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72章 求贤令

书名: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3

李儒的死讯,很快就传到刘隅耳中,对于这样一个结局,刘隅也很无奈。

虽然他并不赞同李儒这般做法,却十分理解。

与生命无关,与权势无涉,董卓一死,代表着李儒精神和理想的破灭,当一直维持自己精神的支柱,突然倒塌时,李儒心中已经萌生了死志。

从刘隅第一眼见到李儒时,他的眼底已经没有了任何色彩。

死寂,这种色彩充斥着李儒的眼中。

安葬完李儒后,一直沉默不言的贾诩,突然开口道:“皇叔,我与文优情同兄弟,他骤然离世,我心如刀绞,暂时还不能为皇叔效命,我想在文优坟前,结庐守护,以全当日他对我的恩义。还请皇叔成全。”

对于贾诩这番说辞,刘隅又何尝不明白,所谓的结庐守护,不过都是说辞。

贾诩这个老狐狸,说到底,对自己还是有些不放心,自己刚刚进入权力的中心,占据了长安和雒阳两处地盘,可天下人都知道,这两处虽然都是汉朝的都城,曾经繁华富庶,可到了今天,早已经没有往日半点影子。

雒阳城被董卓一把火,几乎焚烧殆尽,留下一处处残垣断壁。

长安城也好不到哪里去,王莽乱政后,天下群雄并起,长安城被赤眉军一顿折腾后,已经变成了一座座废墟。

光武帝正是看到这种情况,才不得不放弃长安城。

光武帝建都雒阳后,长安就渐渐被人所遗弃,经历了近二百年的岁月,长安城的繁华早已经远去。

经历了无数年的岁月,依旧没能恢复当年的繁华。

董卓带领天子百官来到长安城,就连像样的宫殿都没有,好不容易修缮了宫殿,又经过这次西凉兵之乱,长安城和雒阳一样,同样留在处处残垣。光这些乱摊子,想要恢复,就需要巨大的财力和物力。

自己刚刚踏入了政治中心,虽然极力表现出了气度,可又董卓的前车之鉴,想必他也不会轻易打动贾诩。他还要等待,还有观察,只有自己能够得到他的认可,他才会真心实意的进行归顺。

对于这一点,刘隅早有预料,只要能把贾诩留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刘隅就不担心。

“文和,重情重义,我岂能如此不尽人情,我这就派人在此为文和建一座茅庐,你只管住在此处,若是有什么需要,吩咐士卒即可。”

“多谢皇叔。”

刘隅微微点头,示意贾诩不必多礼。

他走到李儒坟前,又行了一礼。才慢慢离去。

刘隅回到书房后,就把早已经写好的求贤令颁布天下。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这篇求贤令,文采斐然,不拘一格,刘隅此时拿来使用,正要应景。

不看门第,不论出身,甚至不看品德,只要有才能,就可以任用。

这篇求贤令,刘隅仔细看了无数遍,就连他也不得不承认,这篇求贤令,写的很大胆,很前卫,甚至有些出格。

光凭这篇求贤令,足可可以看出曹操的胸襟和气度。

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在当时遇到狙力显然不小。

他甚至能够感受到,曹操黑夜中悄悄叹息,无奈至极。

李儒的坟前茅庐中,贾诩正在喝酒,他喝很孤独,当年常常陪在喝酒的人,就躺在茅庐的不远处,他甚至轻轻呼唤,就能听到阵阵回应。

过了许久,回应依旧没来,贾诩知道,虽然两人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

正在贾诩恍惚间,他身边的老奴快步走了过来。

“禀家主,今日长安城流传最广的消息,是皇叔发的求贤令。”

“求贤令?”贾诩喝了一口酒,眼神微眯,“皇叔手下人数不多,他想要求贤,也没有什么意外。这次求贤令一出,王公大臣和世家大族想必已经可开了花,正在弹冠相庆吧。”

老奴躬身行礼,言语中带着狐疑。

“恰恰相反,那些王公大臣,一个个神色慌张,他们围在皇叔府邸前,要求见皇叔,老奴回来时,皇叔府邸前,已经聚满了人。”

“这是为何?”贾诩有些不解,“莫非长安城还有其他的大事发生?”

老奴摇头。

“老奴问了两个读书人,他们说问题就出在求贤令上。”

贾诩一怔。

“求贤令的内容你还记得吗?”

老奴从怀中掏出一张白纸,放在贾诩手中。

“家主,我不认识几个人,就让读书人替我誊写了一份。”

贾诩看着密密麻麻的求贤令,一时间怔怔无言。他也没有想到,刘隅竟然会有这么大的魄力。

竟然敢在这个时代,直发出这样的求贤令。

如今上升渠道,完全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寒门子弟,想要向上走,难如登天。

对于这一点,贾诩深有感触,他自负才华横溢,世间难有人能与他匹敌,他曾无数次的出现的江湖中,依旧没有得到人的赏识。

直到遇到了李儒,才让他的才华,在世人面前展现。

这也是他十分感激李儒的原因之一。

虽然他并不十分看好董卓,但还是非常感激,李儒对于自己的举荐。

他望着孤零零的坟茔,眼神中满是落寞。

一杯酒饮下,贾诩言语悲切。

“文优,如果你还健在,看到这篇招贤令,也一定也会拍案叫绝吧!”

