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百四十一章 兵临城下

书名: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1

识时务者为俊杰,形势比人强,这些勋贵们自然不会去触朱慎锥的霉头,更起身破口大骂对方是“乱臣贼子”之类的话。

一方面是小命捏在朱慎锥的手里,另一方面大家也承认朱慎锥说的有道理,一旦大明没了,他们这些勋贵可不是文官能改换门庭这么简单。更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朱慎锥此时表现出来的诚恳态度,这个态度就是告诉大家朱慎锥就算入主京师后也不会对勋贵动手,反而会依仗勋贵。

勋贵们打仗是外行,可政治敏锐还是有的。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勋贵的脊梁就被打断了,文官集团正式占据了朝堂,勋贵集团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除了京营这个一亩三分地勉强保留外,根本就没了实权。

甚至这几十年来,有些勋贵为了保全自身还会行投靠文官的举动,这种羞辱祖先之举说起来也是无奈。可在勋贵的心中,重现祖辈的荣光,是绝大多数人所想的,他们何尝不期望能有再和文官集团平起平坐的一日?可这也只是想想罢了,面对大明的现状却根本无能为力。

但现在朱慎锥虽然没有明说,却隐晦地表达了重新重用勋贵的打算,这让他们猛然看到了一丝希望。

现在京营主力被灭,朱慎锥已经兵临城下,对方的战斗力之强悍已得到了证明,说不定真能拿下京师也未尝不可能。

一旦朱慎锥入主京师,那么他就掌控了大明中枢,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众人随便想想就能知道。而且别忘了,如果是普通的反贼或者臣子造反,就算取而代之,大明各地恐怕也不会承认,可是朱慎锥却不一样,他本就是宗室,是朱元璋嫡系后裔,这个身份根正苗红,如他上位,天下人的反对恐怕不会那么强烈,坐稳位置的可能性极大。

就和当年朱棣靖难夺位的道理是一样的,既然朱棣能这么干,朱慎锥为何就不能呢?有了其一,就有其二,这也无可厚非,只不过从当初的南京变成了现在的北京罢了。

无论是朱家的谁坐在这个位置上,他们这些勋贵的荣华富贵是绝对没问题的,而且朱慎锥已变相许诺,只要他们愿意支持自己,事成后就会重用勋贵子弟,让勋贵集团再一次登上政治舞台,这可是勋贵们好几代人都梦寐以求的好事啊。

利益和风险都摆在面前,自己的处境也是实实在在的,众人当即就明白了如何选择,随着定远侯邓文明第一个站出来表态,说他从未想到朝堂已被奸臣掌控,崇祯皇帝更在深宫中被架空,作为勋贵一员如何能见大明如此?他自当跟随朱慎锥清君侧、靖国难,拨乱反正,以重整朝纲!

邓文明的话音刚落,其他人恍然醒悟,争先恐后也一一表态,见他们如此知趣,朱慎锥很是高兴,更赞叹毕竟是与国同休的勋贵啊,自己人就是可靠,有了他们相助,这大明天下何不中兴?

接着,朱慎锥的目光朝着一直没说话的韩赞周望去,笑眯眯问韩赞周的打算如何。

此时的韩赞周心头苦涩,他看了一眼朱慎锥,目光又朝着站在一旁的李国辅望去,李国辅略有焦虑的给自己打眼色,似乎让自己向朱慎锥低头。韩赞周虽然心中不甘,可现在他又没什么其他选择,作为京营监军,兵败被擒,如当时就死了也就罢了,可却被活捉,现在再想自杀根本就不可能。

而且李国辅是自己的干儿子,所有人都知道他和自己的关系,在宫中的地位也不低,更是御马监的太监。李国辅已投靠了朱慎锥,而且还帮着朱慎锥搞出这么一套来,一旦传出去天下人肯定以为是自己暗中指使,甚至还会把京营之败的帽子直接扣到他的头上,认为是他韩赞周暗中投靠朱慎锥,以监军身份里应外合,这才有此大败。

黄泥掉进了裤裆了,不是屎也是屎了。韩赞周自己不怕死,他一个太监死就死了,可问题韩赞周不是一个人,他虽是太监却也有亲人,他的兄弟、族人都在,这些李国辅都一清二楚,一旦拒绝,他的性命也就罢了,可这些亲人会是如何下场呢?

想到这韩赞周长叹一声,他虽然知道这样选择对不起崇祯皇帝,可眼下也没其他办法了。而且朱慎锥毕竟是宗室,是朱家的人,这是老朱家自己的事,他这个太监只是朱家的奴婢罢了,朱家人自己折腾,他又能怎么办呢?

