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零八章 呵斥

书名: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1

乾清宫的偏殿。

大明天子天启皇帝兴致勃勃地在做着木匠活,内廷第一人的魏忠贤魏公公犹如小工般忙前忙后,打着下手帮着递这递那。

终于最后一块榫卯接上,天启皇帝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放下手里的工具,后退几步,极为高兴地欣赏着面前的成品。

这是一张床,但这张床和普通的床不一样,并不像架子床那般高大,也没有宫中其他床榻精美。说起来反而和两个拼凑起来的矮桌有些类似,下面有六只床脚,上面的床板左右可以移动,摆在那边稳稳当当。

“魏伴伴,朕的手艺如何?”天启皇帝左右看看笑着对魏忠贤问。

“皇爷的手艺着实没得说,这个床普天之下也就皇爷能造出来,奴婢以为皇爷技艺比古之鲁班丝毫不为过,甚有胜之。”魏忠贤在一旁竖起大拇指大拍马屁,口中更是啧啧有声,绕着这张床左看看右瞧瞧,感叹不已。

“哈哈哈,朕哪里比得上古之公输,只是突发奇想试制罢了,倒没还真做成了。”天启皇帝大笑,心情很是不错,他这话倒也没说错,前几日他在摆弄木工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法子,越琢磨越觉得可以一试。就这样,让人找来木料,忙活了两日终于把想做的东西给做出来了。

“奴婢倒不觉得,鲁班奴婢没见过,可皇爷的手艺奴婢可是瞧得清清楚楚,这床看起来不起眼,可却是天下第一张有此用的床,如鲁班能制,为何千年都不见有此物,却偏偏在皇爷手中诞生?这足以可见皇爷之能已超鲁班。”魏忠贤笑呵呵地继续拍马屁。

天启皇帝听了更高兴了,不过嘴上还是谦虚几句。

但魏忠贤哪里不懂天启皇帝心中的想法,这么多年下来,他早就对天启的性格摸得了如指掌了,当即又道:“皇爷所制的这张床可不简单,这床精巧别致,更重要的是可以折叠后一人轻易就能搬走。无论家用、出游,都便利的很。另外奴婢觉得,如在军中也有其作用,毕竟行军打仗不便,有了这床就不一样了,如此看来,皇爷所制之物也能军用。皇爷仁慈,关爱军中将士,特意为军中研制此物,奴婢替大明百万将士谢皇爷之德……。”说着,魏忠贤直接朝着天启皇帝跪了下去,还磕起了头。

“你呀你,就知道说好话逗朕开心。”天启皇帝乐不可支,指着跪在自己面前的魏忠贤连连摇头。

不过他虽然这么说,脸上的笑容却更甚,这人嘛都是爱听好话的,哪怕天启皇帝心里明白魏忠贤这些话只是奉承自己,但关键听得舒心呀。

另外,魏忠贤刚才说的也没错,他设计的折叠床用处的确很大,相比普通的床更便与携带和使用。虽然舒适肯定不如架子床这些传统床的,但在野外使用却非常有实用性。

就算是在军中,行军过程中也可以携带,到了扎营的时候再把它取来展开,不需费什么力气就能成为一张可以睡觉的床。不过天启皇帝也不是什么不懂,在军队中这样的床派得上用处不错,却不是普通士兵能用的,充其量也就是将领什么的才有可能用的上,再加上一旦战事紧张,哪里顾得上这些,通常直接打地铺,随便一躺休息,谁又会特意弄张床来呢?

这点天启皇帝也想到了,这张床作用是有,可要像魏忠贤那样吹的天花乱坠也不至于,这点他还是清楚的。

“魏伴伴既然喜欢,这床朕就赏给你了。”

“谢皇爷赏赐……。”魏忠贤大喜,连忙又冲天启皇帝磕头,见他磕个没完,天启摆摆手让他起来,等会走的时候就把这床带走就是。

忙活了半天,天启也有些累了,拿毛巾擦了汗,端起茶水喝着,顺便问了问魏忠贤一些政事。

魏忠贤在一旁伺候着,对于天启皇帝的询问对答如流,这让天启皇帝很是满意。不过,当问道财政问题时,听完魏忠贤的回答后,天启皇帝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大明的财政一直吃紧,这是历来就有的问题。整个大明二百多年,也就是张居正任首辅的时候进行改革,从而扭转了财政问题,使得大明国库充裕起来。

但张居正死后,新政随后不了了之,没多久财政就又开始吃紧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初的万历皇帝采取了从宫中派遣矿监、税监至地方的手段,从而利用太监来收税,以减缓财政问题。

