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二章 白龙潭水库工地上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白龙潭水库工地上,到处插满了红旗、标语。标语上写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人定胜天”、“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红旗、标语随风飘扬,发出了“哗啦啦”声响。在河北岸的山坡上,用苇席、竹竿搭建了一个工棚。工棚的左面竖起来一根电线杆子,杆子上绑着四只高音喇叭。喇叭里播放着一首首充满干劲和鼓舞人心的革命歌曲。年轻漂亮的女播音员,还经常用她那好听的声音播送好人好事,及每天的劳动光荣榜。在这几万人里,要是谁上了劳动光荣榜,那可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将来还有可能被评为“劳动模范”,去参加先进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吴长腿请来的省水利厅专家,选定的水库大坝位置,就在白龙潭的下面一百米的地方。这个地方有南山和北山伸下来的山腿,正好是修建水库大坝的好地方。在这里修建水库大坝,既能省料省工,还能建起大坝以后,有这两条山腿的支撑,大坝一定会非常安全。

这个白龙潭就在这条河的中心,群山里的山泉、溪流,流出深山以后又都汇集到这条河里。河的上游和下游,河底下全是岩石和风化岩,石质坚硬。可是,唯独在白龙潭这个地方,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淤泥。每年到了夏天山洪暴发的时候,洪水来到了这里受到了南北两条山腿的拦截,浪头又快速地涡了回去,就把水潭底下的淤泥给掏了出来。日积月累,水潭底下的淤泥越来越少了。后来,就形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白龙潭大队的村名,就是根据这个水潭叫起来的。

据当地人传说,很早以前,东海龙王的三太子犯了天条,被惩罚囚禁在这个水潭里服刑。有一天,有两个放羊的老头来到水潭边上饮羊时。突然看见水潭里白浪翻滚,隐隐约约的他们还看见了,在水潭里有一条白色的大龙在滚动。原来是小白龙在这里囚禁的时间太长了。因为水潭太小,小白龙在里面伸展不开,感觉浑身僵硬难受,便翻了一个身,结果,就把这个水潭给搅翻了天。后来人们就给这个水潭起名,叫起了“白龙潭”。

在白龙潭下面五十米的地方,临时修建了一条临时的副坝。虽然是到了冬天河里的水很小了,但是,很小的一些流水也会影响到主坝的修建。这样副坝建起来以后,水被堵住了。在修建水库大坝的地方,就可以放心地施工了。

水库开工以后,首先在这个修建主坝的位置上,民夫们细心地清理河底上的河砂和淤泥。清理干净河砂和淤泥以后,便在下面开凿了一条三米乘三米沟槽,然后在这条沟槽里开始回填黄土。黄土是用独轮小推车,从五里以外的一个土场里推来的。黄土填到沟槽里三十公分左右深的时候,就开始找平用石夯砸实。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回填、又一层一层地砸实,慢慢地黄土出来沟槽以后,便形成了水库大坝的坝心墙。坝心墙的宽度,是根据大坝的宽度计算出来的。坝心墙用干净的黄土砸实建成,主要就是起到防止水库渗水的作用。

于月秋来到白龙潭水库工地上以后,被安排到了土场干活。她在这里,主要就是刨土,然后把刨松散的黄土再用铁锨装到独轮小推车上。小推车上一边绑着一个用棉槐条子编得粪篓,黄土装满粪篓以后,这些男劳力,就推着装满黄土的独轮车,一溜小跑往修建水库的大坝上赶去。到了这里,他们把小车往前翻过去,把里面的黄土倒掉,就能领到一张纸票。到了晚上收工以后,再拿着这些纸票,去自己生产队记工员那里换工分。

于月秋在去水库工地的前一个晚上,她娘只是给她准备了三十斤红薯干子和二十斤玉米。于月秋很明白,这五十斤粮食,最低是她两个月的伙食。这些粮食拿到工地以后,要送到工地伙食管理员那里去。伙食管理员根据粗粮和细粮分开登记,然后,给送粮食的人发饭票。送来粗粮的人,他给发粗粮饭票。送来细粮食的人,他发给细粮的饭票。工地上有明确的规定,也是多年来冬季大会战老规矩了。所有的民夫到工地上参加劳动,都是自己带着粮食。工地上只能出伙房,安排专人做饭。能把收到的粮食再做成饭,就已经是很不错了。伙食管理员收到的所谓的粗粮,是红薯干子和玉米。所谓的细粮就是小麦和大米。这里是北方很少见到大米,小麦就成了唯一的细粮了。

伙房里每天都会准备,白面馒头和地瓜干玉米的窝窝头。民夫们根据自己手里的粗细粮饭票买饭,自己身上有钱的,有可能买一碗猪大油烀得大白菜。钱少的舍不得买菜的,也能吃上不花钱的菜。这个菜,就是像手指头一样粗的咸菜疙瘩。

附近的民夫多少能赚到一点便宜。他们离家近,晚上抽空回家一趟,一个是不耽误和老婆亲热一回,还能拿来老婆提前准备好的干粮。老婆要是高兴,还会给他炒一碗咸菜辣椒子,或者是炒一碗辣椒花生饼面。回到工地上,晚上放了工,直接回到工棚里吃自己的煎饼卷咸菜炒辣椒,真是又香又甜。这时候,都是又累又饿,要是不计算着煎饼需要吃几天,现在要是敞开肚皮吃,就是吃十张煎饼也还吃不饱。

