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九十五章 徐静秋的平淡生活

书名: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1

山西,羊头山。

徐静秋和张氏还有两个儿子在羊头山已呆了大半年了,一开始徐静秋只以为是朱慎锥让她们在此避祸,并没多想其他。

而且羊头山虽不如平阳,也比不上在潞州卫,但此地也不算差,不仅衣食无忧,还很安全,驻守羊头山的百户更是对徐静秋母子等恭恭敬敬,再加上这里还有一支规模虽不大,但极其精锐的军队,完全可以确保她们的安全。

但徐静秋没想到事情远不是她猜测的那么简单,自从上次王晋武来了一趟羊头山,并且告诉她朱慎锥在谋划什么后,徐静秋就明白过来自己的丈夫是打算要做一件大事了。

这件大事不仅牵涉到自己家,更关系到整个大明,一旦做成了固然是好,可一旦失败了,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徐静秋并没慌张,作为朱慎锥的妻子,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自己这个丈夫可不是普通人,当年仅仅只是落魄宗室的时候就能拉着整个王家村贩卖私盐挑起养家的重担,短短数年间,朱慎锥的贩私盐就直接垄断了几条商道,贩卖私盐的风险有多大,徐静秋当然知道,可当时还未真正成年的朱慎锥就能做到这点,甚至能让整个王家村上下全心甘情愿跟着他干,足以可见不凡之处。

随后朱慎锥从贩卖私盐一步步起家,创建了恒通商行,有了恒通后,朱慎锥把他的走私大业从私盐转移到了和蒙古人的贸易中,再通过各种手段收服并收拢了一大批人,其中羊头山的李虎兄弟三人包括他们的下属就是如此。

接着朱慎锥又搭上了当年如日中天的魏忠贤魏公公的关系,把自己舅舅王荣运作到了潞州卫指挥使的位置上,姐夫周安民更成了山西锦衣卫的一把手,再之后大开边贸,在草原东征西讨吞并部落,一手把当初仅是普通部落的阿失帖木儿部落发展成为了掌控整个土默特草原的庞大部落……。

这些有的徐静秋早就知道,有的是朱慎锥之后陆陆续续告诉她的。自己这个夫君是不甘寂寞的人,更不是那种浑浑度日的宗室。他心有鸿鹄之志,志存高远,徐静秋早就知道他有朝一日一定会做出大事来,但怎么都没想到朱慎锥所做的大事并非是在草原上,而是在大明。

当得知朱慎锥的决定后,徐静秋诧异之下更是惊愕,可很快就恢复了平常心。在她看来,夫妻一体,既然丈夫已经做了决定,也提前做好了安排,自己作为妻子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至少也不能扯他的后腿。

把两个孩子带好,等待最终的结果,无论这个结果是好是坏,徐静秋都已有了接受的准备。

所以在王晋武离开之后,徐静秋就和没事人一般继续和往日那样过着日子,平日里和这里的军户一起耕作,再悉心教导孩子们,督促他们读书习武。

但徐静秋没想到,自己丈夫的大事居然就这么成了。当一个月后外面传来消息,山西宗室朱慎锥领兵清君侧、靖国难,直接带着大军杀进了京师,从而掌控了天下中枢时,整个大明上下都被如此突变惊得目瞪口呆。

随后,朱慎锥进位交城王,并以皇帝和太后的旨意领大明监国之位,实摄朝政,名义上成为了大明实际的掌控者。等消息传来,徐静秋并没有像其他人所想象的那么欣喜若狂,依旧和往日一般平淡,只是微微点头说了一句“知道了”,接着又和平常一般忙起了家务活。

徐静秋这番态度,让看在眼中的李虎佩服万分。在他看来,这天下也只有这位主母能配朱慎锥了,如果是普通女子听闻这个消息,不是欢喜的不行,就是吵闹着要马上入京,而徐静秋却如同听说一件极为普通的事一般,非但没有神色变化,更连京师的情况如何也懒得打听。

徐静秋真的不在意么?答案当然不是。对于自己的丈夫徐静秋比任何事都看得重,更明白朱慎锥做这些为的是什么。但如今,不管朱慎锥是否真的成了监国,是否真的掌控了朝政,但在徐静秋心中他依旧是自己的丈夫,这是一切都改变不了的。

而且徐静秋熟读史书,更比平常人明白这其中的风险,眼下朱慎锥表面看已经成功,可实际上这仅仅只是开始,天下哪有这么好获得的?不知道有多少眼睛暗中盯着朱慎锥呢,而朱慎锥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压力同样是极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妻子的徐静秋只能做到一点,那就是不给丈夫添麻烦,继续呆在羊头山,直到一切尘埃落定。

