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40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书名: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3

吕布从雒阳回到长安不久, 就收到一封信, 这封信并没有署名,只是预测了长安接下一段时间内,将要发生的事。

吕布起初看到这封信时,非常嗤之以鼻,看了一眼,就随手丢在了一边。

随着时间的推移,吕布心中的惊骇越来越重,那封信上所写的内容,竟然都一一应验了。

信的最后几行,记述的事情让他后背发凉。

在将来的某一天。董卓会对他产生误会,要杀他,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董卓会掷戟刺他。

再往后就是对吕布的建议,如果吕布不想被董卓杀死,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联合朝中重臣,向天子讨来诏书,诛杀董卓。

前面发生的事情,吕布虽然很震惊,对于最后这一条,吕布却并不相信,原因很简单。

董卓虽然对他有所冷落,可自己的官位、俸禄、权力一如从前,并没有任何改变。

吕布相信,董卓对他恩宠依旧不变,只不过如今的董卓早已经没有的征伐天下的决心。

自己作为武将,没有战争,就意味着自己没有了用武之地。

从之前对董卓的印象里,董卓不会固守一城,不久后的一天,董卓就像苏醒的雄狮,重新燃起心中的斗志,他会奋起,然后带领大军,继续进行征讨天下的大业。

到了那一天,吕布会重新成为董卓眼前的红人,他也会继续披坚执锐,为董卓再立新功。

吕布很自信, 这份自信来源于他超强的实力。

他虽然在虎牢关前战败,影响了心情。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调整,早已经恢复了心境,挫败并没有让他气馁,反而激发了他无尽的斗志,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沉淀,他相信自己现在比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将军,司徒王公前来拜会。”高顺走到堂内,对着吕布躬身行礼。

“快请。”

这一段时间内,王允时常来拜访吕布,两人有同乡之谊,谈论起来还算投机。

王允快步走来,两人见礼,分宾主做定。两个客套一番。王允直接进入正题。

“吕将军,如今天下承平,为大汉贺,老夫准备在寒舍举行书会,特邀将军前去参加。”

吕布道:“王公,布乃一介武将,不通文墨,府中书会,我就不参加了。”

“吕将军又何必自谦,别人不知道将军的文采,老夫还是知道的。这次老夫计划邀请一些书法名家,到时候,我等以书会友,岂不是是人生一大幸事。”

吕布初跟着丁原时,曾任主簿一职,后来在战场上建功后,才被丁原重用,收为义子,并且让他统帅兵士。

自从吕布统兵打仗之后,他的身份也从文职到武职的改变。

或许是怀念当初那段时光, 吕布总会在闲暇时。在书房中写写书法。

他认为自己书写的字,虽然不能比肩当世大家,也自有一番风采。

见王允言辞恳求,吕布只能答应。

“承蒙王公看重,布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王允见他答应,脸上笑意就浓了几分。

两人又闲谈了半日,王允才告辞离去。

吕布在王允走后,笑容依旧。

高顺一句话,让吕布的笑容瞬间凝固。

“将军,王司徒突然邀请将军参加书会,顺总觉得有些不对。”

“伯平多虑了,想必王公看我也颇善此道,特来相邀。”

高顺不以为然,吕布的水平他最清楚,虽然也认识一些字,但和书法大家,有着天然的区别。

这种距离和鸿沟不亚于,一般武将战力和吕布的差异。

如果说王允真心佩服吕布的书法,让他去参加。高顺说什么,也不相信。

王允是有企图的,可他看不出王允的意图,只能把王允这种行为,看做对吕布的示好。

司徒位列三公,看似地位尊崇,可高顺知道,那只是表面光鲜。

在董卓西入长安后,对权力进一步进行了调整,有了袁绍的前车之鉴,他不再相信汉朝旧臣。他把所有权重要职,几乎全部换成了西凉人。

光这一点,董卓还是不放心,对百官的监视,也越来越大,只要稍有不慎,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现在朝中人人闭门自守,唯恐稍有不慎,就被董卓抓住把柄。

王允现在这个时候,莫名其妙举行书会, 有些反常。

事出反常必有妖。

高顺在吕布军中, 是个很奇怪的存在。他沉默寡言,深谙谋略。更难得的是他还洁身自好,别说纵情享乐,平时连酒都不喝。

如今军中纪律,已经坏到了极点。由于粮食匮乏,都默认为以战养战。

这种战法,并不像名义上的说的那样好听,通俗点讲,只要攻下一座城池,就会让兵将进行抢夺。

城中的粮食,财物,女子,都会成为战利品。

在士卒眼中,其他地区的百姓的性命如同草芥,根本一文不值。

高顺带领的军队,却正好相反,他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异类。

他就像一面镜子,一面旗帜,在混乱的时代,傲然屹立。

无数的流言蜚语,攻击着高顺,可他丝毫不在意。

无数年前,一个十岁的孩子,曾亲眼看到过自己的亲人,朋友,都死在甲士的长刀之下,城中割下的首级,堆成了一座小山。

鲜血染红了整座城池,就连河水也变成的一片血红。

孩子躲在草丛中,看着远处亲人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庞,他想张口,却发现根本喊不出口。

甲士带着首级离开后,还一把火烧了城池。

孩子记得那天的火很大,烟尘滚滚,似乎末日来临一般。

孩子从头到尾,都沉默不语。

不知是不是因为烟太浓,孩子眼中留下两行清泪。

等大火熄灭后,孩子在地上拜上几拜,就独自一人,向远处走去。

夕阳西下,照在孩子的身上,在地上拖出一道长长的背影。

许多年后,孩子已经成了一位将军,他带兵作战,沉默寡言,作战勇敢,他眼神亮如白昼在他的麾下,没有人敢越雷池一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01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