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六十一章 老娘去世了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于庆一家三口,接到了弟弟于亮的电话,马上去找领导请了假,连夜坐车往家里赶。到了第二天早晨,他们三口人就来到了家里。于庆看见自己的亲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眼泪再也忍不住了,“滴滴答答”地流了出来。他握手老娘那冰凉的手,对娘说道:“娘啊,您不孝的儿子于庆回来了。”

于庆喊了他老娘好几次,他娘都没有反应。这时候,于月秋对老娘说:“娘啊,您的大孙子帅帅回来了,你快睁开眼看看您的大孙子吧。”

于月秋伸手把于庆的儿子帅帅领到床前。大孙子对躺在床上的奶奶喊道:“奶奶!奶奶!我来了。”

这时候,只见他奶奶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看着她的大孙子帅帅。脸上露出来了艰难的笑容,一颗浑浊的眼泪从她的眼里流了下来。奶奶看着大孙子张了几张嘴,看样子是想说什么。可是,她张了半天嘴,还是没有把话说出来。最后,她面带笑容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于家寨村里的那个白事知客二老头,已经去世了。现在村里要是有白事,就有李玉山和于金水给主家操心办理。不管是谁在村里当这个知客,这几年又开始了,流行以前那红白事的老传统。就连吹鼓手和小戏班子,也都出现在了红白喜事的现场上。

从昨天晚上,李玉山和于金水就被于亮给叫来了。今天,他们看着于月秋的老娘咽气了,就开始着手准备丧事上的一切事情。第一天的事情,就是知客领着亡人的孝子和亲朋好友,去给亡人送路。送路就是让亡人的孝子,在野外的路上多烧冥币,好让亡人到了黄泉路上用。帮忙的人把烙熟的打狗饼子,用线串上绑在亡人的手脖子里,是让亡人在路上遇到了恶狗,用来对付狗的。

送完路以后,就该去村东头的土地庙上泼汤了。汤是用小米熬的粥,装在一个泥罐子里,用两个人抬着走在泼汤的队伍最前面。泼汤的队伍,还是亡人的孝子和亲朋好友。现在都穿上了白布做的孝衣,在吹鼓手吹得喇叭声中,慢慢地往土地庙走去。泼汤的寓意,一个是给土地老爷报告家里出了丧事,也是对土地老爷的敬畏。再一个就是让亡人,在土地庙上喝了汤,就该上路了。泼汤分早中晚三次,三天的时间一共泼八次。

泼完汤回来,李玉山和于金水就和孝子们商量,给亡人和子女的至亲送信了。送信的多少,这关系着这个丧事吃喝场的大小。也好让主家先拿出一部分钱当垫底金,好去安排人去购买丧事上用的白布、白鞋、泥罐子、泥盆子、芦苇席……。要是主家有提前买好的棺材板子,直接安排木匠来做棺材就行了。要是没有提前准备好的木头,只能安排人员去购买木头,或者是去棺材铺里买现成的棺材。另一个,要抓紧办的就是买菜、买饭、油盐酱醋什么的了。俗话说,兵马不动粮草先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帮忙的该吃饭,一些至亲也有早来的,这些人也敢管饭。

就这样,于月秋老娘的丧事。有李玉山和于金水,他们两个人给操持在着,都在顺顺利利,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到了第二天,负责给主家至亲报信的人,一早都骑着自行车出发了。接到信的这些亲戚家里,不管路远还是路近,晚上都来给亡人行礼。来行礼的这些人,提前都要到屋里参灵,他们参灵的时候,孝子会磕头把孝衣、孝帽子、孝布的都给奉上。他们等到该行礼的时候,都穿着孝衣,戴着孝帽子,在吹鼓手高昂的喇叭声中,恭恭敬敬地开始行礼。是小辈的要行八叩礼,平辈的行四叩礼。八叩礼,也就是八次跪下磕头,八次站起来作揖。行完这个八叩礼,还要给屋里跪谢的孝子们,磕一个头还礼。

