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三章 独轮车的司机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白龙潭水库工地,开工已经两个多月了。有一天,工地上来了一辆吉普车,是县长陪同地委的一个领导来工地上视察工作的。吴长腿看见领导来了,赶忙跑过去和领导握手汇报工程进度情况。他们一行人来到了刚刚筑起的大坝基础上,看着这那么人都在热火朝天地干活,领导们心里很高兴。飞快的独轮车你来我往,穿行在整个工地上。打夯的声音,响彻到几里路以外。红旗、标语,被风吹得“呼啦,呼啦”地山响。高音喇叭里的歌曲和战天斗地的口号,激励着工地上的每一位建设者。看来,地委的这位领导很满意,不时地赞叹着。领导对工作的肯定,就是对公社书记吴长腿的表扬,吴长腿也是受宠若惊。

可是,吴长腿高兴了时间不长。突然有一位跟随地委领导来的,水利局建设干部问吴长腿:“吴书记,大坝已经修建到了这个位置,你们坝前护坡的块石在什么地方?”

一句话,把吴长腿问了个愣怔,他的脑子飞快地转了一个圈。赶忙心虚地回答说:“石塘已经定下了,只要是炸药一到,放完炮石头马上就有了。”

吴长腿仓促地说了这么一句,这位水利局的干部,也许是看出来了石头的问题。还没有等到他再开口,地委的这位领导接着话茬也说道:“抓紧组织石匠开石头,绝对不能耽误工期。”说完,一行人又坐上吉普车,马上消失在黄色的尘土中。

吴长腿看着吉普车不见了,他这才想起了石头的事情。他用手恨恨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手正好拍在了柳编安全帽上。心想:我真是糊涂啊,这么大的问题怎么给忽视了呢?坝前护坡是和大坝的进度一起的,到现在,护坡的石头还没有着落。石塘的问题应该是好解决,这里是山区,到处都是石头。可是,那么多的石匠上哪里去找啊?为了动员各大队的社员来出夫,已经是费了很大的劲。再说了,各大队的青壮劳力,都基本上来工地了。想到这里,愁得吴长腿在领导站过的地方,自言自语来来回回地转了好几圈。过了一会,他抬起头来,茫然地看着工地上。只见小推车来来回回穿梭着,像数不清的蚂蚁在搬家一样。看了一霎,就已经把他看得眼花缭乱的了。突然间,只见在这个庞大的独轮车队伍里,好像有一点红色穿行在其中。吴长腿赶忙揉了揉眼睛,又仔细一看,他还真的看见在送土的队伍里,有一个脖子上围着红围巾的姑娘在推着独轮车,往大坝上送黄土。

吴长腿奇怪地看了一会,他突然又伸出右手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头。这次虽然他使的劲不小,却还是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头皮疼,他的手又一次拍在了柳编安全帽上了。他放下右手,一个人傻笑着,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就对了,各个村里还有很多的年轻姑娘。要是把这些姑娘们集中起来,虽然她们推不了独轮车送土,但是,破石头的这个活她们应该干得了。”

他一边想着,一边不由自主地往土场方向走去。他想看看,这个让他想到好主意的推车姑娘到底是谁?他满怀心事的低着着头往前走了一段路。突然听见后面有人在和他说话:“长腿书记,你这是要到哪里去?”

吴长腿回头一看,和他说话的这个姑娘,正是他要去找的那个红围巾姑娘。原来她是于家寨大队的于月秋,推着独轮车从大坝上回来,正要往土场里去装土。吴长腿看见是她,也半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小妮子,不叫我叔叔就罢了,还这么没大没小。我就是去找你的。”

于月秋听见吴长腿是找她的,马上停下独轮车,也不再和他开玩笑了。说道:“你找我的,真的假的?大书记亲自找我,让我受宠若惊。您有什么最高指示,我洗耳恭听就是。”

吴长腿听见于月秋还咬文嚼字上了,还把他捧得高高的。自己刚才又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此时他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他征求意见一样地问于月秋:“我看见你都能推车子送土了,真是妇女能顶半边天。我想问问你,到石塘里破石头,像你这样的小姑娘能干得了吗?”

