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百五十五章 海战人选

书名: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1

“郑大人刚才所演示的只是海上交战,假如是用战船登陆作战又应如何呢?”周安民开口询问。

“登陆作战?”郑鸿逵有些不明白对方所问的缘故。

周安民笑道:“嘉靖年间倭寇骚扰地方,江南为患,这些倭寇又是如何打上岸来的呢?换句话说,如让你领一水师同日本交战,你当如何去做?”

郑鸿逵听了吓了一跳,什么!要打日本?这不会是真的吧?

日本虽是小国,可实力却不弱啊!当年丰臣秀吉时期,日本举国攻朝鲜,意图吞并朝鲜再由朝鲜为跳板进攻大明,这场战争虽过去了数十年,可却为时不远呢。

为了救援朝鲜,当初的万历皇帝派出了重兵援救,在朝鲜和日本狠狠打了一场,这场仗先后打了整整七年,不仅有陆战,还有海战,虽然最终大明获胜,日军战败撤回,朝鲜之战赢了,可实际上这一仗大明损失颇为惨重,

此战先后用了七年时间,大明先后出动兵力总计高达十五万人,耗资更是不计其数,而日本方面出动了三十万大军,双方在朝鲜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最终还是因为丰臣秀吉的病死,再加上日军的几次战役失败,使得日本方面无力为续,最终双方停战,日军撤回本土战争结束。

《明史·日本传》言此战:“秀吉死,诸倭扬帆尽归,朝鲜患亦平。然自关白侵东国,前后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国与朝鲜迄无胜算。至关白死,兵祸始休,诸倭亦皆退守岛巢,东南稍有安枕之日矣。”

明史这玩意实际不可信,明史给大明泼脏水的东西太多了,其他的不说还把天启皇帝说成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呢。而且这里面说大明丧师数十万更是瞎扯了,七年战争中大明先后派往朝鲜的军队总计才十五万,哪来的数十万战死?

但不管怎么说,援朝一战大明伤了元气是事实,要不然也不会数年后有努尔哈赤的起兵的,假如没有这一战,努尔哈赤的胆子再大也不敢轻举妄动,由此可见此战对大明的深远影响。

“大人的意思莫非……?”郑鸿逵越想越是心惊,难道朝廷开海贸和日本贸易是假?想发动对日本的战争才是真?可问题在于如今的大明已不是当年援朝时期的大明了,大明非但有着辽东建奴这个大敌,内部还有流寇未灭,在这种情况下哪来的能力发动对外战争?

“哈哈哈,郑大人误会了。”周安民摆手道:“本官只是随便一提罢了,再说了,日本虽国小但国力不弱,这些年又没招惹我大明,何来攻日一说。既然郑大人有此担心,本官就不问了……。”

“无妨无妨,是下官误会大人才对,大人既然有询,下官如何能不答。”郑鸿逵连忙回道,开玩笑,刚才问话的人可是周安民,周安民是谁?如今堂堂锦衣卫都指挥使,锦衣卫的一把手。

锦衣卫是什么机构?郑鸿逵再没见识也是知道的,何况朝野上下都清楚周安民是朱慎锥的姐夫,这可是妥妥的外戚啊!

面对这样的人他郑鸿逵怎么能够得罪?而且周安民是当着朱慎锥问的话,这不表示这所问是朱慎锥的意思?想到这,郑鸿逵急忙解释道。

见郑鸿逵急于分辨,一旁的徐宪成笑了。

“郑大人无需解释,要怪就怪周大人说错了话,我说周兄,你要举例举什么不好?非得举日本?如今开海贸就在眼前,日本是海贸的重中之重,现在拿日本举例,私下说说也就罢了,万一传出去被人误会,岂非影响了大事?”

“对对对,怪我怪我!”周安民一拍额头连忙道歉,还对朱慎锥说自己疏忽了,随口就提了个日本,差一点让人误会,要求自请责罚。

朱慎锥不痛不痒地笑骂了他两句,就把这个事给揭过,不过正当郑鸿逵以为此事过去时,一旁的徐宪成开口说,刚才拿日本举例的确不妥,但周安民询问登陆作战的问题却是对的,这个情况他也想知道,不如重新找个目标让郑鸿逵仔细讲解一番?

见徐宪成如此说,周安民抚掌表示赞同,他想了想后直接请示了朱慎锥,随后就去一旁取了一张地图来。

等这张地图展开,郑鸿逵定睛一看马上就认出了这副地图是哪里,这不就是渤海湾和辽东半岛么?

