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六十三章 去养猪场里打工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过了两天,于月秋稍微准备了一下。想着先去金庄镇的那个养猪场里看一看,他们场里要是缺人,就去他们的养猪场里打工去。他们的养猪场里要是不缺人,就再找别的养猪场。既然辞职了想办一个养猪场,就得从第一步开始走下去。不但这样,还一定要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金庄镇距离青山乡有四十多里路,于月秋想了想还是骑着自行车去吧。要是那个养猪场离镇驻地远,打车不方便的话,还是骑着自行车方便一些。现在反正是无官一身轻,也不着急回来。今天要是太晚了,就在金庄镇上住一宿,就当是出去玩了。

现在是寒冬腊月的天气,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于月秋头上围了一条厚厚的杏黄色围巾,身上加穿一件蓝色的外套,脚上穿了一双棉鞋,手上戴了一双棉手套。虽然是她今天加穿了厚衣服,但是,骑在自行车上还是觉得,被寒风吹得浑身冰凉。

她骑着自行车刚刚过了青山乡驻地,再往前走,就是一溜上坡的山路。这时候,于月秋只能两腿用力蹬车,自行车才能继续前进。刚才出门的时候,还被冻得出不开身,现在,感觉到浑身上下都热乎乎的,就连手脚也不觉得冷了。

两个小时以后,于月秋终于来到了金庄镇驻地。她下来自行车推着往前走,想找一个人打听一下,这个养猪场到底在什么地方。她看见在路边上有一个卖大白菜的老头,她赶忙过去很客气地问道:“大爷啊,麻烦问您一下,咱们镇里的这个养猪场在什么地方?”

这个老头耳朵有点背,于月秋又大声问了他一遍他才听清楚。老头站起来,大声说道:“这个养猪场啊,在夏家湾。你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北走,不差道就能找到。养猪场就建在山坡上,老远的就能看见,全是一片白色的墙。”

于月秋又问道:“大爷啊,离那里还有多远啊?”

老头说:“不远了,六七里路,你骑着洋车子一会就到了。”

于月秋打听好了路线,知道养猪场在什么地方,也就都放心了,也不着急了。然后,她又骑上自行车,按卖白菜老头说的那条路,不紧不忙地往夏家湾养猪场走去。

这条路是顺着一条小河修建的,一直往里,应该是通到山里去了。于月秋看着沿途风景,冬天里的野外有一些萧条的感觉。也就是有十几分钟的时间,看见在前面出现了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坐落在路西面的一个山湾里,坐北朝南而建,村里的院落像阶梯一样,顺着北山坡越建越高。村庄东面就是那条流向金庄镇的小河,现在的小河里面,水谁虽然是不多,但是,却没有结冰。看来,小河里的水,应该是从山里面的山泉里流来的。山泉水,到了冬天,从地底下流出来的时候都是热乎的。

在这条小河东面的山坡上,有一片白色的大院子。这个白色的大院子,应该就是那个卖大白菜老头说的养猪场。于月秋看到了养猪场,也不觉得累了。她骑着自行车继续往前走去,一边走,一边仔细地寻找着去养猪场的路。一直来到村庄跟前的时候,于月秋慢慢地从自行车上下来。她看见在一处墙根里,坐着两个晒太阳的老头。他们一边抽着旱烟袋,一边拉着闲呱。于月秋看到这里,推着自行车过去,客气地问道:“这两个大爷,我问一下,这个庄是夏家湾吗?”

两个老头看着于月秋,说道:“是夏家湾,你找谁呀?”

于月秋虽然猜着,东山坡上那个白色的大院子应该是养猪场,但是她还是又问道:“你们村里的养猪场在什么地方啊?”

一个老头说道:“你说的是夏福征养猪的地方吗?”

