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二十章 羊杂子汤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谚语说:麦到芒种自死。也就是说,到了芒种这个季节就该收割麦子了。于家寨村前,那一片六百多亩地的麦田,从一片望不到边的碧浪,几天的时间又变成了一望无尽的金黄色麦浪。远远望去,一片丰收的景象。麦秸杆粗壮有力,麦穗颗粒饱满,又粗又长。这六百多亩的小麦大丰收,都归功于年前的那场大雪。大雪像一层厚厚的棉被,覆盖在碧绿的麦苗上。替麦苗遮挡住了严寒,让麦苗在温暖的棉被下面安心冬眠。春节过后,天气慢慢转暖,大雪逐渐融化。那珍贵的雪水,滋润了开始生长的麦苗。后来,在春天里,老天又下了几场比油还要珍贵的春雨。这才保证了今年,小麦的大丰收。

微风徐徐吹来,那成熟小麦香甜的味道,让人陶醉,让人充满了种种幻想。站在麦田中间,好像置身于白面馒头的海洋里一样。让人满足,让人忘却了一切饥饿,忘却了所有的烦恼。因为希望和期盼的都已经来到了,那青黄不接的岁月,那饥饿难耐的时光,将一去不复返了。于家寨大队里的社员们,早已收拾好了存麦子的缸和粮囤。他们想,今年小麦大丰收了,家家户户都可以分到很多的麦子。加上秋天再收一季的玉米和红薯,他们于家寨大队,今冬明春一定不会再挨饿了。

今天是阴历五月初五,也是端午节,当地人称是过五端午,今天还是青山公社驻地逢大集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生产队里都会给社员们放一天假。一是让社员们在家里过五端午歇一天,二是去青山赶集,买一些过麦口用的各种用具。这也是从老辈上就传下来的规矩。人们心里都非常清楚,小麦一旦开始收割,也就是十几天的工夫。在这十几天里,社员们最怕的就是老天下雨。所以在这十几天里,趁着天气好。社员们都是起早贪黑,不遗余力地在麦田里割麦,再往打麦场里送麦子。如果不提前准备好收麦用的一切工具,或者是工具坏了,就没有时间再去买再去修理。

五月初五,青山逢集的这一天。不管是供销社门市部里,还是集市上的地摊上。他们都知道,这一天是于家寨村,社员们来买过麦口用的东西的时候。他们都会把这些东西提前置办齐了,就等着于家寨的社员们前来购买。

吃过早饭以后,李玉福挎着一个篮子,里面有他老婆攒下的二十个个鸡蛋。他准备把这些鸡蛋拿到集市上卖了,再拿着卖鸡蛋的钱去买几个镰刀头。家里六口人,还缺三顶席夹子。买齐这些东西,也就可以过麦口了。

他挎着放鸡蛋的篮子,直接来到了陈热闹的家里。一进大门,他喊道:“热闹!该出门了。晌午天了还在家里卧着,你想抱小鸡?”

李玉福一边喊着,一边走进了屋里,看见陈热闹正在吃饭。他看见李玉福进来了,也没有抬头,吃着饭说:“你慌什么,集市又跑不了。等我吃完这口饭,咱们就走。”

李玉福伸过头来,看见陈热闹吃的早饭是玉米面饼子,里面一点野菜都没有掺。还有一盘刚从自留地里,刨来的土豆炒得土豆丝。他眼馋得对陈热闹说:“还是你热闹厉害,吃的是纯面的玉米饼子。在我们家里,玉米面里掺上野菜和糠,都还舍不得吃饱。”

陈热闹这才抬起头了,看着李玉福说:“你和我能比吗?我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人都不饿。分的这些粮食,我先解解馋再说。这叫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没酒再掂对。”

陈热闹吃完早饭和李玉福一起出了门。青山离于家寨不远,也就是四里多路。他们两个人走着路拉着闲呱,一袋烟的工夫就来到了青山集市上。

今天,青山的大街上是比以前热闹多了。行人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现在天气热了,一些大姑娘小媳妇的已经穿上了,哪轻薄柔软五颜六色的夏装。这样更增添了,这个美丽画卷的色彩。

