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0章 算数

书名: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3

看着蔡文姬躬身行礼,刘隅也赶紧谦虚了几句。

从目前的情况看,他唱的那一首《明月几时有》,明显高于预期。

还没等刘隅高兴片刻,蔡文姬已经从刚才的情绪中调整过来。

“刘君多才,妾身还想向刘君请教算数。”

刘隅一脸淡然。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蔡文姬行礼后开口问道:

“今有堤下广二丈,上广八尺,高四尺,袤一十二丈七尺。问积几何?”

“七千一百一十二尺。”

“今有令一人、吏五人、从者一十人,食鸡一十;

令一十人、吏一人、从者五人,食鸡八;

令五人、吏一十人、从者一人,食鸡六。

问令、吏、从者食鸡各几何?”

“令一人食一百二十二分鸡之四十五,

吏一人食鸡一百二十二分鸡之四十一,

从者一人食一百二十二分鸡之九十七。”

“勾股定理可知?”

“勾三股四弦五。”

“九宫格可会解?”

“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有肩,

八六为足,

五居中央。“

接连几个问题,蔡文姬脸上露出几分赞誉之色。

这少年不愧是父亲看重的人,果然多才。

谁知刘隅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她脸上瞬间变了颜色。

“既知道九宫格,可知十六宫,三十二宫”

“十六宫,三十二宫,那是何物?”

刘隅微微一笑,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

一会功夫,十六宫,三十二宫已成。

蔡文姬看着地上出现的字迹,早已经失了往日的冷静。

她身子前倾,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她自负多才,尤其精于算术,可也从没听说过十六宫,三十二宫。

她苦苦思索,过了半天,才有些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直到此时,她才相信,蔡邕所言非虚。

这少年才学远胜于我,当真是我坐井观天了。

蔡邕听说十六宫,三十二宫,也是微微一怔。

他眯着眼睛看向图案,沉思片刻,已明其意。

果然精妙,想不到九宫之外还有诸般变化,自己竟然不知道。

刚开始他只以为刘隅只有诗才无双,现在才知道,这少年其他方面也如此了得。

他回忆自己遇到的年轻俊彦,觉得无一人能望其项背。

大才,大才啊!

蔡文姬回过神来,看刘隅的眼神中多了一丝仰慕。

“刘君大才,刚才是妾身无状了。”

刘隅急忙回礼。

蔡邕呵呵笑道:“为父早就说过,你那些学问和云起相比,就是井底之蛙,你还不信。”

蔡文姬脸颊微红,美丽的眼眸中却满是笑意。

几人又喝了几杯茶,笑谈了几句。

蔡邕对这个少年,有了十足的兴趣。

蔡邕问道:“云起学识如此渊博,不知是何出身?”

刘隅道:“隅乃是景皇帝之后。”

蔡邕笑道:“云起乃汉室宗亲,倒是老夫失礼了。”

刘隅摆手道:“都是祖上荣光,传到隅时,也只有薄田数亩,勉强度日了。”

蔡邕笑道:“云起大才,此时朝廷正是用人之时,想必用不了多久,云起必被朝廷重用。”

说完他又想起一事,开口问道:“目前朝局都是董相国一言而决,明日老夫便向相国举荐云起。”

刘隅摆手道:“蔡公善意,隅多谢了。可是隅贪玩成性,恐怕难以胜任。”

蔡邕观其脸色,态度恳切,显然并非谦词,微一沉吟,已明其义。

蔡邕笑道:“云起不必虚言,想来你也是看相国不能成事,才温言拒绝。”

刘隅一怔,没想到蔡邕直接说出了这句话。

他恐怕蔡邕相试,正想夸董卓几句,只听蔡邕又道:“云起想法和老夫不谋而合,老夫也很想离去,和从弟商议后,他说我相貌异于常人,恐怕走到哪里,都能找到我,老夫这才作罢。”[1]

刘隅不解道:‘蔡公何出此言。据隅所知,董相国对你极为看重。”

蔡邕叹道:“云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董相国确实挺器重老夫,每次宴会都让我处理公务,可是董相国刚愎自用,老夫每次谏言,他都不会采纳。”

刘隅听蔡邕这样说,心中明了。

蔡邕乃是当代大儒,持身正直,心系万民。若董卓听他之言,岂会做出这么多荒唐之事。

“目下,老夫也很少谏言。一心放在教导陛下上。”

刘隅一听,这才知道蔡邕竟然是天子刘协的老师,不由得心中暗喜。

他是汉室宗亲,说破天也是自我说辞,影响力有限。

若是蔡邕能在天子面前,替自己谏言几句,自己就有机会得到天子认可。

若是得到天子认可,自己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可就大不相同了。

想想刘备,被天子认证前是大耳贼,认证后就是刘皇叔。

“蔡公原来还为帝王师,隅失敬了,隅听闻,陛下虽然年幼,可聪慧无比,得蔡公教导后,必成一代明君。”

蔡邕微微一叹。

“云起说的不错,天子是聪慧,若是在盛世必有所成,可如今身逢乱世,要成为一代明君还需要一些时日。”

对于这些刘隅岂能不知,他又道:“不知目前陛下都读些什么书?”

蔡邕道:“《急就章》陛下已经基本掌握,这两日老夫正想着教些五经上的学问,又恐陛下年幼,不能得其真意。还怕陛下因此起了厌倦之意。正为此烦愁。”

“正好云起,你给老夫出出主意。”

《急就章》刘隅自然知道,是这个时代的儿童启蒙读物,由三言七言,押韵而成,内容涵盖广泛。

听蔡邕正为天子学问的困惑,刘隅心中一喜。

“隅在家乡时,为了记忆,曾写一首《三字经》,蔡公听听,不知可否用于启蒙之学?”

蔡邕有些好奇。

“云起还有如此雅事,快说说,老夫洗耳恭听。”

刘隅念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

……

刘隅一边背诵《三字经》,一边思索《三字经》中,还没有出现的人物的事件,唯恐一不小心。把那些内容也一股脑说出来,到时候蔡邕问起。自己可就真说不清楚了。

刘隅小心翼翼把自己改良版的《三字经》背完后,蔡邕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这首《三字经》,三字一句,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天文地理,人论义理,忠孝节义,都暗含其中。实在是儿童启蒙的绝佳之作。

[1]<后汉书>蔡邕传

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然卓多自佷用,邕恨其言少从,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谷曰:“君状异恒人,每行观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难乎?”邕乃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12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