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六十一章 徐宪成高中

书名: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1

去年秋闱,徐宪成终于一举过关,得中了举人。

徐宪成中举,徐家上下简直欣喜若狂,尤其是徐老爷子更是乐个不行,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徐家本就是书香门第,祖上当过官,可如今家道中落已久,徐老爷子努力了一辈子却只是一个区区秀才,他膝下也只有一子一女,女儿徐静秋嫁给了宗室朱慎锥为妻,而儿子徐宪成就是徐家最后的希望。

望子成龙,重兴徐家门楣,这是徐老爷子一直梦想的。眼下终于看到了成果,徐宪成上一次失败后没有放弃,出去游学归来后在家苦读,这一次终于一举成了,当喜报送至府上时,徐老爷子激动的老泪纵横。

中举可不是小事,考上童生等于正式有了读书人的身份,中了秀才表示达到了以前士族的阶级,而一旦中举就是更进一步,就有了正式的编制和做官的资格。

在大明开国之初,举人当官的比比皆是,就算是后来也是一少,举人是完全有资格做官的,虽然起步比不上进士,可要运作一个官职却没什么大问题。大明一朝中举人出身的官员可不少,出名的也有许多,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海瑞了,海瑞就是举人出身,以教喻的身份进入官场,最终名扬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徐宪成中举后,消息传到平阳,朱慎锥夫妻也为徐宪成为之高兴,还特意托人给徐宪成送了贺礼,并带去了一百两银子作为盘缠供他入京参加春闱。

告别家人后,徐宪成动身前往京师,在京师备考春闱,在京师遇到了之前结交的好友李信,李信这一次秋闱也中了举,两人在京师重逢算是完成了之前相邀春闱的承诺,双方见面高兴异常,在李信的热情邀请之下,徐宪成搬进了李信在京师的临时住处,平日里相互学习,讨论文章,空闲之余还不忘练武交手。

一转眼的工夫,春闱的日子就到了,徐宪成和李信两人和其他举子一起参加了这一次春闱,赶赴考场。

几日紧张而辛苦的科考过后,就是等待放榜的日子,最终徐宪成侥幸得中,而李信的运气不好,名落孙山。

为此徐宪成担心好友受到打击特意安慰了他,但李信却笑着说此次不中并没什么,科举本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人运气差的考了一辈子都没中,自己如今只是第一次参加不中也是正常的。

反而是徐宪成中了在李信看来比自己中更让人高兴,他让徐宪成不比在意自己,千万不要放松,要知道接下来还有殿试呢,等殿试完了,再好好庆祝一番。

几日之后,徐宪成参加殿试,殿试最终的结果徐宪成得了个二甲六十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个成绩对于徐宪成来说是大喜过望,原本他以为能拿一个同进士就不错了,没想殿试发挥的很好,居然最后名次进了一些,最终有了如此成绩。

科举完后,徐宪成在京师和李信包括同科庆祝了一番,并把消息递回了家中。

等消息传递到山西,徐家瞬间就沸腾了,徐老爷子当天就去给先祖烧香磕头,祖宗保佑啊,徐家终于又出了一个做官的,徐宪成进士出身,接下来也不知道是留在京师或者地方任官,但不管怎么说,徐家的门楣复兴就在徐宪成身上,这让徐老爷子大为欣慰。

朱慎锥夫妻对此事也极为高兴,不过相比徐静秋,朱慎锥要想的更深一些,他并没有料到自己的小舅子会一举而中,居然真的考上了,而且还是二甲进士。

现在的京师可不是善地,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正对东林党展开最后的进攻,双方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激烈程度。而且朱慎锥很明白之后的发展,一旦魏忠贤盛极而衰,阉党垮台的那一日,就是朝廷再一次清洗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徐宪成科举高中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高中科举,按照朝廷规矩新科进士先要去各衙门实习,然后再安排官职。

一般来说一甲进士可直接入翰林院,二甲进士可在六部任主事或地方知州,三甲通常担任评书、中书、行人之职,或派遣地方为推官、知县。

进士中的优秀者,还能选为庶吉士直入翰林院,庶吉士这个职务看似不起眼,可实际上是高级干部的储备,通常有不为庶吉士不入内阁的说法,这也是明英宗后的朝廷惯例。

徐宪成中了二甲进士,按理就先在六部观政,随后或可担任六部主事之职,如果有人提携,选庶吉士的可能性也很大,一旦进了翰林院,未来前途一片坦荡。

不过朱慎锥却清楚眼下朝廷的局势微妙,无论当京官还是地方官都不是什么好去处。

京师官场,现在阉党和东林党斗得火热,官场上所有人都在站队,想要置身度外是根本不可能的,一旦站队错误,那么后果异常严重,哪怕现在站队没问题,可过不了几年同样带来很大的麻烦。