虽然这个做法效果不错,的确大大缓解了面临的财政问题,可万历这么做实质上影响到了文官集团和地方士绅的利益,从而被称为“与民争利”。

因为这个事,万历皇帝和文官集团一直有矛盾,文官集团几次三番要求万历皇帝取消矿监、税监,可万历皇帝怎么可能放弃?嘴上虽然答应,实际上却一直拖延,直到万历驾崩,这个制度才彻底废除。

泰昌皇帝登基后,直接就把矿监、税监给取消了,引得朝堂上下一片叫好。可问题在于取消了矿监、税监后,大明朝廷的财政顿时一落千丈,这道理很简单,原本大明的税收比例就低,尤其是商税更低,再加上文官集团和地方士绅集团的利益勾结,免税、偷税、逃税的情况比比皆是。

以前因为有矿监、税监在,这些税还能收得上来,可现在这个制度已经取消了,自然税也没了。一进一出就是好大一笔数额,财政不吃紧才怪。

除去税收问题,就是辽东和九边的军费支出。

因为后金建奴在辽东崛起,这些年辽东一直打仗,再加上先后三次大败,如今已丢失了山海关以东的全部辽东地盘,为了对付后金建奴,大明必须花重金重组军队,以剿灭后金建奴,收复辽东。

熊廷弼和王化贞不堪重用,而今天启皇帝已派自己老师孙承宗前往辽东督师。因为之前的战败,辽东的军队也需重新组建,再加上孙承宗离京前和天启皇帝私下谈过,建议目前以防为守,由山海关一线布置好防线,然后逐步在山海关以东再修建军堡,以此稳扎稳打推进,改变辽东局势。

这个建议得到了天启皇帝的认可,但要做到这点需要大量的军费支持。户部事左侍郎臧尔对此进行了估计,辽东那边以三十万大军驻军和军堡修建计算,一年军费支出高达一千万两银子,这么大的一笔钱,朝廷哪里拿得出来?

天启皇帝手中可动用的银子并不多,去年也就是天启元年,整个大明的财政收入是七百五十五万两,如果按照户部的估计,仅仅辽东那边就需要一千万两的军费支出和其他支出,那么整个财政收入全部填补进去也还缺二百七十三万两。

为此,天启皇帝已经从内帑取出了一百三十万两救急,拨给了户部。但内帑的钱是皇帝的私房钱,这些钱都是万历皇帝多年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如果财政问题不解决,总不能老是让天启皇帝自己垫付吧?

“户部对此事可有办法?”天启皇帝问。

魏忠贤道:“回皇爷,户部倒是给了些主意。”

“哦,伱说来听听。”

魏忠贤当即把户部对财政问题解决的方案对天启皇帝进行了汇报,户部给出的办法一共有十条。

这十条办法一一说起来太长,归纳之下无非几方面。

就是内库、增税、追缴欠税、清查田亩、向宗室勋贵外戚募捐,伸手朝地方官府摊牌等等。

听完魏忠贤的汇报,天启皇帝的脸色很是难看,户部给出的这十条建议除了关于追缴地方旧税、税契、和清查屯田、草场、芦课还算靠谱外,其余的建议都是瞎扯淡。

尤其是直接把大半压力全部甩到了他这个皇帝身上,死盯着他的内帑、内库,忽悠他这个皇帝拿出私房钱来填补户部缺口更是良心大大坏了。

至于让大家伙掏钱募捐什么的更是不可能的事,无论宗室还是勋戚,又或者州县捐助,这种办法想想也不可能做到,一旦开这个口,他这个皇帝面子还要不要?

至于增加关税,同样也是利弊各半,朝堂上那些官员是什么货色,心里是怎么想的天启皇帝很清楚,皇帝一旦下旨加地方一两关税,下面那些人就敢收十两,而且这个钱过他们手中能贪污大半,再加上各衙门的“漂没”惯例,最终真正到手的能有一成就不错了。

而且这个事一旦做了,他这个皇帝的名声就臭大街了,不到万不得已,天启是不想这么干的。

“除去这些,就没其他法子了?”

“回皇爷,户部提出的就是这十点,不过奴婢倒是有些其他想法……。”

“哦,你有什么办法?”

魏忠贤狗腿般凑近天启皇帝建议,既然下面的税收上来困难,而且地方包括朝堂的那些官员大家也清楚怎么回事,倒不如仿效万历时期,以派税监来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还有开矿也能解决税收问题,只要多开几个矿,朝廷就有更多的收入,由此就没必要动用皇帝的私房钱和增加关税了。大明不是没钱,关键问题是收不上钱来,只要解决掉这个问题,财政缺口填补不难。

听魏忠贤把这话说完,天启皇帝的脸色阴沉,他深深看了一眼魏忠贤问:“你如何想到这些的?你难道不知矿监税监害民,乃恶政?先帝在时已下旨废除,如今旧事重提,魏忠贤你好大的胆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0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