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三十四章 乱世草芥

书名: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1

顿时一愣,朱慎锥止住脚步,他没想到堂屋居然还有外人在。

而听到动静姐姐朱秀儿和那刚抽泣的女子同时抬头,当看见站在门口的朱慎锥时,朱巧儿差一点开口要喊弟弟,可话到嘴边却生生咽了回去,毕竟朱慎锥每次来都是假冒身份,从不透露自己是宗室,今天又有外人在,一旦喊破说不定会有麻烦,可就算这样,眉目中的那抹惊喜依旧掩饰不住。

“夫人,您有客,妾就先告辞了……。”那前头抽泣的女子见到一个陌生男人突然出现,微微一愣之下就恢复了平常,拿着手帕擦拭了下眼角,起身对朱秀儿行了个礼,随后又朝朱慎锥那边微微行礼。

朱慎锥侧身避开,回了一个礼,接着也没上前打招呼,毕竟陌生的女眷非礼勿视是规矩,这样的见面还是避开的更合适些。

“你也不必担忧,想来吉人天相不会有事,妹妹说的事我记下了,这几日会书信一封让人打听一二,如有消息定马上告知。”朱秀儿和颜悦色对这女子说道。

这女子红着眼微微点头,诚恳向朱秀儿道了谢,这才告辞离开。

朱秀儿送她出了堂屋后又多送了几步,等对方走后这才转了回来。回到堂屋,见着朱慎锥笑呵呵地已坐在椅子上,朱秀儿三步并成两步就朝弟弟走来,一手抓住朱慎锥的手腕,欣喜道:“你这小子什么时候到的?来前也不先写封信让我准备准备,刚才突然冒出来,差一点吓我一跳。”

“来自己姐姐家还做什么准备?再说了,有写信的时间我还不如直接动身启程快些呢。姐姐,你的气色可比以前好多了,这身子也更丰韵了些,这一身穿着,啧啧……瞧起来有太君的气度。”

“呸!”朱秀儿笑骂道:“不会说话就别说话,这都说的什么?还太君?伱姐姐我还没到七老八十呢,你当是戏文里的老太君呀?讨打不是?”

“哈哈哈!”朱慎锥乐得大笑,他故意逗姐姐玩儿呢。

不过还真别说,现在的朱秀儿的确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的朱秀儿只是一个驿丞的妻子,虽然朱秀儿也是宗室,但朱家这种低级宗室其实和老百姓没什么不同,在和周安民成婚后,不仅给周安民生了两个孩子,家中里里外外的事也是朱秀儿帮着打理,而且当时驿站的人手不够,来的住客多了,朱秀儿还要兼顾厨娘的工作呢。

那时候的朱秀儿虽有几分颜色,可穿着打扮都是普通妇人样子,但现在不同了,周安民眼下是堂堂锦衣卫千户所的千户,身份早就不同往日。再加上这几年朱慎锥一直暗中帮衬着,周安民根本就不缺银子,再加上现在的边贸周安民又是负责人,外快更是不少,家里的日子早就不同往日,朱秀儿早就不用和以前那样忙忙碌碌了。

居移气,养移体。朱秀儿自然气色就比以前好了不少,再加上身上的绫罗绸缎还有原本就是宗女的身份,自然有了旁人没有的气度。虽然朱秀儿年龄不算大,可坐在那边却和普通的贵妇完全不同,这种骨子里带来的气质是一般人根本就模仿不出来的。

上一次见朱慎锥还是半年多前呢,一转眼就这么久的时间过去了,这次朱慎锥来到,朱秀儿满心都是欢喜。

看着弟弟的面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这两年朱慎锥一直在外奔波,脸上不免有些风霜的痕迹,而且现在的朱慎锥已留了短须,再加上朱家人特有的国字脸和山根,朱慎锥的相貌和去世的父亲越来越像,朱秀儿一时间不由得想起了亡父,眼中有些晶莹。

不过很快朱秀儿就恢复了平常,拉着弟弟的手问起了家里的事,尤其打听徐静秋刚生的孩子情况。

孩子出生之后,朱慎锥就给姐姐去了信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朱秀儿接了信后很是高兴,朱家又有了后人,这是喜事,高兴之余朱秀儿也有些沾沾自喜,毕竟当年弟弟这门亲事还是自己出面安排的呢,这个弟媳妇还真娶对了,一连两个儿子,那家的媳妇肚皮有如此争气的?

姐弟俩兴致勃勃地聊着,聊了好一会儿这才说完了孩子的事。喝了一口茶,润润有些发干的嗓子,朱慎锥这才想起刚才见到的那女子,不由得问了问刚才女子是何人,来找姐姐干嘛。

“她呀,哎,也算是苦命人吧。”朱秀儿叹了口气说道:“刘氏的丈夫是锦衣卫千户所的总旗,是你姐夫的部下,你姐夫自来这后,她丈夫算是第一个投靠你姐夫的人,也算是你姐夫的亲信手下。”

“不过他的运气不好,去年得了急病突然就没了,男人一死刘氏就成了寡妇,带着孩子在家寡居,平日里你姐夫看在她男人的功劳上让人照顾着,还答应了等她孩子大些后帮着谋一份锦衣卫的差事什么的。”

“原本就是这样了,只要再熬些年,等儿子大了有了份差事,这日子渐渐也就有盼头。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前些时候她接了老家一封信,信里说她老家的父母兄弟出了事,这不一急就没了主意,求上门来想让你姐姐我帮衬一下,你来时候她正说着这事呢,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哎……看着着实可怜呢。”

“她老家是?”

