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五十七章 清欠队进村了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三天以后,乡里的清欠队就来到了于家寨村里。他们昨天还在赵家沟村里清欠,没有想到,今天,就来到了于家寨了。看样子,他们这个清欠队,清欠的能力真是不一般。你就看清欠队的成员组成吧,一个是乡里的治安联防队,一个是粮管所里的工作人员,一个是银行里的办公人员,还有就是青山乡生猪管理站的执法人员。另外有一个副乡长带队,浩浩荡荡的五十多口子人。到了哪个村里,都是一种震慑。

他们清欠队来到于家寨村里以后,第一家要去就是李玉福的家里。当他们五十多口子人,来到李玉福的家里的时候。他们两口子真是吓了一跳,李玉福的老婆虽然是吓得的两条腿有点打颤,还是硬着头皮问道:“你们这么多人来俺家里干什么的?我们可都是老实人,我们也没有犯法。”

联防队长石大友来到她面前,大声说道:“你给我废话少说,你们家欠的的公粮和集资提留款,是你们自己主动拿出来,还是我们替你们拿?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你们两口子赶快拿主意。”

李玉福的老婆,听见这些人是来要公粮和集资提留款的。马上又拿出来了她的撒手锏,摸起那把三股叉的抓钩撒起泼来。连哭再喊:“你们要是敢抢我们家里的粮食,我就和你们拼命!”

石大友看见这个娘们撒泼耍赖,根本就没有把她放在眼里。只见他一挥手,对联防队员说道:“把这个娘们拉一边子去,如果不老实,就给我捆起来,不要影响我们执法。”

几个联防队员听了队长的命令,像老鹰抓小鸡一样。上去就把那把三股叉的抓钩给夺了过来,又把李玉福的老婆抬胳膊的抬胳膊,抬腿的抬腿,就送到大门外面去了。这时候,李玉福一看情况不妙,知道人家这回是动真格的了,赶快求石大友说:“都是我的错,你们在门外面等着,我就去把玉米搬出来。”

到了这个时候,谁还给你来文的。李玉福还没有把玉米搬出来,几个如狼似虎的联防队员也同时来到屋里,和李玉福一起把装着玉米的化肥袋子,一人一袋子给搬了出了。那几个粮管所里的工作人员看见把玉米给搬出来,马上拿着麻袋,张开口让他们接着把玉米倒进了麻袋里。一直看着斤两差不多的时候,他们才给联防队员说:“够了,不用再往外搬了。”

石大友看着不只是累得,还是气得冒着虚汗,气喘吁吁的李玉福,说道:“你把提留款,也痛痛快快地拿出来吧,省得再麻烦我们。”

就在这个时候,他老婆又像是发了疯一样,挣脱了那几个联防队员的手,高声喊着:“我们要钱没有,要命两条!你们就把俺两个老头、老嬷嬷给砸死吧,都来看啊!要杀人了!”

几个联防队员,赶忙跑进来又把她抬出了大门。四个小伙子,一起用力把她摁在地上,让她动弹不了。石大友看着李玉福,又对他说道:“快点拿钱吧,不要不见棺材不掉泪。你也不要有什么幻想,我们有的是办法。”

李玉福听了石大友的话,胆怯地求他说:“请领导照顾照顾我吧,我们家里确实是没有钱。”

石大友说:“没有钱,我们也不逼你。你还有喂的猪,喂的羊吧。就拿猪、羊顶钱用吧。这回你没有什么理由不同意了吧?”

石大友说完,回头对生猪管理站的执法人员说:“他们家里欠了接近七百块钱的提留款,你们看看他们家里喂得猪和羊,能够这些钱吗?”

生猪执法人员来到猪圈跟前往里一看,只见里面喂了两头肥猪,都已经是够磅了。就这两头肥猪的价值,足够那七百块钱的提留款。石大友听了,对他们说:“这样的话,就把这两头猪给逮走吧。”

联防队的队员过去,和生猪管理站的执法人员,跳进猪圈里,一起动手,就把这两头肥猪给逮住绑上了,然后抬出来装到拖拉机上。又把那一千多斤玉米,都扛出来装到另一辆拖拉机上。这时候,石大友才对李玉福两口子说道:“你们也不用担心,粮食要是多了,就给你们送回来。生猪要是卖得钱用不了,也给你们一块送回来。还一个事,你们记住了,你们欠的夏季公粮是小麦,就用玉米代替吧。这一次,就不挖你们家的小麦了。”

陈热闹也是打马骡子惊,他看着乡里的清欠队真的来了,他也在家里床上躺不住了。也随着看热闹的人群,来到了李玉福的家里。李玉福家里上演的这一幕,看得他是心惊肉跳。看了一会,悄悄地从院子里出来,心事重重地来到了村委办公室里。于月秋看见了他那惊慌失措的样子,故意问他:“真是稀罕事,你怎么今天起床了,不在家里躺在床是唱二黄?”