郑鸿逵的瞳孔猛然一缩,他下意识朝着朱慎锥瞧去,但不敢仔细瞧,只是微微一瞥,当见朱慎锥凝神看着这地图时,他瞬间就明白了什么。

“来来来,郑大人,就拿此地举例如何?如我大明要攻伐此处,再北击沈阳,应当如何用兵?”周安民笑眯眯地对郑鸿逵请教道。

说着话,周安民手指先在褡裢方位点了点,接着又指向北边的沈阳。此时此刻,无论是徐宪成还是朱慎锥,都凝神不言,等着郑鸿逵的回答。

看着地图,郑鸿逵的心脏砰砰砰直跳,他又不傻,而且作为郑氏集团的核心人物,郑家兄弟之一,郑鸿逵哪里会是普通人?

作为海盗出身的他虽见识不多,入宫后有些束手束脚,那是因为他没经历过这些。但不代表郑鸿逵在军事上的眼光就差,相反郑家兄弟几个能纵横四海,创下如此基业怎么可能简单?再加上郑鸿逵是几个兄弟中少有的读过书的人,可不是头脑简单人物。

今天一开始他还以为把他召来宫中为的仅仅只是海贸一事,可随着谈话的深入他隐隐有些感觉到不对劲了。要知道海贸事宜再重要也没重要到这种程度,完全可以明日白天召他进宫询问,可偏偏大半夜地把他带进宫来。

朱慎锥作为监国日理万机,而徐宪成和周安民都是朝廷重臣,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哪里来这么多闲工夫,仅仅为了听他对海贸的见解就半夜召他进宫?这根本就不可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刚才周安民突然提到登陆作战,又拿日本来举例的时候郑鸿逵吓一跳的同时就感觉到了问题,等到徐宪成打圆场,周安民表示失言,又取出这么一副地图,郑鸿逵再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就白吃这么多年大米了。

结合前几日听说皇太极在辽东出兵,锦州被围,辽东局势危险的消息,郑鸿逵已经可以肯定今天把他召来宫中真正的原因根本不是海贸,而是辽东。

再加上这副地图,还有刚才提到的登陆事宜,郑鸿逵已经明白过来,朝廷是打算救援辽东,而且是用渡海作战的方式攻击辽东的沿海区域,然后登陆北上,直取沈阳,从而逼迫皇太极从锦州退兵。

不得不承认这个法子看起来似乎不错,郑鸿逵也是打过多次仗,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而且他读过书,更明白围魏救赵的故事,这不就和围魏救赵是一样的么?

如果救援的部队从山海关北上,直奔锦州的话难度极大,要知道现在皇太极已经包围了锦州,锦州外围都是皇太极的兵马,明军野战战斗力本就不如八旗,如要确保万无一失援军必须要有相当的规模,而且还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防被对方围城打援所击破。

但假如从海上增援就不同了,明军完全可以绕开皇太极的主力直攻建奴的后方,由褡裢一带登陆,然后趁对方后方空虚的间隙快速行军,直取沈阳。

一旦成功就算拿不下沈阳也会让皇太极大为惊恐,到时候皇太极如不想丢失沈阳只有回军救援一条路可走。而等皇太极的军队撤回沈阳,那么锦州之围就不解自解了,从这点来说这个法子看起来着实不错。

郑鸿逵愣了愣,他抬头目光朝对方望去,接着直接就冲朱慎锥跪了下来。

“郑爱卿,你这是……?”

“微臣斗胆问监国,监国是否有意从海上增援辽东,闪击建奴后方,围魏救赵以解锦州之围?”郑鸿逵叩首问道。

朱慎锥一愣,周安民和徐宪成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郑鸿逵这么快就反应过来了。

“正是!”既然郑鸿逵已猜到了真相,再瞒着已没必要了,朱慎锥当即点头道。

“监国是否想让微臣领水师出征?”郑鸿逵又问。

“呵呵,郑爱卿猜的没错,不过此事只是初步想法,今日让郑爱卿入宫就是征询,郑爱卿起来说话。”

“谢监国……。”郑鸿逵叩首起身,当他站起身后,已没了之前的谦卑和小心,神色中带着一丝凝重。

既然话都说开了,那么就没什么好隐瞒的,朱慎锥让徐宪成替自己把如今辽东的情况和渡海作战的设想说了说。当徐宪成开口讲述的时候,郑鸿逵聚精会神聆听着,而他的目光却一直没有离开桌上的地图,仔细查看着地图上的地形。

等徐宪成讲述完,周安民随后也补充了些信息,包括辽东的双方军力布置,褡裢当地的地形和建奴情况等等,还有其他一些信息,只要他知道丝毫不做隐瞒,说的仔仔细细。

全部听完后,郑鸿逵点点头,他没马上说话,而是仔细又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最后抬头道:“如用臣指挥水师,渡海没有问题,登陆也没问题,但要北击沈阳绝无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82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