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三十八章 推荐上大学的名额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一九七二年的第一场雪,沸沸扬扬地下了两天三夜了。整个天地之间全部成了一个银白的世界,大地上的那些垃圾和污垢,还有人们不愿意暴露出来的,各个角落里的丢弃物。也都让这场大雪,给覆盖的严严实实了。整个村庄也都成了一个,洁白干净童话一般的世界。人们最想最高兴看到的,还是这场大雪,把整个麦地也给盖上上一层厚厚的“棉被”。这场大雪,对于家寨大队来说,真是应了那句“瑞雪兆丰年”的吉祥话。他们村前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麦地,有了这一场瑞雪以后,就等于保住了来年小麦的产量。有这一场像棉被一样的大雪覆盖在麦苗上面,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麦苗就不会被冻死了。春节过后,天气变暖。大雪在慢慢地融化的同时,也在慢慢地滋润麦田,浇灌着麦苗。

于庆高中毕业以后,回到家里已经一年多了。他每天都是从天明到天黑,跟着社员们到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在他的心目中,家里供着他上了这么多年的学。每天都是省吃俭用地过日子,把姐和娘连累的饭都舍不得吃饱。现在毕业了,回来了,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多为家里多挣点工分。让娘过上好日子,也让弟弟于亮,安心地在学校里读书。今年,于亮去县城里上高一了,也正是用钱的时候。现在,姐姐已经出嫁了,我们也不能再连累他们了。再说了,我已经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我应该承担起这个一家之主的担子来。

于月秋已经在两年之前,和李伟结婚了。李玉山,为了不想连累他们两个人,他们两口子和二儿子二蛋已经搬出去自己住了。原来,在解放以前,他们家在自家的打麦场里,盖了两间看场的场院屋。后来,解放以后,大队里嫌他们家的打麦场不方便,就把打麦场耕成了地种上了庄稼。当时,大队长于金贵看着这两间屋盖得很好,就把这两间屋给留了下来。没有想到多年以后,这里又成了李玉山的家。

现在,时令已经进入腊月了。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们三水县都要举行一次,针对农村工作的扩大会议。这个会议主要就是部署和动员各公社的社员们,在冬闲的这几个月里搞冬季大会战。每年的冬季大会战,不是建水库就是挖渠道。修建扬水站,开垦荒山造田种地的这些事。慢慢的时间长了,这个会议就成了每年必须开的例会了。不过这个会议,也不是每个大队里大队长都能参加的。能去参加这个会议的,一个公社也就是去五六个大队的大队长。这几个大队,大多都是大村庄,或者是每年上交公粮最多的大队。

于月秋,从前天就已经接到通知了,腊月初六到公社里集合,前去县里参加农村工作会议。初六这天,他在家里和李伟吃过早饭。李伟去了学校,她也早早地来到了公社里。公社里今天安排了两辆吉普车,有公社书记赵丽带队,一起去了三水县城。

腊月初七的这天,是正式开会的日子。于月秋在参加这个会议的时候,又见到了她的老领导程飞。他现在已经离开了青山公社,提升为三水县县长了。

今天,头午的会刚开完,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于月秋来到县委食堂餐厅里,餐厅里的大圆桌上已经摆上了饭菜。她正想找一个餐桌准备吃饭的时候,突然听见有人对她打招呼:“月秋同志,你也来参加会议了?”

于月秋听见声音回头一看,只见程飞腋下夹着一叠文件,已经来到了她的面前。于月秋见了程飞,马上热情的和他握着手说:“是程县长啊,都怪我眼拙没有看见老领导。还请县长不要怪罪我。”

程县长也笑着说:“说的哪里话,你是我的老部下了,咱们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你去吃饭吧,我正好找你有件事,你吃完饭,到我的宿舍里去来一趟。”

程县长说完,和几个县委里的领导,一起进了食堂小餐厅里吃饭去了。

于月秋站在原地没有动,心想:不知道,他找我又有什么事?这时候,她突然又想起了弟弟于庆的事来。于庆在她的心里,现在是她最发愁的事了。以前,她总是幻想着,两个弟弟在学校里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都能考上大学。考上了大学,不但是他们有了一个好的前途,还能过上好日子。对他们的家庭来说,也是光宗耀祖有面子有光的事情。谁知道,他们两个都是时运不济,偏偏遇上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运动。遇上了一个学问越多越反动的年代。于庆在学校里的时候,在教室里学习的时间,还不如去参加劳动的时间长。现在,不管怎么说于庆也算是高中毕业了,也是一个正儿八经高中生。就这样天天让他跟着社员们下地干活,小小的年纪到什么时候才算是个头唉?

