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39章 入长安

书名: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3

长安最近新开的一家盐铺,盐铺卖的盐,色泽如雪,没有一丝异味,刚到长安,就得到世家大族的青睐。

这家盐埔有一个很奇怪的规定,每人一次最多只能买一斤盐。

一个人只能买一斤,世家大族听到这句话,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一斤盐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足可以用一个月,可对于世家大族来说,一斤盐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他们刚开始想到的就是要高价购买,可盐铺给出的答案很明确,就两个字,不卖。

这番操作让世家大族直接呆住了,这年头还有和钱过不去的吗?

经过多轮博弈后,他们终于认清了盐铺的规矩,价格统一,没有任何浮动的空间。

见盐铺软硬不吃,世家大族也认清了现实,开始在规则内,钻空子。你不是说一人来只能买一斤吗?那我就派一千个去,反正手底下人手足够。

自此之后,盐铺外长长的队伍就从来没停过。

一行四人来到盐铺前。

其中一个年轻的俊雅男子问道:“给我来三十三斤盐。”

“三十三斤?伙计淡淡说道:“您是刚到长安吧,我们盐铺的规矩每人只能买一斤。”

“好眼力,我们的确是刚到的长安,不知这位兄弟,长安可专门给人写信的先生。”

“不知先生想给谁写信?”

“刘德华。”

伙计面色不变,眼神却渐渐亮了几分。

“随住来吧, 我家掌柜的,正好会写字。”

几人来到内堂,一个精明的中年人,纳头就拜。

“陈元拜见主公。”

刘隅看着陈元一脸精明,微微点头。

“长安城的形势如何, 细细说来。”

“禀主公,董卓日日躲在坞堡中,饮酒玩乐。吕布这一段时间闭门不出。并没有什么其他消息,李儒这段时间没少往坞堡跑,在里面待的时间也不长,每次出来都面带愁容,显然和董卓的沟通不太顺畅。”

陈元说的这些消息,都在刘隅的意料之中。

董卓没有任何斗志的时候, 心中最焦急当属于李儒,李儒心中的热血仍在,他依然有助力董卓一统天下的决心,可惜董卓这条船,早已经千疮百孔,根本不可能带着李儒到达成功的彼岸。

虎牢关前的失败,让吕布战神的名声有了一点损伤,一个被人击败的战神,他身上带着的光芒,就会暗淡几分。

吕布肯定有些失落,此时他在董卓心中的地位,和刚开始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但这并不是说自己找到吕布, 随便跟他说几句, 就能策反吕布。

此时的董卓在吕布心中的影响力依然是巨大的。董卓是大汉的相国,他身边还有天子,有百官,这些政治上的优势, 足以碾压任何人。

“还有没有其他消息?”

陈元沉思了半天,说道:“李傕从虎牢关回来后,被董卓降了职,经常去长安的一家酒馆醉酒。”

“我曾派人留意过,发现他喝醉后,会满腹牢骚,应该是对吕布有些不满。”

刘隅把这些消息,在心中仔细琢磨,过了半天,脑海中才有一个模糊的谋划。

他站起身来,向外走去,一会功夫就来到一处府邸前。

刘隅让陈到递上一个名刺,就在门口静静等候, 一会功夫,只见王允匆忙出来,一把拉着刘隅就向府内走去。

走到书房,王允才放松下来。

“贤侄,怎么这时来长安了,你知不知道,上次你带人把董卓赶出雒阳后,他对贤侄恨之入骨, 如今悬赏海捕公文,还在城门口贴着呢。”

海捕公文刘隅刚进城时就见到了,刘隅看着公文上自己的画像有些无奈,

自己在海捕公文的画像是谁画的?让出来,自己保证不打死他。

这上面画像是自己吗?别说自己掩饰了一下,就算自己不掩饰,大大方方站在画像面前,他们也认不出自己啊。

自己一个英气勃勃,俊雅不凡的有志青年,到了画像上竟然成了胡须邋遢的大叔。

更离谱的是刘隅的眼神,画像上的眼神明显带着一丝阴邪的味道。

这要搁在让往日,刘隅绝对是叔能忍,婶不能忍。一定要和画师,比划比划,可如今在别人的一亩三分地上,刘隅虽然气愤,还是保持了低调。

“世伯不必忧心,就凭董卓,他还捉不到我。”

刘隅在出发前,就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 就在这一段时间内。长安城中涌进来的流民,足有几千人,其中有刘隅分批混进来的一千精锐。

有这些人保护,就算被董卓发现,自己也能全身而退。

王允见刘隅如此有把握,心中稍定。

“不知贤突然来到长安城所为何事?”

“杀董卓,救天子。”

刘隅回答的斩钉截铁,没有一丝犹豫。

王允对于刘隅的答案虽然并不意外,但还是有些担心。

“贤侄,这次来雒阳带了多少人?”

刘隅笑道:“只有一千人。”

“一千人 ?” 王允脸上的忧虑重了几分,“贤侄,若老夫直言,这些人根本不足除去董卓。他如今日日躲在坞堡中,里面存在的粮食,足以支撑三十年,坞堡中还有精兵数万,贤侄想想,你手下这些人手,怎么可能是董卓的对手。”

刘隅笑道:“世伯,岂不闻兵不在多而在精。”

王允摇头,你兵士再精,一个人能对付几人,董卓坞堡中有精兵数万,再加上长安城的甲士,少说也有三十万, 一千人对三十万,王允不用想,就知道不可能。

他年少曾领兵打仗,也颇通兵法。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历史上那些胜利, 并不像表面看到的如此简单。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这些彪炳大功的背后,都是实力的最终体现。

没有综合实力作为基础,就算是淮阴侯带兵,同样会处处受挫。

“西凉铁骑悍勇,贤侄不可大意。”

刘隅笑着问道:“世伯, 尽管放心,侄儿心中有数。”

王允素来知道他的谋略,心中也稍微平静了几分。

“看贤侄胸有成竹,想必心中已经有了计谋。”

刘隅点头。

“侄儿,是有了一个谋划,不过这件事还需要世伯助力。”

“贤侄但说无妨,只要能除去董卓,救出天子,老夫就算是万死也在所不惜。”

王允虽然有时候,有些迂腐,可对于大汉朝的忠心,刘隅丝毫不怀疑。

“不需要世伯如此,只需要世伯拿到吕布写的字。”

拿到吕布写的字,这件事,说难不难,说容易有不容易,最重要的是先找一个理由。

若是理由不充分,很有可能,会让吕布起疑心。

“贤侄,老夫有一计,不知是否可行。”

王允把自己的计谋说完,刘隅笑道:“此计甚妙,世伯可以按照这个计策,去找吕布,吕布虽然是一名武将,也喜欢附庸风雅,到时候,世伯必然能马到成功。”

听到刘隅的认可,王允很高兴,他吩咐下人摆下酒宴,与刘隅接风。

刘隅胡乱饮了几杯酒,就带着陈到离开了。

王允去拿吕布的字,只是自己计划中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安排。

回到盐铺,发现王越微眯着眼睛,似睡非睡。徐庶则是坐在案前细细推演。

推演了几十遍后, 徐庶终于放下了心来。如果计划能够顺利进行,这次一定能将董卓斩杀。

现在唯一的变数,就是李儒,此人智谋过人,近期在长安活动频繁,显得并不甘心董卓就这样沉沦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72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