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六十章 每年的冬季义务工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早晨,刚刚天明,于金水就又在大喇叭上,下去出义务工的通知了。通知要求各家各户出人去大山湾,修那条去年没有完成的经济路。他最后说:“每个人都要扛着镢头和铁锨,最好是推着小推车。那样容易把土多的地方,送往缺土的地。希望各位村民,听到通知以后早吃早饭,直接去大山湾集合。”

于金水下完通知,回家吃过早饭。然后,喊着老婆,把镢头和铁锨放到小推车上,就推着车子往大山湾走去。

大山湾工地在大山湾村的村后面。这条经济路,东连着青山乡驻地。顺着三座山一直往西部通到,青山乡的最西面的一个村——前石窝村。这三座山自东向西,是青山、卧牛山和大鼎子山。这条经济路修通以后,就成了一条循环路了。因为路修到了前石窝村,便和从青山乡驻地的那条通往外乡镇的公路,在前石窝村里回合了。所以,这条经济路修通以后,将对青山乡的经济建设,和交通有非常大的贡献。

因为这条路是顺着山半腰里修建的,第一,这条路把山下面的村庄和大山分开了,一整条路,无形当中就成了一条防火带。一旦发生火灾,不管是在山上起的火,还是村庄后面的那些庄稼地,因焚烧秸秆引起的火,这条路就能把火隔开。下面的火上不了山,山上的火来不了村庄。第二便是,到了秋天,山上的水果开始采摘了。村民们把水果摘完也不用再往山下送了,把成筐的水果放在路边上等着就可以了。收购水果的汽车,直接能开上来把水果装车拉走。第三,这条路还是一条备战路,一旦发生战争,拉着枪支弹药的汽车,能把枪支弹药很容易地送到山上。

当初规划这条路的时候,县乡两级的领导,和交通局里的领导,也都亲自到实地考察过。把这条路定下来以后,聘请了省公路设计院的技术员来到现场。他们根据县乡和交通部门领导的要求,设计好了整条路的路线,路的宽度和高程及整条路的长度。这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以后,就等着开工修建了。可是,修路的资金却没有了来源。交通局里没有这部分资金,县里财政紧张,乡里就更没有这部分钱了。最后没有办法了,就把这么大的一个工程,给了青山乡的各个村里,当成了每年冬季的义务工工程。

于金水和老婆推着独轮车,来到了大山湾村的后面,再往上走就是一溜爬坡了。因为这条路在山半山腰的位置,人就是空着手往上走一得喘粗气。今天,于金水推着车子,明显的有些吃力。他喘着粗气对老婆说:“车前头有根拉车绳子,你得给我拉着车走,要不然,我还真是推不上去。”

老婆听了,对他说:“你不是有浑身使不完的劲吗?昨天晚上的那个欢劲到哪里去了?折腾得我半夜也没有捞着睡觉。”

于金水听老婆这么说,有点害羞地说:“床上的那个劲,能和推车扯到一起来吗?我不是喝酒了吗?要是不喝酒,十天半个月的也想不着和你开会交流哎。”

老婆说:“你都五十多的人了,天天喝酒还不要命,你要是喝出个好歹来,我的后半辈子可就没法过了。”

于金水说:“你这么一说,我觉得还真是不假。你说说,我才五十多岁,怎么有时候,也是有腰酸腿疼的毛病呢?”

老婆听了,叹口气说:“唉——你们这些人,还不都是年轻的时候不姑息身体,干活逞能累得吗?我有时候也在想,咱们就一个儿子,咱们以后要是得了病,老了不能动了,谁来给我们钱养老啊?儿子他们挣得那点工资,自己用着都不宽快,哪里还能顾得上我们老两口呢。我想着,以后你的这个村主任也别干了,这个主任,就是个出力不讨好的活,还不挣钱。不干村主任了,咱们就有时间干个小买卖。最不济也像李玉山那样放一群羊,一年也能挣个几千块钱。咱们趁着还能干,挣点养老的钱,等我们以后老了就不用犯愁了。”

于金水对老婆说:“你说的这个事,其实,我早就想着了。于月秋也和我说过几次了。她看着咱们村里的那些老人,现在身体基本上都有毛病。也没有本事挣钱了,他们就连看病拿药的钱都没有。她就想着自己搞一个养猪场,或者是养牛场,要是挣了钱,每个月都给这些老年人发点生活费。”

