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8章 喝茶并非只听曲

书名: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3

从秦朝开始,国家就给高官配备府邸,到了此时已经成了定式。不但在京的高官有府邸,就连各郡也有府邸在京城,府邸设守邸者一人,称为守邸丞。

侍中一职,本隶属九卿之一少府之下,多为官宦子弟和名儒担任。虽然职责不重,也是清贵之职。自然也有府邸配备。

府邸内奴婢仆从齐备,就连一切生活起居用品,均由国家出钱置买。

刘隅来到蔡邕府前,看着气派非凡的府邸,暗暗称赞。

他走下马车,递上名刺(拜帖)。

侍中府内。

蔡邕在竹林之外,正在拨弄琴弦。

手指微动,一阵清音从琴弦之上缓缓传出。

在不远处案上,茶水正沸。

一名身着素装的女子,缓缓走到蔡邕身前,行礼道:“父亲,这么早,就起来煮茶,可是有贵客临门。”

蔡邕笑道:“昭姬,你说的不错,这个人比你还小两岁,学识过人,就算为父也不得不佩服。

“父亲说的,可是那个才高八斗的刘云起?”

蔡邕一怔,问道:“你也知道此人?”

“京城如今都传遍了,说什么天下才气共一担,他刘云起独占八斗,父亲您占一斗,天下文人共分一斗。”

“女儿总觉着这话,太言过其实,那刘云起就算有些才学,也不至于说什么才高八斗吧,别忘了,父亲在这里面才占一斗,他比父亲学问还高?”

“那首将进酒,你看了吗?”

“女儿看了,那首诗倒是写的飘逸灵动,潇洒不羁,可算得上一篇佳作。”

蔡邕听出了女儿言语中不服之意,呵呵一笑道:“岂止是佳作,那首诗写的大气磅礴,超凡脱俗,可谓千古第一奇文。”

蔡昭姬有些不服道:“光诗文一途,就能证明他比父亲厉害这么多,君子六艺,音律可懂,书法可精,算数可知?射御可通乎?”

“等一会他过来,女儿一定要问问他。”

“昭姬,不可失礼。”

蔡昭姬微微一笑道:“知道了,不会让他太难看的。”

蔡邕正要说话,就听到下人前来递上刘隅名刺。

蔡邕接过名刺,看了一眼,名刺上的字迹让他眼前一亮。

“好字。”

说完,哈哈一笑,站起身来,去门口去迎刘隅。

蔡昭姬见到蔡邕满口赞誉刘隅的字,微微一怔,接着名刺,细细品看。

她父亲蔡邕都是当今的书法大家,在隶 书的基础上,创立草篆。

因画笔中有的似鸟头燕尾,又似鸟头凤尾,横竖笔画丝丝露白,飞笔断白,燥润相宜,似枯笔做成,又被称作飞白书。

飞白书在此时风靡一时,就连宫中的一些匾额之上也是这种字体。

蔡昭姬自幼就跟着蔡邕学习书法。书法造诣颇深,她看到刘隅所书之后,也不禁赞道:“这字方正质朴,有大家之风,怪不得父亲交口称赞。”

刘隅站在门口,看着高耸的大门。正在怔怔出神时,侍中府门已缓缓打开。

蔡邕身材飞扬,脸带笑意,出现在刘隅面前。

刘隅急忙行礼道:“拜见蔡侍中。”

蔡邕呵呵一笑:“云起,今日家中饮宴,不必如此客气,直呼老夫名讳即可,快快请进。”

刘隅道:“蔡公面前,岂敢造次。”

蔡邕哈哈一笑,带着刘隅走进院子。

刘隅四处打量,看院子颇大,难得还十分幽静。

亭台,小桥,流水,还有一片竹林。竹林旁站着一位女子,约莫二十芳华,明眸皓齿,顾盼生辉。与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蔡邕呵呵笑道:“云起,这是小女,蔡琰,蔡昭姬。

