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八十二章 拉大旗作虎皮

书名: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1

别以为天下人都是傻瓜,锦衣卫这样从大明立国之初就有的特殊机构能生存到现在可不是摆设。何况后人对锦衣卫的第一印象都是特务组织,可实际上锦衣卫真正的职能却是情报机构,朱元璋建立锦衣卫初始职能为三项:其一,守卫值宿;其二,侦察与逮捕;其三,典诏狱。

后来考虑到锦衣卫直接拥有侦察和逮捕职权过于强大,朱元璋把后者的职权从锦衣卫剥离,这也是之后锦衣卫抓人需要驾贴的来由。

之后两百多年里,锦衣卫的侦察职能成了其主要职责,侦察分为侦查和监察,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内对大明内部,外对周边他国,都在锦衣卫的侦察权限范围。

锦衣卫的触角遍布四处,其组织异常严密和庞大,除去各锦衣卫南北镇抚使衙门、各千户所的正式成员外,还有大量隐蔽身份的成员,就像周安民之前是平顺驿丞但也挂着锦衣卫的职衔一样,说不定民间一个不起眼的老百姓或者挑着担子走街贩卖的小贩真实身份就是锦衣卫。

现在全大明的锦衣卫谁都说不清有多少,哪怕周安民也不知道。不过估计十几万是肯定有的,有说十五万的,也有说十六万的,真正的数字恐怕也就是指挥使才能掌握。

周安民现在是锦衣卫千户所千户,他的千户所又位于山西,其负责的范围包括山西地界和蒙古那边的情报。亏得当年朱慎锥提前帮周安民运作了这个职务,再加上王荣又成了卫所指挥使,两者联手之下,直到今日朱慎锥所做的那些事都给瞒得严严实实,一点风声都没透露,要不然凭朱慎锥做的这些事早就被抓起来了,不给皇帝弄死也得一家老小送去中都圈禁起来。

说实在话,周安民现在对自己这个小舅子越来越担心,因为朱慎锥做的事深思之下太过让人害怕。起初周安民只以为朱慎锥是想多搞点银子,让日子好过些罢了。可随着这两年朱慎锥的谋划逐步深入,周安民已看出了点苗头,心里很是担忧。

不过周安民却没想过要“大义灭亲”去举报朱慎锥,他又不傻,他做这些能有什么好处?别忘记周安民的妻子就是朱慎锥的姐姐,从这点来说他也算是宗室外戚的一员,而且两者之间又有如此紧密的关系,朱慎锥一旦出了事,他能落到好处?

再说了,他和王荣也很熟悉,大家也是亲戚,作为舅舅的王荣都不担心,还全力支持朱慎锥,他周安民何必做这个坏人呢?再者,周安民心里也有些小心思,这些年朝廷动荡不安,朝堂党争激烈,大太监魏忠贤崛起,辽东那边的战争经历几次惨败后好不容易才勉强维持……大明建国已有两百多年了,未来大明如何谁能知晓?

朱慎锥无论从才能还是谋略来看丝毫不差,联想到当年朱棣故事,周安民有时候甚至觉得如果有可能的话自己这个小舅子有朝一日鱼跃龙门金磷化龙也并非全无可能,哪怕成不了气候,眼下腾格尔部落远在草原,天高皇帝远,也算有了一条退路。

面对周安民的责怪,朱慎锥嘻嘻哈哈地搪塞了过去,接着就聊起了正事。

这件正事也是朱慎锥把周安民找来的真正目的,其实不用朱慎锥去信,只要他回到大明周安民听说过也会亲自来一趟。

大明不是册封了腾格尔为龙虎将军,又给了塔娜忠顺夫人的浩命么?按照天启皇帝和魏忠贤的布置,接下来腾格尔部就要和大明之间有边贸来往,而为了绕开地方和文官集团,把和蒙古人的边贸捏在手里,魏忠贤已派出了东厂的人先出使草原,返回后礼部官员回京,东厂的人却留了部分在了山西。

天使去草原的时候,山西千户所这边锦衣卫也派人进行配合。说起来周安民的千户之职还是走了魏忠贤的路子,当初宣旨的人又是田尔耕。

如今田尔耕已代掌了锦衣卫指挥使之职,虽然骆思恭的指挥使还没撤掉,可满朝上下都能看出来,骆思恭去职已成了定局,田尔耕身上除了没指挥使的正式职务外,实际上已和指挥使没什么两样了,锦衣卫大权已落到了魏忠贤的手中。