“邹县。”

“山东邹县?”

“嗯,就是那地方。”

朱慎锥听朱秀儿这么回答,心里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邹县这个地方朱慎锥从来没有去过,但却听说过,因为就在他刚从蒙古回来的时候邹县出了一件大事,而这件大事和当年赵屋岭的往事还有几分渊源。

当初赵屋岭的一阵风,也就是化名梁三郎的姜水山就和这一次邹县的出事有些关系。

倒不是姜水山弄出的邹县事,姜水山早就给朱慎锥给宰了,这么多年尸骨恐怕也全烂了,怎么可能死而复活跑山东去搞事。

但要说渊源却一点都不假,姜水山是徐鸿儒的弟子,而徐鸿儒又是王森的弟子,王森是闻香教的教主,之前王森起事后失败身亡,教主之位就传给了徐鸿儒。

姜水山在林州布教出了事,后来化名就跑到了赵屋岭,接着又企图在赵屋岭起事,因为当时为了拉拢李虎等人,朱慎锥得知消息后果断采取了措施,再加上张锡钧的帮忙,一举灭掉了姜水山一伙人,最后拿下了赵屋岭和赵屋村。

这个事已过去好几年了,赵屋岭和赵屋村现在也成了朱慎锥的地盘,朱慎锥还利用赵屋岭便利的条件和矿山做了经营和谋划,如今是他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而邹县的事虽然和姜水山没有直接关心,但和他的师父徐鸿儒有关。天启二年,按捺不住的徐鸿儒在山东突然起事,一度还打下了郓城,开仓放粮聚众数万,直逼巨野。

接着,徐鸿儒挥师攻下邹县,又拿下了滕县,这时候他手下的部众已达到了二十多万,声势浩大气势如虹。

大明朝廷得知后大惊,尤其是邹县和滕县这两地北邻济宁,南接徐州,是运河漕运的重要地段,两县丢失后直接影响到了朝廷命脉,一旦不尽快扑灭叛乱,大明朝廷损失巨大。

为此,天启皇帝下旨让山东巡抚赵颜指挥官兵剿灭徐鸿儒,同时调任前大同总兵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全力围剿叛乱。

虽然徐鸿儒手下的人不少,可面对正规军的反扑,他的二十多万乱民根本就不堪一击,仅仅不到三个月就连连败仗,所占的地盘丢了一半,无奈退守邹县和滕县,意图继续同官兵抗衡。

见徐鸿儒居然固守不走,官兵大喜,调集直隶各部切断其后路对其老巢发起猛攻,没多久城池攻破,徐鸿儒兵败被俘,后押至京师处死,徐鸿儒的起事就此灰飞烟灭。

从起事开始到结束只有区区三个多月的时间,最终虽徐鸿儒败亡身死,可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这也算是历史上明末起义的开端,而镇压了徐鸿儒后,地方上表面虽然平复了下来,可隐患尤在。

就在今年初夏,由于山东大旱,当地百姓生活无源,之前藏在民间侥幸逃脱的徐鸿儒部下趁此又开始作乱,聚集上千民众在邹县竖旗叛乱。

邹县一叛,朝廷大惊,急忙调动军队镇压,而山东其他各地也有蠢蠢欲动的迹象,朝廷的军队虽很快就把邹县的乱军给镇压了下去,可山东叛乱依旧未彻底解决,这些日子官兵还在围剿地方,以彻底清楚徐鸿儒的余部力量。

那刘氏的家人就在邹县,是叛乱开始区域,而且之前邹县已经经过一次叛乱,谁都没想到又来这么一次。

想到这,朱慎锥不由得摇头苦笑,如果他猜的没错,刘氏的家人恐怕是凶多吉少了,要怪也就怪她的家人,之前叛乱平定后为何不早点离开,偏偏继续留在原地,这躲过一难难不成还是再躲过一劫么?天下哪里来那么幸运的事?

更何况,闻香教叛乱不光是闻香教会杀人,朝廷的官兵也会杀人,甚至后者杀人的手段比闻香教更毒辣几分。明军向来就有拿老百姓的人头冒功的先例,如果是和异族作战还好些,因为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建奴,他们的样貌和发型和明人有些不同,杀良冒功还有些风险,不敢做的那么明目张胆,可面对闻香教叛乱就不一样了。

大家都是明人,杀几个老百姓,用他们的人头来说是闻香教,朝廷也分辨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刘氏的家人不是死在闻香教的手上恐怕也逃不过明军的屠杀,生存下来的可能性极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1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