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六章 雪天里的石料场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现在已经是腊月十六了,再过十来天就该过年了。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女石匠连的姑娘们却是干得是热火朝天。她们破出来的石头,一批批的被地排车拉到了大坝上。大坝前坡已经开始护砌了。

刚天明,于月秋就起来了。工棚里出风漏气,根本遮挡不住刺骨的寒风。单薄的被褥盖在身上,就像是没有盖被子一样,冻得于月秋一晚上醒了好几次。她看了看都还在熟睡的姑娘们,轻轻地蹲下身去,从枕头底下面摸出了一块破布。然后出来工棚带上门,便朝伙房里走去。

伙房里的伙夫们都已经和于月秋很熟悉了。他们看见她这么早来到了伙房里,奇怪地问道:“你这么早过来,是不是睡了一晚上的觉,睡饿了?现在,饭还没有做熟。”

于月秋见伙夫们问她,她马上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饿了,是想问你们要点干净的炉灰。”

一个年轻的小伙夫,听了于月秋这么早就来了,却是为了要炉灰,就更奇怪了。问于月秋说:“这么早,你是来要炉灰的,你要炉灰干什么呀?”

于月秋听了小伙夫的话,脸一下子红了起来。一时站在那里,尴尬地也不知道怎么对他说好了。这时候,多亏一个四十多岁的伙夫替于月秋解了围。大声训斥小伙夫说:“你个小毛孩还不懂嘎,穷问什么?你还不赶快去给于班长找炉灰去。”

小伙夫挨了训斥,忙领着于月秋来到了蒸馒头的大灶旁。这里有一堆银白色的炉灰,干干净净地堆在一个墙角里。于月秋看了看,又羞涩地对小伙夫笑了笑,说道:“你忙去吧,谢谢了。”

于月秋拿着炉灰走了以后,小伙夫还是好奇心很强地问那个训斥他的伙夫:“你还凶我,你有本事,你知道她拿炉灰干什么用的?”

这个伙夫带着坏笑地对他说:“你还是一个雏鸟,现在不明白。等你以后娶了老婆,一定多给她买些草纸。你老婆在洗身上的时候,别让她也用炉灰。”

说完,几个娶了媳妇的伙夫,发出了一阵嬉笑声。小伙夫听到这里,还是一脸茫然地干活去了。

于月秋就像是做贼一样,怀里揣着炉灰回到工棚里。她并不是因为来了例假用炉灰感到害羞,而是像她一个这么大的姑娘了,至今还没有见过卫生纸是什么样。要是让别人看见了,她穷得连一包草纸都买不起,在用炉灰代替卫生纸,是自己的自尊心受不了。她把炉灰放在床头上,又从褥子底下摸出她娘给她的那两条长长的小布袋子。把刚才从伙房拿来的炉灰装进去,把剩下的炉灰藏在了地铺下面。她这才怀揣着那条装满炉灰的小布袋,去了工地上的公用茅房。

于月秋从茅房里刚出来,阴冷的天上拂拂扬扬地飘起了雪花。她抬起脸来看了看厚厚的阴云,冰冷的雪花打在了她的脸上。她心想:可能要有一场大雪下了,每年的腊月里,都会下几场大雪。她想着回到了工棚里,刚坐下,高音喇叭里又想起了军号的声音,这是早晨的起床号。姑娘们听到了起床号响了,都一个个很不情愿地从被窝里坐了起来。山杏还闭着眼,厌烦地说道:“该死的起床号,又把我的好梦给惊醒了。”

王二妮,还在揉着眼睛,就问山杏说:“你这次做的梦,是在啃猪蹄子还是啃烧鸡?”

山杏一边穿着衣服,一边说:“每天晚上都是饿得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就做梦吃好东西。”

王二妮说:“我也是一样,每天晚上,肚子里都在唱大戏。什么时候,咱们要是吃上一顿白面馍馍,一碗猪肉烀大白菜就好了。”

于月秋和她们班的姑娘们来到石料场的时候,雪已经下了一层了。这个时候,天上的雪片越来越多,就像榆钱一样,随着西北风呼啸而来。朝远处看去,天地间一片银白。大山和村庄,在这银白里只能看见模模糊糊的轮廓。虽然寒风夹带着雪花,打在她们每一个姑娘们的脸上。但是,姑娘们的心情却都非常的好。每一个姑娘都好像融在了这漫天的飞雪当中,她们向往、期盼着瑞雪兆丰年的景象。劳累、委屈和一切的烦心之事,也随着瑞雪的到来,化作一片飞雪,被吹到九霄云外去了。

她们每人都找了一块该破小的大石头,调整好位置以后,便从工具包里摸出锤子和钎子。锤子是木头的把柄,用手握着感觉不到凉。可是,左手握着钎子的时候,就像是握着一根冰溜子一样刺骨的凉,感觉手心像冻在了钎子上一样。凉气顺着手心爬上了胳膊,又遍布了全身。于月秋赶忙从荷包里拿出手绢,缠在钎子上。这才右手举起锤子,均匀地往钎子上砸去。王二妮看见于月秋的这个办法,也拿出手绢来把钎子缠上。这样她感觉到,钎子确实是不算凉了。她高兴地大声喊道:“姐妹们,于班长的这个办法还真管用。用手绢包上钎子,钎子就不冰手了。”

