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225章 残生以为常

书名: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6

赵黍骑在马背上,缓缓进入蒹葭关,前方仪仗开道,两侧列戟排矛,数以千计的百姓挤满大街小巷。

男女老少见到赵黍,接二连三地跪下行礼,如同见到神明一般。

相比起星落郡与东胜都,蒹葭关才算是赵黍功成名就之地,他在此地时日虽不长久,却是一扫高平公在任时留下的沉疴痼疾,本地百姓对他感激无以言表。

赵黍原本不想露面,他一直觉得当初面对大蛇幽烛之时,因为自己的无能而造成许多伤亡,所以无颜再见本地百姓。

但出任蒹葭关的大司马罗翼提前派人传话,说本地百姓心怀感激,都希望能亲眼一见贞明侯赵黍。大司马信中言辞恳切,他不好拒绝,只好当众骑马入城。

再次踏足蒹葭关,赵黍心中并不觉得有多少荣幸欢悦,他很清楚自己的本事并不如外人所吹捧那样高明。自己在蒹葭关的诸多功绩,本就是仰仗众多军吏兵士合力才能办到,把所有功绩都加到他一个人头上,反而辜负了这些人。

穿过长街,一路来到府衙,大司马罗翼正率领一批僚属军吏守候在外。

“贞明侯远道而来,一路风尘仆仆,着实辛苦了。”大司马说道。

“辛苦二字不敢当。”赵黍下马揖拜行礼。

大司马上前托起赵黍手臂:“你我同朝为官,不必如此礼数。”

“那就当做是晚辈拜见尊长的礼节。”赵黍回答说。

“这就更不必了”大司马膀大腰圆,拍着赵黍臂膀说:“我这人是个大老粗,大字尚且识不得几个,更别说什么尊卑礼节,在我面前没大没小。”

赵黍笑道:“那晚辈就放肆了。”

尽管赵黍与罗希贤曾有嫌隙,但如今早已放下不说,他与大司马罗翼更谈不上有何仇怨。而且前来蒹葭关路上,赵黍有所耳闻,得知如今蒹葭关内外在罗翼的治理下,军务民事井然有序。

一路走来,各处驿站烽燧都经过修葺,兵士身上衣甲武器尽皆齐备,没有高平公主政时的短斤缺两。

而且除了平原田亩,一些荒山野地广植竹木,巩固水土之余,也能给养民生,可谓目光长远,大司马罗翼绝非表面上那般粗犷。

有这样的人物接掌蒹葭关,赵黍才能感觉自己过去的努力没有白费,本地兵民也能得到休养生息,所以他对大司马心怀感激。

“我先前听说,九黎国的圣兕谷大祭司与永翠祠神女联姻了”

府衙之中,赵黍落座后问道。

大司马让其他闲杂人等退下,点头道:“不错,我接任蒹葭关后,便派出探子前往九黎国搜罗军情机密。其实圣兕谷大祭司一直都想迎娶永翠祠神女,这次传闻是神女获得永翠神树的预言,传闻他们联姻诞下的子嗣,将成为昆仑之主。”

赵黍眉头微皱,大司马问道:“这永翠神树究竟有何不凡之处竟然还能发出预言莫非是成精作怪”

“永翠神树乃是昆仑南土一株寿逾数千载的古树。”赵黍说:“传闻此树乃是上古农神稷主手植,其叶能织衣、其果能充饥,凡人居于树下能避风雨蛇虫之害。”

大司马笑道:“这种话更像是市井小儿传唱之语,不太能当真。”

“确实。”赵黍说:“但据我所知,这永翠神树也的确神异不凡,所谓预言之说,并非指神树自身能开口明言,而是叶片本身会呈现特异脉络,宛如篆字。如古之甲骨卜筮,通过裂纹参差来预测吉凶。

至于为何叶片会有此等特异变化,估计是永翠神树与天地间流变气数有微妙勾连,若是有大凶灾变将至,神树便能有所感应,从而使得叶片脉络发生变化。古往今来,祥瑞灾异皆有萌发之兆,永翠神树便是其中之一。

