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五十三章 兔子病了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几年以后的一个秋天,于家寨村前面的那片湖地里,呈现出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一眼望不边的玉米地里,尺八长的玉米棒子,随风带动着玉米秸摇来晃去。玉米皮被撑开了,露出来了一排排金黄色的玉米粒子。成熟的高粱,像红红的晚霞落在了大地上。招惹来了,一群一群的家雀。

于月秋从乡里开完会的时候,天已经快上黑影了。她推着自行车刚从乡大院里出来,就看见弟弟于亮忙活地骑着自行车,后面还绑着一个兔笼子,从前面急速行来。看样子因为着急赶路,也没有看见姐姐于月秋。于月秋看了,就知道于亮有什么急事,忙喊了他一声:“于亮!你这么着急干什么去?”

于亮听见喊声,看见姐姐正站在乡大门口上。他急忙扎住自行车,过来对于月秋说:“这几天,我喂的兔子得病了。有十几只兔子拉肚子,已经是死了三只了。这不,我从家里把得病的兔子带来了,让兽医站里的兽医给看看,到底是得的什么病。”

于月秋看了一眼,于亮自行车包裹架上兔笼子,说:“走吧,我和你一块去。”

说完,他们两个人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兽医站里,一进门,看见兽医小周正在吃饭。于月秋本来打算等到他吃完饭,再让他出来给于亮的兔子看病。可是,小周看见是于月秋来了,赶忙放下碗筷从屋里出来。问道:“于书记,这么晚了你们来有事吗?”

于亮看见小周出来了,着急地说:“麻利你地给看看,我的兔子得的是什么病?天天拉肚子,已经是拉死了三只了,真是急死人。”

小周听了,又回到屋里穿上隔离服。出来从于亮的兔篓子里,摸出一只兔子仔细地看了看。问道:“这几天你给兔子喂的是什么饲料?那些不拉肚子的兔子有精神吗?”

于亮说:“现在还是以青草为主,晚上喂一些熟料。我仔细地看来,那些不拉肚子的兔子,精神头也没有以前好了。”

小周听了,说道:“你养得兔子没有什么大毛病,你的经验还是有些欠缺。现在已经是秋天,天气转凉了。你应该给兔窝先适当地增加保温,青草要少喂,甚至是不要再喂青草了,改为干料或者是熟料喂养。这样,才能在这个季节里保证兔子不拉肚子。我现在给你开一些治拉肚的药,你回去把药拌在饲料里,喂这些拉肚子的兔子。那些不拉肚子兔子,你按我说的办法回去做就行了。”

于亮和于月秋听了兽医的话,这才都放了心。于月秋忙客气地对小周说:“谢谢你了小周,耽误你吃饭了,真是不好意思。”

小周也笑着说:“于书记不用客气,这都是我分内的工作。”

自从把土地包产到户以后,于亮和媳妇小琴照看着自己的两个女儿,照顾着他们的老娘。在农闲的时候,于亮看着很多村里的村民,都出去打工挣钱了。他心里也是发痒,也是眼红着急,也想出去打工挣一些钱,回来贴补家用。可是,看着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都需要他照顾,老婆小琴一个人又忙不过来。最后想想还是算了,打消了出去打工挣钱的这个念头。

从于亮很小的时候,他们家里就一直喂着长毛兔。虽然是养得不多,始终就是四五只左右。但是,年年卖的兔毛钱,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收入。有一次,小琴喂兔子的时候,突然想到,现在就喂了这几只兔子,一年都能卖一百多块钱的兔毛钱。要是喂上一百只兔子,一年得卖多少钱啊?小琴想到这里,心里非常激动。等到于亮从责任田干活回来,她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于亮。

于亮听了以后,自己算计了一下。认为这个在家里喂养长毛兔的计划,还真是一个发家致富的好门路。他吃过晚饭,就去了姐姐于月秋的家里,想把这个养长毛兔的想法告诉她一声,再听听她的意见。

于月秋听了弟弟于亮想养长毛兔的计划以后,心里更是替他们高兴。她早就知道于亮想出去打工挣钱,只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累赘着他出不去。她也是经常替于亮想办法,想寻找个好的项目让他挣钱养家。今天,于亮说想养长毛兔,她就想起来了,于亮从小在放学以后割草喂兔子的事情。她认为于亮应该喜欢养兔子,因为他从小就喂兔子。

