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五十四章 吃喝也是工作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李勇今天,看来是又喝高了。他进村的时候,是扛着自行车回来的。都说喝酒是醉人不醉心,还真是不假。李勇每一次喝大了酒,他都是不敢再骑自行车了,怕骑在自行车上掉下来磕坏了身体。但是,也不能把自行车给丢了啊,没有办法,他就自己扛着自行车,歪歪逛逛地往家里走。

有一次,他喝多了酒,扛着自行车走着走着,就再也支持不住,一个趔趄摔倒了路边上的沟里去了,自行车正好压在了他自己的身上,就是爬不起来了。最后,他一直等着老婆孩子找到他的时候,才把他身上的自行车掀起来。儿子给他推着自行车,老婆连背在拽地扶着他,一起回家的。虽然是老婆经常劝他少喝酒,他也是满口的答应着。可是,一到了酒场上,他就把老婆交代他的话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要说他李勇的这个酒,习起来也没有几年的时间。这几年,老百姓的生活条件逐渐的好了起来。他们于家寨村委里的这几个一级政府成员,也是时长了,接就招待上面来的领导时候,喝上一回酒,吃顿好菜解解馋。

因为领导到村里检查工作很辛苦,到了中午吃饭的点了,要是要领导饿着肚子就回去了,这个事也确实是说不过去。没有办法,村委里就得去饭店里安排领导们吃一顿便饭。咱们这个地方有一个习俗,叫做无酒不成席。所以,领导来了吃饭,村两委里的干部一定要陪着喝二两。于月秋是一个女同志,又没有酒量,于金水倒是有酒量。他却经常以自己年纪大了当借口,酒喝到一定的程度他就不再喝了。王法国和山杏,这种陪领导的场合一般不参加。就只有副书记李勇年轻有为,勉为其难的在酒场上冲锋陷阵。

李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以后,酒量也能说得过去,一顿喝上半斤八两的,一般的酒场也能应付得过来。可是,要是遇到了久经沙场的那些乡镇长一级的干部,李勇的酒量也就是几个回合的工夫,就会败下阵来投降了。但是,在他们于家寨村两委里,除了村主任于金水,还就数着李勇酒量大了。他还有一个特点,喝酒实在,遇着酒场十回有九回醉。

于金水今天在乡里开完会,他在饭店里吃饭的时候,喝了有六七两景芝白干酒。等到他到了晚上吃过晚饭的时候,酒的感觉已经不大了。他这时候,想起来明天就要开始收秋季公粮了。他又点上一支烟,一边抽着,一边像是散步一样来到了村委办公室里。准备在大喇叭上向全体村民下通知,明天开始征收秋季公粮。

他坐在办公桌前等了一会,因为喇叭里正在播放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他等到新闻节目一播放完,于金水就开始向全体村民播送收秋季公粮的通知了。他说:“老少兄弟爷们注意了,我现在下个通知。今年的秋季公粮,从明天就开始征收了。今年,为了广大村民交公粮方便,咱们村两委研究决定,把瓜干、花生米和花生油的征购任务,全部都加在玉米里一起收。意思就是,各家各户要把玉米多交一部分,瓜干、花生米和花生油就不用再交了。特别要求的是,一定把玉米晒干扬净再来交。另外,咱们村里,还有几户人家,没有把前几年的公粮和集资提留款交够。要求你们,今年一定都一块交清。不然的话,乡里的治安联防队,要亲自到你们欠账的这几家里强制收取。到了那个时候,老少兄弟爷们们,面子上就不好看了。俗话说得好,交上皇粮不怕天。咱们现在交的这些公粮和提留款,就是以前说的皇粮。你们都想想,这个皇粮不交能脱得过去吗?”