陈热闹看看就于月秋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哭丧着脸问道:“这伙清欠队还真办真事吗?连李玉福家里喂的猪都给逮走了。他老婆这回没咒念了,抓钩都给夺走了。几个人把她摁在大街上,大喊大叫的就是动弹不了。”

于月秋听了,心里也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她看着陈热闹,问他说:“你打算怎么办?”

陈热闹说:“这回真是愁死我了,看样子,不交是真的脱不过去。可是,我拿什么交啊?人家李玉福家里有猪有羊,我家里就我是一个喘气的。”

于月秋说:“你没有看见有来的银行里人吗?只要是你同意交欠的集资款,银行里就给你贷款,用这个贷款替你还清欠的集资款。”

陈热闹又说:“银行里替我交了欠款,那银行里还问我要这个钱吗?”

于月秋笑着说:“只要你爹是开银行的,你就不用还这个贷款了。你爹不是开银行的,你就是到死,这个贷款你也得还,连本带利一分都少不了。”

陈热闹听了,愣在那里没有了主意。于月秋看见他这个愁眉苦脸的样子,有点不忍心了,又对他说:“欠账还钱,杀人偿命,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你还是主动地去找到清欠队,好好地给他们认一个错。再拿出你的看家的本事来,你要是能取得了他们对你的同情。也许还有一线希望,免了你的集资提留款。你要是演不好,清欠队还是不会放过你的,那你也只有使贷款还账了。等到过去了这道坎,咱们再想办法挣钱还贷款吧。”

陈热闹一声不响地走出了办公室,慢慢地往家里走去。他还没有到家,老远地就看见他家的大门口上站满了人。陈热闹不用想,就知道这些人是清欠队的。看来他们是刚才从李玉福的家里出来,又都来他家里了。他看到这里,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可能是有人认得陈热闹,听见有人喊道:“陈热闹你到处溜达什么?还不赶快家走,拿钱来还集资提留款。”

陈热闹现在已经领教到了这些人的厉害,他马上点头哈腰地说:“都到我家里歇歇吧,还钱的事,咱们再商量商量呗。”

这些人也没有说话的,都跟在陈热闹的屁股后面,陆陆续续地来到了院子里。石大友来到院子里挨着细细地看了一遍,他奇怪地发现,别说陈热闹家里有喂得猪,养得羊了,就连一只兔子,一只鸡也没有找到。气得他大声问陈热闹:“你们家里喂得猪,养的养都让你藏到哪里去了?你不赶快找回来,就把你抓起来带走。”

陈热闹听了,一脸羞愧,一脸无辜的说道:“领导哎,我家里真的没有喂猪,也没有养羊。地里打下的那点粮食,能够喂我自己的就很好了。我哪里还有本事,喂猪、养养哎。”

刚才喊他的那个,这时候对石大友说:“他就是一个光棍,还是一个出了名的懒汉,自己吃饱了全家不饿。他还喂猪养羊,一年到头,喂饱他自己就已经不错了。”

石大友听了,一下子犯了愁。这才是于家寨村第二家欠账户,怎么先来到他家里来了呢。要是不把他欠的提留款要来,再往下面清欠就不好进行了。但是,他拿什么还钱呢?他一边想着,一边招呼着银行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陈热闹的屋里。他们几个人一进屋门,都差一点让屋里的酸臭味给熏哕了。但是,他们还是屏主呼吸把屋里的东西看了一遍。结果他们还发现,屋里还放着一个大尿罐子,难怪屋里的气味这么难闻。看到这里,都生气地快步走到当天井里。石大友认为,陈热闹屋里放的这个大尿罐子,是他故意放得,就是来熏这我们些人的。他气愤地对陈热闹说:“你快点想法去弄钱,抓紧把欠账还清。不然就把你抓起来带走,让你去蹲监狱。”

陈热闹一听傻了眼,到了这个时候,他还真是害怕了。他原先想着,反正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我就是没有钱,也没有粮食,你们还敢把我给杀了。他万万也没有想到,他们也不打他,也不骂他,更不会杀了他。却要把他抓走,让他去蹲监狱。他想到这里,赶忙向石大友求情说:“不是说能从银行里使贷款吗?我使贷款还账吧。”

石大友听了,对他说:“使贷款得有人给你担保,你混的家里除了你自己,连一个带毛的都没有,谁敢给你担保?”