姑娘们听了,有手绢的都纷纷把手绢拿了出来,把冰凉的铁钎子包上。可是,山杏就犯难了。她从小到大,因为家里姊妹多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闲钱买手绢呢?她看着大家用手绢都把钎子包上了。自己站在雪地里愣了一会,便又坐在了地上。先把自己的鞋脱掉,又从脚上脱了一只袜子。她原来是为了不让手冻伤,竟然把脚上的袜子脱掉,包在钎子上去了。

这时候,雪越下越大,在这个银白的世界里,又响起了“叮叮当当”那悦耳的铁石之声。一个小时以后,每一个姑娘都成了雪人了。她们虽然身上积满了厚厚的雪。但是,从嘴里哈出来的热气,好像融化了安全帽上的积雪一样,她们每个人的头顶上都在冒着热气。

现在想起来,在当时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她们吃不饱穿不暖。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用她们稚嫩柔软的双手,抱起一块块锋角锋楞像钢刀一样割手的石头,装在地排车上。稍有不慎,手就会割破、砸破,甚至是血肉模糊。现在她们的手,哪里还是一双姑娘的手。手心里厚厚的老茧,手背上开满了裂口。不只道是冻伤还是砸伤,脓血和疮痂布满了她们每个人的双手。到底是什么动力,让她们这样拿着生命去拼搏呢?

她们的心里就像是充满了一团火一样,在这个寒冬里忘记了寒冷。她们的大脑里像是有一道魔咒,天天让她们兴高采烈,不知道什么是劳累,不知道什么是伤害。不知道她们到底向往着什么,难道就是像吴长腿说的那样,你们是国家的功臣,是人民的功臣。国家和人民,是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的。

又过了一个小时,高音喇叭里终于传来了吃早饭军号声。姑娘们都把锤子钎子掖在石头下面藏起来,然后,站起来活动了一下冻僵的双腿。站在原地上起跳了几下,活动了一下冻僵的双脚。她们互相配合着把各自身上的积雪拍掉,这才又嘻嘻哈哈地去伙房吃早饭去了。

于月秋从荷包里拿出剩下不多的,皱皱巴巴的饭票 。这还是她来到工地的那一天,用娘给她准备的红薯干子和玉米兑换的粗粮饭票。已经过去两个半月了,那三十斤红薯干和二十斤玉米,她硬是天天节省着没有吃完。现在,她心里还在算计着一顿吃多少,一天吃多少。年底下这十几天,就靠这些饭票了。她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拿出二两粗粮的饭票,她就是想拿细粮的饭票也没有啊。

于月秋来到饭棚下面,把饭票递给卖饭的伙夫。其实伙夫早已经习惯了,于月秋每天早晨的早饭,就是一个粗粮窝窝头,外加一根像手指头一样粗的辣疙瘩咸菜。谁也不用笑话谁,谁也没有看不起谁,谁也不比谁富裕。不管是在女石匠连,还是在男劳力推土的队伍里。早晨一个窝窝头的人,要占整个水库建设队伍里三分之二的人。

人们拿着窝窝头和咸菜,用茶缸子端着一缸子开水,然后蹲在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吃起饭来。饭吃饱吃不饱不说,但是,那一茶缸子白开水,是撑饱肚子和温暖身体最好的东西了。

陈热闹自有他吃饱肚子的好办法。辣疙瘩咸菜和白开水,是工地上唯一免费的东西。他每天早晨,吃早饭的时候,他都要来来回回地去拿那个,像手指头一样粗的辣疙瘩咸菜好几趟。他把辣疙瘩咸菜泡在白开水里。先喝掉一茶缸子泡咸菜的白开水以后,就再去锅炉里放一茶缸子白开水。等到第二缸子泡咸菜的白开水喝完以后,那些咸菜已不是很咸了。这时候,他吃着一个窝窝头,就着半缸子不咸的咸菜,慢慢地吃完这顿早饭。

吴长腿站在饭棚底下,看着在寒冷的雪地里,吃饭的这些水库建设者们,他心里翻江倒海的不是滋味。过了一会,他再也看不下去了。然后他放下吃饭的瓷盘,来到雪地里。十分动情地说道:“各位兄弟姐妹们,真是对不住你们了。都说饿着肚子闹革命,还真是让我们赶上了。现在,我们国家正是在困难时期。我们还得要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继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相信各位水库建设者们,一定不怕眼前的困难,再勒紧裤腰带,度过这个困难。我已经向上级领导申请过多次了,让粮食局给我们调拨一些白面来。我相信,我们在年前,一定会吃上一顿免费的白面馍馍和猪肉烀白菜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04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