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三十四章 一锅鲜鱼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连阴雨,已经下了三天两夜了。陈热闹躺在床上早已没有了睡意。他只穿了一条本地布的裤衩子,裤衩子的腚上位置,还补了两块颜色不一样的补丁。不知是床上的那领破席扎得他睡不着觉,还是床上的跳蚤咬得他难受。反正是,他睡了三天两夜的觉了,现在是浑身不舒服。人就是这么怪,平常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总是觉得干活累得腰酸背痛的浑身不舒服。就老是想着,老天怎么不下雨,要是一连着下上几天雨,就在床上睡上几天觉,好好休息休息。可是,老天真的下雨了,也有时间在家里睡觉了。这不,连陈热闹睡了几天觉,都觉得不自在了,在家里还着急起来。

这时候,他起来坐在床上。一双眼睛,毫无目的的又看了一遍,家里爹娘留下的那几件破家具。那张发黑的吃饭桌子,也不知道多少年了,四条腿倒是还保留在桌子上,可是,桌面上却掉了一页木板。那几个带豁的白瓷碗,每次往桌子上放的时候,都要小心地放在没缺板子的安全位置。还生怕一不小心,从缺少板子的地方掉下去摔坏了。他们家里,原先是四个坐着吃饭的板凳,现在只剩下三个了。那一个板凳,是在过年的时候,陈热闹正煮着水饺时,柴禾却没有了。他看着锅里煮的水饺还半生不熟的,那可怎么办呢?这样半熟的饺子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吃唉。吃了要是拉肚子,还得花钱买药治病,这也太不上算了。最后,陈热闹算透了账,为了不花钱买药治病,便牺牲了一个板凳,才算是把锅里的水饺给煮熟。

还有一件破家具,虽然是不能用了,陈热闹一直没有舍得扔掉,就是那把他爹留下来的躺椅。这把躺椅,让他常常想起自己的家庭,以前,也过了几年好日子。那时候,他们家里分了地主李玉山家里的五亩好地,每年打下的粮食都吃不了。陈热闹有父母和两个姐姐对他的疼爱,他就像是一个小少爷一样过完了他的童年。那把躺椅,只要他想上去,就连他爹也得赶快起身让给他。

要是在以前,陈热闹看着家里的这些破烂家具,心里总是埋怨爹娘没有给他留下有点值钱的东西,没有留下一些家业。让他三十多岁了不但没有找上媳妇,还天天过着吃不饱穿不暖日子。可是,自从李玉山两口子和于金贵被逮起来以后,他又因为自己是三代贫农而感到骄傲了。

陈热闹很小的时候,见过自己的爷爷,只是没有福气见上奶奶一面。后来才听自己的娘说,奶奶在热闹的爹很小的时候就饿死了。后来爷爷和爹为了活命,就离开了家乡逃荒要饭去了。他们爷俩,经过几年的流浪要饭,最后来到了于家寨村。他们看着这里土地肥沃,又风景优美。便决定不再继续流浪下去了,要留在这里定居。

为了生活,爷爷就去找到了李玉山的老爹。想在他们家里找个活干,先混口饭吃,别饿死了他们爷俩。李玉山的老爹看着爷爷和爹的身体都还健壮,就收留了他们两个人。当时,他们来到于家寨的时候,正赶巧这里是一年当中最忙的麦收大忙季节。李玉山的老爹,为了趁着天气无雨想尽快地抢收抢种。所以,在这个时候,凡是去他们家里找活干的人,不管是你从哪里来的就都能留下。李玉山的老爹安排伙夫,给这些干活的做的饭,不但要窝窝头管够,还要每人每顿饭都有一碗猪肉烀土豆,并且土豆里一定要看着有肉。

爷爷和爹逃荒要饭这么多年,天天过得都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就是偶尔吃上一顿饱饭,也是在梦里吃的。他们两个人在李玉山的家里,虽然是麦口抢收抢种的活很累。但是,他们都很满意,不但每天都能吃上饱饭,完工以后,还能领到工钱。后来,爷俩商量着,要想以后不再挨饿,就要在这里好好干活。好让东家看中了咱们的活,留下咱们来给他们家里当长工。热闹的爹也是一个干活不惜力气的人,每天割麦的时候,他都是割得最快,总是在这几十口子割麦人的最前面。

等到收完了麦子,种上玉米以后。麦口大忙季节,就算是完成了。临时招的这些短工,东家也给算了工钱回家了。这时候,陈热闹的爷爷,找到了李玉山的老爹。给他说了想在他们家里当长工的事情。由于他们爷俩,在抢收抢种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出色的表现。还有就是让东家看中了的,是他们两个人都是身体强壮,又不拖家带口无牵无挂的。东家还就真的把他们爷俩给留了下来,从此以后,陈热闹的爷爷和爹,也结束了逃荒要饭四处流浪的日子,过起了正常人的生活。

一直到了这个地方解放以后,共产党施行了土地改革。李玉山的老爹看清了当前的形势,主动把自己家里的几百亩好地交了出来。到了这个时候,陈热闹的爷爷和爹,也完成了他们当长工的职业。当时,土地工作组的同志们,看着他们爷俩是地主家里的长工。是典型的受剥削受压迫的无产阶级,便高看了他们爷俩一眼。不但,给他们分了五亩好地,还分给他们爷俩三间房子。

以前,陈热闹每一次想到这里,都觉得自己是长工的后代而感到自悲。可是,他现在想起来,自己的家庭成分是三代贫农,是根正苗红的无产阶级,他却又有了自豪感。他从床上走下来,站在门口扶着门框看了看天。他发现雨已经很小了,眼看快到中午了,还有可能老天要露露晌见见太阳。这个时候,他突然看见李玉福,戴着席夹子穿着蓑衣来到他家里。他进来们就问:“热闹兄弟啊,头睡扁了吗?”

