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百二十九章 入宫

书名: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1

徐静秋带着孩子终于抵达了京师,她和孩子们都是第一次来到京师,当京师巍峨的城墙渐渐在眼前出现的时候,朱敏澄目不转睛抬头望着,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就连稳重的朱敏澜也紧握拳头,强捺着心中的激动,望着那不远处的京师,心中带着无比的期待和兴奋。

皇后和皇子入京自然不同普通人,何况他们一行还有诸多护卫,车马浩浩荡荡近三里地,气势惊人。

早早接到消息,带人来到城外的徐宪成已等着了,不仅他来了,还包括司礼监掌印太监韩赞周、秉笔太监方正化、李国辅、锦衣卫都指挥使周安民和礼部的官员,原本钱谦益也是要来的,不过因为钱谦益忙于大典抽不出身,由礼部侍郎邱瑜率礼部官员前来迎接。

按照礼制,朱慎锥正在皇宫等着,由杜勋陪同,虽然他无法亲迎,但所派出的人包括规格都做到了极致,而且还特意让徐宪成带去了皇后专用的仪舆。

徐静秋一行即将到达,徐宪成连忙眺目望去,远远就看见远处的车队,他向身边的人吩咐了一句,整理了下衣冠,随后就带着人迎了上去。

到了近前,徐宪成直接来到徐静秋所坐的马车前,郑重其事地行大礼参拜,口中朗声道:“臣都察院左都御史、领侍卫内大臣、监察司大臣、太子少傅、光禄大夫徐宪成叩见娘娘,叩见两位殿下,娘娘千岁,殿下千岁……。”

随着徐宪成的行礼,在他其后的众人也拜了下去,一时间拜见之声响彻,在马车前跪倒一片。

“起……平生……。”徐静秋的声音从马车中传来,这声音在徐宪成的耳中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亲切,听着姐姐的声音,徐宪成激动的身躯微颤,双眼瞬间就湿润了。

起身,再礼,徐宪成这才上前:“请娘娘和殿下移驾仪舆,由臣亲送娘娘和殿下入京。”

马车的车帘微微一动被从里面掀起,终于姐姐的那张熟悉的脸庞出现在徐宪成的面前。

望着好些年没见了的姐姐,还有她身边的两个外甥,徐宪成更是激动,他深呼吸让自己努力平静下来,脸上却有着掩饰不住的笑容。

徐宪成看着徐静秋,徐静秋也望着自己这个唯一的弟弟,自天启年间徐宪成入京科举后,姐弟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些年徐宪成先在京师为官,后在京师附近负责重建工部工坊,等到崇祯年后,徐宪成再一次受到重用,以钦差的身份巡抚山东,因为平定了山东兵变徐宪成先接替了莱登巡抚之职,之后又以莱登巡抚兼山东巡抚。

朱慎锥起事后,徐宪成虽未有参与,但在朱慎锥入京掌控中枢后,徐宪成在山东帮着做了许多事,朱慎锥能够这么快稳定北方尤其是直隶周边和徐宪成的帮助是离不开的,等到之后朱慎锥召徐宪成入京,先为右都御史,过了没多久借着京察一事建立监察司,徐宪成就此平步青云,由右都御史升左都御史,兼领侍卫内大臣、监察司大臣加太子少傅,光禄大夫。

在记忆中,徐宪成还是那个刚刚脱离了少年气息的青年,可如今的徐宪成已近三十了,早就不是当年离家入京科考的年轻人了。

虽然上唇留了胡子,可徐静秋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弟弟,看着弟弟这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脸庞,眼眶顿时就红了。

“舅舅……。”老大朱敏澜还认得徐宪成,虽然多年不见却还有些记忆,不过老二朱敏澄就不认得了,他出生的时候徐宪成已离开家乡了,两人今日还是第一次见面。

“殿下……。”徐宪成微笑着看着自己的大外甥,时间过的真快呀,一晃就这么久过去了,当年自己离开家乡的时候朱敏澜还是一个娃娃呢,眼下都成了少年了。

而在他的身边的另一个男孩不用说肯定就是自己的小外甥了,这小子歪着头打量着自己,眼神中带着好奇和雀跃,似乎想询问自己什么,但他的手被哥哥朱敏澜紧紧握着,跟着哥哥也脆生生喊了声舅舅。

虽然心中想和姐姐外甥们互诉衷肠,可毕竟这里不是说这些话的地方,礼毕后,徐宪成就请徐静秋母子移驾仪舆,这时候仪舆已在不远处,徐宪成上前一步刚想搀扶姐姐下车,可身子一动就反应过来,虽然他们是姐弟,但如今又是君臣,自己这样实在不便。

“徐大人,让咱家来吧,这个事咱家更合适。”一旁的韩赞周上前半步,轻声对徐宪成道,徐宪成微微点头道了声谢,韩赞周给左右的方正化、李国辅使了个眼神,三人上前。

韩赞周身为司礼监掌印地位最高,自然由他来伺候徐静秋,而方正化和李国辅各自伺候两位皇子。

下了马车,徐静秋带着两个皇子在韩赞周的伺候下朝仪舆而去,可刚走了两步就停了下来,回头望向她后面的那辆马车:“嫂嫂还在后面的车上呢。”

“娘娘不必担心,陛下早有安排。”韩赞周连忙解释了一句,并伸手朝左前一指,这时候徐静秋才看见在自己的仪舆一旁还有一辆仪车,这仪车比自己的仪舆要小一圈,也没那么精明,但同样不俗,看来这就是为嫂嫂张氏准备的。