而永翠祠奉祀神树,也是负责为南土各部预知吉凶。当年天夏朝开拓南土,永翠祠好像便是得了神树预言,决定置身事外,反而得以保全。”

大司马哈哈一笑:“这不就是见得祸乱将至,选择明哲保身吗这也要神树预言天夏朝以雄兵百万开疆拓土,谁人能挡非不愿,实不能也。”

赵黍转念一想,大司马此言不无道理,预料世事吉凶,难道都要靠甲骨蓍草、观星望气么

“不过昆仑之主一说,到底是不是永翠神树所发预言,尚且难料。”赵黍说道:“丰沮十巫败亡,南土妖神又因孛星逆回而多有折损,九黎国正是最为动荡不安之时。圣兕谷与永翠祠联姻,或许是存了安定国家的心思。神道设教,难免会有蛊惑之语。”

“我也是这么想的。”大司马说道:“眼下九黎各部心思不定,其实已有临近几个部族打算归附我华胥国。贞明侯你觉得如何”

赵黍略作思忖:“如果只是受华胥国印信册封,部族仍然由当地头人酋豪所管,只怕于两国对峙局势并无改观。而且这些部族归附定然有诸多要求,我猜他们肯定索要大量粮食布帛、铁器农具,如此才能说服部族百姓前来归附,对否”

大司马点头:“正是如此”

赵黍则冷哼一声:“我当初便已知晓,九黎国那边有好几个部族,用珠玉奇珍暗中换购华胥国的粮食布帛,再转手便卖给其他部族,以此大发横财。

这些部族自称归附,其实用心险恶。粮食布帛关系百姓温饱生计,拿去换购珠玉奇珍,不过是满足高门卿贵的奢靡享受。而九黎国得了粮食布帛,免却饥寒,反而因此壮大,此乃资敌祸国之举”

“可是朝中有人好大喜功,要我促成这几个部族归附。”大司马叹气:“我就是想问,贞明侯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赵黍沉思良久:“办法倒是有,但谈不上多好那些部族不是要归附我华胥国么简单,让各部头人携家卷到东胜都,请国主赐下宅邸庄园,让他们得以安居,也能瓦解他们的权势。

此外,各个部族改设郡县、委任官吏,然后貌阅计丁、丈量土地,另外修路架桥,破山川之阻,绝割据之机。”

“这可是好办法啊”大司马击掌道。

赵黍摆手说:“九黎各部状况未明,推行起来不知有多少变数。”

大司马却说:“凭这个办法,也能分辨出谁是真心归附,如此我也能向朝廷复命,省得招惹闲言碎语。”

赵黍不解:“究竟是谁要九黎部族归附两国虽暂罢兵戈,但贸然归附,更该提防戒备。”

大司马表情微妙,拿手指了指上方。赵黍当即明白,要求部族归附的人就是国主。

赵黍默然不语,国主或许是希望借此开疆拓土,却没有想过此举会造成什么后果。

每每想到国主下令戮害赤云都兵民,赵黍心中都大感失望。这位看似言辞温和的国主,许多作为堪称毒辣透顶。

赵黍选择协助梁韬,其中一个原因便是看透了当今华胥国主的为人。即便这位国主或许有别的高明之处,但轻贱他人性命这点,只怕比梁韬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一事。”大司马言道:“我近来发现,蒹葭关内外有赤云乱党蠢动,贞明侯怎么看”

赵黍故作严肃:“赤云乱党他们不是躲在苍梧岭么居然还敢冒头”

“看来贞明侯当初是没遇到他们啊。”大司马拍着大腿说:“你与韦修文回朝之后,这帮乱党贼寇便蠢蠢欲动。如今他们的人手不光在华胥国乡野出没,甚至在九黎国也有动作。”

赵黍对此丝毫不觉得奇怪,赤云都怀有济世利人之心,九黎国百姓在他们眼里同样饱受苦难。

“就不知他们最近有何举动”赵黍借机打探道。

大司马一摆手:“还不好说,我抓了几个私下贩卖盐卤的商人,拷问过后,发现乱党所需盐铁突然大增,他们在苍梧岭中可能正在招兵买马。”

