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满

书名: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1

暂且把密折制度放到一旁,朱慎锥凝神细想孙传庭在奏折中提出关于俘虏的安置问题。

孙传庭隐晦提出,洪承畴是建议杀俘,但被孙传庭制止,孙传庭倒不是下不去手,而是觉得杀俘造成的后果太过严重,这么多俘虏一旦全杀了必然天下震动,不仅其他流寇得知后再和明军作战是绝对不会投降的,从而会导致明军和流寇的作战增加诸多不确定因素。

另外,朝堂上的清流也不会坐视不管,一旦杀俘的消息传了出去,这些清流必然群起而攻之,到时候非但没有好处,还会惹来一堆麻烦。

无论是孙传庭还是洪承畴,都是文人,多少还是要点面子的,哪怕知道杀俘是以绝后患的办法,可真要做还是顾虑重重。所以孙传庭也有些迟疑不决,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朝廷,希望看看朝廷方面有什么好解决的办法。

这个问题的确是难办,之前内阁在议论把高迎祥等押解来京的时候也说到了此事,有人提出或许释放这些俘虏,毕竟流寇本就是老百姓,是受了高迎祥等人的逼迫才当的流寇,许多人更是被裹挟成流寇的,本质上和高迎祥这些人有着区别。

既然贼寇已就擒,那么这些人放了也就放了。老百姓嘛,安置在地方,朝廷给些钱粮让他们安稳度日,用不了多久就能重新成为百姓。如此安排是最好不过,朝廷无非就是耗费些钱粮问题,只要不再遭遇饥荒,妥善安排,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再无祸患。

这个建议得到了内阁近半人的赞同,但朱慎锥却不置可否暂且搁置了。如果大明眼下不是这个情况,这样的安置倒没问题,可现在大明各方面的隐患重重,这种安置办法根本就是自找麻烦。

近四万人的安置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成的,四万人不是一个小数,他们每日所需的粮食就不少,朝廷眼下九边军队的军费都欠缺,再拨这么多钱粮安置这些人怎么可能?

而且这些人安置在地方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如果朝廷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他们如没办法生活下去必然会再次冒险起事,等到那时候不仅之前付出的努力白费,还会造成流寇的再次发生。

就和野狗一样,野狗本是家犬,原本看家护院的家犬在失去生存条件变成野狗后,为了活命什么都会吃,甚至吃人肉也不是稀奇事。但凡吃了人肉的野狗眼睛就变红了,这样的野狗民间见了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直接打死。

如果不打死,这些野狗成群结队,一旦碰到落单的人就会扑上来撕咬,这个道理但凡老百姓都知道。

现在被俘的流寇也是一样,虽然他们本质上是被裹挟的老百姓,可既然已经裹挟成了流寇中的一员,那么他们中几乎所有都上过战场,并且很大部分手上沾染过鲜血。

和吃过人肉的野狗道理是相同的,从百姓成为流寇,还沾染了鲜血和人命,难道还能把他们当成普通老百姓来对待么?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不就是如此么?还有农夫和蛇。一时间的善心往往带来的是相反的后果,这种不确定因素必须要尽早解决,时间拖得越久,不仅会让朝廷增加负担,更会导致地方的不稳。

从朱慎锥的心中来说,全部杀掉这些俘虏是最简单也最便利的,简简单单就能解除隐患,这点和洪承畴的想法没什么区别。

洪承畴的建议很对朱慎锥的胃口,而且洪承畴这个人能力很强,心狠手辣又有着果断,文武双全实在是一个难得人才。

历史上不管对洪承畴的评价如何,但都不能否认他的能力和本事,而且现在的洪承畴还不是历史上投靠满清的那个洪承畴呢。朱慎锥眼下连吴三桂都能用,更何况洪承畴这样的人?乱世当用利刃,洪承畴就是这样一把利刃,他和孙传庭各有所长,一旦用好了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不过朱慎锥也觉得孙传庭的建议是对的,杀俘的后果太过严重,尤其是清流一旦得知群起而攻之很是麻烦。直接杀光有些困难,而且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啊!朱慎锥也不想在史书上给自己留下一个恶名。

想来想去,朱慎锥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既然这些俘虏不能全杀,也不能就地安置,那么倒不如把这些人全打发的远远的好些。

至于打发到哪里去?朱慎锥也考虑好了,土默特那边正缺人呢,这四万人再怎么说也是高迎祥的精锐主力,把他们全部弄到蒙古去,交给王海处置,把这支部队一部分作为牧民,另一部分送上土默特和其他蒙古各部的战场上去。

只要花点功夫,用不了几年这些人就不再成为威胁,不是战死在蒙古草原,就是分而化之成为生活在蒙古的汉民,甚至成为一些蒙古贵族的奴隶。他们的下场究竟如何,和大明也毫无关系,而且还能利用这个法子从蒙古各部得到一些利益,用人丁来换取蒙古的牛羊马匹,或者其他物资等等,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这样的做法表面上没有任何问题,就算这些人全部在蒙古草原死了个精光,也和大明也没半点关系。再说了,土默特就是朱慎锥的地盘,弄到土默特这些人还不任凭朱慎锥拿捏?