一直以来魏忠贤对锦衣卫都是虎视眈眈,意图把锦衣卫这个机构揽入其中。不过天启皇帝考虑到政治稳定没有把骆思恭给拿下,而是一直让他继续担任锦衣卫指挥使。

可此一时彼一时,随着天启皇帝已继位第三个年头,掌控司礼监和东厂的魏忠贤权势越大,骆思恭对天启皇帝的重要性也开始越来越小。再者,当年骆思恭做错过事,联手大太监王安私下和东林党勾结,在皇位更替上做了不少小动作。

仅此一点,天启皇帝就不可能再信任骆思恭,王安这个吃里扒外的家奴早就被魏忠贤给踢走了,内廷也彻底掌握住,那么接下来就轮到骆思恭了。

天启皇帝能让骆思恭继续在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上干了这么多日子已算很不错了,哪怕现在准备拿掉他的锦衣卫指挥使职务,天启皇帝也没把他下狱的想法。

毕竟骆思恭和王安不一样,骆思恭不仅在锦衣卫指挥使任上干了多年,还是勋贵阶级一员,再加上他三朝老臣的身份,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只要骆思恭乖乖把权利交出来,确保锦衣卫平稳过度,无论天启皇帝或者魏忠贤都不会把他怎么样。

田尔耕代掌指挥使之权后就派人联系了周安民,其用意也是很显然的。一方面田尔耕需要得到各千户所的支持,虽然锦衣卫指挥使最大,可锦衣卫的十七千户所极其重要,除去北镇抚司和直属五个核心所外,其余地方的千户所等于是锦衣卫散布在全国的触手。

如果以朝廷格局来形容,指挥使就是阁老,核心所是部堂,而地方千户所就是各省的布政使司衙门,用一句“封疆大吏”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没了地方千户所的支持,仅凭直属衙门和核心所,田尔耕这个指挥使就是个空架子,只有彻底掌握住了地方千户所,指挥使的权利才名副其实。

当年田尔耕曾亲自来山西宣旨,他和周安民也算是老朋友了。而且双方之间又有着魏良卿和魏忠贤的这层关系,这样一来也是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那么就好说话,田尔耕代掌锦衣卫后就给周安民去了私信,信中内容无非是套套交情拉拢关系,希望周安民站队支持自己罢了。周安民呢早就有所准备,从京师那边传来的消息得知了田尔耕上位的信息,接到来信后马上就回了一封信,田尔耕看了信后顿时大喜,周安民不仅讲义气还很知趣,非但在信里祝贺田尔耕代掌锦衣卫指挥使,还表示作为下属必当尊指挥使之命的态度。

除此之外,周安民还让人送了一份厚礼给田尔耕,这就让田尔耕更为高兴,又了周安民的支持,田尔耕执掌锦衣卫的底气更足了几分。

投桃报李,田尔耕也没亏待周安民,这一次不正好魏忠贤打算通过和腾格尔部贸易捞银子么?除去东厂的人外,锦衣卫这边也要出入,而且以后长期贸易大部分都是由锦衣卫来负责,毕竟相比锦衣卫的人才济济,东厂虽然地位比锦衣卫高,但比人却是比不过的,再加上周安民的千户所又在山西,同草原贸易不可能撇开千户所,田尔耕顺手就把这个差事交给了周安民来办。

这也算是个意外之喜了,就连朱慎锥自己都没想到还会有这样的好处,周安民一旦负责贸易,那么对于自己来讲是再好不过。哪怕大明这边大部分利益会由东厂和锦衣卫拿走,可要知道由东厂和锦衣卫出面未来对蒙古的贸易数额来讲远不是自己能比的。

通过恒通商行走私,规模最大也不过只是一个商队罢了,来回需要的时间长,货物的筹集和资金流转也有着局限性。虽然利润不低,可整体获利却不算大,可一旦以东厂和锦衣卫出面就完全不同。

在周安民来之前朱慎锥就仔细考虑过了,接下来可以利用东厂和锦衣卫联合山西的各大商行,甚至包括中原和江南的商行加入,形成一个庞大的贸易体。

这个贸易体从实质来说等于和后世的供销社或者百货公司类似,拥有普通商人所没有的权利,其中包括货物的来源、运输、储存、采购、销售等等,而且官家出面还有其他莫大好处,首要的就是根本不需要自己有什么本钱,东厂和锦衣卫就是招牌,利用各商行的资源整合,直接从中压价转手就是银子,就算开价低些,只要有一定利润,商人也不会拒绝。

至于反对?这绝对不可能存在,东厂和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能找上你一起做买卖这样的好事你还反对?不偷着乐还想拒绝简直就是做梦?常言说的好,灭门知府,破家县令,何况东厂和锦衣卫这样的暴力机构,要拿捏你们这些商人还不是轻而易举?谁敢反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1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