后来,于月秋拿出来了自己的伍佰元私房钱,给于亮帮忙修建兔窝。她又去乡里申请了,扶持农民搞养殖的贴息贷款。乡政府出面,给从外地给调来了二十只优质长毛兔。就这样,于亮的一个小家庭养殖场就开起来了。

时令虽然是已经到了中秋,但是白天还是很热。于月秋一只手里拿着化肥袋子,一只手在忙活着掰玉米。玉米棵子一人多高,现在玉米叶子也风干得差不多了。叶子的边缘上有细小的边齿,整个叶子上面全是像石棉一样的毛毛。玉米叶子拉在脸上、手上,都会热辣辣地疼。那些个白色的细毛毛,顺着敞开的领口钻进身上。加上全身都在流汗,浑身上下刺挠得十分难受。

于月秋拿出毛巾擦了擦汗水,然后,把一袋子玉米背到地头上。准备把玉米全部掰完以后,一起用小推车推着送回家。等到她把最后一条化肥袋子,快装满的时候。突然听到:“月秋啊!你掰完玉米了吗?”

于月秋听见声音,知道是前公公李玉山给她送小推车来了。她赶忙答道:“是爹啊!我这就掰完了,你把车子放到地头上吧。”

李玉山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身体状况已是大不如以前了,经常是腿疼、腰疼的。于月秋和李伟离婚的那年秋天,在种麦子之前,李玉山就把家分了。因为他们两个人离婚的事情,气得李玉山得了一场大病,住了十几天的医院。他不管是守着于月秋还是邻居百舍的,提起这个事来,他就骂儿子李伟不是人,是忘恩负义的陈世美。自从他的病好了以后,身体变化很大。

于月秋因为是大队书记,村里的事情很多。分给她的那一亩多地,李玉山也经常给她帮忙干。于月秋给他说过多次,说他年纪大了不用他帮忙,这点活自己带着就干了。可是,李玉山就是不听。

当于月秋背着最后一袋子玉米,出来玉米地的时候。正看见李玉山抱着一袋子玉米,艰难地往田间的小路上送。于月秋马上喊道:“爹啊,你别弄了,这点活,我一个人干就行。”

她一边喊着,一边快速地过去,先把自己背上的那袋子玉米扔在地上,麻过来帮忙把李玉山手里的那袋子玉米接过来,放到小路上的小推车上。李玉山,又一直帮着于月秋把这一车子玉米送到家里,把玉米从小推车上卸下来以后,这才自己回自己的家里去。

于月秋看着走路都不大方便的前公公的背影,在她的心里又增添了一些让她担心和挂念的事情。他们于家寨村里,像李玉山一样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还有五十多口子。一些已经是失去劳动力的,不能下地干活的就有二十多人。这些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都是生产队里的壮劳动力。不管是在村里种地还是开垦荒山,他们都是主力军。过度的劳累,透支了他们年轻健壮的身体。这样,也为他们将来老了埋下了病根。为支援国家建设,把荒山变成了良田,多产粮食多交公粮。而自己却是把自己打下的粮食舍不得吃,也先得把公粮交上。剩下的粮食不够一年吃的了,一家人就用糠菜来充饥。

基本上每年公社里都要搞冬季大会战。冬季大会战的项目,不是修建水库,就是修建扬水站、开渠引水、开垦荒山,在荒山上建大寨田。现在,那山上的层层梯田,那满山上飘香的果树,都是这些人们的杰作。用领导们当时的话说,现在,咱们出的这些力,流的这些血汗。也不光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也是为咱们的子孙后代置办了家业,在为子孙后代们造福。将来咱们这些功臣老了,国家和人民还有咱们的子孙后代们是不会忘了咱们的。

于月秋每当看到这些,不是腰疼腿疼就是胳膊疼的老年人,拄着拐杖艰难地还在自己家里的地里干活的情景。她心里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这些老年人,如果有自己攒下的养老钱,如果子女有钱为他们养老,他们还会这样拖着老态龙钟的病体,去地里干活吗?

