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四十九章 老朋友了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于月秋来到了县委大院,传达室的老头拦住了她,问道:“这个同志,你找谁呀?”

于月秋赶忙笑着对他说:“我是青山公社,于家寨大队的书记,今天来找程书记有事。麻烦您给程书记说一下,谢谢您了。”

这个老头听了于月秋的话,把登记簿和笔递给她,说道:“你先登记,我给程书记打电话汇报一下。”

于月秋刚登记完,那个老头就对她客气地说:“程书记让你上去,他在三楼书记办公室里等着你。”

于月秋听了老头的话,心里马上轻松了许多。她来的路上心里一直还在犯嘀咕。我们这么多年都没有见过面了,他现在又是县委书记。我还是一个土里土气的农民,他是不是已经嫌弃我是老土,不愿意见我了呢?看来,是我想的太多了。

她刚来到三楼,就看见一位漂亮的姑娘迎了上来。问于月秋道:“你是于家寨大队的于书记吗?程书记在办公室里等着你,你随我来吧。”

姑娘说完,领着于月秋来到书记办公室门口,礼貌性地敲了敲门。就听见里面说道:“进来吧。”

不知怎么了,于月秋再一次听到了这个熟悉的声音,心里突然有一阵热乎乎的感觉。像是一个在外面受了委屈的孩子,马上就见到能保护她的大哥哥一样,让她高兴,让她有安全感。她赶忙抑制一下心情,随着这个姑娘来到办公室里。于月秋第一眼就看见,程书记头发已经有些斑白了。他正伏在桌子上写着什么,很快就把他写完东西的文件,递给了站在办公桌前的一个中年人。然后赶忙站起来,过来握着于月秋的双手,说道:“这那么多年不见了,没有想到你还是这么年轻漂亮。来来快坐下休息一下,乡亲们还都好吗?”

于月秋也半开玩笑地说:“你别笑话我了,我都快成老太太了。托您的福,社员们现在的日子,过得比以前是好的多了。自从你给联系了氨水和后来的碳酸氢铵化肥以后,小麦的产量确实是提高了很多,一亩地里能打出七百多斤小麦。社员们不但吃上了饱饭,家家还都有了余粮来。”

程书记听了于月秋的话,心里很高兴。于家寨大队的小麦能高产,自己确实是给他们大队里出过力。当时,农民对土地里使用氨水都还不了解。他和吴长腿为了弄到氨水,和说服让农民使用,也是费了很多劲。他对于月秋说道:“社员们只要是能吃上饱饭,家里再有余粮,那真是太好了。咱们当领导的,也算是没有没有白操心。”

于月秋这里刚坐下,只见那个漂亮姑娘就给她端来了一杯开水。然后对程书记说道:“程书记,没有什么事我先出去了。”

程书记看见那个姑娘出去了,他热情地问于月秋:“你过得还好吗?这么多年你都没有来见我,我还真的很挂念你。你今天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

于月秋这里刚要对他说,李伟想转公办老师的事,又突然听到门外面有敲门的声音。程书记赶忙说道:“请进!”

程书记话音刚落,门就被推开了,紧接着进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她看见了于月秋,马上半开玩笑地说:“书记有客人啊,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了。不然,我等一会再过来找你签字吧。”

程书记对她说:“没有关系,于书记是青山公社,于家寨大队的大队书记。又是白龙潭水库工地上的女石匠连连长,不是外人,都是老朋友了。”

这个中年妇女听了程书记的话,也热情地过来和于月秋握手。说道:“我姓刘,在县妇联工作,欢迎你来做客。”

于月秋听了,就知道这个人是县妇联的刘主任。她以前也听说过她的事,她曾经下过乡,插过队。还在她插队的大队里,当过生产队长。于月秋也客气地说:“谢谢刘主任,有事我一定会去麻烦您的。”

程书记给刘主任签完字,看着她走了以后。有点尴尬的对于月秋说:“看来在这里咱们想说说话,叙叙旧是不大容易。这样吧,你来一趟也不方便。我给你一把钥匙,你先到招待所二零六房间里等着我。那是我中午休息和会客的地方,那里很僻静也不会有人打扰。我下了班,就过去找你,咱们中午一起吃个便饭。”

于月秋听了程书记的话站了起来,想想该办点事还没有办,不能就这样回去了。她有一点羞涩地接过了程书记手里的钥匙,又想缓解一下不自然情绪,对他说:“你领导大了,工作也忙。那好吧,我就不在这里打扰你工作了。”

