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零三章 问策薛国观

书名: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1

曹化淳领命后没有耽搁,第二日就告别了崇祯皇帝离京前往南京了。

由于高迎祥的缘故,曹化淳这次前往南京没走陆路,也没沿大运河南下,而是先去天津,从天津坐海船南下,先到莱登,再沿海至长江口后过崇明岛、松江府,一路直抵南京。

这条路线虽然海上颠簸些,不过相对安全,而且坐船的速度可比走陆路快多了,也能避开流寇。

让王承恩替自己送曹化淳离京,等两人走后,崇祯皇帝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过了许久他站起身来,在偏殿来回走了几圈,转身就让人把内阁大学士薛国观找来。

薛国观此人是万历末年的进士,天启年间任户科给事中,身为言官的他当时却附会魏忠贤,为其摇旗呐喊。

后来薛国观先转任刑科给事中,因弹劾东林党有功魏忠贤给他升了官,等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皇帝登基后对魏忠贤一党下手后,薛国观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当时清理阉党,薛国观为了保命主动辞官回乡,由于他在魏忠贤手下作恶不多,官职也不算高,再加上同乡好友的庇护,倒也给他逃脱了之后的危机。

崇祯三年,阉党清理告一段落,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有些回过神了,当时他被东林党和文官给忽悠了,一登基就对魏忠贤下手,又以清理阉党名义扫除了一大批官员。

表面上似乎是对朝堂的清理,解决阉党之祸,可实际上却是东林党和其他各党对天启朝时期的帝党打击,而且这个打击还是借用皇帝之手。

所谓的阉党就是帝党,随着阉党的彻底覆灭,朝堂上帝党的力量急剧萎缩,被魏忠贤严厉打击的东林党和其他各党死灰复燃,从而导致了后来的局面。

崇祯皇帝不傻,之前被忽悠后本以为自己真是英明之主呢,可时间久了他才知道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蠢事。

可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已经无能力为了,因为魏忠贤已经被他杀了,包括魏忠贤的党羽也是杀的杀贬的贬,再加上厂卫力量的大幅度削弱,帝党已被东林党和其他各党压制,司礼监不堪重用也无法完全信任,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只能亲自赤膊上阵。

虽然明白自己的失误,可崇祯皇帝的性格所至又让他从来不肯承认这个错误,死鸭子嘴硬说的就是这样。

为改变这些局面,崇祯皇帝只能用皇权不断调整内阁,打算重建一套帝党的班子以替代东林党和其他各党在朝堂的话语权,但这样做谈何容易?找来找去,崇祯皇帝最终看中了温体仁,不久前他任命温体仁为内阁首辅,温体仁这人不属于东林党,也和其他各党关联不多,而且温体仁向来在朝中独来独往,就此入了崇祯皇帝的法眼。

温体仁任内阁首辅后,崇祯皇帝的确感觉到了一些改变,至少温体仁在许多事上都是附和自己的,而且基本不和自己唱反调,这也让崇祯皇帝略有欣慰。

温体仁入阁后向崇祯皇帝推荐了薛国观,了解过薛国观情况后,崇祯皇帝觉得此人可以一用,就此先召回了薛国观,然后给他升了官,不久后又授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成了阁臣。

约莫一个时辰后,薛国观就到了。

崇祯皇帝让人把薛国观带进来,薛国观进了偏殿先向崇祯皇帝行礼,崇祯皇帝开口赐座,等他坐下后,崇祯皇帝也不绕圈子,直接询问他有什么办法解决现在的财政问题,尤其是目前迫切的军费问题。

这个问题是崇祯皇帝最为急切的,曹化淳去南京带了一万两银子,这些钱是崇祯皇帝从内库中拿出来的。这些年朝廷到处缺钱,为了维持周转,崇祯皇帝陆陆续续已从内库拿了几百万两银子了,按理说这些银子本都应该是由户部拨款,可户部实在是没钱,只能由崇祯皇帝自己解决。

解决的办法就是不断从内库拿银子出来,从而导致原本丰厚的内库急剧缩水,再这么下去就算是金山银山也会用尽啊!更要命的是名义上这银子是借给户部的,可问题在于户部真的会还银子?这根本就不可能嘛。所以崇祯皇帝掏出来的银子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这样下去如何了得?

薛国观怎么都没想到崇祯皇帝把自己找来居然是因为这件事,听完话后,薛国观是暗暗叫苦,更是如坐针毡。

“陛下,臣虽入阁,却只是礼部尚书,财政税赋一事,陛下何不招孙居相孙大人垂询更为妥当?”

