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178章 明师照真性

书名: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6

“傩面剑客一事,你暂时不要四处声张。”

张端景说道:“如今事况未明,是梁首座及时赶到,把你从那名剑客手中夺回。”

赵黍赶紧问道:“那傩面剑客逃走了”

“我施展裂地锁邪法,打算将其拿下。”张端景面无表情地说:“但是这傩面剑客受神剑所护,万法难侵、禁法难制,已经脱逃了。”

赵黍脸上不敢表现,心下却是一宽。裂地锁邪法就是张端景依据前人裂地召泉、设禁摄妖等术法,融汇开创,收拿妖邪其功显著。

傩面剑客能够脱逃束缚,可见神剑不止锋芒无匹,还令剑客本人能够横行无忌。莫怪乎赤云三老会让剑客来斩杀大蛇、解危救急。

“我为你疗伤时,发现你百脉真气凝炼提化,有炼髓易骨之功。”张端景转而言道:“此非是疏瀹五藏篇,倒像是崇玄馆仙骨含箓、节节纳真的路子。”

赵黍目光难掩羞愧,却不敢隐瞒:“我修炼了梁国师送的九天紫文丹章。我错了,不该如此。”

张端景阖眼说:“我并未责备,只是修炼别家法诀,此事关乎性命,应当与我言明。否则你修炼用功中途出了偏差,何人能解”

赵黍事后回想,也觉得自己有些托大妄为,修炼之事完全仰赖灵箫指点,已经忘了老师张端景才是给自己奠定修炼根基的传法授业之人。

“我是不是不该修炼崇玄馆仙法”赵黍小心问道。

张端景言道:“崇玄馆乃是仙家正宗传承,所传法诀精深高妙,我知你心存向往。但你应当明白,仙法贵重、不可轻传,梁韬传你仙法,定然有其图谋。”

赵黍思量片刻,言道:“老师,我近来得知一事。梁国师早年夺占国中各处福地洞府后,投下诸多洞天云篆,打算以此推演地脉气数,育化地祇真灵。

之前我在南方数郡广设坛场、行法收瘟,便是依靠他在各地设下的洞天云篆,方能策动天地之气。而且为了防备南土妖神,我还借用了九天云台,但此举为他所乘。”

张端景神色凝重,闭目沉思。

赵黍继续说:“我怀疑,梁国师若想开创人间道国,独掌一方天地气数,必定要另开法度,断然不可能依循天夏朝赞礼官留下的旧有纲纪。”

“投符入地,篡变气数,即便符篆变炼育化地祇真灵,亦将是他梁韬一人的奴仆使役。”张端景说道:“而你修炼崇玄馆仙法,转化道基,又借用九天云台行法,实则助梁韬重定法度。”

赵黍哭笑不得:“我哪来这本事重定法度但我以崇玄馆仙法根基登坛行法,恐怕会动摇旧有的纲纪法度。”

“破而后立,梁韬此举是拿你试探法度深浅。”张端景说:“虽说天夏朝的纲纪法度早已衰败,但新旧法度磋磨,你行法之际应是凶险万分。”

张端景于科仪法事一途上,亦是钻研颇深,立刻就判断出关键之处。

赵黍只好说:“我根本不记得行法收瘟时的经历,后来还是听其他人转述。我在法坛上让孛星逆回,但我自己完全不知道。”

张端景表情严肃,这状况似乎也超出他的预料。

“后来”赵黍想了想,决定还是向老师坦白:“我忽然被祖父从一无所知中唤醒,好像还看到了天夏朝的历代赞礼官。祖父话中提及皇天倾颓、纲纪已坏,当以身补天老师您知道此为何意么”

张端景思量许久才说:“你要记住,在恍惚中所见,未必都是真实。如果侥幸得见故人往事,或是因为血亲承负,精微气机有所牵连,又或是灵明昏昧,心生幻象而自误。更甚者,外邪作祟、蛊惑人心。如此种种,皆不可沉迷其中。”

赵黍被这一番话点醒,自己方才好像梦到了父亲前往伏蜃谷之前的事。可他从未有过那段经历,怎会无端梦见

“我记住了。”赵黍点头,如今他心境不安,非常需要老师的指点。

“你是否埋怨为师没有及时来援”张端景忽然问道:“如果不是我被巫真引走,或许能救下许多人。”