现在,上大学也不用考试了,都实行了工农兵子弟上大学的推荐入学制度。可是,真正的农民子弟,能得到推荐上大学的,却是寥寥无几。

于月秋今年虚岁二十七岁了,她结婚以后可能是过上了,她自己认为是幸福甜蜜的生活了。加上她这几年当了大队长以后,也不用下地干活了。所以,她的皮肤被保养得是又白又嫩。加上这几年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她穿的衣服也很时兴。不知道的,还就真的认为她是一个脱产的国家干部。

于月秋吃过午饭,心里想着心事来到了程县长的宿舍门口。她有礼貌地敲了敲程县长的门,程县长马上就把门取开了,他热情的把于月秋让进屋里。这一回,程县长没有马上习惯性地倒茶端水。而是马上紧紧地抱住了于月秋,嘴里说着:“几年不见你了,你可把我给想死了。”

于月秋只是轻轻地挣脱了一下,红着脸说:“你现在不能这样了,我可是已经结了婚的人,我不能做对不起李伟的事情。”

程县长亲了一下于月秋发烫的脸,说:“李伟,他知足吧。我要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那个老师,他李伟还捞着当了吗?”

这时候,于月秋两手紧抱了一下程县长,问他:“今年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事,名额多么?”

程县长松开于月秋,说:“这件事,我提前就替你想着了。你们青山公社,今年一共就两个名额。你弟弟于庆的这个名额,到时候,我会带着帽下到你们公社的,谁也更改不了,你放心就行了。我今天让你来我的宿舍,就是要给你说这个事。现在,你说怎么感谢我吧?”

于月秋听到这里,心里一下子高兴起来。她这一年来最让她犯愁的事情,没有想到,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她想到这里,羞涩地说:“怎么报答你都行,只要你高兴,我都能满足你。”

于月秋说完,程县长早已迫不及待地把她抱到了他的床上,解开了她的衣扣和腰带。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都要冷。村前面的白砂河里,这个季节,虽然是河里的水不多了,但是,水都已经结成了一层厚厚的冰。莲藕汪里自从结了厚厚的冰层以后,那夏秋的时候,还是粗壮的莲藕秸,碧绿的像伞一样的荷叶。现在都已经干枯成了一片桔黄,在冰面上被寒风吹得瑟瑟颤抖着。她们往日的风情万种和婀娜多姿,在这里再也看不见了。

于庆领着放了寒假弟弟于亮,老早地就出了门。于庆肩上扛着一根长长的木杆子,于亮手里拿着两根麻绳。他们两个人,高高兴兴地出了村庄来到了野外,兄弟俩此时的心情,好像是一下子又回到了他们的童年时代。在他们十岁左右的时候,每年到了寒冬腊月天里,都会到结了冰的莲藕汪里来溜冰嬉戏。他们手里都拿着一个爹爹给做的拉子(陀螺),和一把简易的鞭子。在这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比赛放拉子,看看谁的拉子旋转的时间最长。那简易的鞭子,巧妙地抽在拉子的身上,拉子就会轻轻地跳一下,然后再落在冰面上,就会又飞快地旋转起来。那抽鞭子的声音和拉子落在冰面上的声音,让他们高兴让他们兴奋。

一会的工夫,于庆和于亮两个人,就来到了莲藕汪边上。于庆用手里的木杆子使劲地捣了捣冰面,于亮找了一块有十斤左右重的石头,举过头顶使劲地砸到冰面上。莲藕汪里马上发出了几声“嘣嘣”的声音,石头也随着于亮扔石头的方向,在冰面上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于亮看着远去的石头,高兴地说:“冰面很厚,在上面就是有十个八个的人也能撑住了。”

于庆听了于亮的话,他便两手紧握木杆子,小心地下到莲藕汪的冰面上。这时候,他两只脚轮换着在冰面上跺了几下。在他确定冰面很厚,确实是安全以后。他便弯下腰,把手里的木杆子贴在冰面上,使劲地扫了半圈。那些本来就已经干透的莲藕秸,就齐着冰面全倒下了。于庆扫了几圈以后,又用木杆子把被他扫掉的莲藕秸扒拉在一起,然后又接着往前继续扫去。于亮看着哥哥扫到了一大片莲藕秸,就在后面把这些莲藕秸抱在一起。

“你们两个小子,比我来得还早。”于庆、于亮听见有人说话。回头一看,原来是陈热闹来了。只见他右手拿着一根木杆子,肩上还扛着一把镢头。在他的那件破棉袄外面,齐腰捆着一根麻绳。

于庆看见陈热闹来了,又看见他拿的这些东西,就知道他也是来拾莲藕秸,拿回家烧火做饭的。不过他还扛着一把镢头,于庆心想:看来他是还想薅草逮兔子,捎带着捉鱼。他看到这里,对陈热闹说:“热闹叔来了,我们也是刚来到。”

他们说话的工夫,陈热闹已经下到了莲藕汪里的冰面上 。他放下手里的木杆子,在被于庆扫干净莲藕秸的冰面上,两手握着镢头,细心地寻找着冰面下面的鱼。于亮看了,好奇地跟了过来。问陈热闹:“叔啊,你在冰上面也能抓到鱼?”