于月秋听了,心想:我也不知道养猪的是谁唉,反正是有养猪的就行,先答应着再说吧。想到这里,她说道:“是的,就是这个养猪场。”

这时候,那个老头费劲巴拉地站起来,用手指着东山坡的方向,说道:“你看见那片白色的大院子了吗?那里就是夏福征养猪的地方。前面有桥,你过去桥,一直往上去就到了。”

于月秋听了,笑着说:“谢谢你了大爷,我过去了。”

说完,她又骑上自行车来到了那座小桥上,过了桥走了不远就是上坡路。于月秋只能下来推着自行车往上走。时间不长,她就来到了养猪场的大门口上。只见两扇很大的铁大门,关得严严实实,不过院子里的臭味早已跑到院子外面来了。于月秋把自行车放好,然后,敲了敲大铁门。一霎,大门上的小铁门“哐啷”两声打开了。一个老头站在门口问道:“你找谁呀?”

于月秋听了心想:我要是直接说是来找活干的,人家要是不缺人,一句话就把我给打发走了。她笑着问:“夏场长在场里吗?我是他的朋友,来找他有事。”

这个老头听了,对于月秋说道:“他在办公室里,你进来吧。”

于月秋听了,赶忙又把自行车一起推到大门里面。对老头说:“谢谢您了,办公室在什么地方?”

老头往北面一指,说:“北面中间的那间屋就是,你自己去吧。”

于月秋来到办公室门口,门口上方钉着一块写着办公室的牌子。她看了,知道这就是养猪场的办公室。便轻轻地敲了敲门,问道:“夏场长在吗?”

接着就听见里面有人说道:“谁啊?进来吧。”

于月秋得到了人家的允许,便小心地推开门来到了屋里。一到了屋里,她马上感觉到屋里温暖如春,和门外面真是两个季节。她又赶快转过身去把屋门关上,生怕让外面的寒气跑到屋里来了。她关上门,这才看见一个中年男人礼貌性地站了起来。这个人五十多岁的年纪,身材魁梧,头发斑白理着短发,脸上均匀地出现了几道浅浅的皱纹。眼睛不大,但是很有精神,虽然算不上长得很帅,但也是一表非凡。他看着于月秋问道:“你是谁?找我有事吗?”

于月秋听了,一边把围头巾和外套脱掉,一边说:“我是青山乡于家寨村的于月秋,你是夏场长吗?”

这个人听了,有点吃惊地说道:“我是夏福征,你说你是于家寨的村书记于月秋吗?”

夏福征说着,忙过来和于月秋握手。重复着说道:“你是于月秋,对,你真的是于月秋,你的变化不是很大。你还能认出我来吗?”

于月秋听夏福征这么说,突然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因为在她的印象当中,根本不认识这个夏福征。但是,她马上就想到,听说夏福征当年也是一个地区劳动模范。他会不会是当年,和我一起去参加劳模会的那个劳动模范?她忙装作像是想起来一样,高兴地说:“你是不是当年,咱们一起去地区,参加劳模表彰会的劳模?”

夏福征看见于月秋记起他来了,又有些激动地说道:“是啊,当时,劳动模范当中,女同志,咱们县里就你一个。特别是咱们又是一起坐着一辆车去的。所以,我对你的印象很深,也很佩服你。”

夏福征说着,指着墙上的一幅裱得很大很漂亮的相框说:“我把咱们当年照得那张劳模照片,重新放大装裱了一下。你过来看看怎么样?”

于月秋这才看见,在北面墙上,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幅大相框。她赶忙走过去一看,他们当年的那几个劳动模范,胸前都带着大红花,都面带幸福笑容,清晰地站在这个大相框里。里面还站着面带笑容的程飞,于月秋就紧紧地站在他的身边。仔细一看,还能发现于月秋的头,还微微地有点靠向程飞。夏福征看着于月秋高兴的样子,说道:“于书记,看见你自己了吗?你那时候,真是又年轻又漂亮。”

于月秋这才回过神来,说道:“时间过得真快,觉不着的我们就都老了。我的这二十年算是白活了,至今还是一事无成。我真的很佩服你,你不但成了大老板,还上了报纸,当了先进典型。”

夏福征说:“你可别这样说,你可是不显老。你的身材还是那么好,还就像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一样漂亮。”

于月秋听着夏福征恭维她的话,虽然是说得面子话,但是,她的心里还是很高兴。这时候,夏福征给于月秋冲了一杯茶,给她端过来,说道:“咱们也都是老熟人了,也不用见外。说说吧,你今天来找我有什么事啊?不单是找我来叙叙旧的吧?”

