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铁姑娘

作者:寸石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二十七章 开挖灌渠

书名:铁姑娘 作者:寸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59

十五里的灌渠,除了该建渡槽的地方,剩下需要人工开挖的部分。平均分到各个大队里去了,每个大队里分了一百八十米。从整个开挖灌渠的地貌地况来看,全程基本上都是当地人称麻古石的岩层。岩层虽然不是很坚硬,但是,用镢头、洋镐的很难刨动。只有放炮以后,才能开挖。

于家寨分到的那段灌渠,正在他们大队的村后面。这样对他们大队的社员来说,就不用舍家撇业地到外面去出夫了,这样白天干完活晚上回家住就行了。大队里又把这一百八十米灌渠,分到了三个小队里,每个小队分到了六十米的灌渠。这样一分,各小队就有了自己的主动权。于金水和队委的几个人商量了一下。为了尽快地把灌渠开挖完成,他们决定还是在工地上设一个伙房。这样出工收工的时间也好控制,更是减少了早晚回家吃饭的时间。

于金水吸取了修建水库时的经验教训。吃不饱饭,饿着肚子,就一定干不出活来的情况。干不出活来,工程一定会完成的慢。那样熬时间出工不出力,才是劳民伤财的事情,还耽误自己的农活。所以,他决定,先把今年小队仓库里储存的余粮拿出来,放到伙房里大伙统一吃饭。等到工程完成之后总算账,再从每个人的身上平均收取粮食。这叫公打火,平摊钱。谁也没有什么意见

三队的全体社员们,基本上都赞成于金水的这个施工方案。参加过白龙潭水库工地的人,都知道吃不上饱饭,还干这么重的活的那种滋味。

于月秋更是赞成于金水的这个办法,她想:人是铁,饭是钢。来参加开挖灌渠的这些社员们,要是都吃饱了饭。干劲也会十足,工程一定会提前完成。今天,她领着山杏和陈热闹一起跟着技术员防线。两个技术员扛着水准仪测高程、量灌渠的边线宽度。每一个点上,于月秋都用锤子砸上一个木橛子。山杏提着红漆,又在木橛子上面刷上红漆。技术员在灌渠边线外围,找一块挪不动石头。在上面用红漆写上开挖的深度和宽度。这样为的是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点不会被破坏,也让每一个施工队有了施工的依据。

技术员继续往下一个点防线去了。于月秋让山杏和陈热闹拉着一个皮尺,从这个木橛子到下一个木橛子固定好以后。她便在后面溜上白石灰,这条白灰线就是灌渠的边线。等到他们三个人放完线回到伙房的时候,李玉山已经把饭做好了。今天还没有正式开工,伙房里吃饭的除了队委的几个人,就是于月秋她们三个人了。

今天,李玉山也是在伙房里第一次开火做饭,他蒸了一笼玉米面和白面混在一起的馍馍,烀了一锅猪肉烀大白菜。陈热闹闻着香味,贪婪地看着刚出笼的馍馍和猪肉烀白菜,馋得他直吞口水。他们这些人,正在准备吃饭的时候,李伟突然来到了伙房里。于金水看见他回来了,就知道白龙潭水库上,所有的工程都已经完成了。这些准备吃饭的人马上都站了起来,于金水问:“是不是全部都完成了?”

李伟看见这些人都站起来了,有点感动地说:“麻都坐下吃饭吧,还用站起来吗,都是一个队里的社员。”又对于金水说:“这回白龙潭水库的工程都全部完成了。要不是帮忙建水管所,一个月以前就都能回来了。”

于金水说:“这回好了,你们都回来了。这次咱们的开挖灌渠的工程,更能提前完成了。好了,什么都不说了,咱们都吃饭吧。”

于月秋看见李伟回来了,心里还是多少有一点别扭。为了缓和一下他们的尴尬,和以后在一个工地上干活见面的时候能随和。这时候,他主动对李伟说:“你们又在工地上坚持这么长两年,真是辛苦你们了。”

李伟看见于月秋主动过来和他打招呼,也忙说:“没有什么辛苦可言,在哪里都是干活。你开劳模会回来了?听程飞书记说,劳模表彰大会很气派。”

于月秋说:“场面是很火爆,地委书记亲自颁奖,让与会人员大受感动。听说,你也上了光荣榜,成了先进人物了。”