陈热闹看到这些大姑娘小媳妇们,那双眼睛就不够用的了。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眼睛粘在女人身上就不愿意拿开了。李玉福看着他那一脸的色相,使劲地拽了一下。说:“别光顾着看大姑娘了,就是把眼撑死,你也是干看捞不着。还是给我帮忙赶快把鸡蛋卖了,咱们再玩。”

陈热闹的眼睛还是看着前面的一个小媳妇,头也没有回。说道:“卖鸡蛋还不简单吗,咱们都把鸡蛋卖给门市部里就行了,咱们有多少,他们就收多少。”

李玉福又拽了一下陈热闹,说:“就是卖给门市部里,咱们也得去卖唉。光跟着你看大姑娘小媳妇了,人家门市部里就会来买咱们的鸡蛋了。”

他说完,使劲地拽着陈热闹朝门市部里走去。他们来到门市部里,看见收鸡蛋的售货员是一个小青年。李玉福把装有鸡蛋的篮子放到柜台上。问道:“收的鸡蛋几分钱一个?”

售货员看了看李玉福的鸡蛋。说:“每个鸡蛋五分。”

门市部里,一个鸡蛋收五分,这是个老价钱了。其实李玉福早就知道,他只不过就是这么一问。正在他准备把篮子里的鸡蛋往外拿的时候,陈热闹突然按了一下他的手。对售货员说道:“我们的鸡蛋这么大,还是只给五分钱吗?”

售货员说:“大小都是一样的钱,一个鸡蛋就是收五分。你们愿意卖就卖,不愿意卖别耽误后面的人卖。”

没有想到,陈热闹一下子来了脾气。生气地说:“大鸡蛋和小鸡蛋能一样吗?我们的鸡蛋是洋鸡下的,一个鸡蛋比土鸡蛋要大一半。你却还是给五分钱,你们这不是欺行霸市吗?走!咱们出了这个衙门口,照样还能打官司。”

陈热闹说完,也不管李玉福愿不愿意,生不生气,拉着他就走出了门市部。来到外面,把李玉福气得一甩手,说:“你发什么神经?鸡蛋卖不了,我拿什么钱去买过麦口的东西?”

陈热闹见李玉福生气了,忙说:“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咱们到集上卖去。”

陈热闹一边说着,一边拉着李玉福来到了集市上。他们找到了卖鸡蛋地方,只见这里有十几个人在卖鸡蛋。不过这些卖鸡蛋的人,大多都是一些老头老嬷嬷。他们蹲在地上,把鸡蛋放在他们的面前,等着有人前来买。

陈热闹看见有一个老头,他蹲的地方还有一点闲空。他便过去对老头客气的说:“这个大爷,借您的光让一点空,我们也是卖鸡蛋的。”

老头听了陈热闹的话,也没有搭腔。他往一旁挪了挪,又把鸡蛋往自己跟前拉了拉。这时候,李玉福也把鸡蛋放在地上。和陈热闹蹲在鸡蛋后面,两双眼睛瞅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盼着有人来买他们的鸡蛋。过了一会,陈热闹又搭讪着问那个卖鸡蛋的老头:“大爷,你的鸡蛋是怎么卖的?”

老头这才从嘴里拿出烟袋,说:“都是五分钱一个,可是,也还是不好卖。”

陈热闹又奇怪地问:“都是五分钱一个鸡蛋,你怎么不去门市部里卖呢?”

老头说:“门市部里嫌我的鸡蛋太小,不收。”

陈热闹听了老头的话,心里有数了。

他们两个人等了两个多小时以后,才看见有一个大着肚子的孕妇慢慢地走来。陈热闹眼尖,老远就看见了那个孕妇,他敢肯定,这个怀孕的媳妇一定是来买鸡蛋的。他想到这里,赶忙站起来喊道:“都过来看了!都来看看我们大个的洋鸡蛋啊!”