“我又岂会埋怨老师。”赵黍摇头道:“我只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偏偏又贪求甚多。”

张端景望向别处,轻轻叹气:“得知你父亲死讯时,我也如你这般。”

赵黍微微动容,张端景言道:“只是人生在世,又有谁是无所不能的你莫要因此自悔自恨。”

“我明白了。”赵黍将老师的教诲一字一句刻进心底。

“天色未亮,你先继续休息。”张端景起身道:“我会继续留在蒹葭关,你伤势大好再处理公务。”

目送老师离去,赵黍心中悲痛懊悔已然缓和许多,随后听灵箫说:“授徒传法,首重明心见性,方知如何下手点拨。仅此一项,我不如张端景。”

赵黍万万没想到,以灵箫的性情,居然会说出这种话来。

“其实也不尽然。”赵黍说:“以前我也经常将老师的话当耳旁风,有些事直到今日方才有切身领会。”

“若论修为,张端景不如梁韬,但他煞费苦心,不希望你卷入此间乱象。”灵箫言道。

“我明白。”赵黍翻过身子,将脸埋在臂弯中:“但我已经深陷其中了,只能一步步走下去。”

当赵黍再度现身处理公务,距离蒹葭关大战已过去了将近一个月。

由于大蛇幽烛被斩,丰沮十巫尽数覆灭,武魁军在前线连翻大胜,一举攻占了多座九黎国城池。

但韦将军没有强催大军继续进攻,一来新近攻占的疆域亟需安抚民心、治理政务,二来华胥国也无力征发更多兵卒,开疆拓土并非是毫无止境的。

而且蒹葭关突发变数,傩面剑客再度现身,使得朝廷之中一时议论纷纷,各种原因一同发挥,让韦将军止步于武罗镇一带,与九黎国残兵形成对峙之势。

“眼下首要,便是对蒹葭关以南新占之地编户齐民、设立郡县。”赵黍运笔如飞,对下方军吏说道:“我已经上书国主,不日便可获得答复。此间你们要约束好麾下兵士,不可行抄掠之举。粮饷已筹措到位,你稍后便随辎重车队一同出发。”

军吏躬身称是,拿着文书退下,又有兵士前来通报:“赵长史,崇玄馆姜茹求见。”

赵黍笔下一顿,示意准许。

“赵黍,你没事吧”姜茹一来便急切问道。

“我伤势已大体痊愈。”赵黍脸色微沉:“但是有许多兵士与百姓不幸殒命,连贺当关也”

姜茹安抚道:“战场之上危机四伏,你已经尽力了,不要责备自己。”

赵黍勉强一笑,问道:“你为何来了”

“我听说了蒹葭关的事,担心你受伤沉重。”姜茹捧来一个木匣:“这枚神柯仙果我留着没用,特地给你送来。”

“你这又是何必。”赵黍叹气,他见姜茹脸上写满关切神色,再愚蠢也明白对方心意。

姜茹摇摇头:“我这次来,还有一件要紧之事,朝中公卿纷纷上书罢兵”

“意料之中。”赵黍放下笔:“此次战事虽然短促,但钱粮耗费巨万。而且眼下战果足够丰厚了,再打下去府库难以为继,九黎国也不会一退再退。目前是时候暂缓脚步,巩固新占疆域了。”

“不光这样。”姜茹表情复杂:“朝中有不少人说要拿你下狱问罪。”

赵黍没有立刻回话,念头一转,随后露出无奈笑容。他很清楚,从青岩郡到蒹葭关,自己一路横行,必定招致怨恨。如今战事将息,部分人想到的不是论功行赏,而是兔死狗烹,打算趁机狠狠报复。

姜茹见赵黍好似无动于衷,赶紧说:“你要尽快做些准备,我来之前就听说了,国主下旨要召你回朝觐见,说不定旬日便有人前来。”

“准备什么准备”赵黍问。

“你如今虽然代替韦将军坐镇蒹葭关,却也手握兵权,可一旦只身回朝,那便无所依仗。”姜茹连忙解释:“而你在青岩郡和蒹葭关的一些举动,如果真要细究,有许多不合朝廷律令之处,朝中公卿便能以此对你大加责难。”