这一呆又是三个多月,外面的消息陆陆续续传来,其中也有朱慎锥派人给徐静秋送来的信件。

在信件中朱慎锥告诉徐静秋,眼下她们母子还是继续留在羊头山更安全,毕竟这里是完全可以保证的,如果现在她们去京师,无论呆在京城或者入皇宫居住,恐怕都会有未知的危险。

朱慎锥虽已是监国,可大明整个天下还未能完全掌控,而且不管是地方还是中央,暗中反对朱慎锥的不是没有,在没能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朱慎锥是不想让她们母子马上去京师的,因为一旦到了京师,那些找不到漏洞对付朱慎锥的反对者说不定就会朝着她们母子出手,而朱慎锥也没有绝对把握确保她们的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留在羊头山是最为妥当的,至少这里的安全性绝对没问题,而且有着李虎等人的护卫,哪怕外面闹得翻天覆地这边依旧是世外桃源,不会有意外发生。

给朱慎锥回了一封信,徐静秋继续住在羊头山,这里住久了倒也习惯了,而且羊头山山明水秀,也没有外人,无论安全性还是隐秘性都能有保证,而且两个孩子在这也生活的很好,每日里跟着母亲、伯母耕作或习武读书,不比去那京师的红尘中更合适他们么?

这一日,徐静秋正在院中把晾晒的红薯干整理起来,这玩意早在许多年前就在羊头山这边种植了。那时候还是朱慎锥走私盐的时候呢,有一次路过羊头山,恰好碰上刚刚从山西的矿山逃出来的李虎这伙人,大家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一架之下成了朋友,之后朱慎锥把他们收为属下,安置在羊头山,更给他们送来不少粮食和用具,还带着他们在羊头山开荒种地,自给自足。

再之后,拿下赵屋岭,朱慎锥就把羊头山和赵屋岭这两个地方作为了自己的重要基地,并从潞州卫等地迁移来了不少失地无法生活下去的军户,从而使得这两个区域成为了屯作场所和练兵屯兵所在。

朱慎锥未雨绸缪,从各处找来许多高产而又利于在山地和贫乏的土地耕作的农产品,其中红薯这玩意就是其一。除去红薯,还有土豆、玉米这些,但相比后者,前者的耕作更为便利,产量也更高些。

前些年大明各地大旱,粮食歉收,山西一地同样也是如此。可在羊头山和赵屋岭这些地方,因为红薯等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和多年的积蓄,却没受到什么影响,甚至还能在自用之余储备下不少。

这些农作物虽然不如麦子、大米这些好吃,就连粟米等也略有不如,但关键是产量大,能填饱肚子,就算滋味差些,在灾年的时候许多地方连树皮都在啃了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再说,种植了这么多年,大家也琢磨出了许多吃法,包括长期储存这些玩意的办法。

比如红薯收获的时候可以烤了吃,也能煮了吃,还能切成片晾干后弄成红薯干储存起来吃。

就连红薯叶子也是可以食用的,就算不吃还能喂猪、羊、牛等家畜,还有土豆也是如此,或者和玉米一样磨成粉,掺着当主粮吃,另外还有聪明人无师自通搞出了把这些做成类同面条一般的粉条来吃,反正各种办法多的是,相比大明许多地方老百姓饿的都快活不下去了,这里却依旧粮食不缺,能安居乐业,简直犹如天堂一般。

和张氏一起收拾着,边收拾边聊着闲话,正忙活着呢,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谁?”

“是臣!李虎!”门外传来了李虎的声音。

“进来吧,门没栓。”徐静秋道。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了,李虎走了进来。见到徐静秋和张氏,李虎恭恭敬敬行礼,并口称“王妃和夫人。”

“你们聊,我去屋里。”张氏说了这么一句,拍了拍手转身就先离开了,等张氏走后,李虎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封信来递上:“这是王爷给您的书信。”

“谢了。”

“这是臣应该做的。”李虎把信递给徐静秋,恭恭敬敬回道。

自从朱慎锥进位交城王,并担任监国后,李虎就对徐静秋改了称呼,从之前的夫人改称为“王妃”。虽然一直以来,朱慎锥并没有正式册封徐静秋为王妃,就连他这一支的祖上,包括父祖的追封也没有。不过对于李虎来说,不管是否册封,徐静秋既然是朱慎锥的正妻,而且还有两个嫡子,这个王妃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这个册封也是早晚的事,现在改口是再自然不过了。

对于称呼的改变,一开始徐静秋还是有些不习惯,可几下下来李虎等人根本不肯改口,也只能随他们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9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