老婆听了,说:“我给你说吧,真是前有车后有辙,这些老年人的今天,也就是咱们的明天。连于月秋这么年轻都想着了,咱们要是再耽误几年存不下养老的钱,那就真的是成了老来难了。”

他们两口子说着话,来到了他们村里去年没有干完的地方,看着这里已经来了几个村民。他们看见于金水两口子来了,一个村民对他说:“主任啊,今年一个人修多少米啊?你先给量出来,咱们先干着呗。早干完了早回家,家里还有不少活等着干。”

于金水还在喘着粗气,说:“不忙,先抽一袋烟喘口气再说,王法国他们马上就到。就是先给你们量出来,你们五七六天的也干不完。”

这一整条路,基本上全部都是麻姑石的基础。在去年修路之前,乡里从外面找来了爆破队,顺着原地貌的路基础上挨着放了一遍炮。放炮以后,路基就有了大概的雏形。各村里来了人以后,都按削高填凹的办法。高地方的土用不了,就把多余的土装到小推车上,推到低洼处把坑洼填平。最后,再把剩余的土都填到路边上就行了。路基上还有过高的地方,也值不当地不再来放炮了,只有靠人工用镢头刨平。

于家寨村里,这条路一共分了一千一百米。去年,他们村按每人八米,分到各家各户自己干自己的。有干得慢的人家,一个多月都还没干完。今年,他们于家寨村里还剩下四百多米。等到王法国他们几个人来了以后,就按全村人口的总数量平均分开。今年,一口人合着五米左右。王法国和李勇两个人扯着皮尺,谁家先来了人,就给谁量出来今年他们家里应该干的米数。就这样,来出义务工的人陆陆续续地来,王法国就和李勇随时给他们量出该干的米数来。

这时候,只见陈热闹和李玉福两个人,李玉福在后面推着独轮车,陈热闹在前面拉着车子也来到了工地上。于金水看见了,问陈热闹说:“你们两家是不是又合伙干啊?”

陈热闹听了,马上说道:“我才不上他的当唻,我干我自己的,一天想干多少就干多少。不能耽误了我天天好回家放羊。”

于金水听了陈热闹的话,觉得很奇怪,这还是他第一次听见陈热闹说这样的话。他停下手里的活,说道:“是我听错了,还是太阳从西面出来了。你陈热闹家里也养上羊了?”

陈热闹听了,一脸不高兴地说:“你也别谅鸡没有奶子,人家老母鸡照常能养一大群小鸡。你们也别看不起我,我不但喂了两只母羊,抽空我还赶集卖青菜。”

陈热闹这几句话一说出口,在场的这些人都感觉到很吃惊。他一个打了五十多年光棍的人,还是村里一个出了名的懒汉。就连他欠的集资提留款,都是使银行贷款还上的。他哪里有钱买羊喂羊?他哪里有钱贩青菜做买卖?这个事,他说给谁听,谁也不会相信。

李玉福看着这些人,一脸不相信人的表情。说道:“一开始,我也不相信。等到我到了他家里一看,他家里还真的喂着两只母羊。人家热闹兄弟,放羊还不耽误赶集卖青菜,并且,一个集上还能挣不少钱。”

这些人们听了李玉福的话,都像是遇着了稀奇事一样,七嘴八舌地问开了陈热闹:“热闹啊,你是贷款买得羊吗?”

“热闹啊,你是想当羊倌吗?想发养财吗?”

“你赶四集卖青菜,一定是很挣钱吧?”

…………

陈热闹看着这些人奇怪的表情,里面还夹杂有一些怀疑嫉妒的情绪。他看了,心里也说不清是高兴还是生气。对这些人说道:“挣钱赔钱,这都是我自己的事情,都和你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你们问的这些事,我就是不告诉你们,你们自己寻思去吧。”

来工地上干义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来了人。这时候,人们对陈热闹的事情已不再过问了,都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今天,怎么没有见到书记于月秋来工地呢?并且她娘家也没有来一个人。难道是他们的家里出了什么事吗?人们抱着怀疑的目光,又仔细看了一下,发现李玉山和他的儿子李辉倒是来了。再说了,现在于月秋已经和他们老李家不是一家人了。有什么事,他们两家也没有多大的关系。从这种情况看来,一定是他们老于家出了什么事?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有些人,就开始在和左右干活的人打听,到底他们老于家出了什么事?要不然,于月秋是不会不来工地上的。