于月秋吃过早饭,来到村委办公室的时候,她看见已经有十几个村民,用小推车推着玉米在这里等着了。她看了心想:看来是于金水没有说清楚,今年秋季公粮征收,粮管所里不再派人来村里收了。他们也是为了减少费用,在粮管所里等着收公粮。那样的话,就不用再支付拖拉机的运费了。

这时候,她看见李玉福两口子,一个在前面拉着车子,一个在后面推着。把一推车玉米,很吃力地推了过来。李玉福看见了于月秋,喘着粗气问道:“还没……还没有开秤吗?哎呀,不服老是真不行了。”

于月秋听了李玉福的话,她又仔细地看了一眼今天来交公粮的这些人,哪里还有一个年轻人。其实,于月秋心里很明白,每年春节过后,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出去打工挣钱去了。像于亮这样在家里养兔子的,在家里有挣钱门路的年轻人,村里还真是不多了。

他看着这些人,说道:“今年,粮管所里嫌到村里收公粮麻烦,还得支拖拉机运费,就不下乡收公粮了。你们把公粮,都送到青山粮管所里去吧。”

李玉福的老婆听了于月秋话,马上抱怨说:“今年交的玉米多,我们一家得交好几百斤。用推车子送,两趟还送不完,俺们两口子还不累死在路上。”

李玉福接着说:“才六十来岁,身体就不行了。腿疼、腰疼,浑身没有一个得劲的地方。”

这些人正在说着,又看见陈热闹也扛着一化肥袋子玉米来了。他气喘吁吁地放下玉米,说道:“你们不是充能吗?年轻的时候,都认为自己的身体是铁打的,干起活了不要命。现在觉着味了吧?你们腰疼、腿疼、脖子疼,都是在那时候干活累得。你李玉福以前还骂我懒,你这里疼,那里痒的,活该。你们看看我,虽然挨了你们半辈子的敲贬,但是,我从来就没有腿疼腰酸过,你们眼馋吧?”

几个来交公粮的老头,听了陈热闹的话,都是:“你说的这个话,我们不和你抬杠。那时候,建水库、开荒山,就觉得浑身都有用使不完的劲。当时,领导们也说了,建了水库有了良田,咱们就过上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幸福生活了。我们老了也不用干活了,䞍吃坐穿的享福就行。谁又会想到,我们现在都成了老来难了。”

李玉福的老婆说:“做你们的白日梦去吧,你不种地试试。地里打不着粮食,就是饿死咱们这些老东西,也没有人问咱们的事。”

于月秋看着来交公粮的人们越来越多,又看看这些来交公粮的人,都是些老年人。让他们把粮食都送到粮管所里去,实在是太难为他们了。她想了想,也没有时间和那几个两委成员商量了。她就一边安排李玉福和陈热闹,他们这些来交公粮的人说:“既然咱们都不想去粮管所交公粮,那就都进来帮忙往外拾掇东西吧。李玉福和陈热闹你们两个人把磅秤抬出来,你们几个去仓库里把帆布篷抬来铺上。咱们就在村里,把公粮都交上 。不过,我丑话先说在头里,拖拉机的运费,得从咱们每一个人的头上平摊。要不然,咱们就是把玉米都收起来了,也还是送不到粮管所里去。”

李玉福的老婆听了,问道:“一个人平摊多少钱呢?多了俺可是拿不起。”

于月秋说:“这个运费的事我也说不准,一会等会计来了算一下,咱们就明白该收多少钱了。”

于月秋安排完,这些人就开始忙活着拾掇。等到把一切都准备就绪了,那几个两委成员也都到齐了。于金水看到这个阵势,这才突然想起来,昨天晚上下通知的时候,忘了说明今年去粮管所里交公粮的事。于月秋看着他们都来了,马上对王法国说:“法国啊,你先抓紧算算今年咱们村里要交多少玉米?再把拖拉机运费是多少钱算出来,然后,全体村民们平均摊开,有了准数,也好让大家伙回家去取钱。”

王法国听了,答应着去了办公室里算账去了。这里,于金水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赶忙招呼着李勇和山杏开始过磅。还是和收夏季公粮小麦的时候一样,山杏维持秩序,让交公粮的人按顺序过来,把自己送来的粮食过称。李勇坐在磅秤后面称粮食,于金水还是干那个技术含量最高,还得罪人的活,严把粮食的质量关。

过了一会,王法国从办公室里出来,对于月秋说道:“七万多斤玉米,用拖拉机送,也得十几趟,这个运费也不下二百块钱。咱们还得有跟拖拉机,来回着装车卸车的人,也得给他们开点卸车费。还有就是咱们这些人,都干了一天的活了累得难受,就是不要工资,吃一顿饭也是应该的。我大体上算了一下,就安一口人五毛钱收吧。”

于月秋听了,说道:“皇帝都不白指使人,咱们都累了一天了,吃顿饭,谁也说不出什么来,就按你算的办吧。”

于月秋过来对李玉福和陈热闹说,:“你们想挣点外快吗?”

