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百二十四章 妻儿入京

书名: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1

“娘,我们这是去京师么?京师远不远?皇宫大不大?我们的新家是不是就在皇宫里头?新家漂亮不漂亮?爹是不是就在那边等着我们?您说爹见了孩儿,还认得孩儿么?”

一辆马车上,朱敏澄抬着小脑袋不住地问着问题,自从知道他们要从羊头山去京师见朱慎锥,而且以后要住在京师的皇宫后,这小家伙就化身了十万个为什么,每天都有无数问题想问。

这不,刚刚启程不久,前一刻还兴致勃勃扒着窗口看着外面的朱敏澄后一刻又扭回头来,向母亲徐静秋不住追问道。

“京师不远也不近,我们坐车走上几日就能到了。皇宫当然大,这可是我大明成祖所建的宫殿,是全天下的中枢,比一般的县城还要大呢,以后皇宫就是我们的家里,新家当然漂亮,不光有好多房子,还有花园呢,听说还有从四海而来的各种珍禽奇兽,你爹就在京师的皇宫等着我们呢,你看,外面的这些人就是你爹派来接我们的,他当然记得你了……。”

徐静秋摸着朱敏澄的脑袋笑着说道,虽然刚离开羊头山,可她的一颗心却早就飞去了京师。

自朱慎锥起兵后,她已两年多没见自己的丈夫了,说不想自然是不可能的,尤其在得知朱慎锥拿下京师当了监国,特意把她们母子从卫所接到羊头山安置后,徐静秋就知道朱慎锥这么做的深意。

徐静秋怎么都没想到朱慎锥会做出这样的大事来,而且还给他做成了。当初得知朱慎锥的谋划时,徐静秋虽然表示了无条件的支持,可心中的忐忑不安却始终难免,毕竟这不是小事,是件天大的事,一旦事败别说朱慎锥了,就连他和自己的族人也难逃一死。

那时候朱慎锥就提前做好了一旦不成就退往蒙古的打算,也正是这个安排让徐静秋心定了不少,至少蒙古那边算是一条后路,哪怕事不成还有去处。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徐静秋是不会带着孩子们去蒙古的,毕竟她知道蒙古那边是塔娜和她的儿子掌控着,作为朱慎锥的正妻,徐静秋早就知晓塔娜的存在,她可以接受塔娜和她的儿子,但绝不允许塔娜和她的儿子影响到自己在朱慎锥心中的地位。

这也算是徐静秋的底线吧,许多时候她甚至想过,与其寄人篱下看人脸色,倒不如万一失败跟着朱慎锥去了的更好,至于两个孩子可以托付给塔娜,塔娜看在朱慎锥的情分上总会让他们衣食无忧,安稳渡过一生吧。

等到朱慎锥成为监国的消息传来,徐静秋心中是惊喜交加,对于临时安置在羊头山并没把她们第一时间接去京师,徐静秋也能理解朱慎锥的顾虑,毕竟他的监国之位刚刚坐上,身边危机四伏危险重重,这时候带着孩子去京师非但帮不上忙,反而会给丈夫添乱,去羊头山安置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就这样徐静秋带着孩子还有嫂嫂张氏一起去了羊头山,在羊头山一住就是两年的时间,这两年里她无时无刻不想着自己的丈夫,虽然两人时常有通信来往,可不在朱慎锥的身边,总感觉到心里空荡荡的。

几日前,京师来人,不仅带来了正式的诏书,还有丈夫朱慎锥和自己弟弟徐宪成的私信。

眼下朱慎锥登上大位的障碍彻底扫除了,他即将成为新的大明天子于下月初五正式登基。也就是说,自己丈夫从当初一个不起眼的普通宗室先成为了郡王,然后再成为真正执掌国家的监国,去年时又进位吴王,成为亲王之长,而现在又将身登大宝,坐上皇帝的宝座。

朱慎锥当了皇帝,她徐静秋是毫无疑问的皇后,何况徐静秋知道朱慎锥在京师这几年并没宠幸过任何女子,一直都是孤身一人,而她这个皇后也是同孝宗时一样唯一的枕边人。

当然还有塔娜,但徐静秋知道一旦朱慎锥坐上皇帝位,他和塔娜已不再可能和以前一样了,自己的地位稳如泰山,因为塔娜不可能放弃蒙古的基业嫁入大明,而大明上下也不会允许一个外族女子占据六宫之主的地位。

徐静秋当了皇后,她的两个儿子就是嫡子,尤其是嫡长子朱敏澜等朱慎锥正式登基后就是当仁不让的太子人选。

想到这,她望向朱敏澜的目光中带着慈爱和满足,比朱敏澄大了三岁的长子如今马上十四岁了,这个长子面容酷似丈夫朱慎锥,从小最佩服的就是他的父亲,无论是练武还是举止都学着父亲朱慎锥的样子,少年人身材已略微长开了,因为常年习武肤色是健康的小麦色,而且他的学业徐静秋也从未落下,不仅从小亲自给他启蒙,在他六岁那年还聘了一个颇有名气的老夫子教导他的学习。