赤云都有所准备,这在赵黍的预料之中。他们跟老师张端景有所往来,而且已经知晓赵黍布置坛场的真实用意,应该能推算出大乱即将到来。

而这恰恰是赤云都一转困守之势的关键时机,但是考虑到大司马罗翼坐镇蒹葭关,也有防备赤云都的用意,搞不好未来南方数郡战乱将十分激烈。

每每想到南方数郡难得几年太平,没想到转眼又生战乱,赵黍既无奈又不忍。

“那大司马打算怎么办”赵黍小心翼翼地询问道。

“我还在派人暗中查访,但乡下地方,刁民太多,口风也紧。”大司马脸色微沉:“若是等我查出哪个村子有嫌疑,便施以连坐,他们既然不肯说,便一个个杀过去,我看他们能忍到什么时候”

赵黍闻言一惊,他没想到大司马居然会用如此酷辣手段,为了揪出赤云都弟子,要多少波及多少无辜百姓

“大司马,如此是否会牵连太广”赵黍说道:“就怕乱党尚未查出,却将百姓逼反。”

大司马则是铿锵有力地回答:“我不怕他们造反,就怕他们躲着藏着不造反这些附贼刁民往往成村连寨,派去人明察暗访总是收获甚微。

我打算撤村并屯,将这些刁民统统聚拢起来,严加看管,杜绝他们与乱党往来。若是不愿迁移的,那就焚尽田亩、拆毁房舍,任由他们风吹雨打。如此便能使乱党贼逆无藏身之所”

赵黍听到这话,眼角不由得抽动,大司马见他如此,笑容颇为自得:“如何我这办法是否让贞明侯满意不是我自夸,当年对付赤云都,便是我向国主进言献策,可惜功亏一篑,不能将赤云乱党一网打尽,流毒至今。”

“当真是出人意料。”

赵黍真要怀疑自己这双眼睛是不是白长的先是丁飞绫,随后是大司马罗翼,明明自己过去对这些人颇为尊敬,怎么一转眼,都变成这般可鄙、可憎的嘴脸

“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本来就是这样的人。”灵箫提醒道:“只是你如今权势地位足可与他们平齐,这些人就展露出真面目来。”

“大司马,有些话我不得不说。”赵黍压住心中暴起杀人的冲动,语气平和道:“此事一来有伤天和,恐承负牵连,妨害后人。二来大动干戈,无益于休养生息,只怕地方上动乱不定,惹来参劾上奏,这不是让朝廷失一栋梁吗”

为了说服大司马,赵黍开始乱扯一通:“另外,我尚要布置坛场,若是杀人太多,使得血气冲天,恐有不妥。此事能否暂缓一段日子,想来赤云乱党不敢冒犯大司马虎威。”

“如此也好。”大司马也不知道是被哪一条说服,还颇为欣喜说:“多谢贞明侯提点,我记住了”

赵黍独自一人站在刻满阵亡将士名字的石壁前,旁边香火缭绕,他以额触壁,悔恨之意化作泪水流出。

“我赵黍愚昧无能,铸下大错,竟然轻信此等人间邪祟”赵黍用脑袋一下下撞在石壁上,直到额头流血也没有停下。

“够了。”一个老迈声音劝住了赵黍,转过头来,就见是双眼蒙布的景明先生。

“罗翼是我举荐来的。”赵黍对景明先生的出现不觉意外,他来到关城远郊的阵亡将士合葬墓拜祭,就是等景明先生现身,他直接说:“我没料到,原来当年就是此人献策对付赤云都,其人手段暴虐至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我我真没想到。”

“你不必过于自责。”景明先生手上拿着竹扫帚,就像一名守墓老人:“当年也算隔空交过手,我们清楚如何应对此人。”

“罗翼打算搞撤村并屯,将乡民聚拢起来,还要实施连坐法,逼迫各地乡民指认赤云都弟子。”赵黍阴着脸说。

“戮害生民,他罗翼也算熟能生巧了,五国大战之时,类似的事情就没少干。”景明先生冷笑两声。

赵黍言道:“我已经劝他暂缓此事了,起码在我布置完坛场之后再做,这应该能给你们争取时机。”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07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