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四章 回家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晚上放工以后,各大队的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都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水库工地,指挥部里参加会议。指挥部里挂着一盏汽灯,把屋里照得和白天一样亮堂。四面墙上花里胡哨地贴了一些标语,后面的山墙上有一个光荣榜,一圈贴着用红油光纸剪成锯牙一样的红纸条。里面有几十个红纸做的小红旗,小红旗上写着各个大队的名字,又穿在几十根白线上,好上下的移动方便。十几张连椅,有序地摆在屋里。东山墙前面,像学校里的教室一样放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

公社书记吴长腿就坐在这里,他看看与会人员基本都到齐了。便拿起桌子上的,一只印有大红“奖”字的茶缸子喝了一口水。然后说道:“都不要说话了,现在咱们开会。”

紧接着他把工地的进度情况说了一遍,然后是安全和其他方面应该注意的事项。他特别也很兴奋地,对这些与会者讲了,今天地委领导和县长,对工程进度的肯定和夸奖。这时候,他突然站了起来,加重语气说道:“现在,咱们还将面临着,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那就是石料从哪里来?从哪里出?又有谁去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现在,大伙先议论议论,今天晚上,必须把这个问题定下来落到实处,明天就得实施。”

半个小时过去了,屋里像是开了锅一样。无非说的还都是和吴长腿想到的一样,山区不缺石头,但是缺的还是这么多石匠去哪里找?最后吴长腿看看火候差不多了,他站起来,举起双手往下挥了挥,会场里马上没有了声音。这时候,他清了一下嗓子。说道:“我这里有一个不成熟的计划,现在提出来,大家看看能不能施行。”说到这里,他又看了一遍这些人脸上期望的表情。停了几秒钟以后,才说道:“于家寨大队有一个叫于月秋的姑娘,她来工地上已经很长时间了。她不但能刨土装车,还能推着独轮车往大坝上运送黄土。细心的也可能见到过她推车送土的事情,她是不是也和咱们男同志一样,什么活都能干?”

吴长腿讲到这里,下面又都“叽叽喳喳”议论开了。过了一会,吴长腿又一次站了起来,他大声说道:“所以我决定,咱们成立一个‘女石匠连’。石塘里放炮以后,炸下山来大个的石头,就有‘女石匠连’来破石、方石头。这样既不耽误运土筑坝,还解决了石料的问题。我想每个大队找十个身体强壮大姑娘应该不费劲吧?再找一个老石匠带着她们。我相信,时间不长她们一定能学会,在石塘里打石头、破石头的。”

吴长腿话音刚落,下面就响起了一阵热烈地掌声。不得不佩服,公社书记吴长腿的工作能力。于家寨的于月秋,也在一夜之间成了一个新闻人物。

于金水散会后回到工棚里,他把会议的内容给大伙说了一遍。然后说道:“明天,我就和于月秋回去。成立‘女石匠连’的任务很紧,我们得抓紧回去找人。这里先有李玉福和李伟掌握着干活,咱们不能落到人家的后面去了。谁有从家里捎东西的,明天告诉我和于月秋,我们回来的时候,都给你们拿来。”

李玉福听了说道:“你放心回去就是,都是一个村的老少爷们,不会出什么幺蛾子的。”

陈热闹躺在被窝里伸出头来,嬉皮笑脸地说道:“我什么都不用捎,要是给我捎个娘们来就好了。”

李玉福听了说:“就你这个熊样,就是给你一个娘们,你也不知道怎么用。”

陈热闹听了他这么说,不愿意了,马上从被窝里光着膀子坐起来,说道:“反正也用不着你教,你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一句话,都把已经睡下的人们闹醒了,嘻嘻哈哈地开起了玩笑,拉起了荤段子。于金水看看时间不早了,招呼大家说:“干一天的活都累了,还是赶快歇着吧。”

第二天一早,于金水就叫上于月秋回村里去了。他们两个人一路上,把整个大队里的姑娘们数算了一遍。根据年龄和身体条件,十个人的人选已基本上有目标了。两个人回到村里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他们各自回家吃了午饭以后,就开始到这十个姑娘家里,给她们的爹娘说明了情况。姑娘们看着于月秋都能到工地上去出夫,它们也都没有了什么问题,答应去白龙潭水库工地,参加女石匠连。