虽然这两年多前因为朱慎锥的缘故,求学中断,跟着母亲徐静秋先安置在卫所,之后又去了羊头山,可就算是这样徐静秋也没放松他的学业,不仅盯着他读完了四书五经,还找来各种史书亲自教导他。

朱敏澜也没辜负母亲的期望,不光是读书的好,还是不是读死书的那种。这也是徐静秋所期望的,因为他们家不是普通人家,哪怕当初仅仅只是宗室的时候也不可能通过科举出人头地,读书是为了开智明事,尤其是读史书更是为了明白各种道理和提升自己的见解,再加上朱慎锥的以身作则,还有母亲徐静秋本就是一个才女,要知道当年徐宪成读书科举的时候最初还是徐静秋指导的呢,要论才华,这天下没几个女子能同她比。

在武艺方面,朱敏澜也不差,小小年纪就使得一手好枪,这枪法还是当年朱慎锥教他的呢,现在一身功夫普通两三人都近不了身,这还是因为他的年纪小,等真正成人后,就算比不上朱慎锥的武勇,但和李佑、王海等人相比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其实朱敏澄的学业、武艺也不差,毕竟兄弟两人都是徐静秋一手教导的。可相比性子沉稳的长子而言,自己这个小儿子性格要跳脱不少,再加上年龄又小,一身的孩子气,自然比不上哥哥。

车厢内坐着她们母子三人,朱敏澄依旧缠着母亲时不时问些问题,眼中满是好奇和兴奋。而朱敏澜却和弟弟不一样,他坐在母亲的对面,后背挺直手里拿着一卷书认真看着,目光虽停留在书页上,可耳朵却是高高竖起,认真听着弟弟和母亲的对话,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

和弟弟相比,朱敏澜不仅成熟的多,更明白他们这一次去京师的不同。

在跟着母亲带着弟弟去羊头山的那时候,他的年龄和朱敏澄一般大,近三年的时间过去,他长大不少,更懂了许多,也明白了自己父亲朱慎锥当年为何会去京师,又为何这么久不见她们母子的原因,而现在父亲朱慎锥马上就要成为大明的天子了,现在把他们接去京师又意味着什么。

读过史书的朱敏澜很明白,自己即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成为这个古老帝国最引人注目的一员,而且作为母亲的长子,他到了京师后就是帝国的下一任继承人,太子之位除他没有旁人。

太子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国之储君。

朱敏澜的心中既有期待和兴奋,也有着隐隐的不安,历史上的太子数不胜数,但能安稳继位成为皇帝的太子并不多,他这个太子是否能真正成为皇帝呢?年轻的朱敏澜心中不由得有些迷茫,可想到自己的父亲,他又鼓起了勇气,既然自己父亲能从一个宗室成为天子,他的成功远比任何人都艰难却被他做到了,而自己马上就要成为太子,难不成当太子比自己父亲当年还难么?

一直视父亲朱慎锥为偶像,时时刻刻学着父亲的朱敏澜对未来充满期待,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这个太子,以后和父亲一样成为这个帝国的皇帝。

相比徐静秋母子三人欣喜和期待的心情,在另一辆马车里,张氏的心情却是极其复杂的,更有些不知所措。

张氏不是徐静秋这样的才女,她只是普通人家的女子,在她心里作为女人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操持家中为丈夫生儿育女更是作为妻子的责任。而她一直以来也是这么做的,虽然给丈夫生了一个女儿,但丈夫却早早去世了,而且丈夫和公公前后都走了,家里一下子没了两个男人,顶梁柱直接就塌了,而那时候的朱慎锥还年幼,只不过和现在的朱敏澜一般大。

当年张氏连死的心都有了,真想一闭眼找条河跳进去,跟着丈夫一起去。可看着嗷嗷待哺的女儿,还有没有成年的朱慎锥,身材瘦小但性格坚韧的张氏最终还是放弃了死的念头,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

一晃就是许多年过去,在张氏的努力操持下,随着朱慎锥的长大,这个家也渐渐越来越好起来。虽然张氏很早就知道朱慎锥瞒着自己在外面悄悄做些事,可作为女子她却从来没有追问朱慎锥,更没有给他添半点麻烦,因为她坚信自己这个小叔子是有智慧有想法的人,未来这个家还是需要他来担起,等到那时候自己也完成了任务,只要家里一切都好,看着朱慎锥和女儿长大成人,也不负她做了这么多了。

可没想后来的发展出乎了她的预料,她根本想不到朱慎锥一直暗中图谋着大事,而且还给干成了。之前听到朱慎锥起兵时张氏就吓得不轻,等后来当了监国的消息传来后,张氏虽松了口气,却一直为在京的朱慎锥提心吊胆。

而现在朱慎锥居然要当皇帝了?前两日京师来人接他们入京并告知此事时,张氏惊得目瞪口呆,她怎么都想不到当年跟着自己还没她个头高,身材瘦小的男孩转眼就要当上皇帝了,这一切彷如在梦中一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7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