到了下午,于月秋找了一辆出租三轮车,拉着她和于亮的媳妇离开医院回家了。她们两个人到了家里,看见整个院子里静悄悄的。于月秋也没有说话,扶着小琴直接去了她和于亮的屋里,又帮忙让小琴躺在床上。小琴有点过意不去地对大姑姐说:“没有事了姐,我没有那么娇贵,你也不用担心了。于亮可能在兔子圈里。”

于月秋听了,说:“不要伤心了,你好好注意休息。让于亮给你多做点好吃的,增加一些营养。我去看看咱娘去,她一直很担心。”

于月秋说完,出来随手把屋门带上。她来到当天井里看着堂屋的门关着,她过去一边推开门,一边问道:“娘啊,你在屋里吗?”

她问了两声,才听见娘在里屋里咳嗽了两声,有气无力地说道:“是月秋来了吗?你兄弟媳妇回来了?”

于月秋听见老娘在床上躺着,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子。赶忙进来问道:“娘啊,你怎么躺在床上?你不舒服吗?”

娘听到于月秋担心地问她,还是躺在床上没有动。于月秋看见这个情景,就知道老娘是病了。她担心地摸了摸娘的额头,倒是不发烧。她又攥住了老娘的手,觉得老娘的手像冰块一样冰人。于月秋着急地问:“娘啊,你觉得哪里不舒服?咱们去医院吧。”

老娘断断续续地说:“我……没有病啊,我就是听……见于亮说,流下来这个孩子是个男孩。我一下子心疼得浑身瘫软了,头晕得也……抬不起来了。月秋啊,您娘不行了,我要去见你们的爹去了。唉——我怎么有……脸像咱们家里的老祖们交代啊?”

于月秋听到这里,知道娘年纪大了。确实是也经不起折腾了,她听见小琴被流产的这个孩子是个男孩,对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无疑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看见老娘很费劲地说了这几句话,又闭上眼睛像是睡着了。她就慢慢地走出来,来到兔子圈里找到了正在喂兔子的于亮。弟弟看见姐回来了,说道:“你们都回来了,小琴没有事吧?”

于月秋说:“小琴没有事,这两天她心情不好,你要多关心关心她,给她增加一些营养。”

于亮说:“行,小琴我会照顾她的。可是,咱娘,这一次有点麻烦了。都怨我没有管住嘴,给娘说了实话,她就一下子受不了了。”

于月秋说:“我刚才看过咱娘了,看来这个坎,她怕是很难过得去。我现在就去找医生,来家里给咱娘看看。”

现在他们于家寨村里,成立了一个青山乡医院,于家寨中心卫生室。里面的医生,都是从青山医院里来的,这里的医疗条件也和青山医院差不多。于月秋来把她娘的情况给医生一说,医生也没敢停留,就和于月秋一起来到了她娘的家里。

医生打着手灯,看了看她娘眼珠子,又拿着听诊器在她老娘的身上听了半天。最后,喊了几声,只见于月秋的娘只是喘气,其余的一点反应也没有。这时候,医生对于月秋和于亮说:“你们给有年纪的准备后事吧,好的希望不大。”

于亮问:“她昨天还好好的,怎么到了今天下午就不行了呢?”

医生说:“像您娘的这种情况,一个是年纪大了,一个是她常年身体不好,根本受不了大的刺激。也就是说,这几年,她就是靠着一个愿望,在支撑着让她活下去。一旦这个愿望破灭了,她的这个精神支柱也就没有了,她也就没有再活下去的意义。就是再好的医生,用再好的药,对她来说也没有用了。”

于月秋问道:“大夫啊,我娘,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对她说:“三两天还没有问题。她现在的这口气咽不下去,可能是在等人。你们外面还有什么重要的亲属,抓紧叫回来吧。”

医生说完,背着药箱走了。于月秋、于亮看着躺在床上的老娘。心想:看来,老娘是在等于庆他们三口。在咽最后一口气之前,一定是想见着他的大孙子帅帅。过了一会,小琴来到了这堂屋里。她对床上躺着的婆婆,哭着说道:“娘啊,娘啊,是我对不住您老人家啊。”

于月秋对她说:“你的身体还很虚弱,不要太难过了。于亮啊,咱们还是赶快给你哥于庆他们打个电话去吧,让他们快点回来见咱娘最后一面。到晚上,还是你去吧,把于金水和李伟的爹李玉山请过来。让他们两个人,给咱们帮忙拿拿主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12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