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2章 貂蝉:我觉得他是个骗子

书名: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3

杏儿怀揣着那张纸,脸上带着些许笑意,脚步轻快向房间走去。

他回忆起刚才的情形,觉得小郎君人不错。

只是不知道学问怎么样?

就算小郎君学识不行,我也要在小姐面前说些他的好话。

杏儿拿定主意,笑容更浓。

刚到貂蝉房中,正要开口说话,却听貂蝉问道:“杏儿,你可算来了,父亲刚才派人传话,此时正要有闲暇,我们快过去吧。”

杏儿到了嘴边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貂蝉带着向王允书房走去。

两人穿廊过院,一会功夫,就来到了书房之中。

两人刚行完礼,就听到王允笑道:“貂蝉,为父这两日遇到一位奇才。你快来看看,他作的这首诗文,真可谓千古奇文。”

貂蝉正好奇到底是何种诗文,竟然让父亲如此推崇,应了一声,走到案前,只见平整的纸张纸上,几行熟悉的字迹。

貂蝉轻启朱唇,低声念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她对诗文颇有研究,刚念两句,就呆呆的怔在原地。

这世上竟然有如此雄文,刚读了短短两句,就让她心中汹涌澎湃,不能自已。

怪不得父亲对这诗文如此推崇,单这两句,就足以传世。

好不容易平复心情,貂蝉继续向下念去。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貂蝉读到此处,目光流露出几分抑制不住的狂热。

平复这种狂热,读完这首诗。貂蝉心中再也不能平静。

到底是何种境界的人,何种经历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精彩绝艳的诗文。

她细细品读其中的意味,只觉得如饮琼露,沉醉其中。

过了片刻,她才缓过神来。

这时,王允笑道:“貂蝉,你觉得此诗文如何?”

貂蝉应道:“这诗文女儿读了一遍,只觉得气势磅礴,犹如那长江之水,东流入海,往事千年,是非成败,都荡漾在这江水之中,真是好诗。”

王允笑道:“不错,不错,你从小就酷爱此道,府上也只有你才能品出诗中滋味。”

“你那几位大兄,整日忙于俗世,就没有这份雅兴了。”

貂蝉应道:“大兄们忙于政务,不像女儿这般无所事事。”

王允笑道:“他们都是俗人,不提了,这首诗,你若喜欢,抄录一份,回去细细研读。”

貂蝉点头,思绪却并没有停止,她越看此诗气象万千,不同凡响。越觉得这首诗不是刘隅所作。

这样的诗文,必然是一位历经红尘,初心不改的高雅之士所作,怎么可能出自一个恶名昭着的少年之手。

他小小年纪,能读几本书,历几件事,就敢说自己看破红尘,说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种话语。

貂蝉看父亲依旧沉醉诗文的喜悦中,佯装不知,故意问道:“不知这首诗文,是何人所作?年纪几何?”

王允笑道:“是为父昔故友之子,刘隅刘云起所作。”

“他今年不过十八,却才智不凡,聪慧敏捷。真是让老夫都不得不倾心拜服。”

“如此少年才俊,就算媲美古人当不为过。”

“她比你年长不了几岁,你喜欢此诗,为父一会就让他过来,让他给你细细讲解。”

细细讲解。貂蝉一怔,知道刘隅已经深得父亲信任。

这也难怪,父亲一向爱惜贤才,骤然见到此诗,已被深深折服。

能做出如此诗文者,才华之高,不可想象。

可是父亲忘了一点,这样的有深度的一首诗,怎么会是一位年轻小郎君所作?

“父亲,请恕女儿多言,这首诗恐怕并非那位刘君所作。”

貂蝉直言不讳,说出心中答案。

王允疑问道:“貂蝉何以见得?”

貂蝉也不迟疑,直接道:“这首诗,除气势磅礴外,还有对于兴衰过往的深思,若非亲身经历,怎么能有如此感悟。”

“刘君,小小年纪,又能经过多少世事,怎么可能有如此深的感悟。”

“女儿以为,这首诗,当是一位历经宦海沉浮,历经沧桑的长者所作,这才合适。”

王允听貂蝉这样说,那日的疑问又涌入心头。

首诗的意境境界,饱含沧桑。

这份感悟,这份学识,若说是一位少年所作,确实有些牵强。

他本以为是古之大贤所作,被刘隅拿来使用。

在刘隅昏迷时,就曾连夜翻遍古籍,查找此诗。

结果显而易见,不但没有找到只字片语,就连这种形式的诗文也没有见到。

他怀着半信半疑的想法,和刘隅攀谈。

一番考究后,才知道刘隅学识不凡,对于诸子百家的理解远超常人。

更难得的是,此子不但学识见识不凡,善恶之心更是昭昭明月。明镜不染。

他想起三年前的那些传言,重新找来家中老仆询问当时的情景。

老仆看出王允对刘隅的喜欢。回答的似是而非。

当时并没有与刘隅交谈,不知其学识深浅。只是打听街坊四邻得出此论。

以讹传讹,难免有些夸大。

王允听到这些话,才慢慢打消了这首诗的心中疑惑。

此时听到貂蝉也这样说,沉思片刻后道:“你说的也不无道理,为父之前也有此疑问。”

“与云起说起当年之事,才知道他曾受到水镜先生教导,学问精进。”

“又有感于自己年少轻狂,心中懊悔,一日见江水东流,偶有所感,才得此诗。”

“水境先生是何人?”

“水镜先生是当世大贤,只不过他当年隐于山林之中,不愿出仕,所以他的名声才在世间不显,为父也是早年间在外游历时,曾听说他的名字,可惜无缘相见。”

看破红尘的隐士,又是大贤,这就对了,想必这首诗,是水镜先生所作,知道父亲喜爱此道,刘隅为了仕途前程故意拿出来,显示自己才华,父亲爱才,果然中计。

好一个沽名钓誉的伪君子。

貂蝉在心中暗道。

“小女认为这首诗,有可能真是那位水镜先生所作,父亲你想啊,水镜先生学识过人,隐于山林之间,自然是看破世间凡俗,如果是这首诗,是水镜先生所作,是不是就合情合理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29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