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一十一章 门路

书名: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1

“这……这……?”周安民打开包袱看见里面装的东西,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这些姐夫您拿着!”朱慎锥伸手把包袱往周安民那边一推。

“这可使不得!”周安民连连摆手,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一般。

这个包袱里装的都是金银珠宝,银子也就罢了,十两的银铤有十根,加起来也不过一百两而已。但还有一百两金饼,这就不是小数了。

按照如今金银的兑换比例,一两金子至少能值得十两银子,算下来也就是足足一千两白银。

此外,包袱里还有不少珠宝,这些珠宝一看就值得不少钱,周安民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一眼就估摸出这些珠宝的价值比金银还高许多。

初算起来,包袱里的金银珠宝加起来至少值得三千多两银子,这可不是一笔小数。要知道普通的老百姓一年忙活下来能攒下五两银子也都不一定,三千多两银子,足足是种普通人几百年的收入。

这么大一笔银钱,周安民还是头一回见着。现在朱慎锥突然把这笔巨款摆在自己面前,还说是给他的,周安民哪里不惊?

“姐夫,您别推辞,这钱可不是让你自己花的。”见周安民惊讶之余摇头的模样,朱慎锥笑着解释道。

“那这是……?”周安民一愣,若有所思问。

“姐夫,您先收起来,我再仔细同您说。”朱慎锥向他使了个眼色,周安民迟疑了下,这才把包袱重新扎起,放到了一旁。

“我昨晚琢磨了一夜,想来想去有些事还得靠自己,等着上面办事,这天晓得要等到狗年马月?”

“再说,官场的那点破事你我也清楚,如果姐夫您上面有人在,别说都指挥使、指挥佥事了,哪怕就是个镇抚使帮您出头说几句话,凭之前的那份功劳早就提拔起来了。而现在呢?一个区区从七品小旗的职务居然还压着您?这其中固然有着先后两位皇爷国丧的原因,但真说起来,不就是您上面没人么?”

朱慎锥这话说到周安民的心里去了,作为锦衣卫和驿丞,周安民对官场也是很了解的,他当然明白朱慎锥说的是对的。

国丧固然是一个原因,可国丧却不是他无法晋升的真正原因。之前说的那些,很大一部分也是周安民自己安慰自己,找借口罢了。

只是一个从七品小旗而已,又不是什么要紧的职务。这样的提拔说白了只要锦衣卫内部上面的大佬一句话就成。可现在呢?小旗的职务却没给他,只给了一个所谓的“权”,这不等于糊弄人么?

在国丧期间,朝中那么多官职,甚至包括阁老这样的职务都已安排,他一个锦衣卫小旗算得了什么?说来说去,就是上面无人,如果真有点份量的人帮周安民说一句话,这是轻而易举的。

想到这,周安民的目光朝着一旁的包袱看了一眼,他有些明白朱慎锥的意思了。

“小弟,你给我这些是打算找门路送礼的?”

“正是!”朱慎锥点头道:“古人有言,山不见我,我自见山!既然他们不把姐夫您当一回事,这事我们就自己办!”

“这些银钱虽说不多,但也能运作一二,如运作好了,谋个差事也不算难。何况如今新帝继位,接下来如预料不差,锦衣卫这边必然会有动静,这时候需提前做准备才是,等现在的都指挥使骆思恭一倒,上上下下不都需要重新安排人么?”

周安民默默点头,他承认朱慎锥的想法是对的。骆思恭这个都指挥使能干多久谁都不晓得,虽然泰昌皇帝驾崩实在突然,原本按理说朱常洛继位后,等办完万历的丧事就得冲锦衣卫下手了。

可没想,朱常洛连太子都没来得及立,一切正事都没来得及干呢就驾崩了,他这么一驾崩倒是给了骆思恭一个机会,眼下依旧坐在都指挥使的位置上,没有丢掉职务。

锦衣卫都指挥使历经三朝,这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骆思恭能在位多久谁都无法预料,不过如今的新皇帝是一位仅仅十六岁的少年,从这点来看,说不定骆思恭这个都指挥使还能干上几年也不一定。

就算这样,骆思恭也是绝对干不久的,这点周安民心里也明白。朱慎锥刚才所说正是指出了其中关键,一旦骆思恭丢了都指挥使的职务,那么锦衣卫内部就会洗牌,等到那时候锦衣卫上层必然调整,而下层人员也就有了出头之日。

在这种情况下提前运作的确是个好办法,一旦上面调整了,自己就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可周安民仔细琢磨后又皱起了眉头,道理虽是这个道理,但要做却不容易。

一来,周安民没这个路子,他虽是锦衣卫一员,却只是锦衣卫的基层人员,身上的职务也不过小小校尉罢了。他认识官职最高的人就是直属的总旗,别说高高在上的都指挥使、指挥佥事、镇抚使这些高层,哪怕就是下面的中层千户、副千户、百户对周安民来说也是遥不可及。

二来,就算认识又如何?俗话说烧香也得拜对庙找对菩萨,一旦骆思恭一倒,锦衣卫内部洗牌,伱能保证之前烧的香可起作用?万一那时候这庙和菩萨也一起倒了,这香不就白烧了?