李伟听了于月秋话,突然内心有点愧疚感,但只是飘忽一下就过去了。他忙笑着说:“我的这点成绩,不值得一提。咱们吃饭吧,饭菜别凉了。”李伟赶忙岔开了话题。

陈热闹看见了李伟,刚才的那个高兴劲头一下子没有了。他和李玉福离开白龙潭工地回来的路上,一直是有一个问题让他们没有想明白。那就是,是谁去了指挥部举报的他们呢?当时知道这件事的就两个外人。一个是于金水,一个是李伟。他们想:于金水会去举报吗?他举报了我们,他能得到什么好处?后来他还因为这个事挨了批,受了过。要是他去举报,他不是自找苦吃吗?他们两个人,想了好几天也没有想明白。这件事,还得感谢于金水和于月秋。要不是于金水和于月秋去指挥部里费劲舍脸求情,他们有可能现在还在监狱里蹲着。所以,他们便开始怀疑举报他们的人是李伟。可是,他们又没有证据证明是李伟举报的,关键是这件事是个见不得天的事情。陈热闹和李玉福也只能是干怀疑,没有办法去讨要说法。

他们吃过这顿饭以后,第二天,工地上就全部开工了。社员们都知道,工地上是先吃饭后拿粮食。所以,今天工地上来了很多社员,得有一百五六十口子。不管他们是什么目的,是来吃饭的还是来干活的。反正是所有的社员,情绪都很高涨。于月秋看着还很高兴的于金水,忙过去对他说:“来了这么多人,你打算怎么安排他们干活?”

于月秋的一句话,这才提醒了于金水。他想:对,怎么安排这些人干活呢?干什么活?应该怎么干?他想到这里,自己还真有点晕头转向了。他忙问于月秋:“月秋啊,你看着应该怎么干,我还现在还没有想到这那么多。”

于月秋犹豫一下,过了一会。说:“一共六十米灌渠,咱们第一天应该清表。把上面的杂草和树木清理干净。然后,打炮眼放炮。到了那个时候,放完了第一排炮,灌渠就能用人工开挖了,就是来的人再多也有的是活干。”

于金水皱着眉头,又说:“现在社员们都干劲十足,咱们不能撵一部分人回去吧?”

于月秋看着于金水犯愁了,认真地说:“反正是都来了,也不能让他们白吃饭。六十米工地,咱们分成六段。一段安排二十多个人,自己组合对脾气的人一块干。清理杂草树木的这些活,也就是一个上午的活,谁干完了谁歇着,等着吃午饭就行了。吃完午饭,留下一部分打炮眼的人员。其余的人先回家等着,放完炮再回来往外抬土。你看这个办法能行吗?”

于金水听到这里,高兴地一拍大腿。说:“大侄女啊,你真是越来越有本事了。好,就按你说的这个办法干。”

活少人多,这个施工面上清理附作物的活,还不到开饭的时间就已经都干完了。社员们干完了活,有坐着的,有站着的,都在伙房外面等着吃饭。陈热闹看着这么多人都在这里等着吃饭,他两只手扶着铁锨说:“今天的饭免费吃。老少爷们都敞开肚皮使劲吃,别不好意思啊。”

李玉福老婆接着话茬说:“又不是新过门的小媳妇,有老婆婆看着不敢吃饱。现在是新社会了,谁还怕人吃不饱饭。”

几个老娘们听了也都符合着说:“咱们干了活出了力,哪有不好意思吃饭的。”

李玉山和山杏看着今天这么多人吃饭,也是忙活的不轻。今天,蒸的饭是玉米面和红薯干子面和在一起的窝窝头,烀了一大锅猪肉烀大白菜。说是猪肉烀大白菜,其实也就是白菜里有几片肥猪肉罢了。

说实在话,从今年秋天,社员们才每人多分了五十多斤玉米。现在交公粮的时候,不用再交红薯干子了。今年各家各户,晒得那些红薯干子也都自己留下了。算是这么多年来,头一次,各家多存了一些粮食。在此之前,哪一家过得不都是半年粮食,半年糠菜的日子。今天灌渠开挖,是第一天开工。有的社员们也是为了来工地上看看热闹,更重要的还是这顿临时免费的午饭。他们这些人,在工地上吃的这顿饭,这么多年来,也是头一次吃得最饱,最香甜的一顿饭了。

到了晚上,于月秋在工地上吃过晚饭。回到家里的时候,看见于庆从学校里回来了。不用说,今天一定是星期六了。于庆看见姐回来了,忙从屋里出了帮忙把她肩上抗的镢头和铁锨拿下来。于月秋拍了拍于庆的头,说:“好小子,长得快赶上我高了。以后,你要好好吃饭,才能长大个子。现在咱们家里不缺粮食了,你以后在学校里不要舍不得吃,放开量地吃就是了。”

这时候,于亮听见姐姐回来了,跑了出来。拉着姐的手问道:“姐,今天你们工地上吃饭不要钱吗?”

娘也问道:“听说上午去了很多人?”