朝中为官可不是好选择,至于地方官同样也难。徐宪成是山西人,按照朝廷本地人不能在本地为官的规定,徐宪成如果要当地方官只能去其他省份。

大明两京十三省,能去的地方看似不少,可北直隶、山东、中原、陕西这些地方不是什么好去处,一旦去了那边当官弄不好未来的身家性命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

徐宪成可是徐静秋的弟弟,也是朱慎锥的内弟,他可不想徐宪成以后陷入那种境地,一旦徐宪成未来有什么三长两短,可不是什么小事。

想到这,朱慎锥有些坐不住了,再怎么也要拉徐宪成一把,他可不想自己这个小舅子因为一步踏错身陷险境,如果自己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清楚之后会有的巨变,他怎么都要把徐宪成安排的妥妥的。

要给徐宪成运作一下对朱慎锥来说并不难,因为他只需要给张锡钧写一封信,让张锡钧通过魏良卿办就可以。以现在魏忠贤的滔天权势,别说区区一个六七品官职呢,哪怕就是更好的肥缺也是轻而易举的。

可这样一来徐宪成脑袋上就挂了阉党的帽子,等到魏忠贤垮台后,清算阉党肯定跑不了,就算牵涉不多丢官罢职也是难免,这对于徐宪成包括整个徐家也是一个打击。

想来想去,朱慎锥还是没给张锡钧写信,说实话他实在不愿意看着徐宪成在这个时间步入官场。可这也是他无法阻止的,不久后他就得到消息,徐宪成入工部观政,按照朝廷规矩观政半年后再授实职。

消息传来后,徐静秋心中欢喜之余也牵挂徐宪成,姐弟两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是深厚,上次见面到现在已近两年了,接下来徐宪成观政结束,无论授什么官职,以后见面的机会很少,作为嫁入宗室的女子,徐静秋很难长途跋涉去探望弟弟,至于徐宪成未来不管是在京师当京官还是去地方任职,未来回乡的可能也是极少。

见徐静秋如此对弟弟关切,朱慎锥打算亲自去一趟京师探望一下徐宪成。

对自己这个小舅子,朱慎锥和他的感情还是不错的,而且上次分别后这么多日子过去,他心中同样牵挂。再加上考虑到徐宪成如今在工部观政,接下来会在京师常住,观政结束后,无论是留在京师还是去地方,生活问题总得想办法解决。

徐家不是什么大户,作为徐家的独子,徐老爷子能给予的帮助不多,徐宪成赴京赶考的时候身上没带多少银两,还是朱慎锥和徐静秋给了些盘缠。

高中之后,虽然因为新科进士的身份徐宪成手上的银子暂时不缺,可加起来也没多少,京师居大不易,靠着他如今的俸禄想要在京师生活不是那么容易的,再加上朱慎锥又不想徐宪成和魏忠贤的阉党产生瓜葛,徐宪成眼下只能租下一幢小院,平日节约着过,等观政结束后正式授职再做打算。

来到这个时代,朱慎锥还从未去过京师,马上就是天启六年了,朱慎锥一直琢磨着去京师转转,看一眼这个帝国的核心,感受一下风暴即将到来前夕的帝都。

由山西到京师还是很方便的,朱慎锥带着两个随从,一路坐驴车由官道而行,没花多久就顺利抵达京师。

当看见京师巍峨的城墙出现在自己眼前时,给朱慎锥的震撼是难以形容的。后世的朱慎锥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雄壮的城池,因为那时候京师的城墙早就拆光了,根本就再也见不到如此情景,更不用说那扑面而来的浓厚的历史感和压迫感了。

如此雄城,可谓是天下第一,任何其他城市都是无法相比的。抬头望着京师高大的城墙,朱慎锥心中不由得感慨了一番,这才继续前行,朝着城门而去。

顺利进入京师,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朱慎锥入城后花了些时间这才找到徐宪成的住处。

看着面前这个普普通通的小院,朱慎锥微微皱起眉头,院子小暂且不说,所处的位置也差的很,徐宪成住的地方只是京师普通百姓居住的区域,环境实在说不上好,而且这个小院破破烂烂的,低矮的墙朝里望去,屋顶的瓦片也有些残缺,万一下雨的话说不定里面还会漏水,实在不是一个好住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5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