陈热闹问:“挣什么外快?有钱不挣那不是傻子吗?”

于月秋说:“那行,一共用四个人,跟着拖拉机装卸公粮。这四个人,你们自己找。一共干两天的时间。”

陈热闹听了,高兴地说:“你就䞍好吧,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了。李玉福,你能干吗?”

李玉福看着陈热闹,说:“你别小看我腰腿疼,我就是腰腿疼,干活也比你强多了。”

于月秋最后说:“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你们再找两个人吧,一会粮管所里送来麻袋,咱们就开始往麻袋里装玉米。”

于月秋过来,又对正在验收粮食质量的于金水说:“你到喇叭上下个通知,要求来交公粮的村民,都把拖拉机运费一块捎来,每个人平均五毛钱。不交拖拉机运费的,自己去粮管所里交。”

于金水在大喇叭上下完通知,时间不长,村民们就都陆陆续续地开始,往村委办公室里来送玉米了。来送公粮的这些人,大多都是老年人和村里的留守妇女,和一些孩子们。

公粮一直收到下午三点就停收了,因为收多了运不走,晚上放在这里怕受潮。第二天八点再继续收。

交完最后一车玉米,他们从粮管所里走出来的时候,天已经上黑影了。陈热闹嬉皮笑脸地过来对于月秋说道:“我们也跟着领导们沾沾光呗?”

于月秋看着他的这个表情,就知道他想跟着去饭店,故意问他:“你们想跟着我们沾什么光?你们是挣工钱的,我们是为人民服务,干的是义务工。你们也想高姿态,干义务工啊?”

李玉福过来说:“你还没有看出来吗?热闹是想跟着你们下饭店,拉拉馋去。”

陈热闹瞪了一眼李玉福,说:“你要是不想去饭店,你就回家吧,没有人拦着你。真是又想吃肉,又想撇清,什么人?刚才是谁想跟着下饭店的?是谁让我来问书记的?”

于金水看着他们两个人又掰扯上了,对他们说:“行了,于书记早就把你们给算上了,都一块去喝一气吧。”

他们一群九个人,一起来到了饭店里。服务员马上热情地迎上来,笑着说道:“于书记,你们来了。三号包间有个大桌,你们人多,就去三号包间吧。”

他们来到包间里刚刚坐下,那个服务员就把茶水送来了。接着把菜单递给于月秋,说:“各位领导,你们是去厨房里点菜呢?还是从菜单上点菜?”

于月秋拿着菜单,对于金水说:“你去厨房里点菜吧,今天咱们大伙都很累,多要几个硬菜,也犒劳犒劳咱们自己。”

于金水听了站起来,对李勇说:“咱们一块去吧,点菜,我还真是外行。”

时间不长,服务员就把菜陆陆续续地端了上来,还拿来了四瓶景芝白干酒。陈热闹看着这么一桌子的好酒好菜,馋得他直咽口水。心想:自己都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一次坐在饭店里,吃上这么多的好菜,喝上这么好的酒。真是当官一日,强起为民三载呐。今天,我既然赶上了,我就不客气,放开量地吃,放开量地喝吧。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吃喝风就悄然兴起了。乡里的领导在乡里开会的时候,有各个村里来开会的干部排着号请领导下饭店吃饭。这一次开会有这个村里请了,下一次开会就轮着另一个村里请。不开会的时候,领导还得忙着到下面村里,去检查指导计划生育工作。检查村容村貌治理、公粮征收、提留款清欠……。为了注意影响,经常去饭店里吃喝不好看。领导们都是对村里的干部们说,就在村里吃个便饭吧。其实,村里早就把这个“便饭”已经准备了。这个“便饭”一般都是,从老百姓的家里逮来的老公鸡。这一次吃的是全鸡“便饭”,下一次来就是全羊“便饭”了。领导们一边猛吃猛喝,一边赞赏着还是老百姓家里的饭菜好吃。

逐渐的,村里为了领导们来检查工作的时候吃饭方便,也是一个学着一个的,在村里开起了小伙房。这样村两委的干部,除了早晨在家里吃早饭以外,剩下的两顿饭都是在村里的小伙房里就餐。当时有一段流行的顺口溜,很有意思。村长、乡长和镇长,每顿都喝七八两。今天一只鸡,明天一只羊,还想村村都有丈母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19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