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十二章 办丧事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大年初二的这天早晨,天还没有亮,于月秋的娘就起床了。她把红薯干和玉米,一样又装了二十斤,准备好让闺女月秋拿着到工地上去兑换饭票。她装完袋子,又看了一眼囤里和缸里剩下的那些红薯干和玉米。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心想:三个个月以后,家里的粮食也没有了。我们现在就得把银花叶子,还有秋天晒干的萝卜、辣疙瘩缨子用上了。我们在家里不干活,多吃一些炸豆腐,省下一些粮食给月秋吃。她在工地上干的活,实在是太累了。

过了一会,于月秋也起床了。她洗了一把脸,看见娘已经把粮食给她准备好了。她看着那些装好的红薯干和玉米,心里是左右为难。想想家里还有这么多人要吃饭,自己把粮食拿走了,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又得吃糠咽菜了。一想到这些,她心里就不是滋味。都怪自己没有本事,让家里人也跟着自己受罪。但是,这些粮食要是不拿,我在工地上就更没有饭吃了。活也没法干了,不干活就挣不到工分,挣不到工分就不到粮食。那样,我们一家人就更难生活了。她想到这里,咬了咬牙,下腰背起粮食朝大队办公室走去。

于月秋来到大队办公室的时候,回工地的人已经来到差不多了。男劳力抽着旱烟,拉着闲呱。女石匠连的几个姑娘们,在一堆窃窃私语地也不知道说的什么。王二妮小声嬉笑着,还拍了一下山杏的屁股。她们看见于月秋来了,赶忙围上来小声问道:“听说,李伟去过你们家了?他是不是去你家准备提亲的?”

于月秋听了,脸马上红了起来。装作严肃地说:“不要瞎说,他只是去拜年的。你们是怎么知道,他去我们家了?”

山杏小声说:“这个你就不用问了,反正是我们什么都知道。他还给你拿了东西,你说对不对呀?”

于月秋听了山杏的话,一时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多亏这时候,于金水和李伟两个人,推着两辆独轮车进来了。于金水看了一眼大家拿的粮食都不多,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们生产队里一年打下多少粮食,交去多少公粮,还剩下多少粮食,最后每个人分到多少粮食,他是最清楚不过了。他给这些人开导说:“我们的困难,今年就能过去了。今年,年前的那场大雪,不但保住了麦苗今年过冬没有冻死,还保住了墒情。昨天,我到地里看了一遍,今年麦收时,一定是一个大丰收。”

陈热闹听了高兴地说:“我听着麦子丰收就高兴,打下麦子就能吃上白面馍馍了。”

李玉福看见陈热闹自我陶醉的样子,对他说:“怎么,你天天吃着大馍馍,是不是还想娶个白白胖胖的小媳妇?”

陈热闹瞪了李玉福一眼,说道:“你净说实话,能吃上饱饭了,当然想娶媳妇?现在我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就是白给我一个媳妇也给饿跑了。”

还没有等到陈热闹说完,大家都七嘴八舌地开起了玩笑。李伟站在人群里,偷偷地看着于月秋。于月秋好像根本没有发现他的存在一样,还是和她们这些姑娘们嘻嘻哈哈地说着什么。山杏好像还往他站的地方指了指,姑娘们嬉笑着回头朝这面看了一眼。只有于月秋还是背对着他,没有回头。

于金水看着大家都高兴了起来,说道:“好了,大家把拿的粮食,都装到这两辆车子上去吧,我们现在就出发。”

来到工地上,所有的人又都忙起来了。都是年前分好的工,以前在工地上干得什么,现在还是干什么。

李伟还是往大坝是推独轮车送土,只是到了各个组的组长找他报工的时候,他才提前回到工棚里等着记工。每一次记工的时候,于月秋都是最晚一个来。现在他们见面也不感到别扭了,他们之间的敏感话也很自然地说了。但是,他们谈话的内容,大多还都是一些工作上的问题,和他们这个年龄段感兴趣的话题。于月秋心里明白,他们虽然都是一个村里的,这那么多年来,李伟在外面上学,他们很少有见面的机会。李伟虽然给了于月秋一张纸条,向她含蓄地表明了自己对她的心迹。但是,于月秋有她自己的想法。现在都还年轻,应该多相处一些时间,互相多了解一下。不管怎么说婚姻是两个人这一辈子的大事。天天再一起,要是没有共同语言,性格合不来,那这个婚姻就是失败的。自己一生的青春就都赔进去了,会过一辈子不开心的日子。

李伟自从回家过年,给了于月秋那张纸条以后,他的心思放全在了于月秋的身上。一开始他害怕遭到于月秋的拒绝。天天在工地上见面,怕见面时弄得两个人很尴尬。可是,过年回来,他们见面以后,于月秋从来就没有提起过纸条的事情,好像她没有见过纸条一样,根本不知道李伟对她有爱慕之情。她还是和以前一样,和李伟说的都是一些和婚姻不搭边的话。不过,于月秋有个小小的变化,让李伟感到很兴奋,也给他增加追求于月秋的决心。那就是每一次报工的时候,于月秋都是最晚一个来找他。并且,她报完工以后,还要留在工棚里和他说一会话再离开。