他这一喊还真管用,只见那个孕妇一边看着地上的鸡蛋,一边慢慢地朝他们走了过来。陈热闹一看机会来了,忙从篮子里找了一个最大的鸡蛋拿在手里。他等到那个孕妇来到了跟前的时候,赶忙手里举着鸡蛋给孕妇看。说道:“这个大姐,一看你就是个有福之人。你看我们的洋鸡蛋很大吧?”

孕妇听了陈热闹夸她的话,心里一阵高兴。她接过陈热闹手里的鸡蛋,看了看。问:“你的鸡蛋,卖多少钱一个?”

陈热闹满脸堆笑地说道:“大姐,你真是识货的行家。你说,这个洋鸡蛋一个是不是赶上土鸡蛋两个大?”

孕妇这时候也笑了。说:“你可真会说话,你的鸡蛋确实是大一点,哪能赶上两个土鸡蛋大呢”

孕妇说着就要蹲下来看鸡蛋。陈热闹赶忙说道:“大姐啊,你现在不方便蹲下。我把鸡蛋拿起来,你站着看就行了。”

陈热闹说着,下腰把鸡蛋端了起来。孕妇把手放进篮子里,拿起几个鸡蛋看了看。说:“你卖的鸡蛋小的也不少,这才有几个大的?”

陈热闹说:“大姐说的是,一个娘生的孩子,还有胖有瘦,有高有矮,更何况是一只鸡下的蛋呢。”

孕妇听到这里也不多说了,问道:“你说吧,你的鸡蛋怎么卖?”

陈热闹说:“我的鸡蛋就是再大,我也不问你多要钱。就卖给你七分钱一个,你看行不行。”

孕妇说:“人家的鸡蛋都卖五分钱一个,你的鸡蛋却要卖七分钱,也太贵了吧。”

陈热闹说:“大姐啊,你一算账就明白了。你等于是七分钱买了两个鸡蛋,你可是赚了大便宜了。”

孕妇说:“哪里有你说的这么玄乎,一个鸡蛋赶上两个大?里面小个的鸡蛋也不少。你说吧,钱少了还卖吗?”

陈热闹一看到火候了,嬉皮笑脸地说:“就听大姐的了,谁叫你长得这么漂亮呢。就六分钱一个,都卖给你吧。你把包给我,我给你装,你查数就行了。”

这时候,孕妇还真把她手里的布包递给了陈热闹。陈热闹不失时机地忙把篮子里的鸡蛋,一个,两个,三个地数着往孕妇的布包里装。不多不少,正好二十个鸡蛋。陈热闹站起来把装鸡蛋的包递给孕妇,孕妇给了他一块两毛钱。

李玉福也站起身来,伸了伸懒腰。陈热闹把一块钱递给李玉福,说道:“今天你也沾沾我的光吧。这两毛钱也应该算是我挣得,我现在请你去喝羊杂汤。”

李玉福猛一听,觉得陈热闹在胡说。明明是我的鸡蛋卖了一块两毛钱,那两毛钱怎么就成你的了呢?但是,他一细想,还真觉得陈热闹说的有理。首先是在门市部里时候,要不是他拦着,这二十个鸡蛋就已经在那里一块钱给卖了。在集市上,要不是他会卖,这些鸡蛋也就是五分钱一个卖,还是只能卖一块钱。这样算下来,那两毛钱还真就是他挣来的。

李玉福早就听说过,青山胡家羊杂子汤很出名。可是,自己活了五十多岁了,他还一直没有喝过。今天,不管陈热闹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反正我手里还有这一块钱,也能给老婆交差了。我就安心地和陈热闹去解解馋吧。

他们两个人来到集市上,胡家羊杂子汤锅这里。只见胡老头正忙着一边切羊杂子,一边应付着来喝羊杂汤的客人。在布蓬边上挂着一个布幌子,上面写着:胡家羊杂汤。下面用小字写着:羊杂子汤一毛一碗,白酒一毛一壶,烧饼一毛一个。

陈热闹手里举着两毛钱,对胡老头喊道:“来两碗羊杂子汤。”