“孙居相正忙于湘峪一事,暂不在京中,此事朕同你说也是一样。朕知道你天启年间就在户部任职,对于税赋之事颇为精通,而今又是阁臣,自当担起责任才是……。”

这话一出,薛国观恨不能当场骂娘,孙居相作为户部尚书,朝廷缺钱应该是他的责任,可皇帝居然不问他反而来问自己,还给自己戴高帽子说他是阁臣,当为君解忧,负起这个责任的话,简直就是离谱。

他薛国观天启年间的确在户部任职过,可那时候他是在魏忠贤的手下干活呢。魏公公能弄到银子,那是因为魏公公的本事,而且天下人谁敢不给魏公公面子?魏公公手里的厂卫爪牙可不是摆设,江南的士绅,各地的商户,包括一些世家大族,魏公公要银子,你如果给了也就罢了,不给的话,呵呵,这后果自己掂量。

正是因为魏忠贤的强势和背后有天启皇帝撑腰,所以才能收上来赋税搞到银子。薛国观当年在户部的时候太了解这个情况了,尤其是魏忠贤从不向老百姓下手,他的目标都是有钱人,这也是天启年间世家大族们恨魏忠贤入骨,但天下老百姓却念着魏公公的好,甚至主动给他建生祠的原因。

现在崇祯皇帝拿这个事来和自己说,虽没有直接说让他仿效魏忠贤帮皇帝去搞银子,可其意思却是一样的。这种事先不说他薛国观能不能干成,而是根本干不了的问题。

薛国观不是魏忠贤,崇祯皇帝也不是天启皇帝,如此得罪人的活薛国观既干不了,也不敢干啊!想想魏忠贤的凄惨下场,薛国观就一阵阵后怕,可抬头又见崇祯皇帝带着期盼望着自己,他作为阁臣又不能推脱,一旦直接拒绝,以崇祯皇帝的脾气说不定当场发作,自己这个官就当到头了。

一时间,薛国观的额头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他甚至埋怨自己今日为何要入宫呢?早知道是这样,当宫中传话让他入宫的时候就应该装病才是,以病重无法起身躲过去,可现在好了,人都到了乾清宫,躲都没法躲了。

“薛爱卿!怎么?你是不想做呢?还是没有能力做?”等了片刻,见薛国观始终不说话,崇祯皇帝有些不高兴了,当即冷冷问道。

一个机灵,薛国观回过神,连忙起身道:“臣身为阁臣,自当为陛下效力,更何况财政乃是国家大事,臣如何能推辞……。”

听他这么回答,崇祯皇帝脸色缓和了下来,微微点头。

薛国观继续说道:“既然陛下垂询,臣个人先表态,对于这事臣是绝对支持的,眼下财政问题的确到了极为严重的时刻,目前光是军费就入不敷出,能维持到如今完全靠陛下内库勉强支持,可如继续下去,这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臣以为必须革新税赋,节流开源,以缓和目前财政拮据情况。”

“嗯,薛爱卿言之有理,朕也是如此考虑。”崇祯皇帝的心情好转,夸赞了薛国观一句,接着问道:“不知薛爱卿有何办法为朕解忧呢?”

这话一出,薛国观知道自己没退路了,他现在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按照崇祯皇帝的意思给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可解决办法也不是那么好想的,恢复到魏忠贤时期的赋税征收根本就不可能,此一时彼一时,哪怕现在天启皇帝和魏忠贤复生,要做到这点也需要时间,更不用说在位的是崇祯皇帝,实施这事是他薛国观了。

基础和能力不同,根本就不可能做到。而且这个事得罪的人太多了,几乎把整个大明的世家大族全部要得罪,而且江南的士绅和商人同样也会恨他入骨。魏忠贤之所以会死,阉党之所以会覆灭,不就是因为得罪的人太多了么?要不然哪来那么多人巴不得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以绝后患呢?

所以薛国观心里很清楚,打死他也不会干这种事,他可不想成为第二个魏忠贤。

可不这样做,薛国观又没办法给崇祯皇帝交代,尤其是崇祯皇帝这个人没什么性子,必须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找个理由推脱也是不成的,一旦崇祯皇帝感觉有人欺骗了他,那么后果同样严重。

这些想法在薛国观的脑海里转来转去,他却想不出一个妥善法子,急得额头上的汗更多了。

“来人!”崇祯皇帝见他这幅模样,突然喊了一声,吓得薛国观还以为皇帝不耐烦要处置他呢。

正当他忐忑不安的时候,伺候的太监应了一声,崇祯皇帝开口道:“薛爱卿不必着急,此事慢慢想就是了,朕看薛爱卿近日操劳国事身子似乎有些不适,给薛爱卿上一碗参汤来,薛爱卿好好想,好好回答……。”

“是……是……臣谢陛下……。”薛国观嘴里发苦,这参汤可不好喝呀,分明就是崇祯皇帝在逼自己,如果今天不说出个一二三来,不仅官到头了,说不定还有大祸呢,这可怎么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6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