晚上这个给亡人行礼的时候,吹吹打打的,还有唱小戏的根据点戏人的要求,唱民间小戏。行礼的人又都穿着孝衣,确实是让来看热闹的人,感到新奇和热闹。

到了第三天,就是亡人出殡的日子了。这一天,村里来帮忙的厨子,可要忙活开了,这样的丧事,一般都要有五六十桌的大席。所以来吊孝的亲朋好友,行完了礼就来坐席吃饭。吃完饭,一般的亲戚就可以回家了。但是,至亲还不能走,他们还要等到出殡的时候,在路上行路祭礼。行完了路祭礼,然后,就随着出殡的队伍去墓地。在墓地上,给亡人行完最后一回告别礼以后,这个丧事就算是完成了。就等着三十天以后,再来给亡人上五七坟。

于月秋在老娘这三天的丧事中,想到了很多事。让她心里一直放不下,和不能原谅自己的。就是老娘最后一次,去她的家里找她。于月秋很明白,老娘拖着老态龙钟的身体,累得她上气不接下气地来找她。她要不是很生气,老娘绝对不会来找她的。说来找于月秋,这只是说得好听的话。说白了,老娘就是来找她问罪的。她老人家认为,儿媳妇被计生办工作组的人给抓去。就是有人给举报了小琴怀孕的事,还领着工作组的人去了小琴的姨家,小琴才被抓走的。这件事,一定是闺女于月秋当官得罪了人,是他们为了报复咱们老于家,人家才这么做的。

后来知道儿媳妇被送到了医院里,给她做了人工流产。就这样,一个都六七个月大的男孩就没有了。她想抱孙子的愿望,也突然间破灭了,别说她还是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就是一个健康的中年人,也一下子接受不了。于月秋想:老娘就这样抱憾离开了人世间,都是我给她造成的。我就是一个不孝之子啊,我为了自己的虚荣之心。当什么劳动模范,当什么大队书记。如果不是这样,如果小琴的这个孩子能生下来。老娘一定不会走的这么早,于亮两口子也不会生我的气。

于月秋自从那次催交村里的,那些欠公粮和集资提留款的时候。他领着村两委的村干部,到了这些欠账人的家里看了一回。她发现,这些欠公粮和集资提留款的人家,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年人。他们的身体,都有不同程度的腰疼腿疼的毛病,这也是他们年轻的时候干活累得,从那时候就留下来的病根。现在他们老了,身体不中用了,这些病就都出现了。身体有病,不能再出力干活挣钱了。就靠地里一年收得那点粮食,再交上公粮,哪里还有余粮卖钱交集资提留的钱呢?

乡里清欠队进村清欠的事情,她也是真不想让他们来。可是,就是因为这些没有收上来的公粮和集资款,乡里的领导,就经常提着耳朵觳觫牙的让他们收上来。于月秋他们也是被逼到墙角里,进了死胡同。实在是没有办法想了,才同意让乡里的清欠队进村清欠。

就是这一次进村清欠,于月秋就觉得自己像是犯了个大错,又像是自己做了对不起乡亲们的事一样。内疚得她经常晚上睡不着觉,特别是在外面见了被清欠的那几家老年人,更是感觉没有脸见他们。过后,她的心里总是不由得冒出一个念头,得想什么办法给他们弥补,以此,来挽回自己对他们的亏欠。其实,想给他们弥补很简单,那就是想法挣钱。只要是自己挣了很的多钱,那就有能力来照顾这些老人了。别说是每一个月给他们发生活费,就是替他们把公粮和集资提留款交了,也就给他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于月秋,现在终于想通了,也终于拿定了主意。这个村支部书记,绝对不能再继续干下去了。如果继续干下去,还是天天忙着收公粮、收集资提留款、分派义务工、抓计划生育、收超生费、寻找躲避的育龄妇女……你就根本没有时间,去想法挣钱,来帮助村里的这些老年人。

老娘的丧事办完的第二天,于月秋和于庆、于亮他们商量,要答谢一下李玉山和于金水他们两个人。他们两个人操心费力的,在他们家里熬困了好几天,也确实是不容易。到了晚上,于月秋和于庆的媳妇,在家里做了一大桌子菜。于庆和于亮老早地就把李玉山和于金水,给请来了。