他说完,就把两毛钱扔到了,胡老头的钱筐子里去了。然后和李玉福找了一个空地坐了下来。不一会的工夫,两碗羊杂汤就端上来了。李玉福闻着羊杂汤的香味,吞咽了一大口口水。忙拿起筷子,在汤里搅了搅,然后,慢慢地喝了起来。

正在他享受着羊杂汤的时候,陈热闹却推了推他,让他看那些也在喝羊杂汤人们。他抬头看去,见那些喝羊杂汤的人,每个人的前面除了一碗羊杂汤外,还有一壶酒和一个酒盅。李玉福看了马上明白了,喝羊杂汤不喝一壶酒,那真是浪费了这碗羊杂汤。他想了一会,算了一下账。还是摇了摇头没有搭腔,又继续喝他的羊杂汤。这时候,陈热闹沉不住气了。说:“这次就当你请我了,下一次,我请你还不行吗?”

李玉福听了陈热闹的话,不光是他听了陈热闹说下一次请他,他还主要是想那一壶酒。他咬了咬牙,喊道:“给拿两壶酒!”

他刚喊完,两壶酒和两个酒盅子就送来了。李玉福喝着羊杂汤喝着一壶酒,他此时的心情是要多舒服就有多舒服,想多爽就有多爽。一霎的工夫,这一壶二两酒就见了底。他看了看陈热闹,陈热闹也在眼巴巴地看着他。他心里很明白,这二两酒还没有过瘾。李玉福这时候有二两酒壮胆,这回他也没有多想,马上又要了两壶酒。就在他们两个人快喝完酒的时候,突然听见有人对他们说:“只想着喝酒了,可别忘了正事。不然,我看你们回去怎么向老婆交差?”

二人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于月秋,不知是什么时候来到了他们跟前。于月秋说完也没有停留,又往集市里去了。李玉福看着于月秋的背影,这才想到坏事了。他赶忙站起来,在身上掏出那一块钱。喊道:“老板,算账!”

胡老头接过这块钱,又找了六毛递给李玉福。他此时手里拿着这六毛钱,傻眼了。三个镰刀头,三个席夹子。他怎么算,用这六毛钱也买不来。犹豫了半天,他最后决定,还是买镰刀头吧。家里的那三把镰刀,在去年割麦的时候就已经不行了。如果今年不换新镰刀,在割麦的时候那可真是麻烦大了。不只是割的慢,主要是还累人。在一块地里和这那么人一起割麦子,你跟不上趟,那才是丢人现眼。

李玉福下午手里拿着三个镰刀头,一进门就被老婆看见了。问他:“鸡蛋卖了多少钱?买的镰刀和席夹子喃?”

李玉福做贼心虚,一看老婆的这个表情,就知道要麻烦。他支支吾吾地说:“我……我……鸡蛋一共卖了一块钱,就买回来了三个镰刀。”

老婆看着他红头杠脸的样子,就知道他把卖鸡蛋的钱喝酒了。气得她一只手掐着腰,一只手指着他的头皮。大声问道:“你老实交代,把卖鸡蛋的钱,到底干什么了?”

李玉福到了这个时候,看看再也瞒不住了。俗话说,酒壮怂人胆。他也大声说道:“我喝羊杂汤了,喝酒了,还怎么地?你还想杀了我?”

他的这一句话,一下子激怒了老婆。那时候,鸡腚眼子是银行。二十个鸡蛋,不知道要攒多少日子。就这样被他糟蹋了,老婆能不和他急眼吗?老婆摸起一把抓钩,朝着李玉福就刨了过去。李玉福一看老婆来真的了,吓得他撒腿就往大街上跑去。老婆像是疯了一样,一边举着抓钩在后面追他,一边气得骂道:“你这个馋熊!你再敢去喝羊杂汤,我就一抓钩刨你三个眼!看你以后还敢在外面烧包吧?”

幸亏李玉福跑得快,老婆才没有追上他。他一口气跑到陈热闹的家里。在他家里一直躲到晚上黑天了,等到老婆消了气以后才敢回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8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