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8章 失意的曹操

书名: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3

司徒府前,前来的拜寿的人络绎不绝。

王允在门外满脸带笑,与众人打着招呼。

刘隅则是站在王允身后,看着一个个高官面带笑意前来。

天色渐晚,王允在心中盘算了一下人数。对着下人吩咐道:“关闭大门,熄灭灯笼。防止有人打扰。”

说完,就带着刘隅回到府上。

和府门外的一片漆黑不同,府内的大堂之上。华灯初上,灯火通明。

“恭祝王公寿诞。”

在众人的恭贺声中,王允微微一笑,笑中带着些许苦涩。

“诸位,请满饮此杯。”

众人喝了几杯酒。

气氛开始热络起来。

刘隅安静坐在未位,环顾四周,发现与他相对的末座,坐着一人,细眼长髯,面色黝黑,身形矮小,目光有神。

只见他也同样看了一眼众人,低头吃酒。

“好酒,果然是好酒。”

“曹某今日不虚此行。”

刘隅看他相貌,听到言语,莫非此人就是曹操,曹孟德。

刘隅细细打量,正好看他也投来目光,两人四目相对。

刘隅拱手为礼。

那人也行了一礼后问道:“在下曹操,小兄弟有些眼生,敢问小兄弟姓名,如今官居何职?”

刘隅一听,果然是曹操,怪不得满脸英雄气。

“原来是骁骑校尉曹公,在下刘隅刘云起,无官无职,只因家父和王公交好,特来投奔。”

曹操恍然大悟,原来是王允亲朋。

早听说这段时间,王公门庭若市,来此处拜见的络绎不绝。

可大都是不学无术之辈,看这位少年年纪不大,学问应该不高。

既然能在宴席之上有一处位置,想必两家关系匪浅。

“云起也知道我曹操?”

刘隅呵呵笑道:“曹公大名,早有耳闻,昔年桥公曾对人言,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曹操听到这番话,想起当年的情景。

当年他正值年少,听到桥玄对他的评语后,可谓是意气风发,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

他初为北都尉,就设立五色棒,不必避权贵,使雒阳城人人守法,。

后来他讨伐黄巾乱党,也算屡立战功。

本以为自己从此可以建立功勋时,谁知屡次遭到权贵的打压,不得已隐居起来。

后来汉灵帝设立八都尉,曹操又来到雒阳城。

董卓进京后,他被任命为骁骑校尉,虽然听着官职尚可,可曹操知道,如今这个时代,校尉早就烂大街了。

加上他虽有校尉之名,手下却没有兵马统领,可谓有名无权。

当年桥公说的话,真能实现吗?

曹操不知道,目前这种情况,他是看不到任何希望。

这些日子,他每天都在自我怀疑中度过。

曹操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

“桥公之言,犹在昨日,操却没有这个才能,恐怕这次是桥公看错了。”

说完,一声长叹。

英雄也有落魄时。

刘隅看着曹操的郁闷和苦恼,也明白他现在的处境。

“曹公不要妄自菲薄,眼下天下将乱,正是曹公大展身手之之际,岂能因暂时郁郁不得志,而丧失信心。”

“岂不闻,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曹公胸有大志,又身居济世之才,万不可因暂时受挫,而郁郁不振。”

好一个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自己也是苦读圣贤书,怎么没想到这一点。

惭愧,惭愧啊。

曹操看着刘隅的眼神多了几分神采,这少年见识不凡,想必也不全是因为和王公亲近,才来到宴席之上。

曹操一阵沉默,陷入了思考之中,过了片刻,才回过神来。

迷茫的眼神中,焕发出熠熠生辉的神采。

他举起酒杯,向云起说道:“云起一番话,如晨钟暮鼓,发人深省,操受教了。”

“来,操敬你一杯。”

“曹公,言重了,隅不敢当。”

刘隅端起酒杯,两人吃了一杯酒。

正要开口说话。只听王允声音声音在堂前响起。

“诸位同僚,老夫得一首祝寿诗,老夫觉得极为绝妙,请诸位与老夫共赏。”

说完,他大手一挥。

下人就把抄写好的诗句,放到每个桌案之上。

众人低头看去,为子师寿辰贺。名字有些直白,甚至是普通。

但读到两句时,众人才不禁心中赞叹起来。

众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当然能看出这首诗的好坏。

果然过了片刻,尚书杨瓒缓缓说道:“好诗,好诗,这诗中所写的人物不正是王公吗?”

尚书仆射士孙瑞附和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八字,除了王公,谁能当的起这份赞誉。”

听到两位同僚说话,众人纷纷附和。

“是啊,王公身负大汉社稷,当有此誉。”

曹操坐在角落处一言不发,他素来喜爱诗文,他看着手中的这首诗,暗自赞叹,这首诗短短几句,就写出一个壮心不已的老者形象。

好文采,真是好文采。

他正在疑惑这首诗,是何人所写时,尚书仆射士孙瑞问道:“好诗,好诗,这首诗文采飞扬,天下谁人能作出,莫非蔡侍中所献。”

曹操听到此话,暗自点头。

这份文采,当今除了此人,恐怕再也没有人能有这份文采了。

谁知王允摆摆手道:“伯喈(蔡邕字)如今深受相国信任,公务繁忙,怎会有空跟老夫写祝寿诗。”

众人都久在官场,哪能听不出这句话其中的含义。

不是蔡邕,那谁有如此才华?

众人面露不解,尚书仆射士孙瑞问道:“敢问王公,这首诗是何人所写?”

王允微微一笑道:“此人虽然年幼,可文采不在伯喈之下。”

“天下竟然还有如此俊才,请王公把他请出来,让我等见识见识。”

王允呵呵一笑,不再卖关子,他微笑站起身来,缓步向前走出。

众人随着他的脚步慢慢移动,直到见他在一个面貌俊雅的年轻人面前停下脚步。

“诸位请见,那首诗就是他所作。刘隅,刘云起,老夫当年和他父亲乃是生死之交。

这……

不会吧……

这怎么可能,不会是王公为了和蔡邕较劲,故意拉出一个少年来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65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