他又饮了一杯酒,神色悠远。

“你说的不错,如果有人能中兴汉室,必是刘皇叔,光凭这份气度,就足以让人无数人钦佩。”

贾诩无数杯酒下肚,半醉半醒间,眼神已经模糊。

他对刘隅的兴趣也逐渐浓郁了几分。

不过他并不着急下决定,如果他预料的不错,求贤令的发布,必然会让一些既得利益者,对他百般阻挠,刘隅能不能顶住这波压力,还是未知数。

正如贾诩预料的那样,自从刘隅求贤令发出后,刘隅的府邸前,就有许多的王公大臣,来求见自己。

刘隅预测到了这一点,他并不慌张,既然他们有质疑,自己就来给他解答问题。

他虽然想用寒门子弟冲击世家大族的地位,但并不能代表他此时就能脱离世家大族的控制。

经过了无数年的沉淀,世家大族早已经在社会上根深蒂固,他们互为姻亲,结成利益联盟,把持着一个地方的所有的资源。

当年黄巾军被迅速灭亡,很大一部分原因,世家大族刚开始就没有站在他们一边。

他们的实力恐怖,人口,粮食,武器等样样不缺,此时把他们全部得罪,自己很快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所有步骤只能一步一步来,刘隅心中明镜。

面对门外越来越多的人群,刘隅派出了一名甲士,来到府邸门前。

甲士声音清亮,在众人的耳边缓缓响起。

“皇叔,身体微恙,暂不能见客,诸位请回吧。”

对于这样的答复,众人显然有些不满意,昨日还见过皇叔,精神抖擞,并没有任何异样,怎会突然出现了这种情况。莫非是知道我等来求见的目的,故意不见。

众人虽然颇有微词,可看着刘隅府前威风凛凛的士卒,倒也不敢造次。

这次面临利益太大,他们虽然着急,却没有离去。

“无论如何都要等到皇叔,向皇叔说明情况。”

人群中发出一个声音,众人纷纷点头,不时发出一阵赞叹。

既然不能进去,那就在皇叔府邸前等吧,反正此时就算回去,心中也不能踏实。

……

……

刘隅有些精神萎靡,这几天接二连三的事情,让他耗费的不少精力,此时,他斜靠在软榻之上,眼神中掩饰不住的带着几分疲惫。

门外的大臣,来到自己的府门外,求见自己,所为何事,刘隅不用动脑,也很清楚他们的目的。

说来说去,无非是求贤令动了他们的蛋糕,他们不甘心大权旁落,才都来到了自己府邸前。

此时,刘隅还不想见他们。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关羽,张飞,赵云,站在的他面前,详细汇报着收编西凉军的情况。

这次的收编进行的很顺利,裁撤完老幼之后。总共得到精兵五万。

五万?兵马的规模,让刘隅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如今雒阳留下的精兵一万,加上此次收服的五万人,此时刘隅的兵力共有六万人。

六万人对于此时的刘隅,已经到了一个顶峰,可考虑到要防卫长安和雒阳城两处关隘,这些人马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刘隅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让关羽留在长安城,留下精兵两万,守护长安城。

其余四万人,由张飞,赵云带领,回到雒阳城,去防守雒阳。

长安城易守难攻, 如今威胁最大的西凉军,已经被刘隅彻底击败,短时间很难恢复。

唯一需要考虑就是另外一股西凉军的势力,马腾和韩遂。

在刘隅的记忆中,当李傕等人占据长安后,马腾韩遂不满自己目前的处境,带领士卒起兵勤王,一鼓作气,直接打到了长安城,若不是后来出现了变化,他二人很可能会占据长安。

即便他们没有占据长安,经过一段时间的攻伐后,还是对长安城的形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后来他们兵败,被朝廷加封后,才在西凉安静下来。

面对这样两头凶猛的狼,刘隅表现出了极佳的风度。

他先是写了一封信,和马腾套近乎,然后又以朝廷的名义对两人进行了封赏,从两人的回信看。刘隅没有看出任何异常。

不过刘隅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他派出大量斥候,密切监视两人的动向。

刘隅明白,有经验的猎人,再捕捉猎物前,一定不会表现的张牙舞爪,猎人会小心翼翼,不露出半点声响。直到猎物彻底放松警惕,才会发出致命一击。

刘隅可不愿意做这样的猎物,如果不是已经刚刚占据长安,刘隅不介意派兵奇袭两人。

他想带人,去看看年少的马超是何等的英雄。

……

……

比起长安城所有威胁,雒阳城更是腹背受敌。

不论二袁兄弟,还是曹操,想必此时已经得到自己占据长安的消息。

见天子落在自己手中,他们岂会甘心,必然想办法把天子拉拢到自己的麾下。

他们想要进入长安,就会先攻取雒阳。

雒阳如今空虚,并没有多少兵力,任何一方的攻击,足以攻破雒阳城。

刘隅这些日子,一直在等待,等待着三人整顿好西凉士卒。

见三人整兵完毕,刘隅急忙下令,让张飞,赵云,带兵速回雒阳。

安顿完这一切后,刘隅才缓缓长舒一口气。

只要他们按照自己的谋划来行事,长安和雒阳都会紧紧握在自己手中。

徐庶在众人走后,想起外面的情景。

“主公,王公大臣,都守在门口,怎么催都不走,主公当真不见吗?”

刘隅伸了伸了懒腰。

“此间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让他们都进来吧。”

众人在徐庶的带领下,来到大厅之内。

众人行礼后,马日磾开口说道:“皇叔,自从高祖立国以来,已经有四百年,四百年来,高祖当年曾言道, “天下治乱,在予(自己)一人,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贤良方正,若是没有这些作为基础, 到时候朝廷之上,充斥的都是奸邪之徒,大汉天下,又岂能长久?”

此言一出,众人齐声附和。

“太傅所言极是,请皇叔三思。”

“太傅所言极是,请皇叔三思。”

对于他们的说辞,刘隅有些想笑,他们分明担心的是此例一开,世家大族的利益不能得到保证,却不愿意直说,只能拿道德做文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12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