陈热闹得意地看了一眼于亮,说:“这些逮鱼的门道,你们洋学生怎么会知道。你等着吧,看叔今天给你露一手。”

于庆听见陈热闹说得这么神乎其神,也溜着冰过来看热闹。这时候,陈热闹看见他们兄弟两个都过来了。小声对他们说:“你们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仔细看看,冰下面是不是有鱼。”

他们两个以前在冰面上玩的时候,从来也没有注意过冰下面会有鱼。现在听陈热闹这么一说,他们还真的睁大眼睛,仔细地瞅着冰下面。这一集中精力地往冰下面一看,他们还真的影影绰绰的看见,在冰下面有小鱼在游动。于亮惊喜地说:“有鱼,下面还真有鱼。”

陈热闹看了他们一眼,说:“小鱼咱们不要,要是看着有大鲫鱼,咱们再把鱼捉上来。”

他说完,就像是自己的眼睛已经放到了冰层下面一样,又慢慢地往前找去。过了时间不长,只见陈热闹高兴地压低声音说:“好小子,你终于露面了。”

他说话的工夫,早已举起了手里的镢头,狠狠地往冰面上砸去。紧接着,就听见冰面上发出来几声裂冰的声音。于庆和于亮听见这个声音,马上站在原地没有过去。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裂冰的地方不能再过去人了。人过去多了,冰面有可能会破碎。

他们看见陈热闹,赶忙又把镢头转了一下,便快速地开始刨冰面。他几镢头下去,只见一股水就从冰下面窜了上来。这时候,他又麻利地把破棉袄袖子往上一撸,把手伸到冰下面去了。可能是,他看到了鱼,一时兴奋把冰窟窿刨得有点小了。费了半天的劲,才把一条有半斤重的草鱼抓上来。陈热闹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手里举着鱼,对于庆、于亮喊道:“怎么样,我抓到鱼了吧?”

这种捉鱼的办法,也只有在特定的地方和特殊的条件下使用。他们于家寨大队里的莲藕汪,都是一个一个的隔开的。一个莲藕汪也就只有五十——八十平方不等。为的是到了每年的腊月里扒莲藕的时候,好排水及时和方便。所以,这么小的莲藕汪里要是结冰时间长了,冰层下面一定会缺氧。鱼吸不到氧气,就会因为缺氧而没有精神,甚至是死掉。陈热闹也就是瞅准了这个机会,才能把冰下面的鱼轻易地捉到。当他看见冰下面有鱼的时候,用镢头脑子使劲地猛砸冰面。下面的鱼本来就缺氧已经是晕头转向的了,又贴着冰面被突然震了一下,鱼马上就会晕了过去。

于庆、于亮看见陈热闹真的逮着鱼了,高兴得也不去扫莲藕秸了,他们跟在陈热闹的旁边看他逮鱼。陈热闹回头看了他们一眼,说:“你们两个洋学生,是不是想要鱼?”

于庆听见陈热闹又叫他们洋学生,心里觉得有点被嘲笑的感觉。他在生产队里和社员们一起干活的时候,就有人拿他是学生的事和他开玩笑。李玉福还编排了一段顺口溜:

高中生,高中生

回村干啥啥不中

让他掏大粪,他嫌不卫生

让他当会计,算盘珠子拔不清

有心去上吊

想想自己还怪年轻

其实这个顺口溜是糟蹋高中生没有考上大学,回家务农什么都不会干的事。也不是现在李玉福才编排的,于庆其实早就听说过。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顺口溜却又用在了自己的身上来了。不管怎么说,他听了这个顺口溜,心里还真不是滋味。娘和姐省吃俭用的供着自己上了这么多年的学,他们想着就是让我学到本事能考上大学,将来我好有一个好的前途,过上好日子。可是,我却生不逢时,遇到了不准通过考试,进入大学校门的年代。像我们世世代代都是农民的家庭,哪里有可靠的关系能得到推荐上大学呢?每年,于庆也听说过是农民的谁谁,被推荐去上大学了。可是,他们这些人的家里,不是县委里有亲戚,就是公社里有亲戚。

于亮听了陈热闹的话,眼馋地说:“我们也想逮鱼,可是,我们不会逮啊。”

陈热闹砸吧砸吧眼,说:“这个好办,今天咱们三个人合伙。你们打莲藕秸,我逮鱼。最后,咱们把你们打得莲藕秸和我逮的鱼平分,你们觉得怎么样?”

于亮听陈热闹这么说,心想:也行,这样都是两厢情愿,两不吃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2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