陈热闹奇怪地看着李玉福,他知道,只要是李玉福给他叫兄弟,不说话挖苦他。那李玉福就一定找他有事相求。陈热闹说道:“可别给我叫兄弟,我承受不起。有什么事,你说就是了。”

李玉福说:“天天睡觉,身上都捂长毛了。现在正是防汛的季节,水库里一定是放水了。你说,河里是不是有从水库里下来的鱼?”

陈热闹听到这里,“吧唧”拍了一下大腿,马上就来了精神。说道:“你说得对,咱们去河里逮鱼去。”

陈热闹说着,赶忙穿上裤子,他也光着膀子穿上那件破蓑衣,戴上席夹子。然后,拿起一把夹网子递给李玉福,自己抗上戳网子拿着鱼篓子。一切准备就绪了,二人便一前一后的出了门。他们二人来到村前面的白砂河边上,站在河边上往河里一看。只见河水比前几天大了不少,河水也有一些浑浊。但是,这种情况,对陈热闹来说根本不算是事,也影响不了他正常逮鱼。

陈热闹把刚才穿在身上的那条破长裤子脱下来,两条裤腿系在腰里。这样有上身穿的蓑衣护着,这点小雨也就淋不湿裤子了。现在,他的身上只剩下了那条破裤衩子,在河里逮鱼的时候,不但利利索索还省事多了。

李玉福两只手拿着夹网子上面的木棍,在河边上被水冲出来的草根和细树根下面,去逮里面的小白条。陈热闹已经去了河中间,他一双手紧紧地握着戳网子的木把。两只眼睛就像是能看见水底一样,去寻找逆流而上的鱼。只要是发现了目标,戳网子就会以最快的速度,从鱼的前面下去。正好一个两来劲,鱼往上游,戳网子往下迎头截住。如果运气好的话,一条半斤以上的鲫鱼或者是草鱼,就已经钻进陈热闹的渔网里去了。

陈热闹顺着水流的方向,往河的下游走去了。他侧着身子像是倒退一样,眼看着水里的游鱼,双手握着渔网。有时候他会放慢水里的脚步,有时候,他会在水里跟着鱼奔跑。瞅准时机,那戳网子就又快速地砍到水里去了。

李玉福弯着腰,小心翼翼地往前推着渔网。时间一长,感觉有点腰酸背痛。他便站起来把右手攥成拳头,往腰里敲砸敲砸。他又不由得回头往河里看看,发现陈热闹已经离开他二百多米远了。

天气还真像陈热闹判断的一样,一到了中午,雨就不下了。李玉福在河边上,今天也逮了一斤多小白条鱼和小麦穗鱼。这两种鱼,你千万别嫌它小。它们在河里就是生长多少年,也是长不大。这两种小鱼要是做好了,那鲜美的味道,能让你一想起来就会咽口水的。

等到李玉福再一次见到陈热闹的时候,他已经收工了。老远的看着他的那个高兴劲,就知道他今天,一定是满载而归。李玉福还是忍不住问道:“今天收获怎么样?”

陈热闹越少这个时候,越是故意说:“白搭,一根鱼也没有逮着。”

李玉福也接着开玩笑说:“谁让你逮一根鱼了,逮十根八根的鱼,也不嫌少啊。”

他们两个人高高兴兴地开着玩笑,拿着渔网收工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陈热闹还顺手牵羊,从人家的菜地里摘了一些辣椒和一把芫荽。到了家里,两个人一起动手,一会的工夫鱼就下锅了。让李玉福没有想到的是,今天陈热闹逮了得有五斤多鱼。

一个小时以后,锅里已经冒出来了鲜鱼的香味。就在这个时候,于金水突然推开大门进来了。李玉福看着于金水来的正是时候,开玩笑说:“队长,你一定是属猫的,是不是你闻到了鱼的腥味,就找到热闹家里来了。”

于金水看着锅里正在“突突”地往外冒着热气,一股股鲜鱼的香味也从锅里冒了出来。他便不由地来到锅跟前,拿起锅盖往锅里一看,这锅鱼还真是不少。他放下锅盖,笑着说:“看来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么一大锅鲜鱼,我还真是有口福给赶上了。”

陈热闹看着于金水来了,就知道来找他们有事。他赶忙从屋里出来,说道:“你来了正好,省的我再去请您来吃鱼。你先到屋里等一会,鱼马上就做好了。”

于金水也不再客气了,他来到陈热闹的屋里,自己找了一个板凳坐下。接着习惯性地从身上摸出烟包子,抽出烟纸熟练地卷了一只旱烟。然后点上火,使劲地抽了两口,一股青烟从他嘴里徐徐吐出,弥漫在屋里的空气当中。于金水在屋里等了时间不长,鱼就已经炖熟出锅了。

只见李玉福端着一盆鱼来到屋里,陈热闹早已经在桌子上摆了三个带豁的饭碗。他手里拿着一个盛饭的木头勺子,很小心地把盆里的鱼,又一勺一勺地盛到碗里。这时候,鲜鱼的香味,马上飘满了整个屋里的各个角落。

他们三个人吃完鱼,于金水这才想起来他来这里的目的。看看天气已经不早了,他对李玉福和陈热闹说:“我来找你们,是想着通知你们下午去地里,间谷苗子去来。没有想到,来到这里正好遇着你们炖鱼。咱们紧慢的吃完鱼,天气已经不早了,咱们还是明天再去间谷子苗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4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