昭姬?刘隅微微一怔,过了片刻,才明白过来,这个时期的蔡文姬就是叫蔡昭姬,直到西晋时为了避讳司马昭的字,才被人改为蔡文姬。(蔡文姬这个名字都熟悉,后文都称为蔡文姬。)

她博学多才,擅长文学,书法,音乐。是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她在后世的名声可比蔡邕大的多。

可这个名气却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才气,而是她凄惨的身世。

她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她回到娘家,此时中原大乱,她被匈奴王所掳,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之久,才被曹操花重金把她赎了回来。

这个故事,也被后人称为文姬归汉,被编入戏曲,话本,成了家喻户晓的存在。

“早听闻蔡公家有一女,文才不凡,不输须眉,今天得见,荣幸之至。”

蔡邕笑道:“她那些才学,和云起相比,那是繁星比作皓月,小溪比作沧海,不可同日而语。”

刘隅行礼道:“蔡公过誉了。”

蔡邕呵呵一笑道:“老夫并非虚言。云起不必过谦。”

刘隅还没说话,只听蔡文姬嗔怪道:“父亲,有你这样说自己女儿的吗?”

蔡邕笑道:“你平时都被我宠坏了,不知道这世间藏龙卧虎,才华横溢者,不可胜数。”

蔡文姬不服道:“那女儿今日就要见识见识,才高八斗的刘云起。

刘隅一听,暗暗叫苦。

不是说好的,今日只是来喝茶听曲吗?

顺便互相吹捧一番。

然后皆大欢喜回家。

怎么又成了这般模样了。

“不敢,都是蔡公谬赞,小姐可千万别当真。”

看不出,这人倒是挺谦虚,倒也没恃才傲物。

蔡邕笑道:“云起快坐,咱们坐下说话。”

三人落座。

蔡文姬把案上茶水,分别给两人倒满后,说道:“刘公子,先尝尝这茶如何?”

刘隅点头,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入口苦涩,像极了后世自己吃的苦瓜。

可苦瓜还有一丝回甜,这茶是只有苦啊。

这也难怪,此时的茶叶不仅没有后世琳琅满目,就连茶的功能,也仅仅是为了解毒,和增加营养。

就算如此,也只是高门大户,世家大族,高官权贵,才有此物。

普通人连饭都吃不上,更别说饮茶了。

三人饮了几杯。

蔡邕笑道:“云起,老夫新的一首曲子,正好请云起来品鉴品鉴。”

刘隅行礼道:“正好听听蔡公雅音。”

音律,刘隅可不懂。

在前世时,自己虽然不能算是五音不全的废人,也差不多。

就算自己在前世会唱几句流行音乐,可这个音律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除了专业学院的高材生,谁懂音律这玩意。

蔡邕走到古琴前,盘腿坐下。

“云起可识得此琴否?”

刘隅细细观看这把琴,只见七弦在上,制作华美,唯有琴尾处,有一处灼痕,刘隅心中一动。

“此琴莫非是焦尾琴?”

蔡邕呵呵一笑道:“云起慧眼,正是此琴。”

真是焦尾琴,这把琴和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并称四大名琴。

此琴是蔡邕在吴地时,有个人烧桐木做饭,蔡邕听到火烧木材发出的巨大声响,知道这是一把好木材,就要过来做了这把琴。

蔡邕不再多说,双手放在琴弦之上,开始弹琴。

刘隅对弹琴一无所知,不过觉得琴声悠远灵动,非常好听。

一曲弹罢。

刘隅只觉得耳边似有声音回响。

古人这琴艺不得了,自己虽然不懂琴,也觉得非常好听,比前世听到某些不知所云的流行歌曲,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云起,此曲如何?”

“隅不懂音律,可听到蔡公琴声,也觉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三日还是太少,还是孔夫子说的三月不知肉味,更贴切些。”

蔡邕双目含笑。

云起此言,深得我心,这少年果然是吾知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45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