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68章 祭文

书名: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作者:梦随本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3

看着一行行苍劲有力的字体,出现在纸上,刘隅才真正平复了心中的怒气。

他并没有马上安排人去办这件事,在这之前,他还有事情要处理。

目前长安经受乱局,首要的任务是稳定,不光是政局的稳定,更是人心的稳定。

稳定才能发展,不论在任何时代,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他召集百官,准备分配任务。

如今还留在朝中为官的,无一不是久经官场的老狐狸。

世事洞明皆学问,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日马日磾言辞恳切,想让王允手下留情,饶恕蔡邕一命未果时,他就准确的做出了自己的预测。

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

事情果如他所料的一般,王允一系列处理事情的方式,很快激起西凉军的反叛,王允也死在这场动乱中。

对于刘隅的才学,马日磾十分欣赏,才高八斗之名,就算是蔡邕也十分佩服。

可才学和政务是并不统一,或者说并不相通, 有多少惊才绝艳的青年才俊, 出口成章,可一旦处理起政务时,还是如同一张白纸。

这并不奇怪,毕竟才学靠读书,政务却需要历练。

书上讲的内容,一般虚无且广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可政务却是一件件细小的事,这两者有着天然的区别。

堂上很安静,没有一丝杂音。就在这时,刘隅的声音,缓缓响起。

他表情淡然,声音不大,却清楚传到了众人耳中。

随着刘隅一道道命令发出,马日磾越听越震惊。

安抚百姓,救治伤员,厚葬有功人员,加强巡逻,防止有人趁火打劫等等,如果这些都是日常工作,让医官留意长安城的疾病情况,防止大面积疾病流行,就体现了他的前瞻性。

思路清晰,有条不紊,更难得的是他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脸上没有竟然没有一丝倨傲之色,言语间透着谦和,对于官员提出要尽快论功行赏的事情,刘隅也从善如流,点头答应。

让官员尽快把名单提交上来, 以安众人之心。

刘隅展现的风采,让马日磾很是折服,他没想到从来没有接触到政务的刘隅,安排起来事情,竟然如此老练。

同样的想法,在出现在众位大臣的脑海中,他们多是汉室老臣,心中都怀着匡扶汉室的梦想。

这不过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开始消散,直到此刻,他们早已经沉寂的心,被刘隅重新点燃。

皇叔有如此才华,真是汉室之幸,用不多久,汉室可兴矣!

看着众人满意的目光, 刘隅心中暗自庆幸。

坦率的讲,他对政务并不精通, 可得益于后世电视广播的普及,大的方面他多少有些了解。

一到大灾之时,刘隅总能听到类似的声音, 详细的刘隅虽然记不全,但总体来说,大致不差。

刘隅只需要的把大方面说出来,就有人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完成,这才是最关键的,若是有人问他,救治伤员是哪个部门的责任,他当场就会露出马脚。

众人走后,刘隅喊上陈到,出门而去。

两人快步而行,很快就来到一处府邸。

只见府门上已经被满是白色。

下人脸色悲戚,泪眼朦胧。

有一位老人认出了刘隅,急忙向他行礼。

刘隅淡淡点头,然后在他的带领下,进入了内堂。

刘隅来到王允灵前,亲自置酒,跪于地上,行子侄之礼。

然后拿出准备好的祭文,悲戚的声音在堂上响起。

呜呼世伯,不幸殁矣!得此灾祸,人岂不伤?

我心实痛,酹酒一觞;伯其有灵,享我烝尝!

……

……

呜呼世伯!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

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尊长!

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这篇祭文把王允一生的功绩,都详细说了出来。

刚正不阿、威武不屈、讨伐黄巾、不惧权贵、心系汉室、忠心护国,巧设计策,诛杀董贼。

在刘隅言语中,王允几乎是完美的存在,他的品德和功绩足可以比肩上古圣贤。

王允家人见刘隅如此用心,都不禁有些感动。

貂蝉在人群中,一身孝服,美丽的容颜之上,泪眼婆娑。

她望着言辞悲戚的刘隅,眼神有些恍惚。

自从刘隅离开王府后, 貂蝉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不过刘隅的消息,总还是有意无意的能够传到她的耳中。

春猎刘隅不顾危险,在凶残的死士中,救出天子。

手持天子诏书,号令天下英雄起兵讨董,更是逼迫董卓逃离雒阳。

看着刘隅不断为了汉室做出的努力,貂蝉想起开始时,她对刘隅的不学无术的成见,感觉有些羞愧。

她虽然是女儿身,却对董卓的暴行深恶痛绝,她曾听王允说过,除去董卓的计划,都是刘隅的谋划。

如今刘隅竟然愿意把这份功劳,让给王允,可见刘隅心胸坦荡,并不是沽名钓誉之人。

杏儿在貂蝉身后,看着刘隅眼神中满是崇敬。

从她第一眼见到刘隅,她就觉得刘隅不一般,一个读书人,说话和气,待人和善,身上没有一丝读书人的傲气,关键还长的这么好看,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坏人啊!

事实也果然如同想到那样,刘隅不但不是坏人,还是个心怀天下的大英雄。

她没事时,不禁在心中嘀咕, 哪些关于刘隅家乡的传言是怎么出来的。

莫不是像小姐说的那样,一个人不能太优秀了,如果太优秀了,就会被人嫉妒,然后遭受别人的诋毁。

正在两人恍惚间,刘隅就来到她们身前。

“世伯一生忠义,惨遭不幸,身虽死,名却不灭。以后府上有什么事,可随时来找我。”

说完,刘隅又行了一礼,才慢慢离开。

从刘隅出现在王允府上开始,众人的目光就一直在他身上,从刘隅的表现看,王允的死,刘隅是情深意切,痛惜异常,要不然那篇祭文,也不可能让说的那么情真意切。

王允安葬时,刘隅亲率百官相送,给足了这个汉室功勋的排面。

这件事一结束,刘隅就把陈到叫过来,询问徐庶的消息。

陈到缓缓摇头,很明显徐庶依旧没有回来复命。

这让刘隅有些奇怪,莫非自己谋划的这件事,出现了什么变故,又或者说徐庶的劝说,没有起到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70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