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三十二章 出乎预料

书名: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1

袁崇焕说完这些,一旁的四名辅臣李标、钱龙锡、周道登、刘鸿训也纷纷赞赏袁崇焕是“奇男子”,拍马屁说崇祯皇帝英明神武用人得当,有袁崇焕在辽东驻守定能安然无恙。

此时,崇祯皇帝就更高兴了,众人就围绕辽东军事讨论了一番,不久后时间差不多,一旁的王承恩提前崇祯皇帝应该歇息一会儿了,毕竟从召集诸位大臣到现在已经过了小半日,崇祯皇帝坐着不累,而其他人却是站着的,这近两个时辰站下来,诸位大人也有些吃不消,尤其是人都有三急,时间长了得去解手什么的,总不能让臣子们憋着尿陪着皇帝吧?

崇祯皇帝当即从善如流,宣布散会,但同时告诉袁崇焕让他暂时别走,等会自己还要见他。

袁崇焕连忙应了下来,等崇祯皇帝离开平台后,袁崇焕和诸位大臣也退了出去,到了外面,诸臣一个个都向袁崇焕道喜,从皇帝今天的态度来看,接下来袁崇焕主政辽东不会有任何问题了,等袁崇焕去了辽东尽快稳住局势,然后反击建奴,平定辽东,大明中兴有望。

“元素兄,刚前在御前你说五年平辽,可有具体方略?”兵科给事中许誉卿到了外面找到袁崇焕直接询问,刚才平台召见他也在场,不过他的官职不高,没有资格发言,袁崇焕和崇祯皇帝的对答他听得一清二楚,可他却未能听到想听得东西,因为对答中袁崇焕一直只说五年平辽的话,却没有谈到具体方略,这让许誉卿心里痒痒的。

许誉卿和袁崇焕也是老朋友了,许誉卿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而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两人虽不是同科,却同朝为官过,袁崇焕之前由县令考核卓越调任京师当了兵部主事,那时候许誉卿是吏部给事中,双方就有交往,关系还算不错。

听许誉卿这么一问,心中正洋洋得意的袁崇焕也没多想,下意识就回了一句:“方略?呵呵,刚才只是聊慰上意耳……。”

“什么!你……你!”一听这话,许誉卿脸色大变,抬手指着袁崇焕愤怒之极:“袁元素!皇上乃我大明英主,今日平台召集问的是国家大事,伱怎么能没有半点把握就说大话?今天你大言不惭对皇上说能五年平辽,可却拿不出任何方略,一旦到时候平不了辽怎么办?难道你就没有考虑这个后果?”

“我……。”袁崇焕脸色一变,心中大悔,他猛然醒悟自己说错话了,大意之下居然把心里话告诉了许誉卿。

他和许誉卿认识多年,知道许誉卿就是个书呆子,脾气是又臭又硬,向来吃软不吃硬。

一旦许誉卿恼怒之下把刚才自己说的话给宣传出去,那么自己就有大麻烦,要知道他的确是在忽悠崇祯皇帝,忽悠皇帝袁崇焕不是头一次做了,当年天启皇帝在位的时候也问过他对辽东的看法,当年袁崇焕也大言不惭提出了所谓五年平辽的说法,不过之后袁崇焕被天启皇帝一番反问问的张口结舌根本无法回答,亏得天启皇帝当年没有追究袁崇焕,更没把这事宣传出去,反而安抚了袁崇焕几句,让他在辽东戒骄戒躁好好做事,脚踏实地不要空谈,就把他给打发回去了。

今天崇祯皇帝平台召集,又一次问到了辽东之事。袁崇焕这个人本来就胆子大,又爱显摆,刚才也没多考虑什么,头脑一热直接就又说出了所谓五年平辽的答复。

而崇祯皇帝和天启皇帝不一样,这个少年皇帝根本就没当年天启皇帝的沉稳和判断力,被自己这几句话就高兴的不能自己,再加上几位阁老的一旁吹捧,更让皇帝对袁崇焕的能力大为赞赏,如果没有意外,自己主政辽东铁板钉钉,可现在一句失言差一点就怀了此事。

连忙一把拉住许誉卿,袁崇焕拽着他往一旁人少的地方走。到了角落,袁崇焕这才开口对他道:“公实兄,刚才我的那番话安慰皇上的确是真,但五年平辽却也不假。对于平辽想法,我多年前就有谋划,当年先帝在的时候就召见询问过平辽一事,只不过当时魏忠贤把持朝政,阉党横行,兄弟我在辽东做事束手束脚,后来孙大人被迫去职,更直接打乱了平辽大计,至此才有今日局面,要不辽东建奴早就灰飞烟灭了。”

“具体方略,有些可同你说,但有些却不能讲,你在兵部任职,当明白军事机密的道理。此外,我的平辽之略,当年孙大人也是认可的,你不信我,可孙大人之能你总信吧?兄弟能有今日都是孙大人的提携,这天下人皆知……。”

袁崇焕东拉西扯一番,又把最早忽悠天启皇帝的那些所谓计划拿了点出来告诉了许誉卿,听了他这一番解释,许誉卿脸上的怒色这才渐渐褪去,他上下看着袁崇焕追问真的有方略?不是在胡说八道?

