衢即驾车在交道上旋转时,要合乎节拍,有如舞蹈。

逐禽左即在田猎追逐野兽时,要把猎物驱向左边,以便坐在车左边的主人射击。

既要精准,还要求美观,这标准,让刘隅不由得想到后世的奥运规则。

刘隅想了半天,得出一个结论。

自己虽有两世记忆,恐怕也只有“算”这一项还有些优势,毕竟在这个时代,勾股定理都是难题的存在。

其余几科,书、礼自己还勉强能应付。若是射、御、乐三科,刘隅只能举手投降了。

看着蔡文姬一脸古怪的模样,刘隅只能暗暗苦笑。

这哪是来喝茶听曲,直接变成大型考试现场了。

“小姐看错了,君子六艺,隅并不精通。”

蔡文姬微微一怔,她似乎没想到刘隅会说的如此干脆。

就如同一拳打在棉花上,让她感觉有点无处用力。

蔡邕单手抚须,脸上带着笑意看着两人,他也想见识见识,刘隅除了诗才之外,其他方面怎么样。

“云起,今日我等在此闲坐,坐而论文,乃是雅事,不必拘束。”

刘隅有些不适应,毕竟在前世,大家坐在一块不论喝茶喝酒,要么互相吹捧,要么自我吹牛。

谁要敢说要不然咱们来的赛诗会,恐怕会直接被板砖拍晕。

蔡文姬接口道:“父亲所言不错,刘君不必如此谦虚。”

父女二人一唱一和,瞬间刚才刘隅的话给顶了回去。

果然是宴无好宴,会无好会,至理名言啊。

刘隅环顾四周,并无弓马箭弩,心中暗暗平静了几分。

总不至于为了雅事,直接赶过来一辆马车,让我现场表演。又或者让人拿来弓箭,安上箭靶,让我现场表演射箭,刘隅在心中思量再三,觉得这种事的可能性很小。

“小姐言重了,既然如此,请小姐出题吧。”

蔡文姬双目含笑,沉思片刻后道:

“射、御二科不够文雅,礼、书二科太过枯燥,”

“妾身想要刘君请教一番乐、算两科。”

果然没有射、御,自己猜对了,可是有“乐”啊!

“隅对音律一窍不通,恐怕要让小姐失望了。”

“刘君如此才高,岂能不通音律?”

她用手指了指焦尾琴,笑道:

“请刘君弹上一曲,让妾身听听刘君雅音。”

眼看躲不过,只能硬着头皮道:

“有蔡公珠玉在前,隅怎敢在班门弄斧。”

“隅在家乡时,曾唱过一些乡村野调,唱给两位听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下宫阙,今夕是何年?

…………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刘隅唱完,躬身为礼。

“隅献丑了。”

蔡邕自幼喜欢音律,这些年收集各地音律,编纂成册,可谓是见多识广。

他细细品味其中韵味,觉得有些吴中水乡的民间小调,又有些像北方燕地苍劲大歌,两种都有,却还有几种变化,像是京城的曲调。

沉思片刻,他也没有想透彻。

“云起此曲老夫闻所未闻,有些曲调连老夫也说不清楚,真是令老夫大开眼界,老夫受教了。”

说完,躬身一礼。

刘隅眼看蔡邕如此说,知道自己唱的这首歌,符合“乐”的要求,心中也暗自庆幸,他不懂音律,自然也说不清古今音律的区别在哪。

“隅班门弄斧,当不起蔡公如此赞誉。”

蔡邕哈哈笑道:“这首曲目,词意超然,古今罕有,曲调更是新颖别致,博采百家,岂能当不起老夫一赞。”

蔡文姬美丽的容颜之上,变幻不定。这曲子从没听过,虽然谈不上高深,还是挺好听的。

这词是真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感受这词中的含义,想着世事无常,美丽的眼眸中透出几颗泪珠。

过了片刻,蔡文姬也回过神来,行礼道:“刘君曲调新颖,词藻非凡,妾身佩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35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