程书记又说道:“你不用着急,我让司机开车把你送过去。你在楼下门口上等一下,车马上就过来。”

于月秋来到楼下时间不长,她就看见来了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了门口。接着从车里出来了一个小伙子,问于月秋:“你是于家寨的于书记吗?请您上车吧。”

于月秋赶忙说道:“我就是,谢谢你了。”

司机对她笑了一下,说道:“你不用客气。”

于月秋听了,也不再客气了。她看见司机已经给她打开了车门,她就实实在在地坐进车里去了。很快,车就把她送到了招待所的楼门口。司机对她说:“招待所到了,我就不上了,你自己上去吧。再见。”

于月秋手里拿着钥匙,来到了二楼,找到了二零六房间。她打开门进去一看,突然自己有点手足无措,局促不安的感觉。心想:古代皇上住的地方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难道比这里还要好吗?不就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吗?还非得装饰的这么豪华吗?她一边想着,一边在房间里欣赏着。房间是大套房,一间办公的地方,这里桌椅、沙发、办公用具一应俱全,还在电视柜上放着一台彩色电视机。一间卧室,卧室里按了一张大双人床,床上铺着雪白的床单和被褥。还有卫生间和洗澡间,卫生间里的澡盆,水盆擦得雪白一尘不染。

于月秋在房间里欣赏了一会,突然听见有敲门的声音。她赶忙过去把门打开,只见招待所食堂里的几个服务员,端着饭菜给送房间里来了。他们来的房间里把饭菜在饭桌上摆好以后,又很有礼貌地把门给带上走了。于月秋看着一桌子的饭菜,很多菜都是她没有见过,没听说过的。那浓浓的香味,馋得于月秋馋涎欲滴。就这时候,门被推开了,程书记来到房间里。他对于月秋说:“你从家里来得早,不知道你吃饭没有?现在一定是饿了吧?”

程书记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橱子拿了一瓶酒,说道:“下午还上班,咱们中午就少喝一点吧。”

反正他们已经都是老熟人了,彼此也不用再客气,斟上酒二人就大大方方地吃喝起来。他们一边喝着酒,吃着山珍海味,一边说着心里最想对对方说的话。二人此时的心情,都感觉到既舒服又高兴。于月秋还感觉到,从内心深处溢出一种幸福和甜蜜。

下午,于月秋坐在了返回青山公社的公共汽车上,感觉头还有点晕乎乎的。不过今天中午发生的事情,她还记得清清楚楚。她也不知道今天自己到底是怎么了,自己却是积极主动地去配合对方。于月秋自己心里很清楚,自从她结婚到现在,今天她是最高兴的一次,也是她第一次,真正尝到了做女人最快乐的一回。

于家寨村前那片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里,已经泛起了金黄色的麦浪。这也是包产到户的第一个麦收季节,人们已经在家里闲了很长时间了,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就等着麦子成熟了好好地大干一场。

这一季的麦子,还是去年秋天,生产队里一起播种的。分地的时候,麦苗还没有拔节。麦苗是随着一家分地的多少,就有多少亩地的麦苗。现在眼看着麦子就要成熟了,马上就该收割了。可是,社员们把地里的麦子割完以后,去哪里打场、晾晒麦粒子,成了眼前最大的问题。春天分地的时候,生产队里队委会的队长和会计们,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把原先的那片老打麦场分了几大块,想着就是不要把打麦场破坏了,到收麦的时候各家各户好用着方便。没有想到把打麦场分开以后,时间不长就让社员们把打麦场用镢头刨了起来,然后都种上了大豆。

天刚刚亮,于金水又习惯性地抽着旱烟,慢慢地来到了自己家里的麦地头上。他站在地头上看了一会即将成熟的麦子,就又想起来打麦场的事情。原先在生产队里的时候家大业大的,想给队里添置一些什么东西,都是很容易办的事情。可是,现在把土地全部都分到了各家各户了,其实各户也就成了一个小集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了把自己的责任田种好,那些种地的一切工具一样都不能少了。你少了什么,在抢收抢种的时候,就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把土地分给个人管理当然是很好,自己对待自己家里的地,更会尽心尽意地去侍弄。地侍弄好了,种下的粮食也一定会高产。可是,这眼前还是一个过渡阶段,一切种地遇到的事情,突然间砸都到了每一个人头皮上,这就把人们弄了个措手不及。

于金水思绪万千地蹲在地头上抽着旱烟,突然听见有人对他说道:“于主任起的这么早,你蹲在这里寻思什么呢?”