于月秋听了吴长腿的话先是一愣,接着说道:“我不是个小姑娘了,是挣十分工的大姑娘。打石头、破石头不是干得了和干不了的事。只要您书记一声令下,就没有干不了的事。”

吴长腿听了于月秋的话,他更有信心了。也不去土场了,转身来到了广播室里。过了一会,高音喇叭里的革命歌曲戛然而止,传来了那个广播员甜美的声音:“各位工地上的建设者们注意了,现在播送一个通知。今天晚上放工以后,各大队,小队长以上的干部,到指挥部里参加紧急会议,任何人不准缺席。”通知播送了三遍,然后,高音喇叭里又响起来了革命歌曲。

记工员李伟今年刚高中毕业回来,正巧赶上了修建水库的冬季大会战。他今年二十一岁,身高一米八左右。个子很高,但是看上去身体有点瘦弱,显得不大壮实一样。像他的这个年龄段,也正是心气很高的时候。他想:这么多人在一起干活,一定是很浪漫。这么大的工程,也一定是个锻炼人的好机会。

后来他主动地找到于金水报名,去白龙潭水库工地,参加今年的冬季大会战。这个时候,于金水细细地看了看李伟,心里直打鼓。心想:他虽然二十多岁了,可是,他没有正儿八经地干过体力活。参加水库大会战,他能干得了吗?他带着这个疑问对李伟说:“工地上的活很累也很苦,我担心你去了,怕你受不了这个罪,不如还是先让你爹去出夫吧。”

李伟听了于金水的话,说道:“我没有去工地,你怎么知道我干不了?你让我去试试吧,要是真是干不了,再让我爹去也不晚。”

既然李伟这样说了,于金水也不好再推辞。他想了想,对李伟说道:“你一心的想去,我就给你这个机会。你去了工地先干着记工员,再干一些轻松一点活就可以了。”

李伟是他们第三生产队里,保管员李玉山的大儿子。李玉山一共就两个孩子,二儿子小名叫二蛋,大名叫李辉。他现在和于亮在村里的小学校里,一起上小学。李玉山的父亲,在解放前是这个地方上出了名的大地主。于家寨村前面的那片湖地,他家里就占了五百百多亩。后来土地改革工作组进了于家寨以后,他父亲已经看透了形势。他便主动地找到了工作组,自愿把自家的地全部交出来。为此,他还成了全县的土地改革的先进人物。儿子李玉山也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做事稳稳当当,在村里说话行事从来不狂言炸语的。他又读了多年书,是村里唯一的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村里见他有文化,办事又稳当,便让他当了第三生产队的保管员。

李伟来到了水库工地上以后,于金水安排他和于月秋、陈热闹他们一起去土场刨土、装车。陈热闹听了于金水的安排,马上撇着嘴说:“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应该去推车子送土。他怎么愿意,和我们这些老弱病残的人一起干活呢?”

几个和李伟差不多一般大的小伙子,也跟着起哄:“说得对,推小车送土,才是咱们爷们的活。刨土、装车那是娘们干的活。”

李伟看了这个架势,听了这些人带着讽刺性的话,就感到脸上一阵火辣辣的。心想:看来是他们有点看不起我,都是站着撒尿爷们,我不能让他们小看了。想到这里,他放下肩上的铁锨,推起一辆独轮车就朝土场走去了。

到了土场里,于月秋看着李伟那单薄的身体,心想:他推车子有点困难,上了这么多年的学,还没有在生产队里劳动过,这个能不好逞。她想到这里,主动来到李伟的小推车跟前,给他往车上装土。于月秋给他装了上半粪篓时,对李伟说:“你先推一趟试试,熟练一下,下一趟我给你装满粪篓。”

李伟听了感激地看了一眼于月秋,又看了一圈那些正在干活的人们。这时候,他蹲下身去,把车袢放在脖子上,两只手紧紧抓住车把,然后掀起独轮车来,使劲往前一推就走了。可是,车子往前走了不远就失去了平衡。李伟歪歪扭扭地又走了几步,他还是没有控制住独轮车,摇晃了几下就歪倒了。没有想到,他的这几步推车表演,都让这群土场上干活的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一下子都哄堂大笑起来。李伟羞得满脸通红,生气地把车袢从脖子上拿下来,摸起一把镢头安稳地去刨土去了。