无奈之下,韩赞周也表了态,愿意投朱慎锥,并帮朱慎锥清君侧、靖国难。见此,朱慎锥顿时大喜,表示对韩赞周忠义的赞赏,并许诺等进了京师后对他重用的话。

接着,朱慎锥把话题拉到眼前,直言不讳告诉众人眼下已兵临京师,希望他们能配合自己的人看管好京营俘虏,安抚将士,千万不要做不智之举。只要他们把这件事做好了,等入主京师后,就是一件大功,到时候论功行赏不足话下。

听完这个要求,众勋贵拍着胸脯保证绝对没问题,见此朱慎锥更是高兴,当场一挥手,就有人取来一份东西,朱慎锥让人读了这份东西,这正是朱慎锥之前的檄文,等人念完后,他笑眯眯地说既然大家都同意,就请在檄文下签字画押,把这个事书面确认下来,众人见此自然清楚朱慎锥这样做是要留把柄,如果没有他们的签字画押,那么刚才的一切都是虚妄,只有做了这一步,那么才真正上了朱慎锥的这条船。

没有多想,众人逐一在檄文上签字画押,等这件事做完后朱慎锥哈哈大笑,让人把檄文拿下去,再送来酒水,一起共饮。

事必,朱慎锥让众人离开,各自安排安抚降军将士俘虏,稳定军心。当然朱慎锥不可能让这些勋贵重归军内,所有俘虏虽武装解除,并圈管起来,可毕竟这么多人一旦让这些勋贵进了军中,天知道会发生些什么。

所以他们的作用只是在朱慎锥的部下看管之下去俘虏营里转一圈,向所有俘虏说明情况,告知大家靖难军不会拿他们怎么样,非但不会杀他们,只要他们听话不搞事,等拿下京师后就会放归他们,保全大家的性命。

此外,他们还对大伙说了一番朱慎锥为何要靖难的缘故,告诉大家朝廷中有奸臣,正是这些奸臣才弄的大明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朱慎锥起兵不是造反,是要清君侧,大明依旧是大明,等拿下京师,铲除奸臣,大明就会中兴了,大家以后的日子也会好过了……。

这番话很快就起到了作用,随着众人的解释和安抚后,原本不安定的俘虏营中渐渐没了之前紧张的气氛,这些京营将士们听完了这些,也全放下心来,更知道了为何会有这一仗的缘故,搞明白了打垮他们的究竟是何人。

尤其是知道朱慎锥是宗室后,京营上下更彻底松了口气,既然是老朱家的人不是建奴也不是流寇,更不是凶恶的蒙古人,那么就没事了。他们大多数人当京营的差只是混日子罢了,老朱家自己的事关他们何干?反正皇帝不管是谁最终还是姓朱就行了,自己的小命保住了,安全也没问题了,等仗打完,就能安然回家去了。

这时候甚至有不少人希望朱慎锥尽快拿下京师,因为只要早一点拿下京师,他们就能早些回去家里。如果一直打,拖的时间越久,自己回家的日子不就越长了么?而且说不定打到后面兵力不足,说不定还会把他们这些人拉上战场当炮灰,这可就得不偿失了啊!

随着收复这些勋贵,又安抚住俘虏后,朱慎锥的军队就没了后顾之忧,开始着手准备进攻京师。

昨夜这一仗不仅打垮了京营主力,更缴获甚多。

京营出征带着大量粮草军械,还有不少火器,要知道京营中的神机营就是火器部队,虽然大明工部所制的火器质量不怎么样,尤其是火铳什么的根本不行,大部分粗制滥造,射程短打不准暂且不说,更要命的是容易炸膛,明军自己都不愿意用,更何况朱慎锥的部队?

但除去这些,缴获的火药、弹子、炮子这些还是能用的,尤其是京营出征时还带了十门大炮。这十门大炮可不是普通的炮,这是红夷大炮,也被称为红衣大炮。

红夷大炮是精铁所制,仿造西洋炮所成,每门炮重5000至5500斤左右,炮身长近三米,口径三寸有余,可发射八斤的铁制炮子或者十二斤的铅弹,射程最远能高达十里以上。

这些大炮是京营的宝贝,整个京营只有十二门,这一次出征为了确保火力直接拉来十门,没想到一炮未发就全成了朱慎锥的缴获。

朱慎锥的军队中不是没有火炮,可因为行军的缘故只有轻便的佛郎机和虎蹲炮,就算是重型佛郎机也不多,而且其射程和威力也远不如红夷大炮。

现在有了这十门红夷大炮在手,朱慎锥的重火力就不缺了,要不然他还得提防京师城头的重炮呢。现在他完全可以在远处架起红夷大炮和京师的城头炮进行对轰,如果集中使用,其火力程度还能稳稳压制对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7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