于月秋她就一口人的责任田,虽然是村里、乡里经常有事找她,但是,也没有太耽误她干自己地里的农活。她把玉米棒子晒干以后,从李玉福家里找来了一台,手摇的小玉米脱粒机。用了一头午的时间,就把玉米粒子脱完了。然后用簸箕,把玉米粒子里面的杂质簸干净。最后装在化肥袋子里,就等着去交秋季公粮了。

有一天早晨,村里的大喇叭又突然响了起来。几分钟以后,里面传来了乡政府广播站,刘喇叭下通知的声音:全乡的广大村民们请注意,现在播送一条乡政府的重要通知。通知:经青山乡乡党委研究决定,于今天上午九点整,在乡党委办公室,召开各村的全体两委成员会议。与会人员不得请假,望准时参加。

于月秋吃过早饭以后,来到村委办公室里的时候,就看见李勇一个人来了。于月秋对他说:“你再从喇叭上吆喝一遍,让两委成员抓紧过来,一起去乡里开会。”

李勇在大喇叭上下完通知以后,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山杏、于金水、王法国他们才来到村委办公室。进门都是基本上相同的一句话:从地里回来晚了,紧慢的吃完饭就到这个时候了。于月秋看着两委成员都到齐了,说道:“咱们的那点工资确实是不多,但是,咱们现在既然还当着这个村里的干部,就得把它当回事。好了,我不多说了,都赶快走吧。”

他们几个人骑着自行车,来到乡党委会议室里的时候,只见乡长徐光明和乡党委书记赵丽,已经坐在会议台上等着了。于月秋看见他们两个人一脸的不高兴,认为他们几个人来晚了,领导正在生气。她也没敢和领导打招呼,就找了个地方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她坐下以后,往四周看了一眼,发现今天来开会的人还没有来齐,她这才松了一口气。心想:我们还不是来得最晚的,还有很多村里的两委成员没有来,难怪两位领导坐在那里生气。

于月秋想到这里,心里踏实不少。她坐在那里,闻着香烟的味道,听着个村里的干部们说着闲话。一直等到十点多了,前来开会的人员才算是到齐。

乡长徐光明有点不耐烦地大声说道:“都不要说话了,现在咱们开会。在正式开会之前,我再强调一遍咱们的会议纪律。我和赵书记已经强调过多次了,一定要按时参加会议,按时参加会议。可是,一直到现在,还是有些村干部不自觉,把开会当儿戏。你这不光是在耽误开会的问题了,你这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这是不道德的行为。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搞建设抓经济,提出来的口号都是,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有些人想想,让别人坐在这里等了你两个多小时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好了,我也不多说了,现在有赵书记讲话。”

赵丽看了一遍会场里的与会人员,说道:“希望各村里的两委干部,一定要记住刚才徐乡长强调的开会纪律。在以后开会的时候,要按时参加会议。现在,一年一度的秋季公粮征收任务又要开始了。玉米还是征收的主要粮食,但是,咱们以前定的瓜干子、花生米、花生油也不容忽视。不过,也可以根据各村里的情况,为了省事,什么粮食在你们村里产量大,也可以多收产量大的粮食,来代替这些杂粮的征收数量。像于家寨村,他们的秋粮主要都是玉米,他们村里就可以多收玉米来代替瓜干、花生米和花生油。再比如,白龙潭那边的几个村里,他们的秋作物主要是花生。那他们几个村里,就可以多收花生米和花生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各个村里,前几年,没有把公粮和集资提留款交完的。今年,一定让这些欠账户交清。如果,再交不清的话,咱们就只能让治安联防队到各村里去强制征收了。”

这个会议开完的时候,已经是快一点了。于金水看着各个村里,开完会的两委成员都陆陆续续地进了饭店。他也对于月秋说:“于书记,咱们也开开荤去吧?”

山杏也符合着说:“咱们现在当这个村委干部,还图什么?工资少得可怜,再不混个肚里圆,那可是太亏自己了。”

李勇小声说:“看见了吗?徐乡长和赵书记也朝饭店里去了。”

于月秋看着他们两位领导的背影,说道:“走吧,吃饱了饭,才能为人民服务。法国啊,找一家合适的饭店,别让领导看见了咱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20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