十九辆装满黄土的独轮车,有十九个男劳力推着,小跑一样地往大坝上送土去了。李伟推的这辆独轮车,和他换班的那个小伙子还没有到换班的时间,所以小推车还倒在地上。于月秋看了半天这辆独轮车,便走过来把车子掀起来,然后推到李伟的跟前。说道:“你不用着急,推车子也有技巧。你得会使巧劲,把车子保持平衡才行。你现在把土给我装满,咱们两个换着班推这一辆独轮车。”

李伟又看了一眼,于月秋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对他的鼓励,也还有一些期待。他笑了笑对她说道:“谢谢你。”

李伟说完,放下镢头拿起一把铁锨,便把车上的粪篓里装满了黄土。这时候,于月秋把车袢放到脖子上,稍微一弯腰把独轮车往后到了一下。然后左右腿前后一用劲,推着一车子黄土就往大坝上去了。李伟看着于月秋丰满的身体,灵活地推着独轮车走去的背影,心里好一阵羡慕。陈热闹看着还在傻站着的李伟,充大人吃瓜地对他说道:“秀才,你看出门道来了吗?还是我教给你吧。独轮车不用学,腰和屁股要灵活。你刚才看清楚了吗?于月秋的屁股摆得怎么样啊?”

陈热闹刚一说完,又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四十多岁的李玉福笑着对陈热闹说:“你这个热闹,真是人懒嘴勤力。什么话到了你的嘴里,怎么就变味了呢?”

陈热闹直了直他的懒腰,又说道:“你们说,我说的不对吗?推独轮车靠的就是屁股左右摇摆,才能把车子掌握平衡。”

李玉福又说:“你也说的在理,一会于月秋回来了,你也送几趟土教教李伟。”

陈热闹听了,马上打了退堂鼓:“我可不行,咱干不了这个活。我还是老老实实地蹲在土场里装车吧。”

陈热闹三十多岁了,他上无父母,下无子女,就光棍一条。入社以前,他们家里有五亩地。那时候他的父母都还健在,他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一家四口人看着这个唯一的男孩,都是非常疼爱他。家里有什么好吃好喝的都先让着他吃,地里的活从来也不让他去干。陈热闹长到十五六岁了,也没有下地干过一次活。后来呵护他的爹娘先后去世了,疼爱他的两个姐姐也都远嫁了,热热闹闹的家里一下子就剩下了陈热闹一个人,他还真的不习惯。饭自己不会做,地也不会种,过了没几年他的家就衰败了。那五亩庄稼地也成了荒地,只有走近地头上,才能看见荒草里有几颗庄稼。

后来入社了,他家的那五亩地也就都成了集体的了。村里的人看看陈热闹一个人入给了生产队里五亩地,虽然知道他奸馋食懒地干不了体力活,但是,看在他那五亩地的面子上,还是给了他一个整劳力的十分工。

从此以后,陈热闹就成了生产队里的社员了,天天跟着社员们下地劳动。你别看他蹲在街头上吹牛皮、扯闲篇时精力旺盛浑身都是劲。可是,他一到了地里,就浑身松松垮垮地没有了一点精神。刨地直刚着腰子,镢头都举不起来。铲土时一双手握在铁锨头的地方,蹲在地上干活。社员们看着他这样干活,都已经习惯了。时间长了,李玉福看着人们都没有精神了。他又敲贬陈热闹,拿着他寻开心地说:“陈热闹啊,明天你再来干活的时候,别忘了你爹给你留下的那个躺椅。把躺椅拿来,躺在上面干活更省劲。”

社员们听了,都开心地笑笑,也算是干活累了开个玩笑解解乏。陈热闹已经习惯了人们拿着他开玩笑,他也知道老少爷们对他没有什么恶意。他也不会生气,也不会说什么。不过,陈热闹倒是还有一技之长。他在闲空的时候,捞鱼摸虾,逮兔子捉鸟那是样样在行。当他发现了兔子抓兔子的时候,他跑得比猎狗还要欢、还要卖力、还要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0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