陈热闹听到这里凉头皮了,心想:他说的不错,我穷的这个熊样,谁也不敢给我担保贷款唉。连贷款都使不成,看来我只有蹲监狱这一条路了。

这时候,石大友问银行里的工作人员:“像他陈热闹的这种情况,你们银行里敢放给他贷款吗?”

银行工作人员说:“没有人员担保,有财产抵押也行。可是,他有财产抵押吗?”

石大友说:“他的这几间破房子能抵押吗?”

银行工作人员说:“他除了这几间房子,也没有别的财产呀?屋里的那几件破家具,白给也没有人要哎。就用这几间房子吧,抵押五六百块钱也行”

石大友听了银行工作人员的话,问陈热闹:“用你的房子抵押贷款,你同意吗?”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陈热闹还能有什么半点理由不同意。他赶忙说道:“同意,同意,谢谢领导们帮忙了。”

他们这些人也没有想到,陈热闹会同意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使贷款。既然陈热闹同意用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银行里的工作人员,便开始现场给他办手续。时间不长,抵押贷款的手续就办完了。陈热闹过来签了字,摁上手印。从今天起,他多年欠的集资提留款,就算是交清了。但是,银行里的贷款和利息,又成了他背负的新债务。

于家寨村里剩下的那几家欠账户,看着村里最难缠,最不讲理的李玉福家,和村里最穷的陈热闹家里,都把欠下的公粮和欠下的集资提留款交清了。他们想想咱们还有什么本事,敢不交清欠下的公粮和集资提留款呢?所以,清欠队一到欠账户家里的门口上,他们就痛快地把公粮和集资款,都如数地交清了。

于月秋一直坐在村委办公室里没有离开。她前几天到这些欠账户家里的情景,翻来覆去地在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那一张张布满皱纹,憔悴的老脸,那龟腰驼背,步履瞒珊颤颤巍巍的身体,让她看了心痛,怜悯。这些人家,就是村里的普遍现象,他们基本上都是和自己的孩子们分家单过了。分家以后,青壮劳力不出去打工挣钱的不多了。就是有不出去的,也是家里有病人,需要在家里照顾病人的离不开的。还有就是在家里像于亮一样,家里有买卖有挣钱门路的年轻人了。可是,在村里,有挣钱门路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现在,村里剩下的就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年轻人地种不好,粮食收多收少的都没有大关系。他们有从外面打工挣的钱,把钱拿家里来,什么公粮和集资提留款,就都不在话下了。难办的就是这些留守的老年人,他们老了,没有能力再出去挣钱了。就只能在家里守着那一亩多地,问地里要粮食,要钱花。

清欠队在村里收完拖欠的公粮和集资提留款以后,来村委办公室里和于月秋打了一个招呼,就都走了。她看着这些人都走了以后,心里一点也没有轻松。反而还增加了一些愁绪,以前欠下的公粮和集资提留款是都收齐了。可是,以后还会不会有新的,交不上的公粮和集资提留款呢?这些老年人,东借西凑地,把以前欠下的公粮和集资提留款倒是还清了。他们要是有个病,有个灾的,又去哪里弄钱看病拿药呢?

于月秋心事重重地走出村委办公室,她又突然想起了于亮两口子的事情来。她便拐个弯来到了于亮家里。于亮媳妇看见大姑姐来了,对她说道:“姐来了,快到屋里坐,我们正好找你有事。”

于月秋到了屋里问小琴:“你们想生三胎的事,现在怎么样了?”

小琴小声对她说:“我已经怀孕三个多月了,现在,把俺两个人愁坏了。马上又得进站检查,一旦发现怀孕了,就会马上给流产。姐啊,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啊?”

于月秋听了,也犯愁了。不进站检查看来是不行,村里的育龄妇女都已经登记造册,每一次进站检查,那一个育龄妇女也剩不下。一旦发现有不去的,就会抓她们家里的亲属去蹲黑屋子。被抓的人不但挨打,还不给他们吃饭。以此,来要挟这个育龄妇女,抓紧回来进站检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4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