想到这,周安民向朱慎锥提出了自己的顾虑,朱慎锥点头表示赞同,同时也点出了就算要找门路托关系,也绝对不能在现在锦衣卫的圈子里找,这样干根本就没半点用处,而且未来也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可是小弟,我也不认识其他人呀,总得有个目标才行。宗室这边倒是可以找找门路,可宗室和皇家的情况你比我更清楚,这个门路先不说找了有没有用,哪怕就算有用,这些银子恐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周安民挠着脑袋说,一副为难的样子。

他们在朝廷上的确没什么门路,走宗室的路子的确有几分可能。毕竟周安民娶的是宗女,朱慎锥又是宗室,再怎么着朱慎锥还有爵位在身,如果要拉关系,晋王一系是最近不过的。

可国朝对宗室的控制很严,晋王虽是亲王爵,却没任何权利。现在的大明别说是宗室了,就连勋贵也没实际权利,除了皇帝外,大部分权利都在文官集团手上,而文官集团对于锦衣卫向来又是矛盾重重。

何况朱慎锥拿出来的银子虽然不少,这些钱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可对于财大气粗的晋王府而言,这些钱根本又算不了什么。这几方面联系起来,这条路也是走不通的。

“姐夫您别急,这个我已经帮您想好了。”

周安民顿时来了精神,当即问究竟是什么门路。

“两条路,而且这个路走起来也不难,关键是下手要快!”

“小弟,你就别绕圈子了,你姐夫我被你说的心里急着呢,究竟什么路你直说!”

朱慎锥笑了,伸指朝天上指了指:“我们大明朝谁最大?不就是皇爷么?万岁爷才是天下之主,尤其是锦衣卫更是皇家亲军,要走门路那有比得上直接走皇帝的门路强的?”

“皇帝?小弟,你不会在开玩笑吧?你我哪里走得了这个门路?别说我了,就算你这个宗室也是不成呀。这京师进得去,皇宫大内如何能进?更不用说见着皇帝了!”

“呵呵,见不见得着和能不能走门路是两回事,再说了,走皇帝的门路也没必要见皇帝啊。”朱慎锥笑着回答。

周安民听得更糊涂了,不明白朱慎锥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不是说走皇帝的门路么?连皇帝的面都不见不着还怎么走?

见周安民一脸疑惑,朱慎锥也不再绕圈子,这才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他告诉周安民,要走皇帝的门路可以从皇帝身边的人下手,比如说后宫的妃子,又比如说皇帝身边的太监等等。这些人都和皇帝朝夕相处,只要打通这个门路,不等于走通了皇帝的路子么?

听他这么说,周安民连连点头,可仔细一想这个门路也不好走。毕竟皇宫大内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去的,而且这么些银子要走通这个门路恐怕丢进去连水花都溅不起来。

“姐夫您可知客氏和李进忠?”朱慎锥开口询问。

周安民一脸茫然。

朱慎锥这才特意向他解释了下这两人是谁。

其中客氏是如今新皇,也就是刚刚登基的天启皇帝的乳母,至于这个李进忠,是天启皇帝身边的大伴,这两人可以说是天启皇帝最信任的身边人,要想走皇帝的门路,从他们下手是最好不过。

而且朱慎锥已经琢磨过了,直接去京师找门路求见客氏和李进忠根本不切实际,因为这两人常住大内,根本不怎么出宫。而且这种事做起来也不能大张旗鼓,需要隐秘行事,一旦到了京师有所动作,不等见着这两人,京师的锦衣卫说不定就先知道了。

锦衣卫可是不吃素的,周安民小小锦衣卫校尉跑到京师,朝着客氏和李进忠打主意,难不成把骆思恭当摆设?说不定前脚行事后脚就被发现了,到时候事没办成,还会惹祸上身。

所以朱慎锥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曲线救国”,根本不用去京师就能把这个事给办成。

他告诉周安民,客氏和李进忠籍贯都是北直隶,他们的老家在哪里周安民凭着锦衣卫的身份要想打听应该不难。

只需打听到两人老家所在之处,然后直奔他们的家乡,找到他们的家人送礼交好就行。

这样一来,既然能够轻而易举联系上这两条线,二来无论是客氏还是李进忠出身都很贫寒,想来家人也是没什么见识的普通人家。

对普通人家来说,这些银两足够了,只要这层关系搭上事就成了九成九。这不比直接去京师找人来的强?也更有效率?

“小弟,这两人我的确没听说过了,真是皇帝身边的人?”周安民听后觉得有道理,可仔细想后又担心有些不保险。毕竟无论是客氏或者李进忠,他都没怎么听说过,万一所托非人怎么办?

“呵呵,您可是锦衣卫呀,这个难道不好打听?再说,锦上添花哪比雪中送炭的强?如今新皇刚刚继位,他们还未有起色,但仅凭这样的关系,只要皇帝信任哪里会没有起来的可能?现在这个时候入手,不比人家声名远扬的时候强百倍?”

周安民神色不定,思索片刻,一拍大腿下了决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20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