于月秋看着他们三个人,说:“都是为了吃一顿饱饭,又不是以后不要粮食了。今天上午,去的人真是不少。不过没有造成窝工,一天的活,一上午就干完了。”

来到屋里,于月秋从她的枕头下面,拿出来开劳模会的时候,发给她的那个笔记本,递给于庆说:“这个笔记本,姐送给你了,希望你以后好好学习。”

于庆拿着这本红色的笔记本,看见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奖给劳动模范于月秋同志。下面落款:中共平湖地委。盖着一枚鲜红的平湖地委公章。于庆看到这里,有些激动地说:“你应该好好地保存着这本笔记本,获得一个这样的奖太不容易了。”

于月秋看着激动的弟弟,笑着说:“你保存还不是和姐保存一样吗?只要你以后能考上大学,姐就是再珍贵的东西也愿意给你。”

于庆听了姐姐的话,高兴地拿着笔记本,找了一个牢靠的地方藏了起来。于亮眼馋地问姐姐:“姐啊,你什么时候再当劳模?奖给你的笔记本一定给我。”

于月秋心疼地抚摸一下于亮的脸颊。说:“行,下一次,我一定把笔记本给你。”

他们三队的炮眼还没有全部挖完,大队民兵连长李勇就把炸药送来了。一盒雷管、一捆导火线。他把这些东西交给于金水,并嘱咐他说:“这些炸药和雷管、导火线,一定要有专人管理。指挥部里做了统一安排,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吹头遍军号。头遍号是让人点烟的,记住,吹第二遍号的时候就开始点炮。因为工地上没有表,一定要记住这个军号声。”

于金水听了,回答说:“好的,我记住了。和在白龙潭水库工地的时候,是一个点炮的时间,你放心吧。”

李勇走了以后,于金水问王友江:“友江啊,还有几个炮眼没有挖完?”

王友江说:“快了,还有两个。不耽误事,那些挖完的炮眼先装着炸药也行。”

于金水听了说:“那行,炸药李勇刚送来。你安排人继续挖炮眼,咱们拿炸药去开始装炮吧。因为点炮的时间,还是和以前一样,咱们不能耽误别的生产队的事。”

六十米的施工面,一共挖了十八个炮眼。于金水和王友江,时间不长就装完了炮。于金水对王友江说:“找三个点炮的吧,算上你一个,你看看再找两个身体灵便的。”

于金水又对现场上的人们喊道:“现在炮都装完了,除了点炮的人员。其余的人赶快把东西都拾掇出来,马上就要点炮了。”

他们这里刚刚把现场拾掇利索,就听见李勇开始吹头遍点烟的军号了。王友江和另外两个人点完烟吸了几口,就一边大声喊着:“放炮——了!放炮——了!”一边往点炮区走去。

时间也就是过去了有十分钟左右,第二遍点炮的军号声就又响了起来。他们三个人早就分好了工,一个人点六炮。此时,他们三个人个人点个人的炮。瞬间的时间,就看见导火线里“嘶嘶”地冒出来了青烟。时间不长,整个灌渠工地上同时想起了炮声。

等到硝烟过去以后,于金水和于月秋他们几个人,来到放完炮的工地上。王友江他们三个点炮的,已经在这里了。他们来的目的,就是首先得查看有没有没爆炸的哑炮。如果有没响的哑炮,一定要保护好。有专人把哑炮里炸药和雷管,细心地给掏出来。等到第二天放炮的时候,再重新装上炸药一起放。他们细细地检查了一边,发现十八炮全部都响了,大伙这才都把悬着的信放下来。于金水看着被炮炸起来的麻古石,高兴地说:“很好,咱们这就叫做‘一炮打响’。走吧,都回去吃饭吧。”

于月秋回来的路上,对于金水说:“你发现没有,小推车在一茬炮和二茬炮放完到时候还能用上了。往后,灌渠越挖越深,小推车就不好用了。脱不了还得用抬筐往外抬土。是不是先把抬筐预备好,到时候就省事了。”

于金水听了,点了点头。说:“你说的对,明天是青山集,让王友江去赶集买抬筐去。咱们要是不提前准备,我相信这个不起眼的东西,有可能还买不着。”

和于月秋预计的一样,把第一茬炮的渣子,从灌渠里清出去以后。再用独轮车,往外清运第二茬炮的渣子的时候就很费劲了。现在,灌渠得有一米多深了。一辆独轮车,一个人推着,三个人在前面拉。才能能勉强地把这一推车渣子运到灌渠外面去,但是,已经是累得这四个青壮劳力精疲力尽了。另修一条坡度长的便道吧,这样运土还省一些劲。但是,也只能是等着把这一茬炮的渣子,清运出去以后才能修。这样去修便道的人工,就要浪费很多很多。到了这个时候,算算就不如用抬筐往外抬渣土省事了。他们便丢弃了独轮车,两个人一付架,开始用抬筐往外抬渣土。

一抬筐渣土,也就是有二百斤左右。从天明到天黑,一付架子到底能往外抬多少渣土,谁也没有计算过。只是看着来来回回,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地把渣土往外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4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