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51章 太过巧合

书名: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3

董卓很兴奋,他突然接到天子要禅让的消息。

从入驻雒阳城开始,随着的时间增加,他的野心也在不断地膨胀。

从接到何进命令的那一刻,董卓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去何大将军那里刷个存在感,混个脸熟,顺便讨些赏赐。

谁曾想到,雒阳城形势急转直下,何大将军杀宦官不成,被一刀反杀, 接下来就是幕后总导演开始了在雒阳城大肆杀戮宦官。

长期盘踞在汉朝的两股最强劲势力,在一瞬间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雒阳城中的权力,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巨大的真空。

如果自己没有及时出现,雒阳城必定会落入袁家的手中。

从怂恿何屠夫杀宦官开始 ,袁家就再下一盘大棋。

棋上黑白子就是宦官和外戚。

董卓突然出现打乱的袁家的部署,在董卓入雒阳之初,他只带了三千的西凉铁骑。

如果这段时间,袁家对他发动攻击,自己必败无疑。

那一刻董卓是害怕的,他害怕自己会全军覆没,功亏一篑。

他更害怕自己刚见识到雒阳城的繁盛,就狼狈退回去。

在最关键的时候,袁绍犹豫了,正是他的犹豫,才让自己获得了一线生机。

接下来在李儒的谋划下,自己三千西凉铁骑,每天变着法的进城,终于让袁家产生的恐惧。

当他们放下刀剑那一刻,董卓笑了,他笑得很猖狂,他知道,从这一刻开始,他将会把袁家死死踩在脚下。

在他脚下,所有的王公大臣,世家大族,都匍匐在地。他一步登天,站在了雒阳的最高处。

他很喜欢这种感觉,掌控一切的感觉。

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势,他决定向霍光学习,废立天子。

在此时董卓眼中,没有任何事情,能比得上废立天子,更让他兴奋了。

重新确立天子后,毒杀太后,夜宿皇宫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出将入相,位极人臣。此时的董卓已经来到了人臣权力的最高峰。

权力就像是一个满是蜜糖的毒药,只要是尝上一口,就会被它的美味所吸引,除了不断去吸食,没有任何办法。直到有一天,被毒死才会停下脚步。

随着的时间的推移,位极人臣已经不能满足董卓的欲望, 他幻想过登上天子之位,成为九五之尊。

他经过无数次的试探,最后发现朝中心向汉室的人,大有人在。其中他看重的蔡邕,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一次宴会上,他授意尊他为尚父,当时就遭到了蔡邕的强烈反对。

蔡邕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功劳不够。

董卓虽然有些气愤,但也没有任何办法,蔡邕虽然说出了意见,可这种意见,明显不是代表他一个人。

董卓思索多日,也觉得时机不成熟。就把这股欲望,牢牢藏在心底。

如今这个目标终于要实现了,陛下主动要把天子之位传给自己。

对于刘协的禅让决定,董卓并没有感到意外。

就算他在沉稳,毕竟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他每天生活在高压之下,又有自己安插在身边的人,每日潜移默化的劝说。他终究抵挡不住。

董卓对刘协的印象不错,他沉稳淡然,气度不凡。若是生活在太平盛世,或许会成为一代贤君。

可惜,他生活在这个时代,无奈只能成为牺牲品。

董卓幻想登上九五之尊后,一定会善待刘协。

董卓会给他封高位,赐重赏,让他在自己眼皮地下,无忧无虑的活下去。

李儒听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多少喜色,相反他觉得这件事情,有些太过突然。

从目前传过来的诏书看,李儒在里面发现了很多字眼。

身心俱疲、年幼难当大任、相国英武不凡,至尊之位,唯有能者居之等等。

李儒对写在纸上的仁义道德,嗤之以鼻。

历朝历代都是拿这些冠冕堂皇的话,糊弄人。

这一次同样没能免俗。李儒对于这些哄弄人的鬼话,不感兴趣。

李儒关心的是深层次的原因。

天子为什么会突然选择禅让?

真的是哪些原因说的那样,身心俱疲吗?

李儒不相信,自从刘协登上天子之位后,就一直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他在不断的失去自由的日子里,产生了厌倦之心,倒也有可能。

关键在这个时间点,就有些太巧合了。

刘隅突然出现,吕布投靠袁绍的信,天子禅让,李儒隐隐觉得这三件事,存在着某种天然的联系。

还有一个细节,更是让李儒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王允已经接受天子的诏命,去修建禅让台了。

王允这个人,李儒还是了解的,别看他平时对相国十分顺从。

可他饱读诗书,世受汉禄,骨子里对大汉还是维护的。

如今听到禅让的消息,不但没有去劝谏,反而心甘情愿的去修台。

这不可能。

王允虽然谨慎,在大汉朝生死存亡之秋,王允绝对不会无动于衷。

他会反抗,会奔走,会呐喊,会愤怒。唯独不会去修台。

李儒觉得有些不对。

“相国,此事过于蹊跷,不可不查啊。”

李儒的话,在董卓身边响起。

董卓显然不这样想,面对天下至尊的诱惑,董卓自然不会因为李儒三言两语,就打消念头。

“如今天子在我们手中,他又能翻起多大风浪,文优过虑了。”

天子之位,是每个诸侯在内心深处,隐藏的欲望,当欲望能实现时,他们会像火山爆发一般, 一发不可收拾。

“相国不可大意,刘隅出现在长安城后,许多事情就顺势出来了,儒怀疑这些都是刘隅得奸计。”

董卓哈哈大笑,笑声中满是轻蔑。

“他虽然有些小伎俩,可都是上不了台面。如今刘隅被你围在密林之中,生死还不知道,又怎会和天子禅让联系在一起。”

“这么久还没有消息传来,儒担心那些人不足以杀死对方。”

董卓不以为意,他不相信在长安城中,刘隅会有这么多的能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44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