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146章 登坛通天地

书名:昆仑一黍 作者:无色定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6

“赵长史,坛场已经布置妥善。”

数日后,贺当关前来府院禀报,赵黍正在屋中提笔空书。他面前香炉升起一团淡青烟气,如符篆般的蟠曲线条,粗细不一,赵黍对照着桌案舆图, 在烟气线条中小心翼翼增添几笔。

“我知道了。”赵黍摸了摸嘴边一圈髭须,青玄笔虚划一记,散去烟气,指着一旁几个箱盒:“叫人来将这些灵材搬去坛场,动作轻一些。”

“是。”贺当关立刻下去吩咐人手。

这些日子元无角领着一支箓坛吏兵,在蒹葭关地底各处穿行, 经过一番勘测, 已大致摸清附近地脉走势,赵黍则尝试将其转译成符篆,以此提炼出山川真形图。

若要安镇山川,无此山川真形图则万难施展,除非是像铁公、衡壁公那样的一方地祇,直接掌握山川地脉勘合符契,不然就只能自行摸索。

但赵黍如今有铁公遗蜕炼成的灵文神铁令,除了召遣吏兵、号令鬼神无往不利,对山川地脉也有异乎寻常的灵妙感应。

加上以赵黍的符法造诣,如今尝试趁着梳整地脉,将蒹葭关一带山川地脉转译成真形符图,也能勉强做到两三分。

如果是借坛场法仪,将灵觉感应大为扩张, 应能洞悉更深、窥知更广。

山川地脉氤氲气机, 其中有清有浊、有阴有阳。如果完全忽视人间尘世, 地脉气机本属自然造化, 任其运转流变,既能萌发生机、沃养万物,也能引起地动山摇、覆灭生灵。

但对世人而言, 自然是希望趋吉避凶、取利舍害。梁韬让赵黍梳整地脉, 肯定是希望占地脉之利。

对于妖鬼精怪而言,山川地脉便如同人世间的道路,其中流转的气机是养育它们的资粮,地脉也是它们往来潜行的通道,因此不必与俗世凡人错杂交汇,免得惊世骇俗,引来麻烦。

同样,妖鬼精怪与凡人杂处,本就无益于凡人。沾染五行不正之气,易生病害。所以明定人鬼、各安其处,人居阳世、鬼处幽冥,这就是梁韬人间道国的基础,也是天夏朝原本的做法。

