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77章 破局

书名: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3

韩遂马腾如果是打天子的主意,必然不会放过劫走天子的机会。

兵贵神速,长途奔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快。

所以他们二人不会带领步兵出击,虽然西凉骑兵骁勇,可骑兵的数量毕竟有限。

只要在他们必经的路上设下伏兵,就能用最小的代价,重创这个部队。

贾诩见刘隅一直低头沉思,没有表态,继续说道:“这个计策虽然并不高明,对付他们两人却正好合适,两人见董卓占据雒阳后,就一直心存嫉妒,他们也想劫持天子,过一过权力的瘾。”

“两人虽有些勇略,谋略根本就不值一提。就算是乱局之中,他们也不见得能成功,更何况如今长安城有皇叔坐镇,他还存在这样的念想,就有些坐井观天,不自量力了。”

刘隅回过神来,脸上带着一丝笑意。

计谋并不是越高越好,越高的计谋,就意味着需要付出力量越大,就算最终取得胜利,也算不上是一场大胜。

相反贾诩的计策,就很实用,他充分了解马腾、韩遂的性格特点,恰当的献出诱敌之策。

正如他自己所说,这个计策虽然算不上高明,可被权力欲冲昏头脑的两人,根本就识别不了。

计谋本身的作用,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贾诩的这条计策,很显然符合这条标准。

“文和,此计甚妙,这件事就按照文和说的办。”

确定完计策,两人又详细谈论了细节。

这件事确定之后,刘隅继续开口道。

“长安城的流寇,文和有什么好的见解?”

“这件事,消灭目前的流寇不困难,只需要派出一员大将,带领精兵千人,剿抚并用,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肃清长安城周边的流寇。”

说完,他微微一顿。

“若说要杜绝根本,恐怕有些困难。”

刘隅点头,为什么会盗匪横生,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没有饭吃,才不得不走而挺险。若都能吃上一碗饭,谁愿意放弃安稳的生活不过,去四处游荡。

“粮食,说到底还是粮食。”

“是啊!”贾诩一声长叹,“只要政局不稳,粮食不丰,盗匪就永远不可能真正铲除。”

“粮食的事,我来想办法,虽然不能让大汉朝的百姓都衣食无忧,安置长安城周边的流民,应该问题不大。”

贾诩睁大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

“皇叔,长安城四周的盗匪和流民,如果我估计的不错,最少也有几十万,皇叔真能找来这么多的粮食?”

刘隅拿起案上薄纸,递给贾诩问道:“若此物流传天下,会获利几何?”

这些纸张的质量,贾诩早已经见过,光亮平滑,色彩白皙,比之前的蔡侯纸,恐怕还要好上几分。

“皇叔,这张纸质地精良,难于量产,价格也不会太低,想要大面积推行,恐怕有些困难。”

刘隅笑道:“这张纸工艺简单,单张纸的价格,不足蔡侯纸的百分之一,我让工匠在其中加入了特殊材料,已经具备了初步防虫的功效,就算储存上许多年,同样是没有任何问题。”

贾诩瞪大眼睛,似乎有些不太相信。

见刘隅眼神坚定,才知道他所言非虚。

一向沉稳的贾诩,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也有些激动。如果真像刘隅所说这样,这其中的利润恐怕难以估计。

“此种制作纸张的妙法,不知皇叔如何得知?”

“我也是在一本书上看到的。”

“不知是哪本上古奇书?竟然有如此妙法。”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贾诩自己读书不少,可绞尽脑汁想了半天,别说见了,就连听也没有听过。

贾诩知道刘隅才高八斗,诗词智谋无一不精, 没想到如今竟然连造纸这样的方法,他都知道。

他低头沉思想起另外一件事。

“皇叔,长安城中精盐商铺,莫非也是皇叔的手笔?”

刘隅点头。

贾诩纳头就拜。

“皇叔学究天人,我不如也。”

刘隅拉住贾诩笑道:“我也是偶尔间看到的,文和不必如此。”

贾诩站直身体,平复了一下心情。

“既然能解决粮食的问题,彻底根除长安城的流寇,也就有了可能性。”

贾诩心情激荡, 很明显他已经开始想以后的事情了。

如果能用粮食招抚几十万流民,他们中的青壮就是兵源。

几十万流民, 最少也能得兵数万。

贾诩喝了一口茶,继续说第三件事。

“弘农郡的张济,手下精兵不少,让他横在长安雒阳之间,早晚必成祸患。”

“张济,竟然是他?”刘隅听到这个名字,微微一怔。

“皇叔认识此人?”

刘隅尴尬一笑,张济这个名字他是听说过,可不是因为张济的英勇,纯粹是因为他的夫人邹氏。

“我不认识,他是什么来历?我只听说过他有个侄子名叫张绣,武艺不弱,是个难得的将才。”

贾诩清了清嗓子,开始给刘隅详细介绍张济的情况。

通过贾诩的讲解,刘隅才知道,原来张济也是董卓的部将,在董卓被杀后,跟随李傕逃出长安城,后来随李傕进攻长安时,他带领军士,负责粮草押运,眼见长安城被攻破,张济正要带领甲士,进入长安城。

突然传来李傕等人被诛杀的消息。

他辨认不出事情的真假,也不敢带领军士贸然进入长安城。

于是就带领军士进入了弘农郡,准备等局势明朗之后,再做决定。

李傕兵败后,张济收拢了大量的西凉士卒。

如今的兵力已经达到两万人,兵力虽然不多,可都是身经百战的老革。

凭着手中的这些战力,张济渐渐在弘农郡站稳了脚跟。

听完贾诩的介绍,刘隅开口问道:“文和,觉得张济这件事该如何应对?”

贾诩心中早就想好了对策,他不假思索,开口说道:“张济手下士卒战力不俗,若想得到弘农郡,强攻不可取。我与张济同在董卓麾下做事,也算有些交情,若皇叔信的过,我愿去弘农郡说服张济,前来归降皇叔。”

刘隅大喜。

“好啊,若能把张济招揽回来,便是大功一件,我当表奏天子,为文和请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96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