越琢磨这个办法越好,朱慎锥当即就做了决定,写了两份密信,一份让周安民的锦衣卫带给孙传庭,一份送去归化给塔娜,让塔娜和王海商议安排此事。

等这个烫手山芋丢出去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对了,还有一件事就是处置这事之前要对所有俘虏进行删选,凡是俘虏中的将领和头目全部处死,以避免里面有领头者造成麻烦,就连普通俘虏中也需要让各自相互指认,凡是杀过多人,凶悍暴逆者也要全部杀掉,这些不确定因素全部铲除后,剩余的俘虏就好安排多了。

正当朱慎锥在宫中琢磨这些事的时候,张凤翔、房可壮、吴伟业、杨廷麟、项煜等人聚集在礼部尚书方逢年的府邸。

“今日之事诸位可听说了?”张凤翔和方逢年的官职相等,他坐在方逢年右手,而在他们两人下首,其余人依次入座。

众人默默点头,其中吴伟业忍不住就道:“孙传庭和洪承畴简直走了狗屎运,居然被他们在黑水峪堵住了高迎祥的去路。这高迎祥也真是,居然自以为聪明打算来一个子午谷奇谋,可他就不想想子午谷奇谋真能成功?当年诸葛武侯都不敢走子午谷,他却偏偏走,现在好了,导致全军覆没,实在是……。”

说着,吴伟业忍不住摇头,一副惋惜的模样,如果不是他穿着大明官服,仅凭他这几句话还以为是高迎祥的部下呢。

“梅村兄慎言!这等话要传了出去必然有人上折弹劾!”项煜微微皱起眉头,忍不住劝了一句。虽然他和吴伟业一样看不起朱慎锥,更对如今朝堂满腹牢骚,可毕竟此次大胜抓到了高迎祥,还一举全歼了高迎祥精锐,这件事对于大明来说算是好事。哪怕政见不同,可他觉得只是让朱慎锥声望大振心有不甘,而不是不希望高迎祥覆灭。

“你也太过小心了。”吴伟业满不在乎道:“这里都是自己人,难不成这话还能传到哪里去?如外人知晓,要不就是你说的?”

“你!”项煜两眼一瞪,正要和吴伟业分辨,一旁的房可壮连忙劝道:“仲昭不必生气,梅村兄并非此意,只是性子使然说错了话罢了。梅村,还不向仲昭道歉?”

吴伟业脸色有些不自在,心里虽不服,但毕竟大家是自己人,而且他刚才说话没过脑子,随口而言的确有些不适,想了想主动朝着项煜拱了拱手:“刚才是我说错了话,还请仲昭不要在意。”

“罢了。”项煜就坡下驴,摆摆手道:“我知梅村兄心中不忿,我何尝也不是如此?不过正事是正事,其他的暂且不论,但此事对我大明有利,梅村兄在此说倒也无妨,一旦在外传出麻烦不小,还请慎言才对。”

吴伟业默默点了点头,他承认项煜的话有道理,也就不再分辨,这时候张凤翔咳嗽了一声开口道:“此事恐几日就将传遍天下,经此大胜,那位地位越发稳固,如继续执掌朝政,对我大明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诸位可有应对之策?”

众人默默无语,片刻后一直没有说话的方逢年开口道:“这件事尘埃已定,我等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从其他地方想办法应对,对了阳初兄,眼下你是协理京营戎政,现在京营那边……?”

房可壮苦笑摇头:“那位好手段,当初我以为拿到协理京营戎政,能借此控制京营,没想却是想岔了。”

“为何这样说?难道王晋武这丘八阳奉阴违?如是,我等直接弹劾这个武夫!”不等房可壮把话说完,吴伟业迫不及待就跳了出来,怒气填胸说道。

“这倒不是,王晋武当日能在朝堂上说那番话,自然不会搞什么阳奉阴违,要不然不用等梅村,我就先弹劾他了。可问题在于现在的京营根本不是原来的京营,这也是我去了后才知晓的,虽说协理京营戎政在手,可根本无济于事呀。”

“这是为何?”众人还是头一次听说,忍不住追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35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