身为天夏朝赞礼官的传人,赵黍很清楚世间妖鬼精怪不可能尽数灭除。如苍水河畔诛邪一战,也是诸多缘由引起,更要有梁韬那等仙家高人出手方能了结,否则便是遗患无穷。

想要约束妖鬼精怪,仅凭杀伐手段并不足以成事, 若能完全掌控与调摄天地气数, 则事半功倍。

梁韬未来开创人间道国,便是要借科仪法事,掌握一国天地气数,此举如设天纲地纪,让一切妖鬼精怪无所遁形,存亡皆系于梁韬一念之间。

但如此宏图伟业绝非一蹴而就,尤其以地脉气机关系重大。如蒹葭关周围山川地脉中气机闹动不定,显然妨碍了梁韬布局。

梁韬修为法力确为当时顶峰一流不假,却不代表他事事精通、无所不晓,而且以如今赵黍在科仪法事一途上的造诣,也渐渐体会到其与仙道修炼的差异之处。

正如灵箫与赵黍先前的仙凡鱼龙之论。仙道为求独立不改、周行不殆,乃至开辟洞天,自成一方格局法度,不与尘世相接。最终是舍弃尘世这条浊浪大河,如化龙飞天。

而赞礼官一脉所求则近于神道,德合天地是其根基、济人利物是其宗旨,一心至诚,能与天地同息、前知未然。

在赞礼官看来,天地之大德曰生,理应参天地、赞化育。人身与造化同途,当求人与天合、心与理合之功,方能有利含灵群生,不负天地大德。

玄门仙道虽也重视天地,立论根基却有不同。玄门仙道之学认为天地亦有成坏始终,尘世万物皆不能逃乎运数。天地有其造化、自然生杀不绝,无所谓大德含生。

修仙之人为求法天象地,正因凡人生身落入后天,须舍尘心俗念、逆返先天,把握天地造化之机,洞彻大道本来虚静任化,跳出天地始终,端拱虚无之中。

对于世间修士而言,这两条路下手之初未见差别,一样要凝神调息,一样要守静内观。但随着境界渐深,便现出微妙差别来。

同样是策动天地之气施术行法,玄门仙道修士仰赖自己的修为法力,哪怕是符咒法宝,也要经修士自身真气法力祭炼温养。

而赞礼官则不同,追求自身气机与天地气数勾连一体,心诚上格、代天行法,一念兴云布雨、一笔书批江山,自身气数与天地造化密契不分,举手投足自然有天地之威。

这也是为何梁韬看中了赵黍的科仪法事,因为哪怕是这位国师大人,倾尽自身能为,也不可能牵动整个华胥国的气机流转。天地广大,哪怕是梁韬也不过沧海之一粟。

若是坛场法仪完备齐整,梁韬的仙家法力便能借其大增千万倍,顷刻间勾连华胥国天纲地纪,为人间道国铺成法度,数千里江山气数,便尽在他掌握之中。

立身法坛之上,赵黍想了许多,有些事灵箫可能都没有自己看得通透明白。而赵黍清楚,自己未来必定要迎接仙道神道的分歧,但那个时候,犹疑徘徊立成祸端,自己需要早下决心。

一拍令牌,坛场微微一颤,坛前深井豪光冲天。光芒之中结气成篆,这是梁韬过去在蒹葭关设下的根本符篆,以此转化地脉气机,展开禁制笼罩关城,尤其用来防备九黎国巫祝召聚的蛇虫蛊物。

赵黍默运英玄照景术,将符箓气韵收入眼丹章,心下已有计较。

随后赵黍捧出玄圃玉册,玉册好似竹简展开,他抬笔虚点,玉册表面波光浮动,将一道地脉通泉灵符勾勒成形。

赵黍回身,将灵符印落一根铁柱之上。这根铁柱是为梳整地脉而铸造,内里中空,填充了经过祭炼的各色灵材与符咒,下垂八条铁索,各有箓坛吏兵寄附牵引。

书符已毕,赵黍步罡绕坛,朝四方逐一揖拜,最后返回坛中,再拍法桌,五色符咒不扬自飞,立于五方之位,迎灵招气,一时之间寰宇变色、云涛涌动。

蒹葭关中,虽然赵黍为了法事,早已下令闲杂人等今日不准出门,但还是有许多兵士驻守各处。他们望见天色变化,震惊非常,一股恢弘气势凌驾在上,令人心生敬畏。

“今下土华胥国蒹葭关地脉不定、鬼神躁动。小兆怀英馆散卿赵黍,愿上领天曹之威命、下孚世嗣之祈求,设铁柱拓潜通、引清泉开固塞。小兆恳祷,大众虔诚,皈命奉请,百神照鉴”

赵黍仰天唱表,周身气机鼓荡外接,五方迎灵符一飞冲天,眨眼不见。

片刻之后,天地似有感应,一时五气经天如虹,朝拱坛场而来,萦绕不去。赵黍抬笔一指通泉地脉灵符,五气无声而明,将铁柱托起,。

铁索入井,立刻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动静,若有旁人窥测,就能看见铁索以超出常理的方式不断延伸,已经大大超过原本铸造的长度。

铁索入地,钩锁地脉,此举正是为了防备稍后梳整地脉之际,泉流之势过于猛烈,以此撼动地脉,引起地动灾祸。

半个时辰后,铁索响动才渐渐止息,赵黍提笔再引,五气攀附铁柱上升,如大山压顶,与梁韬设下的符篆并合一同,投入井中。

此法一行,笼罩蒹葭关的禁制也为之剧烈变化,关城上方天色晦暗不明,时而狂风呼啸,时而闷雷阵阵,更有火舌于云间喷薄,兵士们甚至能看见蛟龙鳞爪隐现,蔚然壮观。

但赵黍清楚,这并不是真的有蛟龙出现,不过是自己行法迎请天地五方之气。而天地间气机驳杂,不同族类存世遗有余气,难免会被一并召聚而来,因此才会在云中浮现蛟龙之形。

片刻之后,铁柱贯入井中,地脉通泉灵符立刻生效,井下泉涌之声不绝,仿佛有滔滔大河在地底奔涌。

地底虽有水脉,却也不至于会有如此水声。地脉通泉灵符所聚引者,并不只是地底水脉泉流,而是引气机冲荡地脉,将内中堵塞淤积一举摧开,把逼仄狭窄之处拓宽延展,也是要让脆弱不定的地方安稳下来。