于金水听见有人来了,回头一看,是李玉山肩上扛着一把铁锨走了过来。于金水发现,自从对李玉山解除了管制,给他平反以后,他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好像是又年轻了好几岁,身体也健壮了不少。以前,他走在路上都是两眼瞅地,不敢抬头看天。对他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打击,让他整个身心都萎靡不振,走起路来就像是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头一样。于金水看着李玉山,把烟头扔掉站起身来。对他说道:“唉——我就是一条贱命,在生产队里的时候,早晨,想睡一会懒觉却没有这个时间睡。现在不用去生产队里干活了,有时间睡觉了,不天明就睡醒了,躺在床上还浑身难受。你怎么也老早地跑出来了?不在家里多睡一会?”

李玉山也笑着说:“还不是和你一样吗,躺在床上难受,也出来想逛逛。你们家打麦场的事有着落了吗?”

于金水说:“我也正在为这个事犯愁,去哪里压个地方当打麦场呢?”

李玉山过来把烟包子和卷烟纸递给于金水,自己也卷了一支。他们都点上火以后,又都蹲了下来。李玉山说:“我倒是有个想法,也正想找你商量商量。你看哈,咱们两家的麦地正好挨在一起,又都是靠在路边上。现在,麦子也基本上成手了,咱们先把靠路边的这个麦地,拔出一块空闲地来,压出来当打麦场不就行了吗?”

于金水听了李玉山的话,稍微考虑了一下,马上说道:“你说的这个办法能行,这个地方的麦子也成熟的差不多了。咱们说干就干,今天咱们就拔麦子压场。”

吃过早饭,李玉山老两口子和李辉小两口子,还领着他们的两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于金水两口子,他们都扛着铁锨和搂耙,挑着水梢拿着麻绳,来到了于金水和李玉山说的那块麦地里,开始拔麦压场。

过了一会,李玉山迈开步伐丈量了一下,然后对于金水说:“再往前拔个两三米,我看着就够咱们两家用的了。你们在这里再拔一会,我去打麦场里拉个碌碡来。”

于金水听了,也直起腰来,说:“我和你一块去吧,我去拉一个压麦子的碌碡来,省着用的时候找不着。”

他们两个人来到原先生产队里的打麦场里,看见几个碌碡都还带着碌碡郭子。看来是种地的人看着这些碌碡碍事,就都把它们推到地边上来了。于金水和李玉山看了互相一笑,把手里的麻绳拴在碌碡郭子上,就把它们拉倒他们家的地头上去了。

他们两个人拉着碌碡回来的时候,这几个人已经把麦子拔完了,正在一捆一捆地抱着往地头上挪。看看也拾掇的差不多了,于金水高声对他们说:“看来真是干自己的活了,这么快就干完了。好了都过来歇一会吧。”

李辉放下最后一捆麦子,高兴地说:“就是感觉到,这是干自己的活,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

李辉媳妇宋娟,看着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泡透的李辉,说:“你就是出大力种地的料,你看人家金水叔家里的于涛,在城里上班多舒服。”

李辉听了,笑了笑说:“个人有个人的活法,我就觉得在家里种地舒服,自由自在的也没有人管着。金水叔,我好长时间没有见到于涛了,他有时间回来帮忙割麦子吗?”

于金水的媳妇秋菊抢着说:“前几天回来的时候,他们两口子就说了。到割麦子的时候,都请假回来给我们帮忙。”

于金水就这么一个儿子,比于亮和李辉还小两岁,于涛高中毕业以后就去当兵了。后来,于涛复员回来的时候,正好赶巧县毛纺厂里招工。因为他有当兵的这个优先条件,于金水又在大队里当干部。所以,于涛就顺利地去毛纺厂里当了工人。

他们这伙人休息了一会,于金水说:“好了,你们女同志就回家做饭去吧。剩下的活,有我们老爷们干了。”

这时候,他们三个老爷们拿着铁锨和搂耙,开始把这块拔完麦子的地方整平。整平了地面以后,就去把水挑来泼在已经被整平的地面上。然后,于金水和李玉山又去了原打麦场里,弄来了一些去年的麦糠撒在上面。等到地面上有些干松的时候,他们三个人,就开始拉着碌碡碾压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20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