于金水和于月秋,看看姑娘们都愿意到工地上去出夫,他们松了一口气。到了下午于金水对于月秋说:“你先到要捎东西的家里去拿东西,拿完东西以后你就回家吧。我去找刘石匠,要他明天好和咱们一起去水库工地。”

他们二人就此分手,各人去办各人要办的事情去了。等到于月秋拿着要往工地捎的东西回家到家里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娘看着于月秋的身上挂满了包袱,忙招呼她的两个弟弟,说:“于庆、于亮,快帮您姐把东西放下来。”

两个小子听了以后,一蹦一跳地跑过来,帮忙把姐姐身前身后挂满的东西拿下来。于庆关心地问姐说:“在工地上累吗姐?工地上的饭能让吃饱吗?”

于月秋看着弟弟于庆,高兴地说:“天天听着歌曲干着活,也觉不着累。窝窝头、白面馍馍敞开吃,还有猪肉烀白菜。”

于亮听到这里,馋得咽着口水,抓着姐的手说:“我也想跟姐去工地上吃白面馍馍,吃猪肉烀大白菜。”

这时候,于月秋蹲下来拉着于亮的一双小手说:“等你长大了,姐一定领着你去吃白面馍馍,吃猪肉烀大白菜。”

于庆已经十四岁了,已经很懂事了,他很清楚自己家里的情况。每年家里的粮食都不够吃的,特别是到了过年春天,他们家都得要吃上几个月的糠菜。银花叶子烀的渣豆腐,基本是成了他们家的主食。只有这样,才能接上收夏粮。小小的年纪,他也知道替家里分忧,曾经好几次提出来不上学了,想回家和姐一起去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可是,他每一次提出来,都让姐给苦口婆心地劝回了学校。于亮十一岁,现在正是调皮捣蛋的年龄。不过他下午放学以后,也是挎上篮子去割草,回来喂家里养的那两只长毛兔。他也很明白,等卖了兔毛,就有钱交学费了。

到了晚上于庆、于亮睡了觉以后。于月秋的娘又到锅屋里,给于月秋炒了二斤玉米面的炒面。好让她拿到工地上,晚上饿了的时候,用开水冲着喝了压压饿。

早晨,于月秋在家里找了一根长长的棍子。把给往工地上捎的东西,都挂在棍子两头。然后于月秋蹲下身子,她娘把两头挂着包袱的棍子,帮忙拿到于月秋的肩膀上。她又随手把昨天晚上,炒的玉米面也挂在棍子上。于月秋看了,她又蹲下来,把玉米炒面拿下来递给娘。说:“你给我准备的那些粮食,我两个月也吃不了,工地上还有猪肉烀白菜,我饿不着。这些炒玉米面留给两个弟弟吧。”

于月秋说完,娘又帮忙把挂着东西的棍子放到于月秋的肩膀上。于月秋出了门,挑着东西忙活地走了。娘心酸地看着闺女的背影,用大襟擦了擦脸上的泪水。

她来到大队部的时候,于金水、刘石匠和那十个姑娘已经在这里等着她了。

刘石匠今年也五十多岁了,五大三粗的身体,腰里别着一个木杆的旱烟袋。烟包子耷拉在腿裆下面,走起路来来回摆动着。据说他们家,从他爷爷这辈上就是匠人。在入社以前,刘石匠一年得有十个月的时间,在外面给人家打墙盖屋。他的石匠活,在青山公山都是数得着的。他的手艺活虽然很好,但是,他话却很少,见了人,别人不和他说话,他从来不和人家先搭腔。

几年前,刘石匠闺女的公公也就是他的亲家来了。到了他们家的大门口上,正好碰见刘石匠背着粪箕子下地去。他一抬头,看见亲家已经来到了大门口上了。这时候,他先是一愣,看着亲家也不和他说话,也没有让他进家,只是站在门口上看着亲家笑。亲家有点近视眼,今天他模模糊糊地看着刘石匠弄不明白了。心想:我难道是走错门了吗?怎么看这个人也有点像亲家啊?是亲家,他怎么不让我去家里呢?不行,我不能冒失了。先弄明白再进家也不迟,要是弄出笑话来,那可就不好看了。他想到这里,往后退了两步,然后很有礼貌地问道:“麻烦问一下,刘石匠的家在什么地方住?”

刘石匠听了亲家这么问,一下子不好意思起来。他赶忙上去拉着亲家的手,把亲家领到了家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7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