玄圃堂传下的梳整地脉之法,确有精妙高深之处,最初是用来蕴养福地、凿建洞府。

照常理而言,修仙之人要梳整地脉,绝非一时之功,因此大多数修士会选择天成福地结庐安居。

但赵黍开坛做法,五方迎灵,引动地脉之中积郁气机,更是不惜代价消耗各色珍贵灵材,如此方能见功迅速。换做是别处安稳地脉,赵黍也施展不出这种手段。

又过去一个时辰,泉流之声平缓下来,赵黍耳边能够听见箓坛吏兵禀报,说是蒹葭关内外再次发生井塘涌泉之事,所幸提前修好引水沟渠,没有酿成灾害。

地脉梳整拓通,气机一发,水脉也随之激荡喷涌,但此后地脉气机顺畅安稳,就不会有偶发的涌泉,也算是为蒹葭关免去一个隐患。

而当地脉气机畅通之际,恍惚间,周遭山川好似一并涌入赵黍脑海之中,山川真形自然提炼而出,化作符图印入脑宫。

与此同时,地脉气机一时催发,蒹葭关上空云气为之激荡变化,竟浮现群山起伏之景,宛如海市蜃楼一般,让人难辨真幻。

赵黍莫名有感,自然山川无情,却有承载万物、育化生机的大德大情。这莽莽山川看似无言,却凝炼了千古万载的岁月流演,静待世人领略。

千峰竞翠、百谷涛奔,无数岁月凝结于此的沧桑气息,蕴藏了浩瀚无边的生机,天地造化之奇,好似一幅玄妙画卷,在赵黍眼前脑中徐徐铺展开来。

赵黍仿佛看见了洪荒上世那沧海桑田之变,他的目光好似日月星辰照临下土,看着大地上山岳隆起、草木丛生、物类争竞、洪荒交替

“不可沉迷”

玉铃声振,灵箫一句话惊醒赵黍,让他从脑海幻象中抽离而出。

赵黍顿时冷汗加身,灵箫言道:“你太冒险了妄图将山川真形纳为己用,可知天地造化浩瀚深邃,以你如今修为难窥其妙,稍有不慎便会令神魂迷失其中,一身气机散化天地山川之间。

山川真形乃是孕成地祇、劾召山川万灵的根本,你没有主治一方福地的仙家修为,无非是靠着科仪法事之便,将真形符图转译而出。何况你一念生出,立刻招来诸般幻象,让你误以为能遍历沧海桑田。”

赵黍也是心有余悸,只好回答说:“我并没有打算直接取用山川真形,是它自己涌进来的。”

“你开坛行法,凝神专一,怎会毫无防备”灵箫追问。

赵黍看着坛场四角设下的旗幡四角,再抬手轻抚眉间,言道:“防备已足,只是我我方才自身气机与天地同息,一时间不分彼此。山川真形自然印入脑宫,防无可防。”

“此乃神道之法。”灵箫立刻了然:“可你终究不是一方地祇,魂魄不足以承接山川真形。天地造化之功可以旁窥参悟,若是全身心投入其中,将解化自我,不留半点真灵”

赵黍缓缓走下法坛,擦去额头薄汗:“赞礼官为求人神交感,自然是神道之法。”

“科仪法事虽好,却不能求证长生久视。”灵箫直言道:“一身气机与天地造化勾连不分,固然术法之功极为深广,却会妨害你日后飞升成仙。”

赵黍无奈发笑:“飞升成仙这种事太遥远了,不是我现在要想的。天夏朝赞礼官本来也不求长生久视的仙道成就,能享天年即可。”

“我劝你不要在这条路上走得太深。”灵箫直言道:“你本就是容易做出飞蛾扑火之举的性情,偏偏又要钻研这等让人短寿易夭之法,不亚于朝着死路狂奔。”

“上格天心、济人利物的神道,怎就短寿易夭了”赵黍不解。

“天心无亲无私,何来济人利物你们如此人心天心彼此交攻,除了折磨自己,我看不出半点可取之处。”灵箫直言。

听到这话,赵黍回身望向法坛,天空云气飘逸自散,他表情凝重,若有所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5379s