赵黍看见姜茹那焦急目光,说道:“你心思也乱了,我不是那种没了兵权就任人宰割的凡夫俗子,若要追究我的罪过,恐怕还没那么轻易。而且旁人不知内情,还则罢了,你应该清楚,如今的我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拿捏问罪的。”

赵黍确实深深陷入梁韬的布局当中,但同样,他的存在对于梁韬来说也不容忽视。

怀明先生戏称赵黍堪比梁韬的亲儿子,原因便在于赵黍关系到人间道国的大计。朝中如果真的有人要拿赵黍开刀,梁韬不会坐视不理。

其实赵黍隐约能够猜到,所谓朝中公卿要问罪赵黍,很可能是国主不放心他在地方上权威日盛,有些人揣摩上意,从而闹出这档子事来。

一个都督数郡军政的人物,登坛行法能够收治瘟疫,甚至使孛星逆回,重创南土妖神,在武魁军中和众将士有半师之分,地方官吏唯他手书是尊,将朝廷诏令视若无物,长久以往,此人治下岂不是自成一国

从国主任用高平公镇守蒹葭关,放纵其废弛军务兵事来看,赵黍便明白,国主宁可其人无能,也不希望看到地方官长权势太盛。

只是碍于两国交兵的现况,国主允许了赵黍在战时的便宜行事。而为了达成目的,赵黍也一度将自己手中权力发挥到了极致,南方数郡的军政财赋尽在他一手掌握。

这种状况太过罕见了,若非韦将军十足信任,无论是军中长史还是馆廨散卿,按说都不可能有如此权势。

跟姜茹稍做解释,她也明白过来,赵黍则说:“不论如何,还是要多谢你前来告知此事。”

姜茹脸颊发烫,躲开赵黍的目光,她其实早就想来蒹葭关了,可是先前在地肺山养伤,姨娘不准她擅自离开,还是找机会向梁韬恳求,才能够前来探望赵黍。

“你清减了。”姜茹再度望向赵黍,见他形容略显消瘦,嘴边髭须不修,莫名感到心疼。

“忙里忙外,焉能不瘦”赵黍说道:“如果真有旨意召我回朝,那也正好。不过眼下还有一些要紧事,交给后来者我不放心。”

姜茹一听这话,熟门熟路地坐到书吏的位置上,提笔笑问:“不知贞明侯有何吩咐”

赵黍见她如此,也不好拒绝:“蒹葭关一战,城中兵民伤亡惨重,理应用心抚恤赈济。我事前备下一笔财帛,就是用来给亡者发派。如今便按照兵册户籍,逐一发放给亡者家属。”

姜茹运笔不停,赵黍敲着额头继续说:“赈济抚恤这件事要立刻办,按照我先前当众发放军饷冬衣那样做,一来免于冒名顶替,二来让兵士带着阵亡乡党的抚恤银与遗骨返乡。”

“还有么”姜茹看出赵黍情志低落,连忙追问,不让他愁思缠绵。

“城中兵士百姓多有全家尽殁者,眼下虽已略作掩埋,却无人祭祀。”赵黍说:“发生这种事情,我责无旁贷,打算为他们行法炼度、设祠立祭。”

姜茹提醒说:“设立神祠这种事,恐怕还需要上书朝廷得到准许,否则便是淫祀。而且历来神祠所祭,应当是有大功之人,寻常兵士百姓,恐怕不足以设祠受飨。”

赵黍面带委屈,他忽然想到那上千名刑徒兵,自告奋勇前来救援自己,不顾凶危挺身而出,最终却惨死于大蛇幽烛,死后几乎无人记得他们。

“设祠确实不妥。”赵黍叹气,只好转而说道:“还有,那些刑徒兵临时受征作战,依律可减罪一等。”

姜茹言道:“这件事由你来做,恐怕会引来非议这样吧,你如果真想替他们争取减罪,不妨请韦将军代为上书,把这些刑徒兵收编为关城戍卒,让他们就地安家,以实边镇。如何”

“你说得对,就按你说的办。”赵黍只得点头。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07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