于月秋他们家里在收麦的季节,分到的那点麦子也吃得差不多了。月秋的两个弟弟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增加一些营养。还有她的那个常年身体不好的爹,也需要吃一点好的。她娘真是左右为难,闺女这就去工地上出大力流大汗了,当娘的却不能给她准备一些细粮,实在是难为自己的闺女了。可是,就是这些红薯干子和玉米,他们家里也不多了。他们一家五口人,只有于月秋和她两个人还在生产队里干活,却还是挣不到一个半人的工分,分到家里的各种粮食也比别人家少很多。俗话说,半大小吃死老,现在月秋的两个弟弟,正是吃饭长身体的年龄。他们的饭量,能顶上一个大人吃的还多。

于月秋她心里很清楚,家里的什么情况都在她心里装着。她这些年,在生产队里和那些男劳力标着膀子干活,也是想让人们看看,自己就是干得整劳力的活。自己是想着多挣一些工分,多为家里挣一些粮食,好让家里的父母和两个弟弟多吃上几顿饱饭。可是,不管她怎么能干活,怎么好好地表现,她还是最多挣八分工。

每年的冬天,生产队里除了整地,就是修补在每年雨季里被水冲坏的地边坝子。还有就是青壮劳力,推着独轮车往地里送土粪。这些土杂粪,是出自各家各户猪圈里的猪屎和平时掺进去的土。和生产队里养的牛,牛圈里的牛屎和掺进去的土。这个活在生产队里,都是只有挣十分工的劳力干的。有一天,于月秋找到队长于金水,她说:“今年,我要往地里推车送粪,我也要挣十分工。”

于金水看着信誓旦旦的于月秋,心想:她那里能推动一车子的土杂粪。他也假装认真地说:“好吧,你要是真的能和壮劳力一起推车子送粪,我就给你整工十分。”

谁知道,于金水就是一句玩笑话,于月秋听了还真的信以为真。她从一个男劳力的手里接过一辆独轮车,装满两粪篓粪以后,推起独轮车就往地里送去。并且,她还稳稳当当地把一车子粪,送到了地里。粪车过去以后,地里留下了一条很深的车辙。这时候,于金水傻眼了。心想这个玩笑开大了,我怎么有权利给一个姑娘开十分工呢。想到这里,他马上跑过去给于月秋道歉认输。说了半天的好话,只见于月秋突然忍不住地笑了。她守着这些看热闹的人,对于金水说:“我就知道你没有这个权利给我十分工,其实我是让你们承认,你们男劳力能干的活,我们女劳力也能干得了。”

去白龙潭水库工地的这一天。于月秋把地瓜干和玉米,还有自己的被子,一起装到一辆生产队里的独轮车上,就准备去工地了。这时候,她又突然听见她娘在后面喊她:“月秋啊!你别先走,还有东西你忘了拿。”

她娘喊着,忙活地过来从她的褂子大襟里面,拿出来了两条装了炉灰的小袋子递给于月秋。于月秋有点害羞地忙把小袋子掖进了被子里,然后她推着独轮车就走了。

整个白龙潭水库工地上,来的女劳动力并不多。工地上为了照顾这些女同志,就把各村来的姑娘们集中在一个工棚里住宿。白天,再回自己的大队里,有队长安排她们干什么活。于月秋到了水库工地,心想:队长说了,在工地上给我记十分工。现在我就应该和一起来的男劳力一样,推独轮车去土场里往大坝上送黄土。第二天,于金水分工的时候,于月秋首先对于金水说:“我也要推车子送黄土,现在你给我十分工了,我不能充孬。”

这些男劳力听了于月秋的话,突然都笑了起来。陈热闹两只手扶着铁锨,对于月秋说:“从来都是公鸡打鸣,母鸡下蛋,哪有母鸡打鸣的说法。我都去装土了,你也和我一起去土场装车吧。”

于月秋瞪了一眼陈热闹,说:“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你倒是一个公鸡,你为什么不去推车子送土,甘愿当一个老母鸡。”

于月秋说到这里,更是让这些看热闹的人笑岔了气。一个小伙子笑着对陈热闹说:“你的名字应该改一改了,就叫陈母鸡。你没有老婆,以后也不要再找了,自己下蛋,自己抱小鸡就行了。”

人们笑了一阵以后,于金水说:“好了,都不要再说能话了,把劲都用在工地上吧。”

他们于家寨大队里一共来了六十辆小推车,出夫的总人数,合计是来了一百六八个人。其中包括于月秋在内还有八个女同志。他们又按三个生产队分开,于金水的第三生产队,他们来了五十六人。每一个生产队,都有生产队队长带队。一个生产队里,有一个记工员。三队里的记工员叫李伟。每个生产队里有二十两独轮车,两个人换着班推一辆独轮车,往大坝上送黄土。除去这些推车子送土的人以外,他们三队里还剩下十六个人,剩下的这些人员都去土场里刨土,装车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5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