听了夏福征的话,于月秋这才又回到了现实。虽然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但是,自己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得继续走下去。不过她自己也感到很幸运,刚到这条路的路口上,就遇到了领路人。她问夏福征:“夏场长,我今天来,是找你讨饭吃的。你们的养殖场里现在缺人手吗?我想来你这里打工。”

夏福征听了于月秋的话,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问道:“我没有听错吧?你一个堂堂的村书记,地区劳模,来养猪场里打工,这不是笑话吗?”

于月秋看着他一脸吃惊的样子,说道:“你没有听错,我现在已经辞职不干村书记了。下一步,也想跟你学习,在我们村里搞一个养猪场。可是,我想养猪,却对养猪这一行一点也不懂。所以,我就想到了你,来你这里打工学经验。你要是不缺人,我可以义务给你打工不要工资,只要是能让我学到养猪的经验就行。”

夏福征听到这里,好像是明白了。对于月秋说:“你也辞职不干村支书了?其实不干就对了。现在的村干部,是干出力捞不到好,还两头受气。不过,养猪的这个买卖也不好干,有一定的风险。俗话说,家值万贯,带毛的不算,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一旦猪得了猪瘟病,就有可能赔得血本无归。遇到市场行情不景气,饲料天天涨钱,猪价正好相反天天掉价。不喂吧,猪饿得‘嗷嗷’叫,喂吧,这就是天天往里面扔钱,就像是拿着钱打水漂一样。所以,你要是想干这一行,一定是想好了再干。”

于月秋没有想到,这第一步还没有踏进养猪行业的大门,就让夏福征给泼了一头冷水。她对夏福征说:“你说得这些,我倒也考虑到了。干每一行都存在着风险,要不然,我怎么会想到到你这里打工?就是想摸清这里面的每一个风险,也好做到有备无患。”

夏福征听了于月秋的话,看着她已经是看准了养猪的这一行,又说道:“你说得也对,不管干什么都做到提前预防,把风险降到最低。你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养猪的这个买卖你就能干。”

于月秋听到了她想听到的话,笑着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想养猪吗?就是因为我有你这个靠山。我早就想好了,只要是你夏场长愿意给我帮忙,我就一定能成功。”

夏福征听见于月秋说了这样的话,心想:你真没有把自己当外人,咱们只是认识,还是多年以前的事了。你现在就来找我当靠山。这个女人,还真不是一般人啊。他对于月秋说:“你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这个忙,看来是我不帮也不行了。既然,你没有把我当外人,我就给你说一点养猪行里的干货吧。这一行,有一个见利快的捷径。但是,它得有一个先决条件。一般搞养猪场的人,一开始,都是去养猪场里买猪秧子。这样喂猪秧子,投资大,养起来周期也长,就造成了成本高,利润相对就低了。要是有熟人,从他那里买十几头母猪回去喂养。自己的母猪生得猪秧子自己喂,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成本,利润就一定高。第一批猪还没有出栏,老母猪又能给生一批猪秧子。这样循环不断,你能有不挣钱的道理吗?在平时喂猪的时候,发现有留母猪的好猪秧子,就直接留下来。以后,也不用再买母猪了。”

于月秋听到这里,高兴地站起来,说道:“难怪我昨天晚上做梦,遇见了财神爷。今天,还真的是应验了。我遇到了你,可不就是遇到了财神爷了吗?”

夏福征看着激动得脸都有些泛红的于月秋,又说:“国家,这几年对养猪的这个行业有扶持政策。因为,它关系着民生问题的菜篮子工程。为了扶持农民养猪,最近又有一个好的优惠条件。那就是鼓励农民养猪,谁养一头母猪,就给谁奖励五百元现金。”

于月秋听了,惊得睁大了眼睛,问道:“国家真的有这么个好扶持政策?五百块钱,都能买一头母猪了。你快给我说说,国家还有什么扶持项目。我建猪圈,能给扶持贷款吗?”

夏福征也站了起来,对于月秋说:“既然你已经决定了办养猪场,想到我这里学经验,也不着急走了。今天中午,我请您吃饭。养猪的经验,我慢慢地给你啦。”

六十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31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