俗话说,紧正月,慢二月。虽然在人们的感觉中,每年的正月都会过去的很快。可是,对于月秋她们来说,这个正月像是天天在煎熬一样才过去的。工程到了这种程度,石头的用量越来越大。现在这些女石匠连的姑娘们付出的劳动,比那些推独轮车的男社员付出的都要多,还要累。天天往大坝上运石头的地排车,在石料场等着装车。这就无形当中,是在催着女石匠们快点破石头,大坝上急等着用。看着这么多的地排车等在石料场里,她们哪里还有喘息时间。只有像机器一样加速运转,尽快地把石头破出了。活再苦,再累,这些女石匠们都不怕。她们最怕的就是天天饿着肚子,在干这种劳累的活,实在是让她们受不了。她们常常想,要是天天都能吃饱饭,干活就觉不到累了。

于月秋每天都在数算自己的饭票,她想着还是尽量地少吃一口是一口。她少吃一口,她的父母,她的两个弟弟,就能在家里少吃一口糠菜。这一个正月里,她每天都是饿着肚子在石料场里破石头。饿得难受的时候,她一用力过大了,就会浑身哆嗦淌虚汗。

今天是二月初三了。于月秋摸了一下翻江倒海的肚子,抬头看了看太阳。心想:吃饭还得要等一段时间,现在就已经是饿得直不起腰来了。正在她使出浑身的力气举起大锤,砸向铁钑的时候。高音喇叭里突然传来了,公社书记程飞的声音:女石匠连的于月秋同志,听到广播后,请马上来一趟指挥部。

于月秋听到广播里马上让她去一趟指挥部,她寻思着,可能是又有什么要的紧事。她放下手里的大锤,拍打了一下手上和身上的石头面子,便急匆匆地往工地指挥部走去。她来到指挥部里一看,于金水也在这里。他表情严肃地看着于月秋进来了,也没有和她打招呼。程飞却马上站起来,握了握于月秋的手。对她说道:“月秋啊,你父亲病重了。可是,工地上现在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我和于队长商量好了,只能给你两天的假。还望你能够理解我们的难处,实在是对不住了。”

于月秋还没有把程飞的话听完,她就想到了父亲可能是不行了。因为她回家过年的时候,她发现父亲现在老是躺在床上。那时候,她对父亲的身体状况就已经很担心了。她强忍着泪水,弯腰给程飞鞠了一躬。说道:“请领导放下,我会按时回来的。”

她说完,就匆匆离开了指挥部走了出来。于金水也紧跟在她的后面,出来对于月秋说道:“我接到信以后,就先来给你请了假。你放心地回去就是,工地上的事,你不用担心。”

于月秋来到工棚的时候,看见李伟推着一辆自行车,正站在那里等着她。他看见了于月秋,忙对她说道:“于队长借了一辆自行车,让我把你送回村里。”

于月秋听了,眼泪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大颗大颗地从眼里滚出来。她哽咽地对李伟谢道:“谢谢你,把我送回去。”

于月秋到家的时候,她爹已经断气了。来帮忙的人,已经把她爹睡觉的床,抬到正堂屋里来了。她步履蹒跚地来到爹的灵床子跟前,伏地痛哭起来。她的娘和两个弟弟看见姐回来了,也一起围在灵床子跟前痛哭。过了一会,村里的白事知客二老头,过来对于月秋说道:“孩子,你也不要太伤心了。你爹走了,这是到那边享福去了。咱们先商量商量,看看怎么把你爹的后事办好。”

于月秋听了,回过头来,重重地给知客二老头磕了一个头。说道:“现在是困难时期,俺爹的丧事一切从简吧。工地指挥部里,一共给了我两天的假期。”

二老头听了说道:“事从主家出,你们有这句话就行了。你们再商量一下,看看报多少信。大体上有多少亲朋好友,咱们好安排出多少桌子席。下面的事情,有我们去办就行了。”

这个二老头,今天七十多岁了。留着花白的长胡子,头皮上一根头发也没有。他身材魁梧,说话底气十足。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在村里干白事知客。他为人正直,给每家办理白事的时候从不弄虚作假。花多少钱,买多少东西,所有的开销他都让内柜上记得清清楚楚。

今天,二老头按照主家的要求,两天的时间就顺顺利利地,把于金来的丧事办利索了。到了快黑天的时候,他把收支账本交给了于月秋。说道:“事情都过去了,你们也不要再难过了。这是收支账本,你们再仔细地看一看。要是有什么差错,就来告诉我。”

于月秋拿着收支账本,领着两个弟弟,趴在地上又给二老头他们几个人磕了一个头。站起来说道:“这两天谢谢你们了。这账本不用看,你们做事,不光是我们,就是全村人也没有说孬的。”

到了晚上,于月秋一家四口人算了一下账。这次安葬父亲,亲朋好友来的吊纸钱加上自己家的垫底钱,全部都用光了,也算是一个平账。可是,为了招待至亲好友,和村里来帮忙办事的人员吃饭。一共用了生产队里的储备粮,一百斤小麦,一百斤高粱和五十斤玉米。这些粮食,都等着生产队里分粮食的时候再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1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