袁崇焕拍着胸口保证自然有方略,而且接下来皇帝还要召见他呢,如果没有方略皇帝也不可能信呀,只是为了保密不能把全部方略说出口罢了,还让许誉卿体谅一下。

至此,许誉卿这才放下了心,他觉得袁崇焕这些话也有道理,而且袁崇焕久在辽东,和建奴多次交战,又有大功在身,如果没半点本事也做不到今天这个地步。

更重要的是袁崇焕提到了天启皇帝和孙承宗,虽然天启皇帝去年就已驾崩,孙承宗也因为之前魏忠贤的缘故告老还乡呢,可这种事真要打听也不是打听不到,如果袁崇焕是胡说八道绝对遮掩不住,所以许誉卿觉得袁崇焕不会拿这个大事来骗自己。

见许誉卿的表情变化,袁崇焕这才松了口气,他刚才还真是吓了一跳,更责怪自己得意忘形之下差一点就说错了话。现在总算解决了,亏得他和许誉卿的关系不错,而且许誉卿这个书呆子好骗,要是换一个人麻烦恐怕就大了。

接下来,袁崇焕提高了警惕,任凭其他人再问类似的问题他都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以军事机密为由闭口不谈。

休息了一个时辰后,太监来传话说崇祯皇帝再一次召见,袁崇焕这才起身整了整衣袍去了平台。

第二次见面,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态度更亲热了几分,他特意让王承恩去取了个锦凳,让袁崇焕坐在他身边说话。

袁崇焕感激地谢过崇祯皇帝后,稳稳就坐了下来,然后和崇祯皇帝对平辽的事交谈起来。

因为之前许誉卿的缘故,袁崇焕再见崇祯皇帝心里已经做好了腹案,对于所谓的方略也有了初步想法。

其方略的核心除了当年忽悠天启皇帝的那些外,还提出了一些他后来添加进去的东西,崇祯皇帝连怎么当皇帝都没搞明白呢,更不懂半点兵事,又对辽东局势不怎么了解,再加上他心里已经认可袁崇焕,自然想法偏向袁崇焕,所以对袁崇焕说的这些也颇为认可,更对坐在自己身边滔滔不绝讲的眉飞色舞的袁崇焕打心里喜欢。

除去这些外,袁崇焕还向崇祯皇帝提出了要做到五年平辽必须有朝廷的全力支持,不仅要给自己在蓟辽的绝对权利,还要在军费、粮草、军械甚至人事任命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用袁崇焕的说法,要想五年平辽必须做到这些,要不然他在辽东无法施展能力,而且巧妇无米也不能为炊,这些前提条件必须满足,要不五年平辽就是空谈。

其实袁崇焕提出这些要求也是给自己找了一条后路,在他心里很清楚,所谓的五年平辽只是吹牛逼罢了,当年孙承宗督师辽东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只做到抑制住辽东的局面,却始终没能彻底灭掉建奴。

难不成他袁崇焕比孙承宗还厉害?袁崇焕有着自知之明,五年平辽是绝对不可能的,甚至时间更久也很难做到,可就像之前许誉卿说的那样,如果五年到期完不成怎么办?所以袁崇焕必须提出这些看似离谱的条件,一旦朝廷或者崇祯皇帝没能达到他的要求,那么完成不了就不是他的责任了,总不能让他两手空空去平辽吧?

但袁崇焕怎么都没想到,年少的崇祯皇帝还真下了决心,在听完他的讲述和要求后,崇祯皇帝一拍大腿表示赞同,当即说打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道理他是知道的,而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他也是懂的。

平辽是国家大事,肯定要聚集全国的力量来完成,作为皇帝他当然不会让袁崇焕在没有半点把握的情况去辽东主政,更不会在后面扯他的大腿。

既然信任袁崇焕,崇祯皇帝就要全力支持袁崇焕,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国家,也是让天下人看到他崇祯皇帝的魄力和气度。所以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所有条件一口答应,而且还保证他会以皇帝的名义督促内阁和各部做好一切准备,要银子有银子,要兵器有兵器,要人有人,要权有权,凡是要求的一切全部都有,崇祯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五年把辽东建奴给彻底解决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57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