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69章 斗智

书名: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3

刘隅了解哪个人的可怕,论谋略,他不在徐庶之下。

若说起老辣,年轻的徐庶显然也不是他的对手。

更可怕的是,他对于人心的把握,在这个时代是恐怖的存在,在刘隅见过的人中,无人能出其右。

刘隅很清楚,他不会像李儒一样,会为了董卓的死,心生愧意,他只会躲在暗处,观察着天下的局势,然后做出对于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给徐庶交代任务前,刘隅说的很明白,如果不能说服他, 很简单,你腰间不是有长剑吗?直接拔出长剑,放在他的脖颈之上,他保证乖乖的过来。

刘隅从不怀疑徐庶有这样的能力,在这个乱世,黄巾、盗匪,军队都是极其危险的存在。徐庶身背一柄长剑,就可以浪迹江湖,若没有不俗的武艺,恐怕早就成了路边枯骨了。

虽然比不上当时名将,可对付贾诩肯定绰绰有余。

对于贾诩的破坏力,刘隅十分清楚,一旦让他脱离了自己的控制,他不知道又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正是因为知道贾诩的可怕,他才派出心思缜密的徐庶去对付他,在以诡谲着称贾诩面前,任何的掉以轻心,都可能功亏一篑。

所以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逃走。

正当刘隅思索,要不要继续派出兵力去接应徐庶时,徐庶回来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刘隅一听,一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徐庶走进堂内,对刘隅拱手一礼。

“主公,幸不负主公所托,文和已经被我说动,带了回来,如今正在堂外等候。”

刘隅有些犹疑。

“元直,确定是把他说回来的?”

“也不全是。”徐庶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尴尬,他伸手指了指腰间的长剑,“它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刘隅呵呵大笑。

在刘隅笑声中,徐庶说起这次事情的过程。

徐庶带领一支军队,在城门处埋伏,在西凉军战败之际,贾诩神不知、鬼不觉混在难民中,逃出了长安城。

等徐庶反应过来, 贾诩已经逃出了好几里。徐庶反应迅速,他很快就觉察到了不对,带兵追出几十里后,才终于把贾诩拦在了人群中。

刚开始,贾诩还不承认,徐庶拿出那张惟妙惟肖的画像时,他才不得不承认。

徐庶对于他的学问半信半疑,以他对于天下形势的了解,贾文和的名字,并没有多少知名度。

人们说起西凉军时,说到谋略时,总会第一时间说起李儒,而刘隅竟然说此人的谋划不在李儒之下。

这怎么可能?虽然和李儒不在同一个阵营,徐庶对于李儒谋划,也比较佩服。

能让一个西凉将军,在短短数年的时间,竟然能够入主雒阳,执大汉之牛耳,这份谋划,足以让每个谋士汗颜。

看着貌不惊人的贾诩,徐庶带着一丝轻视,开始了试探。不过他很快为自己轻狂付出了代价。

刚探讨几个问题,徐庶就发现了不对,他急忙收起了轻视之心,专心开始和贾诩辩论。

两人经过几天的辩论,徐庶心悦诚服。主公说的果然没错,此人见识不凡,足可以和李儒媲美。

想起刘隅的话,开始拉拢贾诩,徐庶本以为这个过程会很顺利,谁知贾诩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回绝了。

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刘隅此时势力太小,在乱世将至时,不见得能走到最后。

对于贾诩给出的理由,徐庶不认可,针对这个问题,两人又就天下的大势,展开了一场辩论,辩论的结果也正如刘隅所料,徐庶败下阵来。

冷静下来的徐庶,才想起了刘隅的交代,他果断抽出了自己的长剑,当长剑放在贾诩脖颈之上时,刚才还滔滔不绝说个不停的贾诩,瞬间就闭上的嘴巴。

在徐庶的威逼利诱下,确切说是威逼下。 眼看脱身无望的贾诩,也只能无奈答应,来长安城看看再做决定。

把贾诩请进堂内,他向刘隅行礼。

“我一时糊涂,鼓动李傕等人攻击长安,致使长安动荡,百姓蒙难。今见到长安城的惨状,懊悔不已, 请皇叔治罪。”

长安之乱,如果论罪魁祸首,贾诩毫无疑问要排进去前三。

要不是在他一番忽悠下, 李傕等人很可能会畏惧惩罚, 一哄而散,退回西凉。

如果这些久经沙场的武将,退回西凉,就算李儒能集结不少的兵力。也很难攻破长安城。

别忘了,吕布当时带领兵马出了长安,去抵御李儒,若是没有李傕这些百战之将的辅佐,吕布很有可能,就会击败西凉军。

刘隅不知道此刻他说的懊悔是真是假,不过从贾诩的表情看,似乎也不像作伪。

这也符合贾诩在历史上的记载,他先劝说李傕等人攻击长安,可等到他们攻陷长安城后,看着无数百姓死于非命,他又起了恻隐之心,屡屡劝说李傕等人不要乱杀无辜。

刘隅脸上带着笑意,走上前拉住贾诩。

“文和,既然心有愧意,可愿意为长安百姓做些事情?”

“我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就算有心,也再无余力。我只求皇叔饶恕我的性命。让我回归乡里,了此残生。”

对于贾诩的鬼话,刘隅淡淡一笑,说谁归隐乡里,刘隅都相信,可要说贾诩想要归隐,刘隅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

他推脱一番,说到底,就是自己实力不强,兵少将寡,土地贫瘠,入了贾诩的法眼。

刘隅淡淡一笑,也不揭穿,顺着贾诩的话向下说去。

“文和何必过谦,你的才能,别人不知道,我岂能不知, 若是董卓听信了你和文优之言,断不会到如今这个局面。”

贾诩在董卓的阵营中,虽然出谋不多,可每当李儒心中有疑问时,总是去找贾诩商议,贾诩也总能在三言两句中,找出问题的关键。

“皇叔,可有李文优的下落?”

刘隅没想到,贾诩会这样问,两人的思路明显不在一条线上,他想让贾诩归顺,才说出董卓的事,可贾诩第一时间, 就想到了李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61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