“麻烦公公了。”徐静秋微笑着点头道,韩赞周连忙称不敢,说这是奴婢应该做的,随后小心翼翼地搀扶徐静秋上了仪舆,等两个皇子随后也跟着上仪舆后,韩赞周这才放下心来。

“据说娘娘是书香门第之家,从小熟读诗书,今日一见果不其然,端的一副富贵大气。”韩赞周站在仪舆旁伺候着,心中不由得如此想道。

他今日是第一次见徐静秋和两位皇子,在见之前心中带着忐忑是自然的,在宫中这么多年,以一个小内侍一步步爬到内官之首,掌控司礼监,韩赞周不知经历了多少年多少事。

宫中女子他见得多了,当年万历帝的郑贵妃、李敬妃他都曾见过,更不用说后来泰昌皇帝的李选侍和天启皇帝的皇后、皇妃包括崇祯皇帝的后宫了。

这些女子有各的美,尤其是天启皇帝的皇后李嫣更是人间绝色,要比起来徐静秋在姿色上的确不如,可韩赞周却觉得徐静秋身上却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是后宫其他女子都不具备的,或许这就是文人所谓的书卷气吧,要不是因为有这样的姐姐,也不可能有徐宪成徐大人这样的弟弟。

至于两位皇子一看也不简单,大皇子气质沉稳举止有度,小皇子虽性格有些跳脱可眼神清澈,举止同样有度,这也难怪,有这样的不凡的父母,所生的孩子自然不同,这两位皇子无论哪一个拿出来,崇祯皇帝的皇子们根本就比不上。

心中感慨,韩赞周恭恭敬敬丝毫不敢怠慢,方正化、李国辅也是如此,他们当然明白这三位主子以后都是自己的主子,尤其是徐静秋和大皇子,前者等陛下登基后就是皇后娘娘,而大皇子铁定就是太子,现在不好好伺候着留一个好印象,难不成以后再抱大腿?

等张氏被人从马车搀扶出来,坐上了另一辆仪车后,众人这才继续启程朝着京师而去。

按照礼制,虽他们是从西边而来,但依旧向南绕行由永定门而入,然后穿过中枢线的御道抵达正阳门进入内城。

等到了内城继续向前,片刻就抵达了午门,此时午门大开,两旁全副武装的侍卫林立,大将军左都督王晋武正在午门迎接,见到车驾而来,王晋武快步上前迎接,然后亲自在一旁护送入午门。

穿过午门后,车驾继续向前最后在广场上停了下来,坐在仪舆内的徐静秋听到外面韩赞周的提醒带着两个皇子下车,刚下车一眼就看见了站在不远处的丈夫朱慎锥,近三年没见的丈夫就在自己面前,容貌丝毫微变,气度却比以前更甚,穿着亲王常服,头戴翼善冠,笑容满面地望着她们。

一时间徐静秋想快步扑进丈夫的怀中,这几年她无时无刻不想念着丈夫,虽然来前徐静秋告诉自己要稳重,要有仪度,可当丈夫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徐静秋还是差一点没忍住。

刚情不自禁踏出一步,徐静秋就反应过来,这可不是在他们平阳的家,而是在大明的皇宫,自己的丈夫也不是以前那个不起眼的小宗室了,即将就要成为这大明天子坐上皇帝的宝座,而自己也不仅仅是他的妻子,即将是大明最尊贵的女子,六宫之主的皇后。

理智让徐静秋控制住了情绪,可她的身躯却依旧抑制不住微微颤抖,而在她的两旁,朱敏澜和朱敏澄也望着自己的父亲,朱敏澜因为年长对父亲的记忆更为深刻,当他看见自己父亲的一瞬间眼前先是一亮,接着也忍不住激动起来。而朱敏澄却是好奇打量着朱慎锥,似乎在脑海中和记忆中有些模糊的父亲身影对应,确定面前这个气度非凡的人究竟是不是他的爹呢。

正当三人迟疑的时候,朱慎锥笑着大步朝她们走来。到了近前,直接拉起了徐静秋的手,柔和的目光停留在妻子的脸上看了好一会儿。

“这三年,实在是辛苦你了……。”

“我……妾应该做的……不辛苦……。”徐静秋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千言万语瞬间化成了一团柔情,紧握着丈夫的手,感受传来真切和温度,徐静秋笑了起来。

“澜儿,不错,个子长高了许多,这几年书读的如何?武艺练的怎样了?等空暇下来,爹好好考教考教你。”目光移到朱敏澜身上,朱慎锥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笑问。

“爹!”朱敏澜咧嘴笑着喊了声爹,点头道:“请爹放心,孩儿这些年文武都未落下,任凭爹考教。”

“好小子!”朱慎锥拍打了下他的肩膀,心中更是高兴。这时候朱敏澄已忍不住了,连忙道:“爹!还有我!还有我呢!我也能让爹考教!”

“哈哈!好好好,还有你,你这个小子,个头窜的也够快的,爹走的时候你才这么点,这一晃居然这么高了。”比划着对小儿子说道,朱慎锥伸手摸摸他的脑袋满面笑容,简单聊了两句,他一手拉着徐静秋,一手拉起小儿子,牵着她们的手和朱敏澜说着话,带着他们径直就宫内走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4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