他们一开始的客套话咱也不用说了,等到菜过五味,酒过三巡以后。于月秋对于金水和李玉山说:“我现在有一个想法,想请你们两位长辈给我参谋参谋。”

于金水看着一脸郑重其事的于月秋,说道:“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客气了,有需要我们帮忙的,你尽管说就是。”

于月秋说:“这件事,我以前也给你提起过。我想办一个养殖场,养猪、养牛、养羊的什么都行。我就是想挣些钱,帮助一下咱们村里的这些老年人。如果,要是想把这件事做好,我就得辞去支部书记的这个职务。才能安心地去想法挣钱,去干我想干的事情。这个书记的位置,我去乡里推荐让你来接手。你们觉得怎么样?”

李玉山吃惊地听完于月秋的话,他还是和以前一样,不等到最后,他是不会轻易地发表意见的。他只是看着于金水,想听听他的意见。这个时候,于金水可不管你李玉山在想什么,也不管你李玉山发表不发表意见。他对于月秋说:“你说的这件事,我觉得不怎么样。一个是你不管干什么买卖,都不耽误你继续担任支部书记。二个是,我也正想着,我以后年纪大了,没有精力担任村主任的这个差事了。我也想辞职,跟着玉山哥学着放养去。你想挣钱,我也想挣一些养老的钱。”

这时候,于亮对于月秋说:“姐啊,你也不要太自责了。咱娘并不是真心想去埋怨你,她也是一时心疼自己的孙子没有了,没有地方撒气,才去找你的。我们两口子,更没有怨你的意思。我们已经想通了,该着没有养儿子的命,我们以后也不再强求了。好好养好我们的兔子,多攒一些钱。把我们的两个闺女培养有出息,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于庆也对姐说:“这么多年了,我和于亮心里都有数,你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太多。你现在也不年轻了,没有必要再去干操心还有风险的事了。你如果缺钱,我和于亮会管着你花钱的。”

于月秋说:“你们兄弟俩对姐的好,真是没得说,我都记在心里。可是,你们还不了解我吗?以前,我认为自己当了官,就能为村里的老少兄弟爷们办一些好事。以前,是集体所有制,只要想法能让社员们都能吃上饱饭就很好了。那时候,也确实是有能力,去为社员们办一些好事。可是,现在,农村的一切都是私有制了。我们两委成员,想给村民们办一些事实,想为村民们创造一些财富,却是无能为力了。我们天天要干的工作,就是收公粮、收集资提留款、抓计划生育、收超生费、到处寻找躲藏的育龄妇女……别说还经常去乡里开会了。就这些事,就把我们两委成员,已经是忙得不可开交了,哪里还有时间能为村民们办一些好事呢?所以,我就想到了辞职,也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地干好我想干的事情。”

到了这个时候,李玉山说话了:“于金水想辞职,因为年龄大了是个借口。月秋想辞职,乡里的领导不可能同意。你想搞养殖,办实业,你的这个书记就还得继续干下去。这样,你能容易拿到上级的扶持款和扶贫款。现在,上级对咱们农村,有个支持发展乡村经济的惠民政策。要是能争取到对农民的这些扶持项目。那将对你以后想干的事业,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玉山说完这段话,在坐的人都一下子陷入了沉默。过了一霎,于庆说道:“玉山叔,你真是了不起。你对农村今后的发展,和上级对农村的一些惠民政策,分析的很透彻。我真是佩服你。”

李玉山说:“我就是听新闻多一点,记住了一些上级的惠民政策。你姐要是不当这个书记了,想争取一些扶持项目就会有难度。”

于金水说:“玉山说的对,你还是先干着这个村书记。等到以后把你的事业发展起来了,再想着辞职也不晚。”

于月秋听到这里,心里很是佩服李玉山。他不仅对当前的形势和政策了解的这么透彻,还对农村现在和未来发展规划,都设想的这么周到。李玉山,还真不一个等闲之辈。我不辞职,想得到国家对农村的扶持项目,应该是容易一点。但是,这个村支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付枷锁。让我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干着自己不愿意干得事情。要想自己搞养殖,办实业,给村民们做些有利的事情,就得要无官一身轻,集中精力去做好这件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8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